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防控策略研究
2023-11-10吴柳君陈生
吴柳君,陈生
(桂林市森泽林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广西桂林 541000)
1 松材线虫病概述
1.1 病原
松材线虫病属于国际检疫对象,对松属植物危害巨大。其出现后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并且很难控制。根据普遍性规律分析,松材线虫病会在针叶类松树的主干和枝条上出现。
松材线虫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存活期可以持续2~6个月,而当其进入成虫阶段,大约只需要15 d 就可以繁殖。其卵体具有极高的存活率,与其他卵体相比,其生长速度更加迅猛,经常紧紧地攀附于树干,幼虫和成虫会从松树主体中摄取食物营养,故而致使松树的营养迅速消耗,导致松树的生长减缓,甚至枯萎[1]。
1.2 发展阶段
松材线虫病的发展历经3 个阶段。感染前期,发生病变的植株没有明显的变化,在这个阶段,松材线虫会在树脂寄生,从中获取营养,迅速繁衍,导致病害初期的松树营养流失比较严重,而且很难从外部看出来;感染中期,松树的针叶会变成黄色,其分泌系统功能也随之下降,这是松材线虫繁衍的最佳阶段,会大量地吃掉松树的树叶;感染衰末期,这一阶段的松树针叶呈棕褐色,其内部营养完全被松材线虫所消耗,树皮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无法使用常规的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来恢复,其生命力处于逐渐减弱的状态。
2 松材线虫病防治思路
建议采取科学、精确、有序的防治方法,重点关注病死松树的清理工作,从源头入手根除隐患,并利用高效药物作为补充,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确保松材线虫病的有效控制。
3 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
3.1 清除病疫树木
病树是松材线虫的主要寄主,清除病疫树木可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和发展。
3.1.1 病疫树木调查。在清除病疫树木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明确病树分布和密度,判断病害发展情况和趋势,为清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清除病疫树木的方法包括砍伐、割除、挖根和焚烧等。在清除病疫树木的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松材线虫和中介昆虫的传播和侵害。清除病疫树木之后,需要对病树进行处理,避免松材线虫和中介昆虫的再次侵害,处理方法包括切割、消毒、封闭和隔离等。
3.1.2 严格管理病疫树木运输。运输车辆需要消毒,并采取密闭运输,避免病害通过空气、泥土或昆虫等途径传播。清除病疫树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加强监测和巡查,及时发现和清除病疫树木,防止病害扩散。同时,加强监测和巡查可以提高松材线虫病的早期预警和防治效果。
3.2 治理媒介昆虫
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与媒介昆虫密不可分,媒介昆虫可以传播松材线虫,也会导致松树弱化,使其更易受到松材线虫的攻击。常见的媒介昆虫包括松墨天牛、赤松蠹、松毛虫等,松墨天牛是最常见的一种,它不仅是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同时也会对松树造成直接的危害,导致松树生长缓慢、树形变形,甚至死亡。赤松蠹和松毛虫也会危害松树,但它们并不是松材线虫的理想宿主,因此不会直接导致松材线虫病的暴发,但仍需要注意治理。治理媒介昆虫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文化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喷洒杀虫剂等化学药品来控制媒介昆虫数量,但化学防治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谨慎使用。相比之下,生物防治是一种更加生态友好、有效的方法。生物防治的核心是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控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可通过释放一种寄生天敌昆虫来控制松墨天牛的数量,或者利用一种病毒来感染松毛虫,达到杀虫的效果。这些生物防治方法既可有效控制媒介昆虫数量,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备受推崇。此外,物理防治和文化防治也有一定的效果,物理防治包括使用网罩、粘板等阻止媒介昆虫进入松树树冠,文化防治则包括改变松树种植方式、加强森林管理等措施,降低松树的易感性,减少媒介昆虫的滋生环境,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可采用混交林种植方式,将多种树种混合种植,增加森林的物种多样性,降低松树的单一性,使病害的传播难度增大,也可加强森林管理、修剪病树、清除枯枝落叶等,减少媒介昆虫的栖息和滋生环境[2]。治理媒介昆虫是松材线虫病防治中的重要一环,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施策,化学、生物、物理、文化等方法结合使用,以达到控制媒介昆虫数量的目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媒介昆虫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3.3 微生物防治
与化学防治相比,微生物防治更加环保、安全,不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微生物防治的核心是利用具有杀灭松材线虫能力的微生物来控制松材线虫病。常见的微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利用放线菌、真菌和细菌等微生物,通过喷洒、注射等方式将其引入松树体内,发挥控制松材线虫的作用。其中,放线菌是最常用的一种微生物,放线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菌株多样性丰富,能够分解复杂有机物质,且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研究表明,一些放线菌菌株可以分解松材线虫体内的蛋白质和减弱其致病性,从而达到控制松材线虫病的目的。国内某些研究机构通过筛选出的优势菌株,成功制备了多种放线菌制剂,并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此外,真菌和细菌也是常用的微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的菌株,研究表明,一些真菌和细菌可以分泌杀虫活性物质,对松材线虫起到致死和抑制的作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可以有效抑制松材线虫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也不会对松树和环境造成影响。在微生物防治方面,还有一种较新的方法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发抗病菌株,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针对病原体的特定基因进行编辑和改造,使其失去致病性,或者增强其对宿主的拮抗作用,达到防治病害的效果。然而,微生物防治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不足之处,不同的病原体对微生物防治的响应不同,有些病原体甚至完全不受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防治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无法快速控制病害的暴发。微生物防治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制备大量的生物制剂,成本较高。
