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瘿蚊在驻马店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2023-11-10王志敏
王志敏
(国有驻马店市薄山林场,河南确山 463200)
枣树耐干旱、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强,不论是平原、丘陵和山区均有栽培。枣树结果早、收益快,一年栽培多年受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水果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枣树的栽培面积在不断的增加,在栽培方式上,除了传统的间作栽培外,还推行了密植栽培。驻马店的枣树栽培面积由20 世纪80 年代的1.8 万hm2,至今已发展到6.6 万hm2,但在栽培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当其冲是管理粗放,多数枣农对枣树不进行整形修剪,任其自然生长,造成枝条紊乱,结果枝衰老,开花少,坐果率低,病虫害十分严重。
枣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属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idae),俗称卷叶蛆、枣蛆,是枣树丰产栽培中的主要害虫之一。枣瘿蚊以幼虫危害枣树的嫩叶、花蕾和幼果,嫩叶受害后,呈现筒状并由叶边逐渐向叶面纵行卷曲,造成叶片变硬发脆,甚至发黑枯萎,花蕾被害后不能开放,幼果被害后不能正常发育长大,随即变黄脱落,严重影响枣树的产量和品质。经调查,驻马店市很多枣园枣瘿蚊的危害程度在逐年加重,造成产量下降,果实品质量降低,严重影响了广大枣农栽培枣树的积极性和经济收入,从而制约了枣树生产的发展。为此,2020—2022 年由驻马店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的牵头并指派林业技术专家进行指导,对枣瘿蚊进行了定点、定时观察和记栽,同时进行了有效的综合防控,达到了预期的防控效果。现将枣瘿蚊在驻马店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以期为林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枣农提高借鉴和参考。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
雌成虫体长1.5~2.0 mm,复眼黑色,线形,蛹角念球状,具4 节,黑色细长,各节近两端轮生刚毛,头部较小,头和胸灰黑色,腹背隆起呈褐色,胸背与腹部有3 块黑褐斑,全身密被灰黄色细毛,翅椭圆形,前缘毛细密且色暗,足细长,3 对,黄白色,腿节外侧呈灰黑色,前足与中足同等长、而后足较长,腹面呈橙黄色或橙红色,有8 节,第15 节背面有红褐色带,第9 节延伸成一细长的产卵管,第8 节与第9 节间可以套缩,雄虫的体型小于雌虫,体长为1.0~1.3 mm,腹节狭长9 节。体灰黄色或橙黄色。成虫寿命1~3 d,喜在树冠低矮、枝叶茂密的枣枝或丛生的酸枣上危害,树体高大、零星种植或通风透光良好的枣树受害轻。
1.2 卵
近圆锥形,半透明,初产的卵为白色,后逐渐呈红色;卵的长径为0.3 mm,短径为0.1 mm;一端稍尖,外被一层胶质,有光泽。
1.3 幼虫
幼虫蛆状,乳白色,无足,老熟幼虫体长2.5~3.0 mm,头尾两侧较细,体节明显,头部小,呈褐色,胸部具有琥珀色胸叉1 个。将要化蛹时,体色为淡黄色。
1.4 蛹
体长1.1~1.9 mm,略呈纺缍形,初化的蛹乳白色,后逐渐变为黄褐色。头顶具有一对明显的刺。触角、足、翅芽均非常明显和清晰,腹部8 节。雌蛹足短,伸达第6 节,雄蛹足长,可达腹末。茧长1.5~2.0 mm,椭圆形,灰白色或灰黄色丝质,外附土粒或沙粒,蛹期6~12 d。
2 分布及危害区域
2020—2022 年对全市九县一区的枣树进行了全面普查,结果显示,枣瘿蚊在全市各县区均有发生,特别是栽培面积较大且连成片加之管理比较粗放的枣园,枣瘿蚊的发生比较严重,而精细管理的枣园,枣瘿蚊发生较轻。
