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托邦短读”——独特的网络出版新栏目

2023-11-13石春让张静

编辑之友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国文学栏目

石春让 张静

【摘要】“纸托邦”是一个向西方读者宣传中国当代文学的综合性网络服务平台,在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和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纸托邦”网站共有三个板块,其中“纸托邦短读”是具有创新特质的网络出版栏目。文章分析梳理“纸托邦短读”栏目的诞生、发展、现状和特质,发现该栏目发展经历了初创、探索、成熟三个阶段。作为网络出版的创新者,“纸托邦短读”栏目形成了一些创新特质,如在网络出版流程中构建了全新工艺、在网络出版发展进程中诞生了崭新产物、在网络出版运营模式中形成了高亮环节,希冀对我国当代文学对外传播提供启示。

【关键词】“纸托邦短读”栏目 网络出版 “纸托邦” 中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3)2-038-08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3.2.005

“纸托邦”网站(https://paper-republic.org)诞生于2007年,由热衷中国文学的海外民间译者创立,致力于整理、翻译、出版、推广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是目前规模最大的集合了中国文学译者、出版者和读者的网络平台。该平台经过十余年发展,已成为海外出版者、编辑、学者、读者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扇窗户,同时也成为一座沟通桥梁。然而这样一个重要的网络平台在国内虽有一定知名度,国内学术界对其研究却是寥寥。本研究在CNKI数据库以“Paper Republic”及“纸托邦”为关键词检索,发现只收录有三篇相关研究成果。王祥兵从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角度切入,认为“纸托邦”是一个网络翻译组织,也是一个重要的海外民间翻译力量。[1]花萌发表了“纸托邦”三位颇具译介经验的译者韩斌、谢飞和聂本洲的访谈录。[2]李佳悦探讨“纸托邦”核心成员韩斌中国文学英译的思与识。[3]这三篇文章仅宏观地介绍了网络平台“纸托邦”的一些信息。在其他论文中虽零星散见有关“纸托邦”的信息,[4][5]但都不作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纸托邦”网站共有三个板块,其中“纸托邦短读” 栏目是一个板块中的高亮栏目。该栏目迄今已运行七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宣传和译介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但国内传播界和翻译界对它关注有限。基于此,本文考察该栏目的诞生、发展、现状,并探讨其刊文特征和网络出版的创新特质。

一、“纸托邦短读”栏目的诞生

“纸托邦”最初是美国人陶建于2007年开设的博客,旨在为从事中国文学翻译的同好们分享翻译心得和为翻译项目提供交流平台。该博客平台很快吸引了英语国家众多优秀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家,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网络平台。2008年,英国知名翻译家韩斌与汪海岚开始为网站贡献资讯,并持续建设数据库。2009年,“纸托邦”获得了英国文化协会基金的赞助。2015年,“纸托邦”在伦敦书展获得“国际文学翻译创意奖”第二名,2016年获得伦敦书展“国际文学翻译倡议奖”。评委们一致认为:“‘纸托邦填补了重要空白,给想了解当代中国文学的人提供了一站式的解决方案。”[6]现在,“纸托邦”已成为规模最大的连接中国文学译者、出版者、读者的网络平台。

“纸托邦”目前开设有三个板块:阅读译作、中国文学数据库以及资讯。中国文学数据库提供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及译者的信息。资讯部分致力于为译者、图书管理员、读者和出版社提供网络信息及资讯服务。相对而言,阅读译作板块最受欢迎。该板块下设“纸托邦短读”“华语文学年度英译书目集结”“华语文学相关网站链接”三个栏目,其中,“纸托邦短读”栏目(Read Paper Republic: Translated Stories)是此部分的主要內容,影响力最大。

2011年,《人民文学》为推介中国文学,在海外创办季刊英文版《路灯》(Pathlight),“纸托邦”网站是其合作者。很快,因为《路灯》原作质量好、翻译报酬高,“纸托邦”聚集了上百位译者。然而,“纸托邦”作为民间组织,不能直接参与和决策原作选择工作,与此同时,《路灯》选择的原作和作者的影响力又常常不被“纸托邦”认可,二者在合作期间矛盾频出,最终《路灯》与“纸托邦”的合作没有继续。

