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驱动机制分析

2023-11-10高太光王有建张晓星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23年11期
关键词:驱动机制制造企业

高太光 王有建 张晓星

【摘要】提升创新质量是制造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综合考虑多层次影响因素并发耦合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 有助于在整体剖析创新质量影响机理的同时, 把握不同驱动路径之间的差异性。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 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 从整体上构建多层次影响因素, 探究制造企业创新质量要素间并发耦合因果关系和路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企业基本特征、 高管特征和外部环境三个层面的任意单个前因变量都不构成制造企业提升创新质量的必要条件; 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内外资源驱动、 市场竞争激励下高管驱动以及盈利能力缺失下环境和高管共同驱动三种路径提升创新质量, 这表明创新质量提升存在多重路径; 此外, 企业规模与融资约束存在“互斥”效应。本研究可为系统探究制造企业创新质量驱动机理提供新思路, 为有效激励企业实施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制造企业;创新质量;驱动机制;fsQCA;资源依赖理论

【中图分类号】 F273.1;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3)22-0136-8

一、 引言

创新是引领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提升创新质量不仅有助于企业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增强自身竞争力, 而且有利于缓解现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 克服关键技术“卡脖子”等难题。制造企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主体, 促进其创新质量提升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科技实力明显增强, 创新投入显著提升, 但创新质量仍有待提高。以制造业为例, 2012 ~ 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长值从16.98万亿元增长至31.4万亿元, 在全球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然而, 在创新能力方面, 制造业总体上还比较薄弱, 陷入“一高两低”(创新数量高、质量低、效率低)困境(诸竹君等,2022), “大而不强”问题较为突出, 制约了我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步伐(张辉等,2022)。由于在开展创新活动时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更高的技术复杂性(张华和顾新,2022), 制造企业如何结合现有内外部环境资源有效提升创新质量已成为当下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针对创新质量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和目前制造企业在创新质量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文尝试探究制造企业在提升创新质量的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内外资源因素联动交互的影响、 制造企业可通过哪些路径提升创新质量, 这对于更好地激励制造企业做出创新决策具有积极意义。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企业是内外资源的结合体。企业在提升创新质量时需重点考虑资源差异带来的影响。现有文献多从企业内、 外两方面对创新质量的影响因素展开探究。其中: 企业内部因素方面多聚焦于企业规模(吕晓军等,2022;张忠寿和朱旭强,2022)、 研发投入(童馨乐等,2022;杨林等,2018)、 企业财务状况(Aguilera-Caracuel和Ortiz-de-Mandojana,2013;孙晓华和翟钰,2021)、 高管薪酬激励(Ederer和Manso,2013;许瑜和冯均科,2017)、 融资约束(Hsu等,2014;Aghion等,2019)等单一因素的线性影响; 企业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竞争(吕晓军等,2022;Hashmi,2013;孔令文等,2022)、 政策环境(赵树宽等,2017;邢会等,2019;白旭云等,2019)等。现有文献为深入理解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多从单个视角进行分析, 往往孤立地探究特定因素的主效应影响, 而忽略了各层次因素间的互动共生和潜在关联, 对于多变量交互联动的可解释性不强, 且研究结论缺乏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机理的探討。

从实践角度来看, 企业处于复杂社会系统环境中, 创新质量提升是一个受多种内外资源因素并发影响的复杂非线性关系问题(卢现祥和李磊,2021), 仅从单一要素出发很难有效地解释创新质量提升的复杂机理。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因其可将连续变量根据程度变化进行模糊隶属处理, 避免隐含信息丢失, 提高对问题的解释力度, 而被广泛应用于对多因素相互联动等复杂因果关系问题的探究(杜运周和贾良定,2017;Bell等,2014), 这为识别多层次影响因素复杂作用机理提供了必要方法支撑。鉴于此, 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 通过对影响企业创新质量的内外多层次因素进行分析, 构建研究模型, 并采用fsQCA方法从整体视角探究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形成组态和联动机制, 在揭示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驱动路径的同时提供新的分析视角。

