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3-11-14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白芯雷

家长 2023年25期
关键词:主题性教师应文本

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 白芯雷

主题性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教育形式,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借助主题式阅读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阅读问题,在探究与分析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本情感和主题思想。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引入主题性阅读活动中,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使其保持注意力,并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特点,提高主题性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教育性,拓展语文阅读资源,为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提供更多条件。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将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主题式阅读进行有机结合,指利用信息技术从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出发,对传统各类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拆分重组,使主题式阅读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内容更加科学。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阅读分析思维,还能改变传统语文课堂中以课本为核心的单一教育理念,能通过创新主题性阅读的形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此模式下,借助信息技术立体化、直观化的教育优势,学生能实现与文本内容的深层次互动,有利于在激发语文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拓展体会文本情感的视角。同时,信息化教育技术蕴含着种类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依据自身教学经验和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了解及时调整主题性阅读形式,借此在语文课堂中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二)打破教学时间空间限制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课堂讲解进行知识传授,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完全理解语文知识,对阅读和分析技巧存在不同的疑问。但由于性格等各种原因的影响,多数学生普遍不愿意向教师请教这些学习疑问,进而难以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出现丧失阅读学习信心的问题。

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后,能有效降低这类教育问题出现的可能性,教师可以将不同课节的阅读教学过程录制成视频,将其作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主要材料,解决学科教学受时间空间因素影响的问题,使学生可以通过自行观看视频解答阅读学习过程中的疑问点,能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提升语文主题性阅读的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增强阅读代入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具有更多机会和空间,是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主要动力。因此,在语文学科新课改教育政策的指导下,教师应将信息技术引入主题性阅读教学中,运用科学技术的教育作用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为学生开展更深入的自主性阅读活动奠定基础。

相较小学阶段其他学科来说,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和枯燥,而小学生的性格发展正处于活泼和充满好奇的阶段,利用信息教育技术开展阅读教学,能使语文课堂更贴合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其能从更全面的角度把握阅读文章的关键点。

相较其他阶段语文学科教学来说,小学阶段需要阅读更多类型的文本,以在阅读学习中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现象和哲理名言等。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时,教师应注重创建轻松活泼的阅读学习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代入感和体验感,使学生能有效提升阅读不同类型文本的分析能力,使文本中的概括性文字以直观画面的形式呈现,弥补小学生学习经验不足的问题,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最佳方案。

小学生对未知事物具有极强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还可以在阅读主题的指引下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新奇的阅读学习情境,使学生更愿意参与教师组织的阅读学习活动,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式学习模式。在此模式下,学生能依据以往学习经验在网络平台中自行查找更多阅读材料,能在增强阅读代入感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的双重提升。

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教学为例,本课主要了解朱德同志不畏艰难与战士们一同挑粮食做战争准备的故事,学生应掌握利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在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中体会朱德等革命战士在战争中付出的努力和贡献。本课以抗日战争为写作背景,文本中所叙述的内容事件与现今社会学生的生活场景差距较大,学生难以在阅读课文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真正体会那个时代艰苦的生活条件。因此,在开展本课主题性阅读教学前,教师应在网络平台中搜集与朱德相关的故事,并利用信息技术播放抗战背景下的战争视频,借助信息技术跨越语言文字在时间上的障碍,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朱德等同志身上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通过主题性阅读教学增强小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创新阅读教学形式,提高阅读直观性

通过对小学阶段学科教学的分析和总结来看,受小学生学习经验和性格特点的影响,其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使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的效率无法得到保证。加之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不愿意认真梳理文本语言中隐含的关键信息,最终形成枯燥化、形式化的阅读教学课堂。

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意识到课堂教学是处于不断发展的动态学习过程,对阅读教学中的全部问题进行预设,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主题性阅读教学的灵活性,拓展解决课堂教育问题的视角。同时,在学生出现注意力转移和阅读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化教育技术调整主题性阅读的内容和形式,优化阅读学习流程,推动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

信息技术应用下的阅读课堂能够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学习形式和阅读内容的限制,可以将拓展阅读材料呈现在大屏幕中,并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用不同颜色的符号对文本的关键字词进行标记,使学生在联想和对比中更快地把握文本的主旨思想、在阅读学习中养成勾画关键字的学习习惯,还能借助与文本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推动分析思维能力的提升。

另外,在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主题性阅读教学形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班内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阅读学习任务,并指导各小组运用信息技术查找更多阅读学习资源,以在多人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解决阅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实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目标。

