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2023-11-11丁奎婷杜素洁杨念婉刘万学郭建洋

生物安全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寄生蜂赤眼蜂夜蛾

丁奎婷, 杜素洁, 杨念婉, 刘万学, 郭建洋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J. E. Smith)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重大迁飞性入侵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据记载,草地贪夜蛾寄主植物高达76科353种,包括玉米ZeamaysL.、水稻OryzasativaL.、高粱Sorghumbicolor(L.) Moench、小麦TriticumaestivumLinn.、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等农作物(Montezanoetal.,2018)。根据对寄主植物的偏好性,草地贪夜蛾分为“玉米型”和“水稻型”,玉米型主要寄主为玉米、棉花GossypiumherbaceumL.、高粱,幼虫均偏好取食幼嫩的叶片,水稻型主要寄主为水稻和多种杂草。2016年草地贪夜蛾首次大面积侵入非洲,被确定为主要危害玉米的入侵害虫,2年间迅速蔓延至44个非洲国家(Goergenetal.,2022; Guietal.,2022),对入侵地的玉米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Wanetal.,2021)。据报道,草地贪夜蛾在非洲各国造成每年8.3万t~2060万t玉米的损失(Dayetal.,2017)。2018年7月起在也门、印度、孟加拉、缅甸等亚洲国家也相继被发现(FAO,2019)。在我国,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从云南省西部地区入侵,并迅速扩散至国内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已在西南、华南地区定殖并终年为害。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种群是一种杂交型的“玉米型”,亲本可能来自母本“水稻型”和父本“玉米型”,在定殖、扩散的过程中,父本的核基因组占主导地位(张磊等,2019)。农业农村部2020年将草地贪夜蛾列为《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之一(郭井菲,2022)。截至2022年9月1日,草地贪夜蛾在全国累计发生236万hm2,同比增长122万hm2(http:∥www.agri.cn/kj/zwbch/202210/t20221011_7903973.htm),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玉米生产的重大迁飞性害虫之一,对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李强等,2021)。我国高度重视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国内植保科研工作者已对草地贪夜蛾开展了系列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李强等,2021)。本文拟通过对我国2019—2022年间已公开的草地贪夜蛾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防控技术方面的文献与报道进行梳理,总结国内相关防控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对未来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提出展望,以期为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1 药剂防治

2019年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时,化学防治是应急防控草地贪夜蛾暴发危害的主要手段,农业农村部推荐用于应急防控的用药清单中,包括11种单剂、6种生物制剂、8种复配剂。2020年,农业农村部根据2019年全国各地喷洒防治草地贪夜蛾用药情况,重新调整为28种用药清单,包括8种单剂、6种生物制剂、14种复配剂(农业农村部,2020)。其中,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低毒、高效、安全,已经成功控制了该虫的危害(李富根等,2013; Lietal.,2011)。

通过总结梳理近几年国内在实验室环境下毒力测定和田间喷施化学农药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表1),发现卵和低龄幼虫是施药的关键期(王芹芹等,2019)。室内测定常用化学试剂对草地贪夜蛾的毒杀效果显示,乙酰甲胺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甲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和低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欧阳传禄,2021; 王宁等,2021; 王芹芹等,2020; 赵胜园等,2019)。田间评价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防效发现,氟氯氰菊酯乳油毒力最强(马千里等,2020)。10%硫虫酰胺SC在田间可以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初孵化幼虫和3龄幼虫,与速效性好的药剂混用,可延缓草地贪夜蛾产生抗药性(卞康亚等,2022)。化学农药复配剂对草地贪夜蛾卵和幼虫也具有良好的药效。在田间测定常用复配剂对草地贪夜蛾卵和幼虫的毒杀效果表明,甲维盐·虫酰肼、甲维盐·虫螨腈和氟铃脲·茚虫威的防效均在80%以上(陈利民等,2019; 范俊珺等,2020; 范晓培等,2020; 林少源等,2020)。同时,昆虫激素类农药灭幼脲和活体微生物农药短稳杆菌是低毒、易降解的新型绿色杀虫剂,对卵和幼虫毒杀效果最佳,校正死亡率达到80%以上,可代替传统农药来防治草地贪夜蛾(陈利民等,2019)。