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 一是,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从整体上构建影响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多层次前因变量条件, 系统梳理影响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 揭示高创新质量驱动路径间的异同与联系, 呼应了企业创新质量提升是多因素并发联动下复杂非线性问题的研究结论(白旭云等,2019)。本文发现创新质量的影响因素间存在因果非对称性, 在丰富现有研究结论的同时阐明了创新质量提升路径的多样性。二是, 现有关于企业创新质量的研究多是在特定环境下探究某一因素对结果的主效应影响, 较少关注变量间的复杂因果性, 对于多变量协同共生下企业提升创新质量的复杂机理解释度不强。本文运用fsQCA方法探究驱动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各前因变量间的组态关系和形成要素差异, 有助于提高对企业创新质量提升机理的解释力度, 为研究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复杂因果关系提供新视角。三是, 将fsQCA方法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 丰富了企业创新质量研究方法, 增强了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本文在探究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路径的基础上, 结合典型案例对不同驱动路径进行剖析, 弥补了现有结论无法有效解释企业个体行为的不足(简兆权等,2021), 使研究结论更具指导意义。

二、 理论基础

资源依赖理论强调企业生存与发展是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资源相互依存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 内部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组织资源等, 外部环境资源主要包括经济环境给予企业的资源供给。企业在提升自身创新质量的过程中, 从内部资源角度来看, 其不仅需要大量资金, 而且需具备优异的组织管理能力, 通过聘用有责任心的高管以提升组织创新工作效率; 从外部环境资源角度来看, 政府财政补贴是激励企业付诸实践的重要外部资源, 此外, 企业处于社会动态竞争环境中, 创新被认为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鉴于此,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 结合现有文献, 本文将从企业基本特征、 高管特征、 外部环境三个层面对创新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并构建研究模型。

(一)企业基本特征层面

企业作为经济实体, 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为提高自身对外部资源环境依赖的能动性, 企业自身的资源和管理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自身内部财务资源禀赋方面的异质性会直接影响其创新质量, 如企业规模、 融资约束、 盈利能力等。企业规模作为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决策时会权衡的现实资源, 是影响创新决策的重要内在因素。张忠寿和朱旭强(2022)认为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企业规模越大, 研发投入的资金保障就越强, 越能激励和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会因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难以获得投资资金, 即面临融资约束, 加之创新战略的高成本性, 导致投入研发项目的经费减少, 不利于创新质量提升。Hsu等(2014)发现当现有资金不足时, 通过吸引社会投资可以缓解融资约束进而激励企业创新。Aghion等(2019)也认为融资约束会影响研发投入资金, 从而对企业创新产生负面影响。盈利能力作為测度企业综合实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财务指标窗口(Richard等,2013), 其高低反映了企业综合实力的好坏。Aguilera-Caracuel和Ortiz-de-Mandojana(2013)证实了企业盈利能力对创新质量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孙晓华和翟钰(2021)也发现作为企业研发决策时需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盈利能力提升会激励企业做出创新研发决策。

(二)高管特征层面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 企业会通过提高自身内部管理决策能力来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企业高管作为各项活动决策和执行的关键主体, 在战略选择和创新决策中占据核心地位, 其自身的创新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创新质量。高管薪酬激励政策和高管创新精神是影响企业创新质量的重要组织内部因素。作为高管激励手段, 对高管实行薪酬激励政策有助于其个人目标同企业发展高度融合, 吸引更具有责任感和才能的高层管理者, 提高其创新能动性, 助力企业创新质量提升。企业实施薪酬激励政策会提升高管创新积极性, 这对企业创新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Ederer和Manso,2013;许瑜和冯均科,2017)。高管对创新决策的主观意愿和努力表现为企业创新研发投入资金量的增减(张培和赵世豪,2022)。随着产学研的兴起和科技的不断交叉融合, 具有敢于冒险创新精神的高管更可能将企业资源投入到创新活动中, 从而高效整合内外资源, 提升企业创新质量。企业高管创新精神越强, 其越倾向于在企业创新决策中投入更多资金, 推动企业创新研发, 并且管理团队的创新效率也越高。童馨乐等(2022)发现, 增加研发投入是确保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杨林等(2018)研究发现, 高管具备的创新意识越强, 就越有可能增加企业研发投入资金量, 从而提高创新效率。由此可知, 高管对创新投入的重视程度对于激励和推动企业创新质量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三)外部环境层面