3 寄主植物及危害情况
枣瘿蚊主要危害枣树,在驻马店市的九县一区普查中,其他果树和林木上还未发现有枣瘿蚊的危害。枣瘿蚊以幼虫危害枣树的嫩叶、花蕾和幼果,当嫩叶受害后,呈现筒状,由叶边向叶面纵行卷曲,叶片变硬变脆,叶尖呈紫红色或褐绿色,不久嫩叶变黑、枯萎;花蕾被害后膨大,致使最终不能开放,几天后枯黄脱落;枣瘿蚊幼虫在幼果果心内蛀食,造成幼果不能正常发育长大,不久即变黄脱落。
4 生活史及发生规律
枣瘿蚊在河南驻马店市每年发生5~6 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土壤深5~10 cm 处作茧越冬。翌年4 月中下旬枣树萌芽而尚未展叶时,幼虫即在嫩叶内危害,每片被害的嫩叶上,有5~7.5 头幼虫,4 月底至5 月初,幼虫老熟后,陆续从被害的卷叶内爬出落地,并在树下土壤中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5 月中下旬第1 代幼虫发生盛期,幼虫危害花蕾及嫩叶,并可在花蕾内化蛹,羽化时蛹壳多露在花蕾的外面,6 月上旬为第2 代幼虫发生盛期,7 月中下旬为第3 代幼虫发生盛期,8 月上旬为第4 代幼虫发生盛期,8 月中旬以后出现5~6 代。由于这几代幼虫危害枣树的器官不同,所以成虫的发生很不整齐,造成世代重叠。经观察,在枣树出现幼果时,这几代的幼虫一部分将卵产入幼果内,所以便出现一部分幼虫危害幼果,一部分幼虫仍危害嫩叶。到8 月中旬出现5~6 代幼虫,幼虫在果内蛀食危害,老熟后在果肉化蛹,9 月中旬枣树新梢停止生长时,幼虫开始入土做茧越冬。在驻马店市,在一般年份中5—6 月枣瘿蚊发生量大,危害较为严重,后期虫量逐渐减少,危害较轻,在前期从枣树的树龄来看,受害的程度差异不大,但到后期,小树嫩叶被害较多,而老叶未见卷曲。
5 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5.1 加强树下土壤管理和树下覆膜
于春季4 月底,在树下地面均匀喷洒50%辛硫磷EC 1 000~1 500 溶液,喷后浅锄1 遍,可杀死入土化蛹的老熟幼虫,秋季在树下地面喷洒90%晶体敌百虫500~1 000 倍液,并结合秋季翻园施基肥,消灭越冬虫源。冬季12 月,将树盘浅翻1 次,冻死入土的虫蛹。另外,8 月下旬以前,在树下覆盖塑料薄膜,可直接阻隔幼虫入土越冬。3 月份以前树下覆盖塑料薄膜,可直接阻隔越冬虫出土上树危害。上述防治枣瘿蚊的措施,可根据当地的管理条件和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5.2 物理防治
经过几年对枣瘿蚊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的观察得知,枣瘿蚊的成虫对黄色有一定的趋性,根据这一特性,可利用粘虫板杀虫,该方法是利用昆虫的趋色性原理通过在不同颜色板上涂粘虫胶、黄油或机油来诱杀害虫。该方法使用方便,成本低,防治效果好,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既安全又环保。具体措施是在枣瘿蚊成虫发生期内,放置规格40 cm×25 cm 的黄色粘虫板225~300 个/hm2,要求均匀地分布或挂在树木行间新梢生长点以下15 cm 左右的位置上,粘虫板可用竹竿固定,也可以直接悬挂在树枝上,要注意的是粘虫板悬挂时间较长或粘满害虫后,其粘虫的能力大大降低,此时要更换。
5.3 树冠喷药
在枣树萌芽而尚未展叶时(驻马店时间在3 月底至4月初),要及时喷洒2 000~3 000 倍液杀灭菊酯或溴氰菊酯,通过多点试验数据证明,杀虫率可达95%以上。此外,在4 月上中旬,应及时喷洒40%氧化乐果1 500 倍液,杀灭菌酯或灭幼脲3 号2 000~3 000 倍液,药剂交替喷洒,间隔时间为7~10 d,成虫灭杀率可达90%以上。在上述药物防治上,若果园继续出现少量2~6 代枣瘿蚊幼虫时,应把握在幼虫孵化盛期,及时喷洒50%二溴磷500~600 倍液或2.5%溴氰菊酯500~1 000 倍液。通过上述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可完全控制枣瘿蚊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