表1 防治草地贪夜蛾化学杀虫剂Table 1 Chemical insecticides for controlling S. frugiperda

此外,优化和创新施药技术是应急防控草地贪夜蛾的重要手段。低容量连杆多喷头喷雾、植保无人机、喇叭口点施提高了药效,节约了成本(王磊等,2019; 朱峰等,2019)。同时,在草地贪夜蛾的防治中要注意轮换用药,避免出现抗药性,高龄幼虫期可降低传统化学农药施用量,或选择生物型药剂,避免农药污染农业环境。然而,梳理已发表的文献也发现,同一种药剂在不同地区防治草地贪夜蛾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如甲维盐在江苏省句容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效果差,药效低于39.65%(王宁等,2021),而在云南、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区田间药效均高于80% (蔡理文,2021; 范俊珺等,2020; 殷智力等,2021)。因此,如何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发生地区的药剂和施药技术,对当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将起到积极作用。

2 生物防治

2.1 寄生性天敌

世界范围内草地贪夜蛾的寄生性天敌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2类:寄生蜂有10科121种,包括姬蜂科40种、茧蜂科39种、姬小蜂科14种、赤眼蜂科11种、小蜂科10种、金小蜂科3种、肿腿蜂科1种、旋小蜂科1种、广腹细蜂科1种和巨胸小蜂科1种;寄生蝇4科66种,包括蜂虻科1种、蚤蝇科1种、麻蝇科6种、寄蝇科58种(Molina-Ochoaetal.,2003; Shyleshaetal.,2018; Silvaetal.,2014)。我国已发现的草地贪夜蛾寄生蜂有茧蜂科16种、姬蜂科4种、姬小蜂科3种、赤眼蜂科8种、广腹细蜂科1种(唐璞等,2019)(表2)。国内用于防控草地贪夜蛾的寄生蝇较少,已有在贵州、广西玉米地采集到日本追寄蝇Exoristajaponica(Townsend)、厉寄蝇属寄生蝇Lydellasp.寄生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报道(高祖鹏等,2021; 宁素芳,2019),但寄生蝇对草地贪夜蛾防控效果的研究仍有待加强。

表2 草地贪夜蛾的寄生蜂Table 2 Parasitoid wasps of S. frugiperda

据报道,广腹细蜂科夜蛾黑卵蜂Telenomusremus(Nixon)和赤眼蜂科的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pretiosum(Riley)是草地贪夜蛾的优势寄生蜂(Dequechetal.,2013; Pomarietal.,2013)。据统计,草地贪夜蛾卵寄生蜂主要也是赤眼蜂科和广腹细蜂科寄生蜂。我国于2019在云南、广东、广西、贵州、福建等地的玉米田中发现夜蛾黑卵蜂和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chilonisIshii可寄生草地贪夜蛾卵(宁素芳等,2019; 汤印等,2020; 王竹红等,2020; 谢丽玲等,2022)。研究夜蛾黑卵蜂、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Matsumura、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ostriniaePang et Chen、黏虫赤眼蜂TrichogrammaleucaniaePang et Chen、碧岭赤眼蜂Trichogrammabilingensissp. nov、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japonicunAshmead在室内对草地贪夜蛾卵寄生能力的影响,发现赤眼蜂科寄生率均高于80%,夜蛾黑卵蜂寄生率均达95%以上,其中松毛虫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最强,分别单头可寄生20和13.4粒卵(霍梁霄等,2019; 孙加伟等,2020; 田俊策等,2020)。田间调查发现,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卵自然寄生率最高为28.9%(唐继洪等,2020)。研究人员田间释放夜蛾黑卵蜂,评价该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田间防效,发现其对卵块的寄生率达到100% (赵旭等,2020);田间释放螟黄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粒寄生率分别达到83.7%、50.33% (杨建国等,2019; 朱凯辉等,2020)。因此,赤眼蜂科和广腹细蜂科防控草地贪夜蛾卵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可根据草地贪夜蛾危害情况、当地气候等因素选择最优的寄生蜂进行防治。

