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艺术类职业院校思政课教育研究

2023-11-12韩蓉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10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艺术类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教育理念,符合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能够有效地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是新时期进行思政课改革与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文章从艺术类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入手,结合艺术类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旨在通过分析和梳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教学理论,阐明“以学生为中心”的艺术类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是时代所需,是培養德艺双馨的时代新人的需要,并从艺术与思政的双向赋能、理论与实践的双轮驱动、线上与线下的双线融合、改革与创新双向发力这几个方面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艺术类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的路径,希望能对当下艺术类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艺术类;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0-0067-04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如何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落脚于学生的学习诉求,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艺术类思政课教学研究,能有效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对推动艺术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教学理论基础

思政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肩负着“国之大者”的使命与担当,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学生的获得感是衡量思政课育人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思政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思政课的教学领域中,近几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备受重视,文章梳理了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要素论。有不少研究人员从思政课教学的要素出发,剖析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教学。其中有代表性的学者是石俊、张晓蒙,他们主要从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如教学理念、教学主客体、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服务体系、教学环境等来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课堂教学[2]。

第二,方法论。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现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效手段。如熊辉、吴晓认为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思政教学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提出了“教师精讲内容,师生探讨交流,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撰写心得,师生回顾总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式教学法[3]。

第三,模式论。如杨鹏、杨芷郁提出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模式[4-5]。刘薇提出高校思政课通过构建“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堂[6]。孙尚诚、杨洁高提出了论证模式、游戏模式、对话模式、实证模式等四种基本教学模式设计[7]。

基于以上研究,目前“以学生为中心”思政课教育理念在学术界和实际教学中得到了高度认同,逐渐贯穿于思政课教学之中。总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大多数仍是基于师“教”、生“学”,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师通过教学要素的完善与配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对高职类院校,尤其是艺术类职业院校,基于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尤为重要。

二、“以学生为中心” 的艺术类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需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对“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性、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文艺工作者如果品行不端,人民不会接受,时代也不会接受!不自重就得不到尊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9]

艺术类高校承担着培养未来文艺工作者的重大使命。艺术类职业院校与普通职业院校在育人目标上有着差异性和独特性,德艺双馨是艺术院校首要的育人目标。德艺双馨语出《国语·周语》,“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意是指一个人品德高超和才华卓越。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要树什么样的人很明确,那就是德艺双馨,这是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对艺术类学生(未来的艺术工作者)的培养目标。

在大学时期,学生在追求艺术梦想的过程中,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黄金时期,经常会遇到金钱与艺术如何平衡、专业课与文化课如何兼顾等问题。在信息化社会,每天会有各种不同的信息扑面而来,向大学生传递不同的价值取向,尤其是面对当下社会中出现的流量至上、“饭圈”乱象等问题,对逐梦之路上的艺术类大学生带来思想冲击。如果此时学生没有“主心骨”,就会容易迷茫、慌乱。

在思政课的教学中,通过德艺双馨的工作者的事迹引导,能有效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让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对“饭圈”的畸形现象、“唯流量论”等文艺弊端进行反击。做到见贤思齐,不为欲望所惑,潜心练功,笃艺修为,不断提高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创作文艺精品。

三、“以学生为中心” 的艺术类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路径探索

(一)艺术与思政的双向赋能

一方面,思想政治为艺术创作指明了方向。“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艺术创作要把握时代脉搏,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帮助学生理解当下艺术创作的时代大背景。在两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大活跃、各种观念大碰撞。在文化交融的时代,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一刻也没有停止,一些价值观扭曲、肆意抹黑英雄人物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艺术工作者思想道德滑坡、偷税漏税等事件的发生背离了德艺双馨、从艺先做人的原则。因此,作为未来的文艺工作者,除了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外,还要拥有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基本的政治素养,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艺术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鲁迅先生曾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优秀的文艺作品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素材。因此,引导学生时刻牢记作品创作的初心,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与学生分享榜样事迹,既可以展示榜样的艺术才华与雄心壮志,也可以影响和鼓励其他的学生。艺术产生的共情,引起的共鸣,传递的是一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思政课正能量。