为掌握“纸托邦”从内容生产到翻译制作的主动权,“纸托邦短读” 栏目诞生。该项目由韩斌、汪海岚、陶建和时任《路灯》执行主编的Dave Haysom联合发起并主持。从2015年6月18日起,“纸托邦”网站每周会免费发表一则短篇译文,体裁包括短篇小说、散文和诗歌。译文作者没有稿酬、没有资助。没过多久,这个栏目竟成为网红栏目。该栏目针对的是更随意的一类读者——“他们或许对中国文学没有那么强烈的兴趣,但只要是爱好文学,便不问出处、来者不拒”。[7]该栏目借助网络平台,发布中国当代文学作家的优秀短篇、散文或长篇节选片段。该栏目颇有“乌托邦”色彩,因其为英语读者提供免费的翻译文本,为作者免费推广作品,为出版商提供了解中国最新作品的窗口,为译者免费提供翻译他人作品、展示自己翻译水平的机会。

二、“纸托邦短读”栏目发展历程

1.“纸托邦短读”栏目发表作品概览

“纸托邦短读”栏目开设于2015年6月,分批次每周免费发表一则译作供读者阅读和下载,每批次的译作是相同主题的中国文学作品。这种按批次发布译作的模式是借鉴西方电视剧的传播模式。这种模式被称为“季”,传播受众很容易获得认同感。目前“纸托邦短读”栏目已运行至第七季,第一至七季译文篇目见下文表1—表8。

“纸托邦短读”第一季自2015年6月18日至2017年2月。第一季每周发表一篇译文,总共发表了53篇译作(见下页表1)。第一季持续时间长达一年半,刊发的译文在风格方面大相径庭,在主题方面也纷繁复杂。

“纸托邦短读”从第二季开始,每季都有明确的主题。第二季主题是灵异故事,持续时间是2016年10月至12月,每周发表一篇短篇小说,共计6篇,小说的内容涉及鬼怪、回忆以及另一个世界的重生。第三季的主题是单身生活,从2017年11月开始,共持续一个月,每周发表一篇短篇小说,共计4篇,分别讲述了渴望爱情和孤独生活的故事。第四季的主题是中国当代非虚构作品。该季自2018年9月开始,持续一个月。第五季的主题依旧是中国当代非虚构作品。这一季从2019年10月开始,共刊发8篇译文,内容涉及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如都市里的算命人、殓尸人和法学院等。第六季主题是流行病 ,从2020年5月开始。这一季共刊发6篇小说,均与全球疫情背景密切相关,讲述了疫情、疾病如何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影响、疫情背景下人们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感。第七季包含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风景中的人物,发表于2022年1—2月,共刊发6篇译文。第二个主题是女性诗人月,发布于2022年8月,刊发了四位当代女诗人的作品。

2.“纸托邦短读”栏目发展三个阶段

(1)第一季是初创阶段。第一季持续时间长达一年半,刊发的译文在风格方面大相径庭,在主题方面也纷繁复杂。所选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还有少量散文和诗歌,如《荷塘月色》《烦忧》,以及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节选等。显然,在这一时期,短读栏目的负责人试图多角度选择、翻译、上线中国的文学作品,以试探西方读者的接受程度,探究其阅读喜好。

(2)第二至第五季是探索阶段。这一阶段,栏目的负责人首先明确了按季发布译文的传播模式,并确定了每季按明确主题选择译文的思路,如第二季主题确定为灵异故事,第三季的主题是单身生活。其次,每一季的作品数量大幅减少,如第四季和第五季上线作品的主题都是中国当代非虚构作品,却用两季展开。再次,努力尝试新的运作模式。从第四季开始,“纸托邦短读”运作模式有了新变化。第四季由《单读》杂志、“纸托邦”和《洛杉矶书评》中华频道共同合作完成,即选择《单读》杂志的短篇小说,经“纸托邦”翻译成英文后,先后在《洛杉矶书评》中华频道和“纸托邦”上发表。实际上,这一新模式有效对接了中国志同道合者抛出的橄榄枝《单读》。《单读》杂志可以说是新锐的中国本土小说传播新形态。它源于北京的一家书店——单向街,从2005年开始,该店因经常举办各种讲座和小组讨论,迅速成为文化交流的聚会场所。2009年,常来书店的一些人推出了一本杂志,取名《单向街》,一年一期。2014年,杂志开始按季度发行,并更名为《单读》,每期有明确主题,力争贴近人们关注的当代中国社会议题。杂志旨在促进中外交流,希望向国外推介中国文学作品,也想把国外作品翻译进来,因此封面上印有双语引文,内文也配上英文目录和英文摘要。可以说,这种新的探索模式把国外的网络传播优势与中国本土的小说传播新形态有机结合了起来。