据统计,草地贪夜蛾幼虫寄生蜂主要为茧蜂科和姬蜂科寄生蜂。2019年我国首次在云南省德宏州玉米田野外调查时发现了斯氏侧沟茧蜂MicroplitissimilisLyle、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semiclausumHellen、斜纹夜蛾长距姬小蜂EuplectruslaphygmaeFerrière等草地贪夜蛾幼虫寄生蜂,其中,半闭弯尾姬蜂自然寄生率最高,为22.30%(汤印等,2020)。宁素芳等(2019)在贵州采集到寄生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菜粉蝶盘绒茧蜂Cotesiaglomerata(Linnaeus)和半闭弯尾姬蜂。覃江梅等(2021)在广西发现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chlorideaeUchida和斜纹夜蛾侧沟茧蜂MicroplitispraodeniaeRao and Chandry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有寄生现象,且首次报道棉铃虫齿唇姬蜂C.chlorideaeUchida成功寄生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唐继宏等(2020)首次在海南野外发现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寄生蜂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palidpesSzépligeti,自然寄生率为12.3%,评估淡足侧沟茧蜂对草地贪夜蛾的寄生功能反应,发现淡足侧沟茧蜂对草地贪夜蛾3日龄幼虫寄生率高达53.3%。陈壮美等(2019)用长沙本地天敌斯氏侧沟茧蜂M.similisLyle寄生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现寄生蜂寄生抑制了宿主幼虫的进食量,宿主幼虫体质量增量无明显变化,并最终死亡。室内饲养条件下发现,缘腹茧蜂Cotesiamarginiventris(Cresson)、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mediator(Haliday)和管侧沟茧蜂Microplitistuberculifer(Wesmael)均能成功寄生草地贪夜蛾幼虫,但管侧沟茧蜂的寄生效果优于中红侧沟茧蜂(苏豪等,2021; 唐继洪等,2020)。目前,田间释放幼虫寄生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文献较少,幼虫寄生蜂在田间的寄生效能有待进一步深入分析。

2.2 捕食性天敌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草地贪夜蛾捕食性天敌共计5目12科58种,猎蝽科8种、长蝽科2种、花蝽科3种、姬蝽科2种、蝽科8种、瓢甲科12种、步甲科6种、肥蠼螋科2种、蠼螋科6种、草蛉科6种、胡蜂科1种、蚁科2种(Prasannaetal.,2018);国内草地贪夜蛾捕食性天敌共计9科19种,其中瓢甲科4种、蝽科4种、猎蝽科3种、花蝽科1种、草蛉科3种、蠼螋科1种、肥螋科1种、步甲科1种、蒲螨科1种(任雪敏等,2022)(表3)。

表3 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性天敌Table 3 Predatory natural enemies of S. frugiperda