企业处于复杂开放的社会动态系统环境中, 提升创新质量不仅需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内部资源与能力, 而且需要外部环境资源的支持。资源依赖理论认为, 外部资源环境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发展。政府补贴政策和行业市场竞争则是影响企业创新质量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赵树宽等(2017)发现, 政府补贴可为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 间接鼓励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投入, 从而促进企业创新水平提升。邢会等(2019)认为, 政府补贴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 提升企业创新水平。政府补贴不仅可以直接增加企业投入的创新研发资金, 还可通过提高企业社会认可度, 助力企业融资, 从而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 政府补贴作为事前激励会加深企业对政府的依赖程度, 干扰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白旭云等,2019)。可以看出, 政府补贴会从不同方面对企业创新质量产生影响, 但在何种情境下会激励或阻碍企业创新质量提升还需进一步的探讨。市场竞争作为企业创新引擎(Aghion等,2015), 对创新质量的提高会产生积极影响。Hashmi(2013)认为, 企业在竞争环境下为参与者提供公平博弈机会时, 会更倾向于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孔令文等(2022)通过对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发现, 适度的市场竞争会推动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市场竞争的加剧会让企业面临更加不确定的外部环境, 此时企业管理阶层更有可能通过提升创新质量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四)研究模型

基于上述分析, 本文依托资源依赖理论选取企业基本特征、 高管特征、 外部环境三个层面的7个因素作为前因变量, 从整体视角尝试构建制造企业多层次前因变量条件联动交互下创新质量提升的组态研究模型, 如图1所示。

三、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fsQCA是基于集合理论, 对复杂系统中多因素间联动交互组态效应进行更为细粒度剖析的一种方法。它采用模糊隶属来处理连续变量, 提高了对问题的解释力度。本文采用fsQCA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原因如下: 首先, 企业创新质量提升是多个前因条件并发非线性联动下的结果, fsQCA方法可以较好地解释多变量间的复杂联动交互作用; 其次, fsQCA方法可以对典型案例企业进行剖析, 更好地阐明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驱动机制; 最后, fsQCA方法在样本量的选取上较为机动, 结果稳健与否取决于样本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 本文所选取的样本适合采用该方法进行分析。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以中国证监会2012年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依据, 选取2019 ~ 2021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为研究对象。根据本文研究需要和以往研究设计, 对数据进行以下处理: 剔除被ST、 ?ST、 PT的公司样本数据; 剔除存在关键变量缺失的样本数据。CSMAR数据库中企业创新数据较为全面, 故所用变量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中上市公司研发创新、 财务报表、 经营困境、 行业财务指标等数据库, 整理后共得到850家上市制造企业1491个公司年度观测值, 用Excel对数据进行简单整合处理后, 利用fsQCA 3.0软件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成因及路径进行分析。

(三)变量测量及校准

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1. 创新质量。借鉴周铭山和张倩倩(2016)的做法, 用公司年度申请发明专利数总量加1的自然对数度量制造企业创新质量。

2. 企业规模。借鉴吴宇轩和董丽(2022)的研究, 用公司年末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度量企业规模。

3. 融资约束。借鉴顾海峰和朱慧萍(2021)的研究, 用相对具有稳健性的SA指数度量融资约束程度。

4. 盈利能力。盈利能力代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收益额的多少, 本文用公司年末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值度量盈利能力。