(二)理论与实践的双轮驱动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我国自古有之。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在当今教导艺术类学子时尤为适用。艺术类学生,对艺术作品有敏锐的感知力,但是对政治理论的敏锐度较低,如何实现理论知识内化于心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其一,术业专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授课时要使用不同的范例和方法,比如美术专业学生,要结合历史中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影视专业学生,利用光影铸魂;舞蹈专业,注重舞蹈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如“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通过将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知识有效地融入政治理论的教学,引起学生的共情,以情动人。

其二,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以理服人,知情合一。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以现实问题的关注度为基点,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合理设计安排课堂的内容,通过针对性和差异化的设计,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当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时,自身的潜能会逐渐被激发,自主学习能力逐渐提升,这样既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发展,也能让看似深奥的理论简单化,学生学习更能入脑入心。

其三,开展多样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如校内实践教学,开展的红色家书诵读活动,“艺心向党,艺心爱国”作品展,“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喜爱”等活动,用艺术作品来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爱。在校期间,教师分组分批次带领学生外出到红色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村落等参观学习。在节假日,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实践活动和主题,自行组队,进行实践活动,认真撰写实践报告,经过社会实践的洗礼与检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思政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人生之路的营养剂。

(三)线上与线下的双线融合

疫情的出现,带来了教育方式的革新以及在线教学的兴起。在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很多高校课堂改革的热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其一,合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基本成为共识,但在思政教学的实际落实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除了学生层面的因素外,当前不少高校的思政课大多是80~120人的中班或大班教学,在这样庞大的教学量面前,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双线融合”的使用,可将部分素材放到线上,课前任务下达,学生对所讲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思考,课中结合老师的讲解,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通过了解学生课前学习的数据,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出预判,在课堂讲解中进行合理调整,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掌握的知识,在课上进一步学习,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教师可以根据线上教学平台的强大功能,利用基础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设置进阶式测试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设置考评要求,只有达标才能解锁下一环节。教师在后台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在线上线下的“双线融合”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知识的获得感,提高自信心,同时能有效促进思政课的“立德树人”。

(四)改革与创新双向发力

当前,思政课普遍存在着课程缺少吸引力,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和兴趣不高等情况,这是影响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改變以往受教育者“被动式学习”迫在眉睫,需要从受教育者本身去解决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学习课程后的获得感。

一方面,要注重思政课堂教学的改革。艺术类的学生,从总体上来说,对自己本专业的热爱远远大于基础课的学习,甚至不少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了,因此如何提高思政课的在学生心中的分量,是思政课进行改革必须要直面的一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0]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要体现系统性和完整性。一堂好课,导课是成功的关键,针对学科的专业特点,设置个性化的导课,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在课中教学,凭借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挖掘绘画、影视、歌曲、戏剧等背后的故事,设置互动环节,使学生能够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内涵,再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个人展示、演讲等形式表达出来,实现思政理论课教学与专业课学习的有机结合,体现教学艺术化,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对专业作品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协同育人。

另一方面,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应与现代信息化教学相结合。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逐渐深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和亲和力,利用VR、AR、5G等现代信息技术,将知识、学习与情境化的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人物情境中,对学习的内容产生热情、兴趣和期待,增强学生对特定知识的理解。合理运用手机作为移动在线教学载体的重要功能,思政课改革创新可以借助手机软件,通过资源推送和任务下达,设置完成相应任务获得成绩,使学生对将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提升课中学习的知识的接受度。

“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教学,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八个相统一”要求的践行,在实际教学中,结合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建其愿意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提高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等,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真正做到“德行合一”“知行合一”,进而有效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2020(17):4-16.

[2] 石俊,张晓蒙.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20,7(27):119-123.

[3] 熊辉,吴晓. 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研讨式五环教学法[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04):64-68.

[4] 杨鹏.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实践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07):1-2.

[5] 杨芷郁. “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研究[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06):93-95 +99.

[6] 刘薇. 以学生为中心:高校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改革探析[J]. 邯郸学院学报,2021,31(03):73-77.

[7] 孙尚诚,杨洁. 高主角确定、符号辨识、自性化——高校思政課“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向度[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 37(05):120-123.

[8] 习近平.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 (2016-11-30).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 11/30/c_1120025319.htm.

[9] 习近平. 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 光明日报,2021-12-15(02).

[10]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 (2016-12-08).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荐稿人:许仲举,陕西艺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2年度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规划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艺术类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2SZX485)。

作者简介:韩蓉(1987—),女,硕士,陕西艺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艺术类思想政治教育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