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学为例,本课应了解曹冲用船装石头的替代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掌握利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在句子“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中体会曹冲机敏睿智的人物形象。在实际教学中,理解曹操称大象重量的原理是本课阅读教学的难点,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普遍引导学生通过勾画关键词的方式梳理称象的步骤,虽然学生能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但不能清晰地分辨这种方法与其他称象方法的不同之处。因此,首先,在本课主题性阅读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大象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视频,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大象的巨大力量和体形,体会到称大象重量这一活动面临的困难。其次,教师可以将曹冲称象的步骤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动态化呈现,使学生通过文字与画面结合的方式更好地理解称象方法的高明之处,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语文主题性阅读的动力和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拓展知识面,推动新课改政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三)构建微课翻转课堂,提高阅读主动性

在现阶段语文教学课堂中,可利用的教学时间有限,但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数量较多、内容丰富,导致教师难以从单一角度确定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导致学生在小学阶段产生差异化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一堂课的阅读讲解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内容。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微课这一信息技术开展翻转式的阅读教学,将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以此为主要内容录制微课视频,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限制,使学生能依据自身学习目标选择相应的微课学习资源。这样一来,不仅能弥补学科教学时长不足的问题,还能为学生开展自主性阅读提供更多空间。

微课教育技术的应用能更好地落实学科新课改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能拓展学生开展阅读学习的途径和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另外,在利用微课技术开展翻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语文教材中的单元教学思想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题,不仅能使学生的阅读分析思维更加活跃,还能引导学生将单篇阅读学习经验带入本单元其他文本的阅读学习中,以掌握单元阅读文本在语言和写作技巧方面的共性,有效积累主题性阅读经验。

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为例,本课主要了解描述抗战时期红军战士艰难困苦的诗句,掌握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绘生活场面和记述活动的写作方法,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达了作者语言中隐含的磅礴气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在学习古诗文过程中的困难,在课前导入环节播放记录战争场面和英雄故事的微课视频,使学生在观看图片和动画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古诗文含蓄性的语言表达特点,体会在战争时期英雄人物的品质。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还能借助主题性阅读拓展课外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课堂讲解诗句含义的部分进行录制,将此视频作为学生课后复习的主要材料,以充分激发学生参与主题性阅读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录制学生表演古诗文的视频,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丰富语文阅读学习形式。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开展探究性阅读

主题性阅读教学是对传统阅读学习方式的优化和调整,需要教师搜集大量相关的阅读资源和文献,以提高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正确性。各信息平台中有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合理开展阅读教学的预习与巩固环节,并完成建构多元阅读评价体系的教学任务。相较其他学科的课程评价来说,对语文主题性阅读活动进行评价,不仅应围绕学生的阅读成果和学习表现,还应注重对学生的阅读学习素养和能力提升进行多维评价,使学生的阅读思维深入教材文本的内部,借此改变单一性评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限制,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的阅读思维,进而通过有效性评价的途径推动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教学为例,本课应了解普罗米修斯为拯救人间没有火源的问题,在太阳神处偷火种而受到惩罚的故事,掌握依据起因、经过和结果分析神话故事的学习思路,在句子“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中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奉献精神和英雄气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普罗米修斯故事的演出视频,以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神话故事的经验,随后提出问题“在阅读教材故事的过程中,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哪部分情节让你印象最深刻?”使学生结合文本回答问题,加深其对文章故事细节的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其他学生对发言的内容进行评价,借此完善阅读学习步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鉴赏素养。

(五)合理选择阅读主题,提升阅读分析能力

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推动力,虽然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有限,但容易对未知事物产生探索兴趣。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学习特点选择阅读主题,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一方面,在整合教材文本确定阅读主题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新意和趣味性两个角度考虑,使学生能联系阅读主题发散想象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应提升语文阅读主题的深度,为拓展阅读资源提供更多空间,使学生能在阅读主题的指引下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以统编版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学为例,本课主要了解在春天里万物的变化和自然景物的特征,掌握运用疑问句突出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在句子“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中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本课阅读活动的主题定为“寻找春天的特点”,并利用信息技术播放描述春天景象变化的视频,推动学生主动探究文本中概括的春天特点,以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文本观察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满足学科新课改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还能通过不同的阅读形式提升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应顺应社会形势和教育理念的变化,探究信息技术在主题性阅读中的不同应用方式,在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基础上提升小学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主题性教师应文本
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效应——以山东“腰斩黄河写生活动”为例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图案之于空间:概念性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从报道全国两会思考主题性报道要有“高度”和“热度”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