猎蝽科、蝽科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强捕食性(唐艺婷等,2019)。研究发现,不同虫态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量差异显著,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捕食量最优,如益蝽Picromeruslewisi(Scott)、大红犀猎蝽SycanusfalleniStal雌成虫、黄带犀猎蝽Sycanuscroceouittatus(Dohrn)、环斑猛猎蝽Sphedanolestesimpressicollis(Stal)等(侯峥嵘等,2020; 胡宗伟等,2022; 王亚楠等,2020; 王燕等,2020)。但目前国际上未见利用环斑猛猎蝽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先例,国内也仅用它来防控烟蚜MyzuspersicaeSulzer和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Hubern (胡宗伟等,2022)。我国学者首次报道在室内条件下环斑猛猎蝽4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且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为下一步田间释放应用提供了依据(胡宗伟等,2022)。猎蝽科、蝽科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特点是用口针快速刺入其身体,口针里毒液有麻痹作用,汲取内含物,只剩干瘪的表皮才搜寻下一个猎物;其捕食量与草地贪夜蛾密度呈正相关,搜寻效应与草地贪夜蛾密度呈负相关,如捕食量随着草地贪夜蛾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草地贪夜蛾密度越高,叉角厉蝽Cantheconidaefurcellata(Walff) 的搜寻力越差;低龄捕食性天敌,如益蝽,会以群体的方式攻击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以提高攻击率(范悦莉等,2022; 唐敏等,2019; 王亚楠等,2020; 王燕等,2020,2019)。目前,国内用蠋蝽ArmachinensisFallou和益蝽防治草地贪夜蛾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后低成本产业化扩繁蠋蝽和益蝽并于田间释放是研究的重点。

瓢甲科偏好草地贪夜蛾卵和幼虫,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Thunberg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卵的日最大捕食量为204.6粒(蒋骏等,2020)。高龄瓢甲科幼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量高于低龄瓢甲科幼虫,如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Pallas)成虫(65.36头)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强于4龄幼虫(41.84头)(刘本菊等,2020; 赵英杰等,2020)。此外,田间常见的草岭类对其卵和幼虫也具有较强的防控潜力。丽草蛉ChrysopaformosaBrauer 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捕食量最高为66.8头,对卵捕食量最高为46.2粒(李玉艳等,2020),中华通草蛉Chrysopasinica(Tjeder)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日捕食量最大为192粒(黄海艺等,2020)。其他捕食天敌中,蠼螋LabiduraripariaPallas 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幼虫均有捕食功能,但蠼螋控害能力较差,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日均捕食量仅为2.85头(田彩红等,2021)。

3 监测预警

3.1 灯诱监测

灯诱是监测迁飞性害虫的有效工具,如高空预测灯、地面测报灯、高空探照灯等,监测效率高、时效性强,能预测草地贪夜蛾迁飞路径、监测其种群数量与组成,更进一步揭示区域间虫源交流规律(姜玉英,2018; 刘杰等,2019)。2018年Sunetal. (2021)首次用高空诱虫灯监测到草地贪夜蛾成虫,此后,姜玉英等(2020)利用高空预报灯预测广西、湖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天津的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唐继洪等(2020)利用高空诱虫灯监测海南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规律,陈琦等(2021)利用高空探照灯监测漯河市的草地贪夜蛾。近年来陆续有国内其他省份利用高空诱虫灯对迁飞性害虫进行监测预警(田太安等, 2020)。可见,灯诱对草地贪夜蛾区域发生规律有较好的监测效果,为虫情监测提供了重要信息。

3.2 雷达监测

昆虫雷达可实时监测迁飞性昆虫在自然状态下飞行的速度、种群数量等参数,明确迁飞行为与天气之间的关系,且雷达监测不受外界条件如天气、人为等的干扰(亢菊侠等,2021)。研究人员通过昆虫雷达监测草地贪夜蛾从缅甸迁入我国的路径、降落地区,预测3—8月季节性北迁南回的危害规律(吴秋琳等,2018)。同时,基于轨迹分析和气象图形对广东、浙江、四川等省份的迁飞路径进行雷达监测,为草地贪夜蛾迁入种群的监测预警及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罗举等,2019; 齐国君等,2019; 张雪艳等,2020)。

3.3 田间调查及卵巢解剖

孙小旭等(2019)基于调查玉米地里草地贪夜蛾卵、幼虫、蛹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分析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刘杰等(2019)分别提出草地贪夜蛾卵、幼虫、蛹、成虫的田间调查法。杨现明等(2020)在小麦地调查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危害情况,认为低龄幼虫呈聚集分布、高龄幼虫为均匀分布,该研究提出了基于幼虫密度及龄期的麦田草地贪夜蛾理论抽样模型和基于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技术。

