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视角下基于问题化探究的高中地理研学活动设计

2023-11-10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美育

李 俭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三江口一带的三江口、老口航运枢纽、扬美古镇三个研学点为例,论述基于美育视角实施水生态研学活动的问题化设计策略,引导学生在地理研学活动真实的场景中合作学习、深入思考,体验自然之美、社会之美、科技之美、生活之美,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美育 问题化 水生态研学 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6-0137-05

美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与能力。美育能以美的事物所具有的形象生动性、感染力有效辅助道德教育,是促使学生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奠基石;能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欲望;能健全身心,让学生化解心结,摆脱抑郁;能激发行动力,让学生以亲身劳动表现美和创造美好的新事物。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重视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建议。问题式教学追求教学情境的真实与生动,以问题为纽带,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学活动过程是一个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过程。在研学活动过程中,学生身处复杂多样的真实场景,更能激起直观、强烈的体验感,这个过程实际就是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因此,教师通过研学活动的问题化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合作学习、深入思考,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关于水生态研学活动的设计,主要围绕南宁市三江口一带的三个研学点展开,一是三江口,其位于南宁左江、右江和邕江交汇处;二是老口航运枢纽工程,其坝址位于左江、右江交汇处下游5千米处,距离南宁市区约34千米;三是扬美古镇,其位于左江下游,距离三江口约3.5千米。因此,南宁三江口一带水生态研学点包括左江、右江河流风光,老口航运枢纽工程及其周边地理环境,因河港发展起来的美丽古村落等。笔者针对地理研学活动进行问题化设计,引导学生运用观察、采访、分析、讨论等学习方法,在地理研学活动中欣赏水生态蕴藏的各种美,同时归纳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特点、与事物相关的因果关系等,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三江口一带水生态研学活动中的美育元素分析

研学活动是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大美育观念下,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美育,要注意挖掘研学活动中的美育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如以下是南宁市三江口一带水生态研学活动蕴含的美育元素。

(一)自然之美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生长、发展规律,是一种情况复杂、范围广泛、层次多样的自然存在之美。大自然慷慨地向人类奉献所有的美,人类在不断接触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解读更多关于自然的奥秘,欣赏更多的自然美。如三江口在左江、右江汇合后,称为邕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地理研学,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提高审美能力,把握自然美的天然属性。

(二)社会之美

与自然美相比,社会美直接依赖于社会历史条件,具有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特色,也称人类社会生活的美,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包括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等。社会之美在內容和形式的关系上侧重于内容,与反映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道德观和政治理想联结在一起。如老口航运枢纽是“百里秀美邕江”工程的起点,为南宁市补充南湖、相思湖、明月湖等18条内河、内湖的水量,为打造南宁滨水生态城市、“中国水城”奠定基础。

(三)科技之美

科技之美是一种崭新的价值理念,其内涵包括科学技术要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服务;政府加强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为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服务等。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了解科技创新成果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长远影响,保持社会需求和自然供给之间的和谐,着力推进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三江口的水坝拦截使鱼类洄游受阻,人们建立起鱼类增殖保护站;老口航运枢纽集防洪、发电、航运于一体等(如图1所示)。

(四)生活之美

日常生活之美是一种对美的体会与创造,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指人们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体会深沉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意蕴,以及对人生的独到理解和感悟,得到一种心灵的慰藉,从而提升生命的感悟与力量。

在南宁市三江口一带研学活动的千年古村扬美古镇研学点中,笔者引导学生探究“古镇的兴起—古镇衰落—重振古镇”这一因水运变化的地理事物,从中感悟人生会有起有落,但要相信向好发展的势头不变,从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体现生活之美;扬美古镇因水运而兴,通航能力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体现了自然之美;扬美古镇明清时期的繁华,与其现代旅游的兴起、发展,体现了社会之美(如图2所示)。

二、美育视角下南宁市三江口一带水生态研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问题化探究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根据真实的研学情境设计逻辑性强、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问题式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任务情境中进行学习,构建对知识的真实理解过程,培养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新的问题中不断实现知识迁移,达到提高综合思维能力的目标。本文关于水生态研学活动的设计,主要以南宁市三江口一带的研学资源为出发点,围绕水的系列知识与原理、水的文化,从自然、人文和区域特色等角度,开发以水生态为主题的关于人地协调发展的系列研学课程。