(3)第六至第七季是成熟阶段。在经历了探索阶段之后,“纸托邦短读”栏目趋于成熟。栏目以季为单元,首先,每季由主创团队确定主题。主题通常选取贴近时代话题和人民生活的作品。其次,主创团队通过约稿及遴选译稿的方式,选取高质量的译文并为每篇译作选配精美的插图。最后,主创团队会选择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发布译作。现在,“纸托邦短读”栏目的运作已步入正轨,且具备独特风格,如及时推出展现中国当代作家创作的关注现实及明确主题的作品,再如积极推介女性作家的作品,该栏目每一季都会精心选取女性作家的作品进行译介,第七季则以女性诗人月为主题。

三、“纸托邦短读”栏目的创新特质

1. 网络出版流程中的全新工艺

工艺指人们利用各类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最终使之成为成品的方法与过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出版成为最流行的传播方式之一,其最终产品需要人们探索新的工艺才能制作完成。“纸托邦短读”栏目的制作工艺包括全新的四个步骤:挑选原作、挑选译者、翻译原作、上传网站(见图1)。

“纸托邦短读”栏目专门刊登中国当代有影响的短篇小说。“纸托邦短读”栏目主持人和自由译者都可挑选原作。在挑选原作时,“纸托邦短读”栏目负责人会关注西方读者的文学品位,强批判性、强故事性、强想象力的作品是“纸托邦短读”系列的选材标准。[8]“纸托邦”创始人陶建明确地阐释自己理解的西方世界读者的阅读兴趣——“西方人想看的书,首先节奏紧凑,没有废话。如果你问一個西方读者喜欢什么题材的,他肯定说现代的、反映当下人的生活状态的、城市题材的。他可能觉得离自己最近”。陶建说,“我们做翻译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能否出版,然后再考虑哪一部分目标市场会对这本书感兴趣”,[9]而自由译者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认知,挑选原作,翻译原作,并直接向“纸托邦短读”栏目投稿。“纸托邦短读”栏目负责人会特意挑选主题,邀请译者翻译,或是从自由译者来稿中,确定同主题的译文。确定主题后,短读栏目负责人也会向知名的中国文学翻译家约稿,如韩斌、汪海岚、顾爱玲等,就为短读贡献了多篇优秀译作。“纸托邦短读”译者在目的语语境中思考中国当代文学译介的文本选择问题,他们深谙西方文学和文化传统、读者阅读兴趣与审美心理,所以在选材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他们从目的语文化发展的逻辑出发,判断哪些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更有希望在西方世界得到接受和认可。[10]“纸托邦短读”栏目负责人韩斌选择拟译作品的标准是“作品写得好”。[11]译者葛浩文也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读者更注重眼前的、当代的、改革发展中的中国。除了新闻报道,他们更希望了解文学家怎么看中国社会”。[12]译者美国著名汉学家罗鹏也指出,美国普通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现状的小说。[13]

“纸托邦短读”栏目还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打开了一扇窗户。译作挑选完毕后,短读栏目负责人会为每一篇译作选配精美的插图,并先后在《洛杉矶书评》中华频道和“纸托邦”上发表。读者在阅读译作的同时,通过点击作家及译者链接就可以在“纸托邦”网站上查看到关于原作者及译者的相关信息,方便快捷。如“纸托邦”网站为856位作家及434位译者创建了相关词条,并介绍了506部中国现当代小说,是目前最大最全的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英文信息库。

2. 网络出版发展进程中的崭新产物

“纸托邦”的发展是中国文学网络出版发展进程的鲜明表征。图2是“纸托邦”发展轨迹图。“纸托邦”建立初期只是一个译者博客网站。博主陶建设想:“任何人有好想法,只要是与中国文学、出版、对外交流相关的,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去分享。”[14]这个网站包罗万象,兼容并蓄,因而吸引了很多海外译者自愿加入,热情地参与文学译介、编辑与宣传工作。知名度的提升也吸引了国外不少出版人、记者和读者,通过网站了解中国的图书和作家。“纸托邦”的重心随之转向商业,即开展文学代理和版权经纪业务。2016年,“纸托邦”创始人陶建在美国成立了出版公司(Coal Hill Books),接管运行出版咨询、版权代理等业务。为了拓展线上业务,“纸托邦短读”栏目诞生。该栏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崭新产物,一方面,把西方电视剧的独特传播模式——“季”的概念引入网络平台;另一方面,引发了广泛的读者关注和媒体效应。2019年,纸托邦在英国成立一个CIO(Charitable Incorporated Organization)慈善机构,明确其非营利的性质,持续建设中国文学信息库及“纸托邦短读”栏目,为网络出版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3. 网络出版运营模式的高亮环节