卵巢和精巢的发育对昆虫繁衍后代发挥重要作用,可以短期预报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陈大福等,2004; 吴秋雁和郭郛,1964)。实验室研究表明,可以通过解剖性诱到的草地贪夜蛾卵巢和精巢发育状况推算田间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而达到预测雌虫产卵与幼虫孵化动态、指导防治的目的(和伟等,2019; 赵胜园等,2019)。

4 物理防治

4.1 性信息素诱杀

性信息素诱杀技术是害虫防控的有效手段,利用雌成虫分泌的性信息素组分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引诱剂,对雄蛾进行诱捕,能够有效减少成虫密度,破坏雌雄交配(常亚军等,2019)。国外早在1986年已确认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由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和顺7-十二乙酸酯组成,其质量比为96.6∶3.4时引诱活性最强(Tumlinsonetal.,1986)。近年来,我国针对草地贪夜蛾开展了基于性信息素的诱剂及产品的研发,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BLB诱芯)、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L诱芯)、南京新安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XAZL诱芯)、江苏宁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K诱芯)、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捷四方芯片)先后推出了基于性信息素的商业化产品,已有产品评价数据显示,BLB诱芯和NL诱芯在成虫羽化高峰期监测效果最好(车晋英等,2020; 宋梁栋等,2020)。

诱捕器和诱芯的配套使用,是诱捕草地贪夜蛾成虫的有效手段。研究人员比较各种不同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的诱捕效果,认为草地贪夜蛾专用诱捕器捕、船形诱捕器和桶形诱捕器获效果最佳(卢继英等,2022)。其中,船形诱捕器和桶形诱捕器诱捕效果最佳,但船形诱捕器的捕获效果更明显,与和伟等(2019)研究结果有差异,可能是不同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对性诱芯敏感性不同,也受当地环境、放置密度等因素的影响。比较船形诱捕器和桶形诱捕器,船形诱捕器通风透气,有利于性诱剂的有效传播,诱芯与粘虫板之间距离小,更容易吸引草地贪夜蛾,但组装繁琐,成本高,需每天更换粘虫板,且遮光挡雨效果差;而桶形诱捕器成本低,安装简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小,只需每天更换水或洗衣粉水即可(黄美玲等,2022; 冷春蒙等,2020; 尹炯等,2022; 张晴晴等,2021)。因此,从经济实惠角度考虑,建议大面积推广运用桶形诱捕器。

4.2 灯光诱杀及食诱

灯光诱集的诱杀效果差,因此主要用于监测区域内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例如高空预测灯、虫情测报等。成虫发生期,通过对黑光灯、性诱剂、食诱搭配使用,杀死成虫,干扰了交配行为(杨普云等,2019)。不同波长的杀虫灯对草地贪夜蛾田间诱杀效果明显高于黑光灯和频振式杀虫灯,368 nm单波长杀虫灯对成虫诱杀效果最好(陈昊楠等, 2020)。光源的颜色是影响灯诱捕获草地贪夜蛾效果的因素之一,实验表明,紫色、蓝色和绿色光源明显干扰了草地贪夜蛾的交配行为(田太安等,2020)。在田间虫口数量开始上升时,放置糖醋液诱杀盆,能够诱集一定数量的成虫(王丹等,2019)。

5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种植抗虫品种、改进种植模式、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来提高农作物的抗虫性、减少草地贪夜蛾发生的防治手段。

