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技小院的耕读教育探索与实践
2023-11-13黄玉芳叶优良汪洋赵亚南孟祥萍
黄玉芳,叶优良,汪洋,赵亚南,孟祥萍
(河南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2021 年2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1]提出: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开展耕读教育。2021 年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2],提出:全面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将耕读教育相关课程作为涉农专业学生必修课。2021 年8月,教育部印发《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3],指出:我国涉农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耕读教育不系统、实践育人环节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本科生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但涉农专业学生与农业的接触却不多,学生知农爱农情怀不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协调。开展耕读教育,让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对于厚植知农爱农情怀、提升强农兴农责任担当、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耕读”的字面意义是农作与读书。“耕”是指从事农业劳动[4];“读”即读书[5]。耕读教育是厚植学生学农爱农情怀,培养新农科类人才的重要环节[6-7]。
1 科技小院建设情况
2009 年6 月,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开始了基于“科技小院”的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广泛认可,并逐步在各高校推广应用[8]。2020 年7 月,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广科技小院、专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创新服务模式[9]。2022年8 月,《教育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提出:对68 个单位的780 个科技小院予以支持建设[10]。2022年6 月,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开展河南省“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11],要求依托全省已建60 个、拟建50 个科技小院,组织动员100 名以上科技小院导师和专家,探索积累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的河南经验和模式。2023 年5 月3 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中[12],也鼓励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充分肯定了科技小院建设工作。
2 依托科技小院开展耕读教育的优点
2.1 满足耕读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
开耕读教育是为了解决人才培养与“三农”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实践育人环节有待加强、毕业生面向农业农村就业创业人数较少的问题,将农林专业的课堂开设到广袤的田野上,培养学生解决农业农村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与科技小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研究生、本科生入驻科技小院,接触农业、农村、农民,与产业行业紧密结合,能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解决课程学习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学生在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的过程中会逐步发现自己的兴趣,与农户逐步建立感情,既培养了“三农”情怀,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能够更好地实现其就业和创业目标。
2.2 满足耕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学生入驻科技小院,以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核心,围绕农民、农业、农村开展工作,要接触学校、政府、企业、农民等不同主体,要学习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行业知识、产业知识,了解粮食、蔬菜、果树、中药材、饲料作物等不同产业和播种、栽培、植保、土壤、肥料等不同环节,需参加科学研究、技术指导、示范推广、产品研发、高产竞赛等不同方面的活动,这些都需要校内、校外导师共同指导,需要建设应用型、复合型的师资队伍,开展多元化人才培养。
2.3 满足耕读教育管理和考核保障的需要
学生入驻科技小院,需要适应科技小院的课程体系、管理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科技小院建设十多年来,已经建立了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平台,有企业提供的研究课题,设立了奖学金,建立了学生以农民、农技员、村干部等多种角色进行锻炼的模式;接受了政府、学校、企业多个主体的考核;经过了生活、实践、科研、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检验;经受了论文撰写、技术培训、示范推广、营销策划等多个环节的考验;形成了论文、产品、专利、标准、示范推广等多途径产出检验标准的考核体系和“学校—学院—科技小院—导师组—导师”五级管理的保障体系,可以为耕读教育提供保障。
3 河南农业大学依托科技小院开展耕读教育的实践
河南农业大学于2012 年在河南省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建立了全省第1 个科技小院。2022 年7 月,有24个科技小院入选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科技小院建设计划,涉及粮食、蔬菜、果树、饲料、药材及养殖等不同产业。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教研团队开始探索依托科技小院开展耕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农业高层次人才。10 年来,有23 名研究生、131 名本科生在科技小院完成毕业论文,283 名本科生到科技小院阶段性入驻[13-14]。
3.1 学习耕读文化,培养“三农”情怀
学生走出校园,入驻科技小院,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深度参与农业生产,读党史,学习农耕文化、乡土文化、英雄人物事迹,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民俗活动等,培养爱农情怀和耕读精神。教研团队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和科技小院的特点,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了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别山精神、史来贺精神,结合“学雷锋活动日”“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节、农民丰收节、全国科普日、教师节等时间节点,开展耕读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学习文明礼仪,引导学生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
3.2 践行“亦耕亦读”,实现耕读有机融合
学生驻扎在科技小院,要学会独立生活,体验生活;要开展各种生产劳动,锻炼劳动能力;要开展各种试验示范,锻炼科研能力;要开展农户调研、技术培训、参观接待,学习文明礼仪,锻炼沟通协调能力;要组织观摩展示、技术推广、高产竞赛,锻炼综合能力;要处理应急情况,锻炼应变能力。学生在科技小院开展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就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紧密结合,需要锻炼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才能实现耕读的有机结合,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
3.3 聚焦农业生产环节,教育教学与农业生产相结合
学生入驻科技小院,聚焦农业生产环节,开展农村调研、科学研究、示范推广,参与乡村建设、扶贫支教、抗疫抗灾、参观接待等多个环节,需要与农民和合作社、企业、政府、学校等部门人员交流;技术服务涵盖了小麦、玉米、花生、蔬菜、果树、中药材、饲料等不同作物,涉及土壤肥料、植物保护、作物栽培、节水灌溉、智慧农业、管理策划等不同学科专业;要学习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行业知识、产业知识,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实现了教育教学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增强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了解,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4 全过程、全方位开展耕读教育
学生入驻科技小院,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开展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参与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农事操作全过程;要开展技术培训、示范观摩、高产竞赛、扶贫支教、直播带货,参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农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交叉,农业、产业、行业等多个领域结合;把耕读教育融入学习全过程,全方位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探索“耕”“读”结合新模式,提升学农、爱农、为农的核心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
4 结语
河南农业大学十多年的实践表明,科技小院可以让农学专业学生学习耕读文化,培养“三农”情怀,践行“亦耕亦读”,实现耕读有机融合、教育教学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是开展耕读教育的理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