5. 高管薪酬激励。借鉴许瑜和冯均科(2017)的研究, 用前三名高管薪酬之和的自然对数度量高管薪酬激励程度, 其值越大表示企业高管薪酬激励越强。

6. 高管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企业研发和创造的动力源。高管创新精神越强, 就越重視创新, 从而投入创新研发的资金越多。借鉴韩书成等(2022)的做法, 用研发投入金额的自然对数度量高管创新精神, 其值越大表示高管开展创新活动的意愿越强。

7. 政府补贴。政府补贴是政府对企业无偿捐助的财政资金, 通常用补助金额的绝对值和相对值来衡量。基于可比性原则, 借鉴吴建祖和华欣意(2021)的研究, 用政府补贴相对值即政府补助金额占企业总资产的比值度量政府补贴力度。

8. 市场竞争。借鉴吕晓军等(2022)的研究, 用基于营业收入计算的赫芬达尔指数(HHI)衡量市场竞争程度。

在采用fsQCA方法对收集到的制造企业数据进行分析之前, 需先利用fsQCA 3.0软件中的calibrate函数将所有变量数据校准为0 ~ 1之间的模糊隶属分数, cali-brate中含有四个变量参数, 分别为变量名、 完全隶属点、 交叉点、 完全不隶属点。参考以往主流文献研究设计, 本文分别用样本数据上四分位数、 中位数、 下四分位数来度量完全隶属点、 交叉点、 完全不隶属点。在数据校准过程中参考学者们的一般做法(敦帅等,2021), 为防止样本数据丢失, 对于校准后数值恰巧为0.5的样本数据, 根据其具体偏属将0.5改为0.49或0.51。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的数据校准详见表1。

四、 实证结果

(一)单变量必要性分析

为探析单一前因变量在最低水平下是否为促使结果变量产生的必要条件, Dul等(2020)提出了单变量必要性分析(NCA)方法。该方法在识别必要条件的同时观察该前因对导致结果产生的效应量是否大于0.9, 即若某一前因变量在不关注覆盖率的情况下一致性结果大于0.9, 则表明该变量是导致结果产生的必要条件。

由表2可知, 所有前因变量的一致性水平均小于0.9, 未超过一致性阈值, 不能单独对结果产生必要性影响。这表明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不是单一变量独立影响的结果, 即从单一因素出发解释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机理缺乏可靠性, 需要从组态视角进一步分析创新质量驱动因素间的并发联动效应。

(二)多变量组态分析

本文对前因变量进行数据校准后采用fsQCA 3.0软件构建真值表, 将结果频数设定为6, 一致性阈值设定为0.8, 设定有偏一致性(PRI consist)大于0.7(谌飞龙和卢伟琪,2021), 并进行标准化分析, 最终得到导致结果变量的简单解、 中间解、 复杂解。简单解中只存在核心变量条件, 辅助变量条件会在中间解中出现, 将简单解和中间解构型结合起来便可区分核心变量条件和辅助变量条件, 得到激励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最终路径, 如表3所示。

表3中得到3条驱动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组态路径。单一组态路径的一致性均大于0.8, 总体解的一致性为0.84, 大于0.8的阈值, 说明这3条组态路径可以较好地解释制造企业高创新质量的成因。总体解的覆盖率为0.39, 高于组织与管理领域基于QCA开展公开数据研究中总体覆盖率0.3(张明等,2019)的结果, 表明这3条驱动路径可视为在多层次因素共同影响下激励制造企业提升创新质量的充分条件组态。从上述组态中可以看出, 各驱动路径间呈现出殊途同归的特点。

(三)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本文采取对结果反向求解和调整参数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