在国外,Bt玉米具有较高水平的抗虫性,用于防治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害虫,有效抑制幼虫的存活率。国内已有研究表明,种植Bt玉米能够阻断成虫的迁移(Yangetal.,2022)。国内在研发Bt玉米品种、筛选区域内最佳Bt玉米品种、评估国产Bt玉米的抗性风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国产Bt-Cry1Ab和Bt-(Cry1Ab+Vip3Aa)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有很强的毒杀作用(张丹丹和吴孔明, 2019),Bt-Cry1AbDBN9936杀虫蛋白的防治效果最佳,对Bt-(Cry1Ab+Vip3Aa)的抗性时间最长(王文荟等,2023),Bt-Cry1Ab DBN9936和Bt-(Cry1Ab+Vip3Aa)已颁发安全证书,为国内通过推广种植转Bt抗虫玉米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Liangetal.,2021; Lietal.,2021)。种植Bt-Cry1Ab DBN9936和Bt-Cry1Ab/Cry2Aj的杂交种,草地贪夜蛾危害数量、玉米产量损失减少(Yangetal.,2022)。

在“推拉”伴生种植策略下,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种植模式:在玉米生长期,选择不同品种玉米-小麦、玉米-大豆等间作或轮作耘耕模式,显著降低幼虫的存活率(郭井菲等,2022);或玉米地周围种植趋避草地贪夜蛾的杂草(孙悦等,2020; Midegaetal.,2018)。草地贪夜蛾能够在玉米地周围的杂草上完成发育世代,等待下一代作物生长继续为害,因此,玉米收获要及时清除周围的杂草,减少草地贪夜蛾的种群数量(吴道慧等, 2021)。通过调整播种期等田间管理手段,将草地贪夜蛾幼虫与作物幼苗期相错开,可减轻草地贪夜蛾对作物的危害(杨普云等,2019)。氮肥对草地贪夜蛾有吸引力,农作物施肥时避免选择含氮肥的肥料,多施有机肥,提高农作物的自我防御和补偿能力(程丽丽,2021)。

6 讨论与展望

目前,草地贪夜蛾已在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定殖并终年为害。近几年,在国家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我国其他重大迁飞性害虫的成功防控经验基础上,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导、分子机制为一体的综合防控技术,在未来的防控工作中,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按照三区(周年繁殖区、迁飞过渡区和重点防范区)四带(边境监测防控带、长江流域监测防控带、黄河流域阻截攻坚带和长城防控阻击带)进行分区治理。例如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4个等温线以南地区已经是草地贪夜蛾的周年发生区,而春季周年发生区的草地贪夜蛾会陆续向北迁移,因此,草地贪夜蛾的源头治理措施是控制其向长江流域以北地区迁移。在迁飞路线上设置灯诱、食诱来阻截成虫发生密度,种植Bt玉米也能够阻断成虫的迁移。

(2)以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生理与分子调控机理,如分析影响草地贪夜蛾发育与生殖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不同田间环境(气候、作物种植模式、抗药性等)下草地贪夜蛾危害规律,明确草地贪夜蛾在全国各地的发生动态;从化学生态学方面揭示草地贪夜蛾的性信息素感受机制以及寄主植物识别机制,为研发草地贪夜蛾的性诱剂、食诱剂提供参考。

(3)科研人员已在室内大量筛选对草地贪夜蛾有较好防效的药剂,但其在田间的防效尚不明确,建议在以后筛选化学农药的工作中将室内试验和田间相结合,确保化学农药在田间的防治效果,因地制宜施药,精准明确最佳施药期,如卵期和低龄幼虫抗药性差、解毒酶含量低,但需要及时更换有效药剂,同时,继续研发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新型绿色杀虫剂至关重要。攻破草地贪夜蛾天敌昆虫人工饲养产业化扩繁技术,加强生物防治技术与产品的推广应用,在草地贪夜蛾大面积发生的地区,综合利用转基因作物与生物防治技术,提升控害效果;借鉴国外防控草地贪夜蛾种群、国内防控棉铃虫等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猜你喜欢

寄生蜂赤眼蜂夜蛾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四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侯马市 采取果断措施开展对草地贪夜蛾统防统治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应用3种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试验
寄生蜂适应性生殖行为策略的研究进展
2013 年拉萨市青稞田寄生蜂对蚜虫的寄生率调查
独行杀手寄生蜂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