图3是“纸托邦”运营模式。经过十几年发展,“纸托邦”已从供译者对话的论坛发展为促进中国与世界文学交流与出版的重要网络平台,呈现出中国文学资料库+翻译非营利组织+出版方的多样化形态。多种形态中,“纸托邦短读”栏目无疑是整个运营模式中的高亮环节。与其他板块提供的信息相比,该栏目提供的信息有鲜明特征:其一,提供的信息最鲜活,因上线中国现当代最新、最关注时代的文学作品;其二,提供的信息灵活多样,因上线的作品形式多元,作者多元,内容多元;其三,提供信息的方式能够吸引读者关注网站,以“季”的形式呈现不同主题的文学作品,完全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环境和思维惯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说,“纸托邦短读”栏目为“纸托邦”网络平台的成功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四、“纸托邦短读”栏目的特征及其影响

1. 主题广泛,时代跨度大

“纸托邦短读”栏目所选择译介的短篇小说作品主题极为广泛,囊括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名篇,为英美读者呈现出一个异彩纷呈的文學世界。从2015年的第一季至现在的第七季,该栏目已开设七年。七年间,格非、王安忆、王小波、阿乙、路内、毕飞宇、李娟、韩东、颜歌等百余名中国当代文坛宿将和新秀的作品进入英语读者视线,呈现出中国当代文学的鲜活与丰富。当代文学史家洪子诚指出,中国当代短篇的主题更多关注现实,“关注行进中的情境和事态,当代政治经济生活的状况、社会意识的变动、文学思潮的起伏等,在短篇中留下更清晰的印痕”。[15]“纸托邦短读”栏目选择刊载的译作真实地涵盖了中国当代小说的热点主题,既有人物白描的《马裤先生》,又有超现实的《木偶》;既有乡村回忆录《重返北大荒》,又有星际恋情《一个末世的故事》;既有城市居民的当下孤独《谢伯茂之死》,又有还原小镇生活的《钟腻哥》。此外,“纸托邦短读”栏目还适时地结合中国的最新政治、文化、经济现状,刊发了一些应时应景的译文,如为迎接中国农历猴年春节,于2016年2月3日发表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节译。再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9日在北京闭幕,当天发布的公报宣布“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相应地,2015年11月3日,“纸托邦短读”栏目就发表了汪海岚翻译的鲁敏的散文《1980年的二胎》等。

“纸托邦短读”栏目选取现当代知名作家的短篇小说及散文佳作,作品跨越一个世纪。这些作品有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如《荷塘月色》《秋夜》《夫妇》《烦忧》《马裤先生》等,有的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如《舅舅情人》《古杰明传》《西窗》等,有的则是21世纪新锐作家、女性作家和新生代作家如孙一圣、陈希我、颜歌、谢晓虹、张翎、徐小斌、严歌苓、巫昂、薛欣然等的优秀作品。2015年8月,“纸托邦短读”栏目在一个月内发表了四篇女性作家的短篇小说。翻译家韩斌称这个月为“女性作家月”,积极评价了两位新生代女作家:“颜歌是语带机锋的小镇生活的观察者,长着刺的简奥斯汀;谢晓虹的作品极具超现实主义色彩。”[16]

2. 译者多元,译作质量高

“纸托邦短读”栏目七季共推出87篇译作,所译介的篇目,或出于篇目本身,或出于作者,都是译者自己的兴趣所好。参与“纸托邦短读”栏目的译者均来自“纸托邦”译者群体,该译者群体里有汉学家,如蓝诗玲,也有职业译者,如韩斌、陶丽萍,还有身兼数职的译者,如陶建、汪海岚、顾爱玲等。他们身兼记者、编辑、语言教师及专业领域工作者,以多元身份参与翻译活动并积极参加译作推广和宣传活动。[17]作为西方文化内部人士,“纸托邦”译者深谙西方文学和文化传统、读者阅读兴趣与审美心理,因此更能从目的语文化发展的逻辑出发来判断哪些文学作品更有希望在西方世界得到接受和认可,从他们挑选并志愿翻译形成的“纸托邦短读”七季目录中,可以看出英语读者对中文作品的品位的一点端倪。