1. 对结果反向求解。与传统回归不同, fsQCA认为因果关系不存在对称性, 即导致结果变量正反的前因组合可能不同。本文借鉴Bell等(2014)的做法, 对制造企业高创新质量的非集按照前文参数设定重新进行标准化分析, 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 导致制造企业低创新质量的组态共有6条, 都是在各前因变量缺失的情况下引起的。综合表3和表4中的各路径来看, 导致制造企业高或低创新质量的组态存在不同, 不具有对称性, 说明本文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2. 调整参数。调整一致性阈值是fsQCA中常用的稳健性检验方法。本文通过将一致性阈值设置为0.82, 频数和有偏一致性阈值保持不变, 构建真值表后再次进行多变量组态分析, 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 调整一致性阈值后得到的组态组合与前文设定的原始参数所得到的结果保持一致, 各组态一致性、 原始覆盖率、 唯一覆盖率、 总体解的覆盖率与一致性并未发生改变, 验证了本文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五、 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驱动机制分析

本文通过对制造企业高创新质量的成因进行组态分析, 得到3条组态路径, 根据内在逻辑和前因核心、 辅助条件存在的不同, 可将其概括为内外资源驱动型、 市场竞争激励下高管驱动型、 盈利能力缺失下环境和高管共同驱动型三种类型。

(一)内外资源驱动型

组态H1中企业规模、 高管薪酬激励、 政府补贴作为核心条件存在, 高管创新精神作为辅助条件存在。该组态原始覆盖率为0.26, 表明在推动制造企业高创新质量的组态中有26%的案例可以被该组态路径解释。在这种组态下, 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既有内部资源与能力的支持, 又有政府补贴资金的支撑, 故将其命名为“内外资源驱动型”。对企业创新活动来说, 企业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内在保障, 能够降低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 高管薪酬激励政策则会调动高管自身的创新意愿, 使其积极参与企业创新活动, 不仅将个人目标同企业目标结合起来, 而且对于保持企业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当企业资金充裕, 又有高管薪酬激励政策的加持时, 就会推动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管积极投身于创新活动中。此时, 政府补贴作为外部资金来源, 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对于引导和规范公司参与创新发展起到良好驱策效用。

该组态的典型案例为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以半导体为主营业务的一体化整合型(IDM)高科技制造企业。2021年末, 该公司资产总值较报告初期增长33.74%, 在业绩显著提升的同时, 其还十分重视技术团队建设和研发能力提升, 加大对高管和科技创新人才激励倾斜力度, 不满足于企业现有技术, 积极开展创新活动。此外, 该公司在提升自身实力的过程中与高校、 政府签署三方共建协议, 主动与高校深入沟通和交流, 充分运用社会科技力量推动企业科研创新, 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支撑。

(二)市场竞争激励下高管驱动型

组态H2中企业规模、 高管薪酬激励、 高管创新精神、 市场竞争作为核心条件存在。该组态只需核心条件存在便可推动企业创新质量提升, 原始覆盖率为0.27, 可解释的案例数最多。与其他组态相比, 该组态强调市场竞争与高管特征对创新质量提升的关键核心影响作用, 因此将其命名为“市场竞争激励下高管驱动型”。该组态表明在企业具备一定规模的情况下, 无论是否存在融资约束问题, 或企业资金实力是否雄厚, 又或政府是否对其创新活动予以支持, 只要企业高管注重创新研发投入, 当外部存在市場竞争时, 就会推动企业积极提升创新质量。

该组态的典型案例为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 其主营业务为电力、 热力设备生产, 属于新能源制造企业。该公司2020年末总资产远大于本文所选取样本的均值和中值, 具备支持企业研发的资金来源。高管精神作为企业无形资产, 对创新活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2020年, 该公司的研发投入资金数均高于本文所选取样本的均值和中值, 说明公司高管十分重视企业创新研发投入。此外, 该公司重视人才培养, 设置了发明专利奖金来激励员工参与创新活动。随着国家提出能源结构改革和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 外部环境变化刺激了市场对新能源风电的需求, 而该公司一直致力于发展风力发电设备制造, 可充分发挥自身行业优势, 提升创新质量, 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盈利能力缺失下环境和高管共同驱动型

