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镜头语言到多元叙事
——浅谈电视节目后期剪辑的节奏处理
2023-11-13张涛
张 涛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广播电视台)
电视节目的后期剪辑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剪辑人员通过对影像和声音进行选择、组合、变换,能够构建出一种具有特定风格和表达意图的视听语言。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剪辑过程中,节奏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段,涉及镜头长度、顺序、变化、对比等方面,还涉及音乐、音效、旁白、字幕等多种元素的协调和配合,以及整个节目的结构和风格的把握,能够影响节目的氛围和观赏效果。因此,剪辑工作者需要合理地安排影像、声音的变化速度和节拍,使之符合叙事逻辑和观众心理,以达到最佳的视听效果。
节奏处理效果体现着剪辑工作者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水平,节奏处理的方式需要剪辑工作者根据节目类型、节目主题、节目风格和目标受众来确定,不同节目对节奏处理的要求不同。例如,新闻节目要紧凑、清晰、准确,娱乐节目需要轻松、活泼、多变的氛围,纪录片则要求平稳、深入、细致等。由此可见,节奏处理实际上是在考虑节目的整体结构和局部细节的情况下,针对原素材选择与节目风格相匹配的视听语言与叙事手法[1],使之保持协调一致的艺术创造过程。
1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剪辑节奏的基本类型
根据剪辑对象和思路不同,电视节目的剪辑节奏可以分为外在节奏和内在节奏,其处理主要依靠镜头运动和画面转场来实现。外在节奏指镜头之间的衔接、切换和铺排,如镜头的长度、顺序、角度等,主要依靠镜头语言的剪辑进行处理和包装;内在节奏侧重内容节奏的处理,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元素加以控制,如通过插入特写镜头突出人物情绪,使用快节奏的对白与剪辑加快节目推进,或运用慢动作延长关键瞬间等。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相互作用,能够为观众带来流畅的观看体验。把握镜头语言所构造的外在节奏,丰富叙事手段所体现的内在节奏,是做好电视节目剪辑节奏处理的关键[2]。
2 外在节奏:剪辑视角下的镜头语言
镜头语言是后期剪辑中对基本素材的处理依据,包括镜头内容、取镜形式等。使用不同的镜头语言可以打造出不同的剪辑节奏,常见的剪辑方式有线性剪辑、对比剪辑、跳跃剪辑和循环剪辑等。线性剪辑是最普遍应用的剪辑方式,指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排列原素材,使其具有一种连续、流畅、有序的节奏感,降低观众的理解门槛,保证观众的视听体验。线性剪辑适用于新闻、纪录片、教育片等类型的电视节目,可以传达客观真实的信息。对比剪辑是指利用不同的画面或声乐元素进行对比的剪辑,这种手法适用于电视广告、宣传片、娱乐综艺节目等。跳跃剪辑是指利用画面的切换或变化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的剪辑方式,能够营造快速、紧张、有张力的节奏氛围,适用于一些需要营造悬念的电视节目。循环剪辑是指利用画面的重复或变化来形成一种规律或模式的剪辑,以及平稳、和谐、有韵律的节奏感,适用于音乐节目、舞蹈节目和晚会直播等。
2.1 镜头时长
镜头时长是指镜头在屏幕上呈现的时间,它直接影响着观众对电视节目每一单元画面信息的接收和理解。镜头时间的长短一般用电视节目的剪辑率来衡量,单个镜头的持续时间越短,节奏也就越快,说明剪辑率越高,反之亦然。剪辑人员需要根据镜头内容的重要性来动态调整镜头的长度,以加快或减缓节奏[3]。复杂、动态的镜头可以适当延长时长,以便观众充分感受和理解;次要、简单、无意义或静态的镜头则可以相对缩短,以避免观众感到冗余或乏味。此外,镜头时长还应该与音乐、音效和旁白相协调,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但实现节奏的快慢并非一味地依靠调整镜头长度,还要考虑镜头的主体运动节奏和摄像机的运动节奏,以及不同镜头之间的变化。如果镜头中的人或物的运动速度较快、幅度很大,那么即使留出了较长的镜头时间,观众也很难产生“慢”的体验[4]。
