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路径探索

2023-11-12陈辉娟李侃侃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10期
关键词:体系研究大思政继续教育

陈辉娟 李侃侃

摘  要: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探析在新时代下干部教育培训中课程思政建设的常见问题,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提出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以期实现干部教育培训中课程思政建設能力的有效提升,为新时代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贡献。

关键词:大思政;继续教育;体系研究;成效评价;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0-0129-04

一、干部教育培训中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中共中央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明确指出“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高水平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1]。党的管理干部队伍应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2]。在我国高等教育工作中,高校干部承担着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多项工作,也是执行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统筹安排部署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在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然而在实际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因干部教育培训中对课程思政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建设体系思考存在不足,直接导致了课程思政工作“难推动”“难落地”等问题。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培训实效,增强学员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是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社会主义办学骨干队伍的重中之重。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高度上,将所有课堂作为育人主渠道,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深度上,是构建“两个体系”的有效切入点,即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效贯通,探索“专业思政”“学科思政”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广度上,是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方面。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系统工程,范围涵盖所有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

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方面,如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能力提升有效结合,同提高、共发力,真正地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课程思政在教育培训中凸显出更为重要作用。

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强化教师培训,使广大教师具备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是推进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人才保障。一是要秉承“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理念,强化教师的思政素养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开展“课程思政”能力提升体系化培训,将“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教学观摩、教学设计、教学工作坊等内容,作为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通过课程思政的专题培训、专业研讨和示范课堂,提升教师对“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和对“思政载体”的选择能力。

二、干部教育培训中课程思政建设问题

(一)课程思政价值认知不足

在干部教育培训中通常会出现对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把课程建设错误地等同于一般性教学改革,认为“做”或“不做”并不重要,甚至会有教师错误地认为课程思政建设是“党员教师”才应该承担的任务。这些片面的认识会直接导致课程思政的建设因认识重要性不足而出现“走过场”“贴标签”的情况,导致课程思政在基层教学组织中的推动愈发困难,也会直接影响教师,因缺少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入思考,因教学效果不良而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二)课程思政培训资源碎片化

在目前的干部教育课程思政培训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思政课教师或高校管理者负责的政策、理念解读;另一类是课程思政“先行教师”针对自己课程的建设经验分享。前者是宏观指导,后者是微观聚焦,缺少中观层面的培训将二者链接,导致学员在具体实践中存在难以将优秀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加以应用的问题。目前的培训形式多以报告、讲座为主,有针对性的研讨、实作较少,教师在提升自身课程思政能力的过程中,大多数是“听”“看”,难以将学习到的理念在课堂中“生根发芽”。大部分的继续教育培训会邀请名家、名师有针对性地介绍课程的建设经验,然而,由于目前的培训多为示范课的经验介绍,往往只聚焦某一门或某一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缺少对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底层逻辑的梳理,导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难以实施。

(三)缺少系统评价机制

干部教育培训往往注重其成果的输出,但是在评价上容易缺少成果评价中的育人成效内容,也会直接导致参训干部仅使课程思政停留在意识层面,缺少实质性行动的探索。除此之外,也存在评价方式单一、指标权重缺少育人维度、评价主体单一、时效性不足等问题。

三、干部教育培训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建设前提:提高思想认识和价值认知

课程思政不同于传统以知识传授为单一功能的课程,而是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重视在课程中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相关技能中,正确认识专业的社会责任和力量。我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步伐走向民族复兴,在此过程中,一方面会受到西方国家文化渗透和挑战,另一方面中华儿女也需要凝聚共识,共同迈向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因此,课程思政建设在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思政的建设关系着接班人的成长,也关系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干部教育的培训,应该首先帮助学员厘清课程思政内涵,借助课程思政示范课案例,从各专业角度解析课程思政的内涵意义。典型示范课的学习借鉴可以帮助学员快速建立感性认识,加深对课程思政内涵及意义的理解。

(二)建设核心:构建课程思政培训体系

课程思政培训应该体系化、精准化。针对不同需求、不同参训对象设置更为系统、全面的课程思政培训课程内容构建培训体系,切实提升学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1. 根据需求开展培训。通过课程思政培训需求前期调查问卷,切实了解学员的需求。调查问卷至少需要包含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课程性质、目前建设状况、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期待的收获和愿景。根据调查结果系统性梳理学员对课程思政元素内容、思政元素与课程的融合方法、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等容易遇到的问题,将学员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认识、教学设计等内容设置为必修课程,将课程思政的讲授、示范课申报、与混合式教学的融合设置为选修课程,学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参训内容。

2. 根据对象开展培训。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要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突出针对性和时效性”[3]。课程思政培训也是如此,要加强课程思政培训的精准化和针对性。根据参训学校的类型等设置培训体系,如职业院校、普通本科院校、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根据参训学校的人才培养类型设置培训体系,如医学类院校、军事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农林类院校等;根据参训教育管理干部的人员种类设置培训体系,如基层教学组织、专业带头人、院系领导干部等;根据参训学校教师授课类型不同设置培训体系,如基础学科类、通识教育类、美育劳育类、实训实践类等。参训对象不同,课程思政培训的主题内容也应有所调整,如职业院校为主的培训注意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融入方法;农林类院校注重“一懂两爱”人才培养策略;专业带头人为主的培训注重专业特点和专业逻辑、思维构建途径;通识类教育课程的培训应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人做事道理、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等内容的融入方法。精准对标参训对象可以使培训课程内容覆盖面广、针对性强,能够更好地解决一线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的困扰。