组态H3中高管薪酬激励、 高管创新精神、 市场竞争作为核心条件存在, 盈利能力作为核心条件缺失, 融资约束和政府补贴作为辅助条件存在。市场竞争和政府补贴是开放式环境下的企业创新动力源(刘志迎等,2018)。在该组态下, 企业虽然面临财务状况难题, 但在企业实施高管薪酬激励政策的情况下, 由于高管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会积极投身创新活动。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补贴无疑在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中起到“雪中送炭”作用, 故将该组态命名为“盈利能力缺失下环境和高管共同驱动型”。

该组态的典型案例为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其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制造。该公司的高管具有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拥有一个有海外留学经历、 事业心强的研发团队, 其中首席技术官曾取得10余项世界专利), 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丰富的人力生产要素。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和原材料采购价格的上涨, 该公司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且遭遇原材料采购成本上升带来的盈利能力下降困境, 为提升自身实力, 尽管其存在盈利能力不足的短板, 但仍积极投入创新研发, 而且政府补贴能给社会投资机构传递积极信号, 缓解公司融资约束(郭玥,2018), 为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提供资金和人员支持。

图2展示了具体条件组态的关系, 其中核心变量条件位于外七边形的七个顶点上, 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辅助变量条件。由图2可知, 高管创新精神、 高管薪酬激励、 市场竞争作为核心关键条件在市场竞争激励下高管驱动型以及盈利能力缺失下环境和高管共同驱动型路径中均有出现, 且高管薪酬激励在3条驱动路径中均以核心条件存在。外部环境中市场竞争、 政府补贴则需与其他前因条件结合才能作为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核心变量条件, 这说明制造企业自身资源与能力是其提升创新质量的底气。

通过对比3条制造企业高创新质量驱动路径可以发现, 组态H2和组态H1的原始覆盖率与唯一覆盖率均明显高于组态H3, 表明内外资源驱动型和市场竞争激励下高管驱动型路径是制造企业提升创新质量的主要方式, 而通过盈利能力缺失下环境和高管共同驱动型路径提升创新质量的企业数量明显偏低。可见, 在企业规模达到一定水平且高管高度重视创新的情况下, 外部环境中单一因素的刺激就会促使企业提升创新质量, 而在企业存在融资约束和自身盈利能力缺失的情况下这一作用难以发挥, 也说明了企业自身实力对于创新质量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六、 总结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从企业基本特征、 高管特征、 外部环境三个层面出发,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 运用以集合理论为核心的fsQCA方法从整体上分析企业规模、 融资约束、 盈利能力、 高管薪酬激励、 高管创新精神、 政府补贴、 市场竞争7个因素并发协同下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 单个前因并不是推动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必要条件, 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是多因素联动交互影响下的结果; 驱动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路径有3条, 具体可以概括为内外资源驱动型、 市场竞争激励下高管驱动型、 盈利能力缺失下环境和高管共同驱动型; 高管薪酬激励作为核心条件在高创新质量的3条路径中均有出现, 表明实施高管薪酬激励政策对于推动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 政府补贴存在于内外资源驱动型以及盈利能力缺失下环境和高管共同驱动型路径中, 而在市场竞争激励下高管驱动型路径中政府补贴无关紧要, 说明政府补贴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本文具体结论如下:

一是, 内外资源结合是制造企业提升创新质量的理想路径。对于制造企业来说, 自身资源和能力是其提升创新质量的底气, 但创新活动需要长期投入资金, 会增加企业研发风险成本, 为提升创新质量, 政府补贴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 市场竞争是激励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在市场竞争激励下高管驱动型路径中, 企业规模、 高管特征、 市场竞争是关键核心因素。可见, 当制造企业具备开展创新活动的先决条件时, 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高管所具备的创新精神会因市场竞争压力的存在而促进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