以镜头时长控制节奏的典型例子是各类体育赛事节目,如2022 年“黑科技”云集的北京冬奥会,许多媒体在拍摄比赛时都使用了自由视角、2D 追踪摄像头等新技术。在赛事中,摄像机几乎全程跟随人物运动,但有些类似山地滑雪的项目,赛程很长、场地开阔,如果在电视节目中始终采用全景式镜头呈现,会显著降低赛事的激烈程度。为了保证观众能直观体会体育赛事的“快”节奏,体育节目的后期剪辑会大量使用运动员第一视角的跟随镜头和比赛中多个运动员位置集中的镜头,对于一些趋于静态的镜头则较少呈现,更重视剪辑的“积余感”,即前一个镜头带给观众的震惊情绪还未消退时,第二个镜头已经出现,给观众带来更强的感官体验,然后再利用不同镜头间的对比,如明暗、色彩和特效等,使节目的剪辑节奏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常来说,剪辑人员在控制镜头时长时,可以视情况采取以下一种或多种思路:第一,根据画面内容的重要程度来控制镜头时长,重要的内容需要长的镜头来展示和解释,次要、简单的内容可以用短镜头来过渡和补充;第二,根据画面内容的动态程度来控制镜头时长,紧张的内容需要短镜头来体现速度感和张力,静态、平和的画面内容可以用长镜头来缓和紧张感;第三,根据画面内容的断续程度来控制镜头时长,连续或流畅的画面内容需要长镜头来保持连贯和顺畅,而断裂、突变的画面则用短镜头来实现;第四,根据同步音频素材的节奏和韵律来控制镜头时长,该方法一般用于音乐元素丰富的节目剪辑中,音乐、音效、对白等元素可以与画面配合或对立,从而产生不同的节奏效果[5]。音乐的旋律、节拍、速度、强度,音效的声音类型、声音大小、强弱变化,以及对白的语速、语气、语调,都可以成为调整剪辑节奏的重要依据。
2.2 镜头顺序
镜头顺序是指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时间关系,它决定了节目的叙事效果。根据节目的需要,剪辑人员可以采用不同的镜头顺序来表达不同的意义和情感。镜头顺序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相同主体、相同角度、相同景别的镜头最好可以拆分剪辑,固定的镜头、运动的镜头应当分类合并。例如,在叙述一个事件或故事时,剪辑人员可以使用顺序镜头,按照时间或空间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讲述,将镜头按照逻辑关系依次排列,以保持连贯性和清晰性,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线索,这种方法适用于叙事性较强的节目,如纪录片、新闻报道等;在制作案件、探秘类节目时,可以使用倒叙的方式从结局开始回溯过程,以增加悬念。将两个或多个不同或相反的镜头交替排列,能够形成对比效果,突出主题或强调差异。使用并列镜头来同时呈现多个方面,能够增强节目的丰富性和对比性,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对比意味的节目,如辩论类节目等。将一些能够展现细节或背景的镜头插入主要镜头之间,可以完善信息或营造氛围,该方法适用于对故事、情景、剧情的补充。
此外,在剪辑过程中还要遵循180°轴线原则,即镜头不能越过人物之间相连的虚拟线,如果摄像机超过这根线,即出现“越轴”镜头时,应当要求重新录制或是弃用此类镜头。电视节目剪辑的基本原则是防止“跳切”,即避免在同一场景或同一角度下,画面突然发生变化,造成观众的视觉不适和认知混乱,因此剪辑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编排镜头的先后顺序。
2.3 镜头变化
镜头变化是指镜头之间的形式变化和内容变化,它决定了节目的视觉效果和美感。根据节目的需要,剪辑人员可以运用不同的镜头变化来创造不同的视觉冲击和美感。例如,在表现动态或变化的场面时,可以使用移动镜头来穿越物体或空间,以增加动感和立体感,一般包括连续镜头、平行镜头、闪回镜头、重复镜头和跳跃镜头。
连续镜头指在同一场景或同一角度下,镜头之间没有明显的时空跳跃,画面流畅连贯。例如,在对话类、访谈类的场景中,一般使用连续镜头来展示说话者的表情和反应。平行镜头指在不同场景下,镜头之间的时空关联,画面之间可以形成对比或呼应。例如,在拍摄综艺节目中的追逐场景时,往往使用一组平行镜头来展示追逐者和被追者的相对动作和位置。重复镜头指同一时空不同机位的镜头重复出现,能够增强主题或情绪的表现力。例如,《中国好声音》等音乐综艺节目为了突出选手的表演状态,常常会用多个机位拍摄同一个舞台动作或评委的表情,依靠剪辑使观众能够明确觉察到选手的魅力和评委的细微反应。闪回镜头指在镜头之间借助明显的时间跳跃回到过去的某个时刻,如在普法节目中叙述案件时或在亲情调解类的电视节目中,经常会使用闪回镜头来展示过去发生的事件,以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和临场感。
3 内在节奏:剪辑辅助下的多元叙事