3.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杀灭松材线虫和传播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从而减少病害发生和传播。化学防治的杀虫剂种类繁多,根据其杀虫机理,可分为接触性杀虫剂、胃毒性杀虫剂、熏蒸剂和内吸性杀虫剂。接触性杀虫剂通过接触作用杀灭害虫;胃毒性杀虫剂则是害虫在进食后,因体内毒素而死亡;熏蒸剂是在封闭的空间内释放杀虫剂蒸气灭活害虫;内吸性杀虫剂是虫子摄入后,通过血液循环达到杀虫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化学防治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松材线虫的发生和传播情况、媒介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环境因素以及使用杀虫剂的效果和安全性等。在使用杀虫剂时,需要遵循科学用药、合理用药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药剂、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过度使用和误用导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化学防治有其优势,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传播,减轻经济损失和环境压力。但是,化学防治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长期使用杀虫剂可能导致害虫产生抗性,使得化学防治失效,过度使用杀虫剂会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如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健康风险等,使用时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和成本,对于一些资源贫乏地区或个体农户来说可能难以负担。
3.5 营林措施
3.5.1 加强林分抚育。采取有效的森林管护措施,大力提高低效林的改造效果,维护林地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全面清洁,以确保树木的健康发育。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如培育、补种和除荫,维护森林的健康状态,调整林木的密度,以提高森林的通风和光照水平。此外,还应适当进行抚育间伐,及时清除病死和衰弱的树木,为鸟类和昆虫天敌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3.5.2 创建混交林。根据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推进松竹混交林的种植规模,以确保树林的总体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扩展林内生态系统,从而改善林分结构,有效地阻止有害生物和病虫的繁殖。
3.5.3 及时清理病死树。通过定期清除森林内的病死树木,能够积极防止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的繁殖,破坏其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阻止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疫病树,将会导致大量的松树受到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清理病死树木时,应在松墨天牛成虫羽化前期展开全面的清洁处理工作,在处理疫病树时,必须严格控制遗留树桩高度,将其控制在5 cm 以下,同时控制枝芽直径,使其处于1 cm 以下。在采取熏蒸技术去除病死树木之前,应当仔细检查熏蒸套袋的质量及其完好性,以确保无任何缺陷,保障熏蒸技术的有效性,重点检查清理已经枯萎的松树枝,防止其中出现松材线虫,引发二次疫情传播[3]。
3.6 加强科技攻关,注重教育宣传
为了有效地抵御松材线虫病的侵害,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松材线虫病的研究力度,从多个方面深入探索预防技术与设备,定期开展疫病防控实践,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操作中,应积极探索和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新兴的航空遥感监测技术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结合,搭建完整的信息监控系统,以便更好地了解各地区的病害情况,从而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广泛宣传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政策,并发放相关的宣传资料,向公众介绍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加大松材线虫病防控宣传力度,坚决执行各项政策,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和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以确保松材线虫病的有效控制。同时也可利用网络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如视频、动画等,进行大规模的线上宣传,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课程,加强工作人员的实践活动参与度,以提高防控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效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 讨论与展望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国际检疫性森林病害,应当将病害检疫和根除病原作为基础性的防控措施,将化学、物理和生物防治等作为补充措施,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为了有效地抵御松材线虫病的侵害,必须迅速开发和推广本地松种,这将成为推进松树线虫病防控工作长远发展的关键策略。在林业管理工作中,松材线虫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因此,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技术,而且还需要积极向社会大众宣传松材线虫病的科学知识,提高全体民众的预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