(一)挖掘研学点资源,深化美育

在南宁市三江口一带水生态研学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学习因水运而繁荣的商业文化,带领学生穿越历史时空、思古辩今,在乡约民俗中感受我国明清时期南方和北方文化的融合,如位于左江边环村路上的街巷众议禁约碑,是扬美镇明清时期繁荣商业的见证,其对当时经商有着明确的要求,有规定卖肉、卖禽者不得注水、搭骨、喂盐等。这块碑刻历经百年沧桑,辩证说明了文明经商是当地的朴实民风,是当地人们以“美俗”带来“美政”文明社会的写照,进而提升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

(二)梳理因果关系,培养逻辑思维

水生态研学课程强调学习过程的问题化探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驱使学生以问题意义建构为牵引,积极进行微观思维剖析,提出解决真实问题的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河流水文特征本身就是自然之美的体现,是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水生态环境与气候、地形等其他自然环境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水生态研学课程的设计,有效实现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真实连接,如“三江口鸳鸯江现象”原因分析中,左边水浑浊、右江水清澈,左江来沙多、右江来沙少,原因在于左江上游出现暴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右江流域没有降水或降水强度不大,河流泥沙在上游的澄碧湖水库沉积等(如图3所示),体现了水生态环境蕴藏的因果关系,学生可以从中体会该现象体现的人地协调发展的关系。

(三)突出时空综合特点,优化水生态研学课程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事物的存在形式,事物的发展变化構成了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特点。如老口航运枢纽建成后,其水生态环境随着时间变化在空间上也发生了变化(如图4所示),如老口航运枢纽可以防洪、发电,为南宁市打造水滨生态环境,上游河段通航能力极大增强,但上游沿岸土地被淹,导致鱼类不能洄游等。本研学课程的设计阐明了河流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以及时间的演变规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

三、南宁市三江口一带水生态研学活动问题化探究设计策略

(一)确定研学目标

为将高中地理课本知识中的港口建设区位因素、聚落形成区位因素、水利枢纽建设条件与意义等知识有机结合,教师引导学生现场观察“地形”条件,结合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内涵,通过观察、调查古建筑,理解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以提升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此,本次南宁市三江口一带水生态研学活动目标设计为:

1.融合自然之美,从区域视角认识水生态环境;

2.融合科技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运用综合观点认识水生态环境。

教师组织学生到南宁市河流沿岸的三江口、老口航运枢纽、扬美古镇等地开展研学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让学生切身体会家乡南宁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可以从要素、时空、地方综合与历史融合等角度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力,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如研究扬美古镇历史的现实意义,明白古为今用的历史价值;探寻扬美古镇的发展历史,了解扬美古镇在特定的水生态环境所创造的地方特色等。

(二)设计研学过程

1.三江口研学点活动问题化探究设计

教师围绕左江、右江、邕江等三江交汇这一关键水文特征,设计以下由浅入深的问题探究任务:

(1)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左江浑浊、右江清澈这一现象主要受到了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是什么?是否可以通过人类活动改变这一现象?

(2)实地观察南宁市三江口附近是否形成规模比较大的村落;

(3)探究鱼类增殖保护站建立的原因与意义。

教师出示任务要求:学生能自己画出三江口示意图;观察河流沿岸聚落的分布,用手机搜索地图,记录村落的名称;拍美照,做好问题探究记录,形成问题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了解三江口河流地貌,感悟河流千姿百态的自然之美;学生对三江口出现“鸳鸯江”的原因进行分析,运用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地理环境整体性”这一重要原理,探究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河流交汇处容易出现大型聚落,但是左江、右江交汇处形成的聚落规模却不大,对此,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合作探究,体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形成小区域问题分析的思维习惯;了解鱼类增殖保护站的建设,感悟人地协调发展带来的社会之美、科技之美。

2.老口航运枢纽研学点活动问题化探究设计

教师围绕大坝建设这个关键点,设计以下层层深入的问题探究任务:

(1)分析老口航运枢纽的建设,对大坝上游、下游的河流水文特征分别有什么影响;

(2)分析老口航运枢纽的建成具备哪些功能,右江河段的通航能力为什么得到极大增强;

(3)小组合作观察、讨论老口航运枢纽的建设,会对环境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4)讨论:老口航运枢纽的建成,对南宁市打造水滨生态城市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5)说一说:家乡水滨生态城市的建设如何体会社会之美、生活之美?

