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对策分析
2023-11-10王显燕
【摘要】本文分析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存在课程内容重复、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培养目标偏向不同等问题,论述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有效对策: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搭建中高职合作交流平台,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享课程实训资源,完善课程教学管理机制。
【关键词】产教融合 市场营销专业 中高职 课程体系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6-0083-04
目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初步构建,但各层次职业教育的衔接还处于探索阶段。课程是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重要载体,加强中高职课程衔接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至关重要。但目前仍有部分职业院校采用分段式课程衔接法,制订的课程体系衔接目标脱节,导致衔接效果不理想。在此背景下,破解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就成了当前的重要课题。2010年以来,国内很多学者都在不同领域对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优质高效的课程体系衔接策略,以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存在问题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企业招工难、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两难”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高职课程内容重复、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中高职培养目标偏向不同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中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以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一是课程内容重复。对比中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设置课程时使用的规则体系较一致,均从市场营销、营销方案等重要课程出发,进而衍生出其他类型的课程,并且均使用同一框架编写教材,而未能根据院校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尤其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符合中职学校需求的教材有限,部分学校使用校本教学资料进行教学,但这些校本教学资料也仅仅是教师通过查阅有限的资料进行编写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也是围绕这些内容进行,导致课程内容上的重复。
二是培养目标偏向不同。培养目标的衔接是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重点,中职学校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而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就目前来说,职业院校主要的人才定位方向有三种,即关注学生的就业、关注学生的升学以及兼顾就业和升学。中职学校以升学为目标时,往往会为了达到较高的升学率而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考试科目的学习上,这样会导致教师和学生都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而轻实践技能的掌握,学生的就业效果不佳;以兼顾就业和升学为目标时,为了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能满足就业的要求,中职学校通常会采用集中培训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方法进行教学,一般会选择在最后一学年分别对不同选择方向的学生进行培养,以达到相应的目标。目前中高职院校在课程衔接时,中职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而高职院校更加关注学生应用型技能的培養,双方都试图兼顾升学和就业,但效果并不理想。
二、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不佳的原因
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主要包括专业口径的衔接、培养目标的衔接、课程内容的衔接等,想要真正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只有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明确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要求,以不同阶段的课程内容为基础,制订并实行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之既具有阶段性,又具有连续性,才能让中高职课程衔接内容丰富起来。笔者对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市场营销专业分层教学课程体系进行分析,确定其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然后以此为基础分析课程体系衔接不佳的原因。产教融合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因此以此为基础设定的中高职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基础营销思维的培养(合作分层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所述的合作分层课程体系主要使用四要素法构建课程框架,因此笔者将产教融合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等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
综合表1和图1可知,在上述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目标中,很多中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衔接不佳,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二者人才发展阶段不同。中高职教学内容不同、受教学生年龄不同,其所处的教育阶段亦不同。一般来说,中职生的心理不够成熟,相较于高职院校学生,他们教育难度更高,因此二者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给课程体系的衔接增加了难度。二是二者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职业道德,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可以胜任一定职业的高素质劳动者;而高职教育是培养具有高度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能在相关领域中解决技术和应用问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由于我国对中高职院校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导致中高职院校构建的人才培养体系也不尽相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难以形成符合二者发展要求的培养方案,由此导致二者衔接不佳。三是二者的互动交流不足。中高职院校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职教管理部门,二者教师缺乏沟通,无法根据课程教学现状进行有效交流和调整,因此难以进行有效衔接。四是二者未开发统一的衔接方案。受办学主体的差异性影响,目前二者使用的教学方案均为独立教学方案,没有根据实际衔接问题制订有效改进方案,导致教学一体化难以落实,从而出现教学脱节现象。
三、中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策略
(一)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职教二十条颁布以来,国家针对中高职院校融合在课程体系上进行了调整,并制订了较多的发展规划,但通过实际调研笔者发现,中高职院校的课程衔接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快速实现有效贯通。为了提高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衔接的有效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从现有的中高职课程专业目录出发,成立中高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中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进行指导,针对其目标偏向问题进行协调,降低后续的课程体系衔接难度。除此之外,各个区域的教育主管部门需要统一发布整体性教学指导规划,联合修改现有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鼓励中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为后续课程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主管部门成立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指导过程中始终根据科学化、合理化原则制订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提高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递进效果。例如,在主管部门或企业行业指导委员会牵头指导下,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组建中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同政府、中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等四方联动,深入探讨课程体系的衔接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适合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无缝衔接的课程体系,切实做好中高职院校在专业统一人才培养体系内精准实施分段培养,使得人才培养既分段独立,又协调统一,进而有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市场营销人才。
(二)搭建中高职合作交流平台
