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认识逻辑
2023-11-12张兴海孔茹意
张兴海,孔茹意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青年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培育党的青年政治骨干,建设党的后备力量,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他明确指出:“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成为我们高校的鲜亮底色。要下大决心培养一批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特别是要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1]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不仅是实践工作,也是理论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性认识,建设学术体系,是高校深入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现实需要。
一、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经历一百多年的奋斗,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党根据自身的建设需要,始终坚持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党的组织不断补充有生力量,使党的队伍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在建党时期,就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作为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工作,通过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用革命理论引导青年,使大批进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促进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教育党员和培育进步青年的主要方式是创立培训学校、创办革命刊物和创建进步社团。当时的培训学校主要有毛泽东在长沙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党组织创办的“外国语学社”等;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主要有陈独秀、李大钊主办的《新青年》《每周评论》杂志、毛泽东等人主办的《湘江评论》等。当时进步社团主要有北京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长沙的“新民学会”、天津的“觉悟社”等。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些领导人,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下从进步青年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从民族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作为当时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把继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农运动结合的过程中,教育青年、引领青年运动,持续不断地培养党的青年骨干,实现了党队伍的快速壮大。
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更加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培养方面有许多重要的指示,主要有:高校要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高校要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底色;高校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高校要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高校要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当代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等。这些重要论述与新时代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密切相关,是高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根本遵循。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对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都有重要论述。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两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2]邓小平指出:“对青年进行教育,引导青年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很重要的一件事”[3];“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一切事业的继承者”[4];“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归根到底决定在青年的身上。”[3]江泽民在纪念李大钊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5]。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6]。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培养党的后备力量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工作。习近平多次结合党的建设作出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期望青年担当历史重任,努力成为党的事业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国家相关部委也下发了多个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文件。党的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及中央的相关文件,都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遵循。
二、理论逻辑: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建设中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思想
政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注的重点,马克思恩格斯政党建设思想主要体现在《共产党宣言》和《法兰西内战》中。他们高度重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设,并为同盟制定了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19世纪后期,欧洲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也都是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指导下进行的。他们为工人阶级政党制定了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基础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制定了党的纲领,第一次提出了建设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目标,提出了党的根本任务和宗旨,指出了党的组织原则、战略策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属性、先进性、目标、组织原则的论述,是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列宁结合俄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的理论,在国际共运史上首次阐述了完整的革命政党建设理论,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建设学说。依据列宁建党理论建立起来的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取得国家政权的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列宁提出了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一系列新的理论,如青年的未来是党的未来、加强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青年要努力学习成为共产主义者、青年要加强自我教育等。
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建设主要思想包括八个方面:第一,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党必须坚持一切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第二,无产阶级政党具有先进性,党“只能包括本阶级觉悟的少数”, “绝对不能把作为工人阶级先进部队的党和整个阶级混淆起来。”[7]第三,无产阶级政党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共产党人是以科学社会主义武装起来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无产阶级最觉悟最先进的部分”[8]。第四,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和任务,就是领导人民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第五,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9]。无产阶级政党的最低纲领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高纲领是消灭私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第六,党的组织原则是“在党组织中真正实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10]第七,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统一。“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11]。第八,从“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出发坚持学习,“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12]。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新时代,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内容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依然应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指导。其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就是培养“党的青年政治骨干”,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培养党的后备力量。“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培养对象要成为“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能力素质,忠恕任事、人品服众的青年政治骨干。”[13]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已经成为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这项工程应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为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具有时代意义,是新时代党建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其二,根据党的自我革命的新要求,党的教育工作需要前置到后备人才培养环节。马克思列宁主义主张依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列宁根据俄国革命的实际,提出了俄共党的建设一系列新的思想并付诸实践。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其他早期领导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新局面。新的历史时期,完成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新任务,需要创新性地开展党的建设。以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方式,对党的后备力量进行专项党的教育,把党内教育前置于党的后备人才培养环节,是一项重要的党建创新工作。其三,始终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加强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4]。培养优秀青年成为党的事业接班人,是党的建设始终面临的课题。新时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先锋队特质,需要在广大青年中培养“本阶级觉悟的少数”[15]。抓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能够促进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增强党的力量,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三、政治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根本要求