三是, 当制造企业盈利能力不足且面临融资问题时, 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竞争获取政府的资金支持, 从而提高创新质量; 另一方面获得政府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 向外界传递积极信号, 从而提升创新质量。

四是, 企业规模和融资约束在3条路径中并未同时存在, 具有“互斥”效应。这表明制造企业自身规模会影响企业与社会投资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 进而影响其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约束。

(二)管理启示

首先, 在推动制造企业高创新质量的3条路径中, 高管薪酬激励和高管创新精神作为核心条件或辅助条件存在, 表明高管对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具有关键作用。高管作为企业决策、 战略选择的参与者, 其自身所固有的特质会影响企业发展, 高管注重创新有利于企业识别发展机会, 高效整合企业创新资源, 从而帮助企业积极投身创新活动, 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日常經营管理过程中, 高管不仅要保持自身对创新的热爱, 而且要积极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 激励其发表创新想法并参与创新实践, 形成群体效应, 从而促进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此外, 作为企业管理人员, 高管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及时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 综合所有资源为企业做出正确的战略指引, 促进创新成果的形成。

其次, 企业规模、 政府补贴、 市场竞争在2条路径中均有出现。可见, 由于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性且时滞性长的活动, 制造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效应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新, 此时政府补贴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参与创新活动的经济风险, 市场竞争则会引导企业为保持核心竞争力而积极参与到创新研发过程中。企业规模是制造企业参与创新活动的坚实基础和底气, 政府补贴、 市场竞争则是引导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重要驱动力量。在相关管理部门营造的良好市场竞争环境下, 政府部门也应该对企业创新补贴精准发力, 同时建立统筹兼顾的科学的评估方法, 有针对性地实施创新补贴政策, 充分高效地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主体“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在企业创新质量提升中的激励作用。

最后, 企业创新决策作为一项高风险的复杂性战略工程, 其质量会受到多层次因素的影响, 既不应否定任意单一因素的影响作用, 又不可过度关注单一因素投入, 只有从整体视角对多层次影响因素进行合理配置与利用, 才能推动创新质量提升。多层次因素耦合对于驱动创新质量提升表现出殊途同归的作用, 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体裁衣”, 提升创新质量。

(三)不足及展望

本文的研究尚有不足之处: 其一, 创新质量会随企业生命周期的演变而发生变化, 未来可考虑从动态角度进行分析, 并及时补充潜在价值指标, 拓宽研究结论。其二, 本文仅针对制造企业的创新质量进行分析, 未来研究可对不同行业展开探究, 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白旭云,王砚羽,苏欣.研发补贴还是税收激励——政府干预对企业创新绩效和创新质量的影响[ J].科研管理,2019(6):9 ~ 18.

谌飞龙,卢伟琪.商标侵权事件如何引发品牌资产损失?——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 J].中国软科学,2021(4):163 ~ 172.

杜运周,贾良定.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 J].管理世界,2017(6):155 ~ 167.

敦帅,陈强,陈力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行效益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定性比较分析[ J].中国软科学,2021(4):11 ~ 21.

顾海峰,朱慧萍.高管薪酬差距促进了企业创新投资吗——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J].会计研究,2021(12):107 ~ 120.

郭玥.政府创新补助的信号传递机制与企业创新[ J].中国工业经济,2018(9):98 ~ 116.

简兆权,曾经莲,刘艳.服务供应链外部整合对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J].管理评论,2021(8):290 ~ 301.

孔令文,徐长生,易鸣.市场竞争程度、需求规模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 J].管理评论,2022(1):118 ~ 129.

刘志迎,沈磊,韦周雪.企业开放式创新动力源的实证研究[ J].科学学研究,2018(4):732 ~ 743.