教师出示任务要求:实地观察老口航运枢纽的通航、发电情况,江滨休闲公园的建设情况与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评价老口航运枢纽的建设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体会“百里秀美邕江”工程的壮美,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拍美照,形成小组学习报告,写下活动体会。

【设计意图】河流大坝的建设条件及大坝建成后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涉及湘教版地理教材选择性必修2“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这部分教学内容,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老口航运枢纽就是生动的教材,学生对真实问题的探究学习,构建了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真实理解过程,并了解大坝建设具有防洪、发电、通航及给南宁市内河补水等功能,对南宁市“百里秀美邕江”工程有着直观的认识,体会水生态的综合治理、滨水生态城市的建设给家乡环境带来的巨大变化。

3.扬美古镇研学点活动问题化探究设计

教师围绕河运与古镇兴衰之间的关系,设计以下以时间为线索、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探究任务:

(1)从自然角度分析扬美古镇兴起的区位因素有哪些;推测古镇兴旺之时,商品集散辐射的范围;

(2)扬美古镇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扬美保存下来的明清古建筑蕴含了哪些历史文化价值?如何利用历史遗留的传统文化,重振扬美古镇?

(3)以扬美古镇为例,思考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有哪些整改措施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借鉴古镇现有的旅游导览图,绘制一幅文化地图(在地图的相应位置用符号元素把景点的文化特色表达出来),记录当地人文风格,增强情感记忆。

教师出示任务要求:实地观察左江河流地貌及扬美古镇码头的现状;通过现场观察、查找资料、采访当地老人等方式,了解扬美古镇兴起的原因及古镇与水有关的文化,整理成文字记录;思考古镇三面环水的军事防卫功能;找出扬美古烽火台的位置,了解其存在的历史意义;通过实地考察、采访,了解古镇与水有关的文化;利用珠江水系圖,说出古镇鼎盛时期商品集散辐射的范围;走进清代一条街,研究这条街的历史文化及代表性建筑;以五叠堂为代表,研究这座古建筑蕴藏的商业文化特点;寻找梁植堂、梁烈亚故居,参观魁星楼,了解扬美古镇的革命历史;以游客身份体验古镇的旅游特色,总结归纳旅游业存在问题,提出未来的整改方向与措施;小组讨论形成文字报告,报告要用实拍的图片作为辅助材料。

【设计意图】学生探索“古镇兴起—衰落—重振”这一因水运变化而变化的地理事物,从中体验生活之美;感受古镇因水运而兴,体验自然之美;了解古镇明清时期的繁华,现代旅游的兴起与发展,体验社会之美。本研学内容涉及湘教版地理教材必修2“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这一课标内容,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等高线的疏密分布以及参观真实的港口码头,理解港口建设必须具备的条件,从扬美古镇的空间演变与发展规律体验交通方式的变化,分析其对扬美古镇的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学生观察、调查扬美古镇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红色旅游资源,理解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从中了解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融合,体验社会之美。另外,学生提出古镇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与开发方向,学会分析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发现旅游资源的意识,学会欣赏区域环境差异带来的美感,成为热爱自然、尊重文化的人;通过制作文化地图,培养了融合研学得到的知识与体会;设计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图,提升创造美的能力。研学报告要求用摄影图为辅助材料,提醒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细心观察,拍美照于细微之处,体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变化。

总之,水生态环境的研学内容,与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匹配度很高,能让学生深刻体会水与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在改造自然水生态过程中要关注人地协调,研学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提高的过程。美育视角下基于问题化探究的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体验自然之美、社会之美、科技之美、生活之美的能力。在美的熏陶下,学生自然而然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对人文历史的敬重之意、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从而用心地观察和感受大自然。

参考文献

[1]赵伶俐.新时代美育的使命与实践方略[J].人民教育,2019(6).

[2]闫若婻.以美育为视角的“五育融合”:价值转向与实践逻辑[J].中国电化教育,2021(7).

[3]李新市.对我国当前科技审美若干问题的初步探索[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4]陈平.美育为什么重要:基础教育中美育的价值和实现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7(2).

[5]郭迎霞.高中地理教学美育的探索[J].地理教学,2013(1).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五育并举’视角下南宁市水生态教育主题研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2022ZJY181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俭(1968— ),贵港平南人,本科,正高级教师,广西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等。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美育教师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