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深入探讨的课题。
首先,深刻理解高校“为党育人”新任务的根本要求。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确定了大学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高等教育要担负起“为党育人”的新使命。因此,我国高校既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还要主动为党育人,培养党的事业“可靠接班人”。高校为党培养可靠接班人,关涉到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是党的自我革命任务的要求,也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要求。
其次,从理论上创新性地理解高校培养目标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高校“为党育人”的要求,为深入理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目标的内涵提供了重要指引。“为党育人”使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培养目标中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有内在联系,又有不同。第一,从人才质量分析,对“接班人”的人才素质要求更高。第二,从涵盖范围分析,“建设者”包含“接班人”,“接班人”是“建设者”中的优秀分子。第三,从政治属性分析,“可靠接班人”的政治特性更突出,政治要求更高。高校要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突出党要管党、党管人才的政治方针,遵照因材施教的规律,针对青年不同的状况和不同的成长需求,设立不同的培养目标层次,制定不同的培养模式。
再次,厘清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与常规的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高校党的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和常规的人才培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高校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新任务、新目标引领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学校日常的人才培养工作属于高校的常规任务,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基础性工作。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属于高校党的建设工作,要求在进步青年中培养“党的青年政治骨干”,使他们成长为党的事业接班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个新任务,是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新任务,是新时代赋予我国高校的新使命。
四、学术逻辑:学科发展促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科学研究
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中共党史党建增设为法学一级学科。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决定了党的建设和中共党史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的建立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首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重大意义的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第二个一百年来临之际,从自我革命历史高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加强对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研究,是新时代建设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其次,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全面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领导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建设,进而建设更加强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再次,将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入开展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提出自我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发展,为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推动对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的深入研究,将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引。
近些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以重大社会需求为导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得到了迅速发展。设立党史党建一级学科,将会推动党史党建学科研究及其实践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原来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的学科归属不清,有时归属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时归属于党的建设学科,致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的设立,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有了自己的正式学科归属和学术研究定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党的建设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党的自我革命理论不断发展,党的后备人才培养研究将体现出更加重大的价值和意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也将推动党史党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对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建设等起到重要作用。
五、精神逻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崇高情怀
情怀是形成意志的精神力量和心理力量。从“知情意行”的逻辑分析,“知”是理论和认识,是通向愿望和情感的前提基础。强烈的愿望和情感将转变为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是形成意志力量的必需要素。推动全人类彻底解放是无产阶级的伟大事业,无产阶级的崇高追求占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是人类至高无上的大情怀。这种情怀转换成人们行动的巨大力量,推动无产阶级事业不断发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新时代党的事业,这项事业需要具备崇高的情怀。黑格尔曾说过:“真理诚然是一个崇高的词语,然而更是一桩崇高的事业。如果人的心灵与情感依然健康,则其心潮必将为之激荡不已。”[16]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17]习近平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要”,其中第二个就是“情怀要深”。他指出:“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能动人。”“情有所归,方能心有所寄、身有所往。”[18]崇高的情怀引领我们追求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理论指引我们追求高尚的目标,高尚的目标推动我们完成崇高的事业。
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崇高情怀具有特定的思想属性。高校党组织和干部、教师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深厚情怀是新时代的政治要求。强烈的情怀是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蕴含着强大的力量,是实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强力保障。由科学理论酿就的情怀,不是稚嫩、单纯的冲动,也不是盲目的狂热,而是一种始终牢记理想信念的初心。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员怀有坚定而强烈的信仰情怀,中国共产党才能在物质条件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能够由弱变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情怀始终高昂。以崇高的情怀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当前,研究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情怀,需要在四个方面进行基础性研究:一是情怀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二是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崇高情怀的生成机理;三是情怀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的作用与功能发挥;四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情怀的培养与互动。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历史课题,也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要求下的一个新事物。历史课题与新事物是辩证统一的,统一于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建设的任务。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提出了自身建设的新任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与党的建设和党的自我革命密切相关。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在实践上需要继续开拓创新,探索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也需要在理论上着手建构,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探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规律,建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学术体系。这项学术理论建构工作刚刚起步,未来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