3. 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结合。学员不仅拥有高校教师的身份,也具有教育管理、组织的职责。针对高校干部的课程思政培训不仅仅需要有教师实践的课堂组织,也需要帮助学员从顶层设计方面梳理课程思政建设逻辑,系统地认识学员在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需所求,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和专业定位制定和完善课程思政的管理机制,加强促进和激励机制,增补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保障机制,最大限度调动起广大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

4. 理论和实践结合。只有单向的培训内容输出无法保证学员在课程思政实践时能够有效学以致用,因此需要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培训效果。在讲座时注重培训师和学员的互动;在课程内容设置时,注重讲座型理论知识内容和实操工作坊的实践环节相结合;在评价时注重学员的学习经验分享和成果分享,能够帮助课程思政建设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达成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有效促进。

5. 线上和线下结合。建立课程思政的政策文件包、素材案例库等搭建课程思政在线培训平台,一方面课程思政建设资源有利于学员及时查阅,另一方面结合信息化反馈技术可以使培训师在线下培训时更好地了解学员的思想状态、困难疑惑。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可以实现培训成果的分享、交流、点评与展示,也可以加强学员和学员之间、学员和培训师之间的沟通。

(三)建设保障:完善评价机制

课程思政核心在于育人,而且其成效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等特点[4]。建设科学、多元、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能够发挥判断、反馈和进一步促成目标达成的目的,也是全民推进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保障[5]。多元化的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包括多样化的评价主体、多样化的指标内容、多样化的测评手段。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可以从不同视域反映出育人效果,评价主体可以包括参训教师、参训教师单位、参训教师的学生、培训师评价等,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多样化的指标内容除了包括知识、能力的达成度外,还包括职业精神、素养、专业逻辑等素质目标的达成度以及办学特色的融合、地域特色的体现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等内容。多样化的测评手段包括质性和量性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可以及时、有效、客观地将培训成效反饋给受评主体,以评价促改革,通过评价反向促进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干部教育课程思政培训实践探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于2022年9月承办了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的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省级)培训班。来自陕西省各高职院校的30名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培训。培训项目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聚焦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的实际问题,帮助教师提升育人意识,掌握课程思政建设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程思政研究能力和建设水平,实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融合,切实打通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最后一公里”,助推教师达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本次培训设置教师师德修养、法制法规、课程思政的推动与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思政示范课精进、课程思政成效评价与反思等六个模块,开展学员师德师风、职业教育法培训,从课程思政的政策方针解读、顶层推动、整体教学设计、课程思政示范课的进阶打磨、提质增效等六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在培训中,分别采用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来对培训效果进行把控。诊断性评价包括调查学员的课程思政参与度、参与时长、主要困惑和学习愿景;过程性评价包括师德修养的反思报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范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典型单元讲解。最终按照出勤次数、教学方案设计和课堂教学展示三方面评分考核,并设置成绩为优秀(20%)、合格(70%~80%)和不合格(0~10%)三个级别,以更大限度地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培训。此培训针对性强、实用性大,开拓了教师的视野,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育人理念,提升了育人能力,引导学员们在今后工作中结合岗位职责积极作为、主动求变,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五、结语

课程思政的建设关系着接班人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新时代的发展,更迫切需要高素质、高能力高级专门人才,而干部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干部教育课程思政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是实现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干部队伍目标的关键。与新时代教育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的任务相比,目前的课程思政培训还存在一些不足。整体而言,在能力提升上,课程思政的培训课程设计需要更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学习机制也需要更注重学员的反馈,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思想传承上,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在干部培训中也需要更多的创新思维,注重传承精神等价值观引导,特别是对青年干部的教育与培训要有不同的视野,并且更加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优良贡献。加强和完善课程思政建设培训中课程思政建设培训,坚持科学性、动态性和系统性原则,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性和重要价值的认知,根据需求和培训对象主体特征,设置相对完善的课程思政培训体系,建立多元化课程思政成效评价机制,以期能够提升高等教育干部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 中共中央印发《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EB/OL]. (2018-11-02). https://www.gov.cn/zhengce/201 8-11/01/content_5336680. htm?eqid=ff736dc6000378c10000000264566ac2.

[2]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习近平.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5-10.

[4] 陳华栋. 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204.

[5] 苏为华.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 厦门:厦门大学,2000.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项目编号:21 JZ001);202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新开课程项目“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设计概论课程建设”(项目编号:JX GG2207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辉娟(1975—),女,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培训;李侃侃(1987—),女,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课程思政有效途径及评价机制。

猜你喜欢

体系研究大思政继续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浅析我国森林健康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关于徐州路兴内部业绩评价的研究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基于知识经济的财务会计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