针对中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暴露出的课程内容重复、培养目标偏向不同等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搭建中高职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中高职院校合作解决。针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学校应重新对其进行拆分重组,以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过程为基础,实现产教融合衔接,推动二者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事实上,我国的中高职院校主要由院校本体、企业、科研中心等共同组成,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可搭建一个独立的中高职院校交流平台,使双方通过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形成方案,根据双方制订的方案中课程设置类別解决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破解独立体系造成的教育难题。
从当前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衔接问题可知,其大部分衔接问题主要是受中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的影响。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版本较多,导致衔接后的课程出现内容重复、断章脱节等现象。因此,中高职院校在课程衔接过程中,应组建有效的虚拟仿真教研室,让教师在虚拟仿真教研室里对教学内容设置、学生课堂表现等问题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是否通畅等,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以实现专业发展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除此之外,中高职院校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多方联动,及时出台课程整体衔接方案,投入一定的资金,组织中高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设置课程和编写教材等,真正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课程体系衔接模式。以市场营销基础课程为例,中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团队借助交流平台,依据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共同研讨制订中高职课程标准,中职课程定位专业基础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营销理论,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正确认识企业营销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高职课程定位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市场营销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市场营销方案制订方法和思路,具备制订市场营销方案的能力。如此一来,中高职课程的设置既考虑了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的定位,又兼顾了课程的延续性,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
(三)共同制订课程体系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
推进中高职融合首先要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衔接后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衔接过程中,双方不仅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协调,而且要共同商讨制订合作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如,中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共同制订课程体系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课程设置的衔接,需要检查中高职课程设置是否有章节相同的内容、高职专业课程是否是中职专业课的延伸,中职专业课程是否是高职学习的基础、重点章节点是否有连贯性,等等。同时,还需要考虑高职课程的难度是否适应中职生的学习水平,以免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针对实训课程的衔接,中高职应检查实训项目之间是否衔接合理,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是否紧密相扣。针对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对接,以保证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教学目标相匹配,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保证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有效、高效,中高职院校在制订课程方案时还需要与相关企业统一意见,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对相关课程的建设进行调整,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比如,中职学校以升学就业并重的前提下要加强基础知识学习,高职院校则需要设置针对性强的专业技术技能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实训,才能满足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需在中高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导下,多方参与研讨,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有效衔接,期中、期末定期进行考核、反馈与修正,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连贯性与有效性。
(四)推动中高职实训课程资源共享
无论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共同开发形式多样的实训教学资源,包括碎片化的资源,以推动中高职实训课程资源共享共建,双方组建教学团队、课程开发团队,申报教学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基地等。比如,在数字营销实训课程开发过程中,中高职院校要遵守双方达成的共识,在中职实训要求的基础上与高职的技能操作标准保持一致性,中职学生学习初级内容,考取初级数字营销技能等级证书,高职学生学习中高级内容,考取中高级数字营销技能等级证书;中高职实现实训资源共享,双方合作企业一致,实训设备与校内外导师在框架内自由流动,减轻中职学校或者高职院校的资源压力。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院校依托企业先进的信息技术创设虚拟仿真实训室,搭建教学资源共享中心,通过该共享中心随时随地进行课程建设和交流,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
(五)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管理机制
目前,大部分中高职院校都建设了学校内部质量管理平台,教学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但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仍有部分中职学校、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尚未落地,陈旧的教学管理机制缺少人性化、信息化管理。因此,部分中高职院校无法实时关注自身及兄弟院校的发展现状,没能设置有效的教学安排,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引导,管理把控不到位,教学设置、教学环节模糊不清,很难保证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平衡。为解决此问题,中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学校的发展趋势,找出专业共同发展的平衡点,以构建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为目标完善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双方的教学管理机制,以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为引导,以市场营销专业发展为基础,解决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难的问题,切实提高衔接效果。例如,在实际操作中,中高职院校分别设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分支机构,由此机构推进专业课程建设、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工作,互派督导听评课,定期反馈课程教学实施效果,循序渐进地修正完善,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促进中高职融合高质量发展。
总之,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在市场营销专业衔接方面,虽然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受相关经验不足的影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相关的衔接理论依据,不利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本文结合当前的课程体系衔接现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有效的衔接策略,为推动后续的中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宋同顺.国内产教融合研究热点与前沿:基于CNKI数据库(2010-2019年)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
[2]姜红,李师萌,盖金龙,等.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产教融合政策适配性研究:77份国家层面政策文件的量化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1).
[3]荆琦,冯惠.产教融合下的双轨制开源教学模式探索:以北京大学“开源软件开发基础及实践”课程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1).
[4]张韵轩.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化路径与发展策略:以广东高等职业院校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22(6).
[5]王姣姣.产教融合视域下我国职教集团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审思:基于全国299家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22(19).
[6]沈菲,周兰,阎晗等.后疫情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探索:世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8).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五年制中高职衔接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2021B33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显燕(1969— ),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