卢现祥,李磊.企业创新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述评与展望[ J].经济学家,2021(7):55 ~ 62.

吕晓军,胡华夏,王红建.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创新质量——基于中国企业重数量轻质量的“创新陷阱”视角[ J].系统管理学报,2022(5):1018 ~ 1027.

孫晓华,翟钰.盈利能力影响企业研发决策吗?——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管理评论,2021(7):68 ~ 80.

童馨乐,杨璨, Wang Jinmin.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投入:数量激励抑或质量导向?[ J].宏观质量研究,2022(1):27 ~ 45.

吴建祖,华欣意.企业双元创新驱动机制——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定性比较分析[ J].科技管理研究,2021(8):1 ~ 10.

吴宇轩,董丽.资本市场开放对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公司治理的中介效应[ J].科技管理研究,2022(12):9 ~ 16.

邢会,王飞,高素英.政府补助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了吗——资源和信号传递双重属性协同视角[ J].现代经济探讨,2019(3):57 ~ 64.

许瑜,冯均科.内部控制、高管激励与创新绩效——基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J].软科学,2017(2):79 ~ 82.

杨林,段牡钰,刘娟等.高管团队海外经验、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 J].科研管理,2018(6):9 ~ 21.

张华,顾新.战略联盟治理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 J].管理学报,2022(9):1354 ~ 1362.

张辉,王庭锡,孙咏.数字基础设施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 J].上海经济研究,2022(8):79 ~ 93.

张明,陈伟宏,蓝海林.中国企业“凭什么”完全并购境外高新技术企业——基于94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J].中国工业经济,2019(4):117 ~ 135.

张培,赵世豪.企业家创新精神与信用风险——基于技术创新维度的实证研究[ J].商业研究,2022(1):95 ~ 102.

张忠寿,朱旭强.中国科技企业创新能力与IPO、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和企业规模关系研究[ J].宏观经济研究,2022(2):147 ~ 154.

赵树宽,齐齐,张金峰.寻租视角下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 J].华东经济管理,2017(12):5 ~ 10+2.

周铭山,张倩倩.“面子工程”还是“真才实干”?——基于政治晋升激励下的国有企业创新研究[ J].管理世界,2016(12):116 ~ 132+187 ~ 188.

诸竹君,袁逸铭,焦嘉嘉.工业自动化与制造业创新行为[ J].中国工业经济,2022(7):84 ~ 102.

Aghion P., Akcigit U., Bergeaud A., et al.. Innovation and top income inequality[ 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19(1):1 ~ 45.

Aghion P., Akcigit U., Howitt P.. The Schumpeterian growth paradigm[ J].Economics,2015(1):557 ~ 575.

Aguilera-Caracuel J., Ortiz-de-Mandojana N.. Green innovation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 J]. Org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2013(4):365 ~ 385.

Bell R. G., Filatotchev I., Aguilera R. V..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vestors' perceptions of foreign IPO value: 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4(1):301 ~ 320.

Dul J., Van der Laan E., Kuik R..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est for necessary condition analysis[ J].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2020(2):385 ~ 395.

Ederer F., Manso G.. Is pay for performance detrimental to innovation?[ J].Management Science,2013(7):1496 ~ 1513.

Hashmi A. R..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The inverted-U relationship revisited[ 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13(5):1653 ~ 1668.

Hsu P. H., Tian X., Xu Y..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Cross-country evidence[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4(1):116 ~ 135.

Richard O. C., Kirby S. L., Chadwick K.. The impact of racial and gender diversity in management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How participative strategy making features can unleash a diversity advantage[ 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13(13):96 ~ 113.

(责任编辑·校对: 喻晨  陈晶)

猜你喜欢

驱动机制制造企业
聚酯纤维化工项目投产
边境民族文化旅游:内涵、特征与驱动机制
浅析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
基于营改增背景下的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方法分析
浅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主导型案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我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
中国商品金融化分层与通货膨胀驱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