作为内在节奏的决定因素,叙事手段对于电视节目的剪辑效果至关重要。叙事手段是指在电视节目剪辑过程中,通过对画面和声音的选择、组合、变化等方式来构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在剪辑的帮助下,电视节目可以实现多种多样的叙事,如线性叙事、并行叙事和蒙太奇叙事等。
3.1 线性叙事
线性叙事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来讲述故事的方法,是最常见和最传统的一种叙事方式。在剪辑节奏的处理中,运用线性叙事方式可以帮助观众清晰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动机,同时也可以增强故事的紧张感和戏剧性。线性叙事中的剪辑节奏处理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要保持故事的连贯性,要有明确的时空顺序,避免画面跳跃或混乱,打破故事的连贯性;第二,要适应故事节奏,有合理的起承转合,因此在剪辑时要根据故事的高低潮来调整叙事速度;第三,要强化故事冲突,要求节目成片能体现明确的节目主题,因此要注意画面对比和矛盾;第四,要增强故事的吸引力,要求剪辑工作者注意利用画面中的视觉元素和音效来营造气氛,更好地吸引观众。
3.2 并行叙事
并行叙事是指同时展示故事中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的事件,通过对比或联系,增加故事的深度和广度。这种叙事方式适合剪辑节奏较为多变的节目,可以让观众体会到故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行叙事,即在同一时间段内,通过交叉剪辑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场景,形成平行对照的效果。运用并行叙事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选择合适的并行对象,对象之间应有一定的关联性或对比性,以便产生意义上的联系或冲突;第二,控制好并行的时间和频率,根据节目的内容、风格和时长限制来确定,并行时间过长或频率过高都可能会减弱并行的效果,打乱整体节奏[6];第三,使用统一的风格和语言,并行对象的剪辑风格、语言应当与节目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以便形成统一的视听感受,在节省时间的同时提高信息传播的密度和效率。
3.3 蒙太奇叙事
蒙太奇叙事方式是一种通过对不同场景、时间、空间和主题的影像素材进行特殊组合的剪辑方法。在电视节目剪辑中,根据节目的类型、内容、风格,灵活运用蒙太奇叙事方式,可以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和表现力。蒙太奇叙事并不像线性叙事那样注重事件的连续性和时间的一贯性,更多关注画面本身的逻辑关联。例如,纪录片《大师》第4 集《冰心(下)》在讲到冰心早年的《寄小读者》和晚年的《再寄小读者》时,用了一组带有海浪、白云、绿树的空镜头,伴随悠扬的背景音,让人感叹岁月易逝,斯人常青。电视节目剪辑节奏处理中运用的蒙太奇叙事方式,包括连续蒙太奇和冲突蒙太奇两种。连续蒙太奇指通过对相关的影像素材进行顺序或并列的组合,来建立联系和对比,从而传达某种主题或观点。例如,纪录片中对不同地区、民族文化的影像素材的连接,类似于话本小说的“话分两头”,能够展示不同元素的多样性和共性,新闻报道中也常常使用连续蒙太奇来连接不同事件或人物的影像素材,以此来反映多元的社会现象。冲突蒙太奇通过对相反、矛盾的影像素材进行交替或对立的组合,产生冲突和张力,增强节目的紧张感和戏剧性,从而激发观众的情感,引发观众的思考。例如,在一些刑侦纪实类的电视节目中,对犯罪现场和警方调查的影像进行交叉剪辑,能够使其形成冲突关系,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在一些竞技类的电视节目中,对评委、观众、参赛选手等不同角色的影像进行交替剪辑,能够让观众明确节目中的竞争关系和冲突关系,使节目更加激烈与精彩。
4 结语
电视节目后期剪辑的节奏处理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剪辑工作者根据节目的类型、主题、风格和受众需求,灵活运用镜头语言和叙事方式,创造出合适的节奏效果。镜头语言构建外在节奏,叙事手段打造内在节奏,二者相辅相成。剪辑人员要根据节目类型和内容特点,灵活运用镜头时长、顺序、变化等语言元素,合理采用线性叙事、并行叙事、蒙太奇叙事等手法,保持节目的连贯性。笔者认为,要想实现这一点,剪辑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节奏感知能力、丰富的视听经验、灵活的创作思维,如此才能使节目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