“纸托邦短读”栏目为西方读者提供的译作语言流畅,文采斐然,佳作频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知名译者对译文曾做出高度评价。韩斌曾在亚洲书评博客网站上对“纸托邦短读”栏目刊登的译文作出如下评价:“纸托邦短读最让人惊讶、感动的,是译者的奉献精神。我们的译者团队有年轻译者,也不乏译界大咖。所有人都对纸托邦短读项目和它背后的意义充满了热情。”[18]韩斌所言的译介大咖有蓝诗玲、顾爱玲等,在译界有很高知名度;也有刚崭露头角就斩获翻译奖项的译界新秀,如2014年苏珊·桑塔格国际翻译奖得主莫楷,2015年英国白玫瑰翻译奖一等奖获得者陈思可,以及2018年人民文学奖翻译家奖项获得者陶丽萍。“纸托邦短读”栏目从2015年更续至2022年的第七季,这与译者的奉献精神密不可分,译者群体的奉献与热情保证了“纸托邦短读”译文的高质量,高质量的译文正是“纸托邦短读”持续更新的根本动力。

另一方面,“纸托邦短读”栏目以其优秀的译文在中国当代文学与西方出版社间搭建沟通的桥梁。首先,“纸托邦短读”栏目面向西方广泛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短篇译作免费在线阅读与下载服务。这一新的阅读体验引发读者及西方出版界相关人士关注,他们可根据读者下载量或读者评论决定购买相关著作英文版权。2016年美国Coal Hill Books出版咨询公司购买了六本著作的英文版权,即王小波的长篇小说《万寿寺》和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梁鸿的《中国在梁庄》、阿来的长篇小说《空山》、王小妮的短篇小说集《1966年》、阿乙的短篇集。这五位作家的短篇小说均被选入“纸托邦短读”栏目第一至五季,如王小波的《舅舅情人》、梁鸿的《现代都市里的算命人》、王小妮的《火车头》以及阿乙的《您好》等。可以说,“纸托邦短读”栏目发表的高质量译文先满足了英美读者的阅读期待,相关作家的短篇小说集及长篇小说才引发英美出版公司的关注,并顺利开启译介出版活动。

3. 读者多样,反馈评价好

“纸托邦短读”栏目面向的是英美世界普通读者,旨在为更广泛的读者带来免费阅读和下载的短篇精品。这类读者正是杜博妮所称的“公允的读者”,杜博妮曾指出,中国文学译本所面对的,不仅是喜欢中国文化的英语读者,也不仅是那些学习英语的中文读者,更多要面对的,也许还是对文学价值有着普世性期待的第三类英语读者,此类读者数目不菲,且基本上就是非华语区读者的代表。这类读者阅读时通常不会太在意内容,他们更钟情于作品的可读性或文字风格。[19]面对这样庞大的读者群体,“纸托邦短读”栏目在择取短篇作品时充分考虑到读者的不同年龄层次、阅读心理、审美需求,选取的短篇精品时代跨度大,题材广泛丰富,并且充分关注极具代表性的新锐作家和女性作家。

“纸托邦短读”栏目引发广泛的关注和媒体效应。权威书评杂志《洛杉矶书评》2015年12月刊登汪海岚对“纸托邦短读”及鲁敏短篇小说《1980年的二胎》的介绍文章。免费非营利线上国际文学杂志《渐近线》、孔子学院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亚洲书评博客等都纷纷发文报道“纸托邦短读”栏目。《洛杉矶书评》评论报道“纸托邦短读”这种形式让在线发表极具灵活性,可以紧贴时事迅速做出反应;国内权威媒体《澎湃新闻》也对“纸托邦”进行报道,指出“翻译行为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让读者和作家与不同书写文化里的作家邂逅。翻译促成的语言之间的异花传粉是促成文学创新的重要元素”。[7]

结语

瑞典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曾经提议创办一个国际翻译文学中心,为世界各地的出版商和翻译家牵线搭桥。此外,若能建立一个交流翻译出版信息的网络平台,将有助于实现文学的通用语言是翻译这一理想。[20]令人欣慰的是,这些提议正在由一个网络平台逐渐实现。“纸托邦短读”栏目正是一个顺应时代、科技和文化潮流的独具特色的网络出版新栏目,在翻译选材及译介推广方面做出了创新且颇为成功的尝试,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意义,值得媒体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 王祥兵. 海外民间翻译力量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以民间网络翻译组织Paper Republic為例[J]. 中国翻译,2015(5):46-52,128.

