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平台和创伤模拟人对伤口护理小组护士掌握伤口护理技术的效果分析

2023-11-13王雅婧蒋琪霞刘国帧展颖颖付成成陈文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伤口成员护士

王雅婧,蒋琪霞,刘国帧,吴 芸,李 莹, 展颖颖,付成成,陈文芳

0 引 言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局部冲突时有发生,各类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导致战创伤伤口发生率居高不下[1],且均为复杂伤口,往往污染严重,易造成严重感染并危及生命[2],但目前适合医护人员学习培训和临床实践的战创伤伤口护理技术规范及流程急待更新,组建以伤口治疗师为领衔,伤口护理小组成员为主力的伤口护理预备队伍,开展日常训练和演习尤为重要。为此,本研究纳入东部战区总医院各院区105名伤口护理小组成员,采用移动平台进行理论授课,再采用战创伤模拟人仿真训练战创伤伤口护理关键技术操作,旨在提升伤口护理小组成员战创伤伤口护理理论、操作能力及相关综合能力。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批准(2020NZKY-027-02)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2100042857)。纳入标准:医院伤口护理小组成员,能够全程参与理论和操作训练、考核。排除标准:产假、病假或外出执行任务无法参与培训和考核的小组护士。2022年5-6月共纳入各院区伤口护理小组护士105名,其中男2名,女103名,年龄22~39岁,初级职称67名(63.8%),中级职称38名(36.2%);外科护士50名(47.6%),内科护士49名(46.7%);本科学历94名(89.5%),大专学历11名(10.5%)。

1.2 方法

1.2.1 移动平台理论授课及考核①规范及流程的制定: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评价战创伤患者相关文献,制订战创伤伤口护理关键技术规范及流程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 轮专家咨询不断修订与完善[3],提炼形成6项关键技术(一级条目),即伤口止血技术、伤口评估和测量技术、伤口清洗技术、组织清创技术、敷料使用及伤口包扎技术和心理支持技术,29项二级条目和69项三级条目主要包括各项技术的操作要点。培训前根据参训学员特点、培训目的及内容设置理论考核试卷A卷和B卷,每套试卷包含20道选择题和5道多选题,2道填空题,2道解答题总计100分,难度系数一致。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随机抽取B卷为培训前理论考试试卷,A卷为培训后理论考试试卷。②理论授课及考核:通过移动办公平台线上理论在线授课共4课时,录制授课视频并整理电子学习材料发送微信群供学员反复观看学习1周,授课内容主要为战创伤护理关键技术规范及流程的理论依据、操作要领,包括战创伤伤口类型及伤情评估技术、快速清洗技术[4]、清创技术等6项,在课程中设有讨论时间,鼓励护士进行提问、讨论和质疑,理论培训后2周,借助问卷星线上平台统一进行理论考核,考核时间统一为40 min[5]。

1.2.2 创伤模拟人仿真训练及考核①进行战创伤案例设计:以战创伤标准化救治流程为依据,参考美军2017版《战术战伤救护指南》[6], 及《伤口护理实践原则》[7]编制案例,如:创伤或烧伤合并海水浸泡伤、撕裂伤、颅脑外伤等。②创伤模拟人仿真训练及考核:基于创伤模拟人(型号:HM/CPR690和HM/G111-16包含16项伤口训练模块,生产厂家:山海树羽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的标准化案例录制培训视频,如胫前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为例,护士按照规范及流程进行伤口护理。要求参训护士参考在微信平台上发布模拟训练案例视频示范,以小组合作形式结合创伤模拟人在仿真训练过程中进行角色转换训练1周。训练前后参训护士进行案例抽考,根据模拟场景进行6项技术考核,满分100分,设定技能考核80分及格。

1.3 评价指标课题组预先设计综合能力考评量表,在进行综合操作考核的过程中,2名护理专家对伤口护理小组成员进行提问,观察其面对不同案例应急处理综合能力及操作熟练能力,评估伤口护理小组成员对案例的理论知识知晓程度、伤口护理操作能力、患者伤情观察能力等,等级评价分为优秀、良好、一般、欠佳、差等5个层次。

2 结 果

2.1 伤口护理小组成员培训前后成绩比较伤口护理小组成员经过培训,战创伤伤口理论和操作成绩较培训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伤口护理小组成员培训前后理论和操作成绩 分)Table 1 Theoretical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wound care nurse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points)

2.2 伤口护理小组成员综合能力考评结果表明,培训老师对伤口护理小组成员的综合能力评价多为优秀和良好,综合能力考评良好及以上的占97.9%(514/525)。见表2。

表2 伤口护理小组成员综合能力考评结果[n(%)]Table 2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competency assessment of wound care nurses n(%)

3 讨 论

仿真模拟训练对于训练医护人员应对战创伤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成为连接平时与战时的一座桥梁[8]。既往研究显示[9],理论教学、模拟仿真患者的评估和急救技能的训练,一方面保证护士灵活参加培训,另一方面在线培训同期录制的视频推送给受训护士,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反复强化加固。综合能力考评结果显示99%(104/105)受训护士理论知识知晓程度达到良好及以上水平,说明采用在线培训结合视频播放的混合1+1模式对于提升参训护士理论知识水平效果突出[4]。此外,结合仿真模拟人情景模拟战创伤批量伤员伴多发伤的救护,使伤口护理小组成员有身临其境的“实战感受”,两人一组协同训练和考核,提升了小组成员团队合作的战创伤伤口应急救护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综合能力考评结果显示47.6%(50/105)受训护士批量伤员应急反应能力,76.2%(80/105)受训护士小组团队协作能力均达到优秀水平,与王雪娇等[10]在军队文职护士战伤救护培训中的研究结果一致,结合仿真模拟人情景模拟战创伤配合小组协作能够显著提高伤口护理小组成员团队协作能力,应急救护反应能力取得很大进步,但考虑受临床实战经验限制,应该增加此类课程的设置。

目前,战创伤救治训练仍然是以战救5项技术为核心,集中在心肺复苏、气道管理、循环管理、创伤等方面[12],国内研究尚未有系统的针对战创伤伤口护理规范及培训流程[1],此次培训的战创伤伤口护理关键技术规范及流程,涉及内容分解成6个单项培训模块,通过战创伤模拟案例进行实战演练,有利于在实战环境及不可预知因素干扰下对伤员伤情的预判和紧急处理[13]。培训结果显示,培训后伤口护理小组成员得分为(96.41±1.66)分,明显高于培训前的(83.75±1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结果中显示,培训后护理伤口护理学组成员,综合能力考评良好及以上的占97.9%(514/525),其中,99%(104/105)参训护士伤口护理操作能力达到良好及以上水平,78.1%(82/105)参训护士患者伤情观察能力达到优秀水平。据此,采用战创伤模拟人设计标准化案例,在“实战化”对抗演练中提升伤口专科学组成员战创伤救护评估及操作能力,显得尤为切实可行。

猜你喜欢

伤口成员护士
最美护士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最美护士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