[2] 花萌. 当代中国文学译介的桥梁:“纸托邦”——韩斌、谢飞、聂本洲访谈录[J]. 东方丛刊,2018(1):265-275.

[3] 李佳悦,刘嫦. 弥合文化鸿沟,打开文学之窗——汉学家韩斌翻译思想与译介行为研究[J]. 东方翻译,2021(3):62-74.

[4] 吴赟,顾忆青. 困境与出路:中国当代文学译介探讨[J]. 中国外语,2012(5):90-95.

[5] 卢静. 追寻翻译的多重“声音”和行动者网络——以贾平凹小说《高兴》的英译为例[J].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9(2):146-152.

[6] 高园. 这是翻译的最好时代[EB/OL].[2019-10-20].http://www.fx361.com/page/2019/1020/5873161.shtml.

[7] 钟娜. “纸托邦”异花传粉,将中国文学译介给英语读者[EB/OL].[2016-01-07].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17682.

[8] 花萌. 美国文学代理现状与代理人眼中的中国文学英译——盖尔·哈克曼(Gail Hochman)访谈录[N]. 中华读书报,2017-05-10(11).

[9] 王祥兵. 中国当代文学的英译与传播——《人民文学》英文版Pathlight编辑总监艾瑞克笔访录[J]. 东方翻译,2014(2):33-37.

[10] 季进,王晓伟. 论当代文学海外译介的可能与未来——以贾平凹《高兴》的英译本为例[J]. 当代作家评论,2018(6):165-173,186.

[11] 舒晋瑜. 汉学家眼中的中国文学[EB/OL].[2018-10-10]. https://www.sohu.com/a/258719344_803762.

[12] 周领顺,周怡珂. 西方编辑之于译作形成的影响性——美国翻译家葛浩文西方编辑观述评[J]. 外语学刊,2018(1):110-115.

[13] 张倩. 对中国文学翻译的思考与践行——美国翻译家、汉学家罗鹏教授访谈录[J]. 中国翻译,2019(2):105-110.

[14] 王菲宇. 英语世界与中国文学间的罅隙,能否被一个小众网站弥合[EB/OL].[2017-10-12].https://www.sohu.com/a/197705316481900.

[15] 段崇轩. 从“现代”到“当代”——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源流与发展[J]. 长城,2012(7):200-205.

[16] 王梆.她正在翻译当下的中国[EB/OL].[2020-08-16].http://static.owspace.com/wap/293568.html.

[17] 汪宝荣. 中国文学译介传播模式社会学分析[J]. 上海翻译, 2019(2):1-6.

[18] Nicky Harman. Read Paper Republic[EB/OL].[2018-12-31]. http://www.asiancha.com/content/view/2213/523/.

[19] 胡安江.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例[J]. 中国翻译,2010(6):10-15,92.

[20] 夏仲翼. 著名翻译家倾谈“文化走出去”[J]. 上海采风,2010(3):17-29.

"Read Paper Republic": A Unique New Column of  Online Publishing

SHI Chun-rang, ZHANG Jing(English Department,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710128, China)

Abstract: "Paper Republic", an Internet-based translation organization, has grown into a cultural complex committed to disseminat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works for Western readers. It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of which "Read Paper Republic" is a uniquely innovative online publishing column. This paper first offers a detailed account of the birth, development, status quo and essence of "Read Paper Republic". We find that undergoing three stages of creation, exploration and maturity, this online publishing column has published translated works with diverse topics, high quality and good feedback. As an innovator of online publishing, "Read Paper Republic"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its brand-new publishing process, a new product born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 highlight section in the operation mode. This paper hopes it will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Key words: "Read Paper Republic" column; online publishing; "Paper Republic"; Chinese literature

猜你喜欢

中国文学栏目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约稿
栏目主持人语
栏目稿约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中国文学“走出去”与西方读者“走进来”
浅析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出版的再思考
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游仙窟》与《双女坟》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