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与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相关性研究
2023-11-09张素华郭新峰
张素华,郭新峰
(淄博市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 淄博 255000)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老年男性疾病,50—75%的患者在50岁以上,其中70岁以上男性该病患病率已达80%,该病的高发病率,不但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而且给患者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据报道,美国每年花费大约40亿美元用于治疗BPH,可以预测,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BPH的发病率和治疗费用将会不断上升,因此,研究BPH的致病因素及病理基础,以防止或延缓BPH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代谢综合征(MS)是以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类代谢性疾病,与前列腺增生密切相关,BPH伴MS在临床上亦较为常见,为更深入地了解BPH和MS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85例BPH的相关临床资料,以探讨BPH与MS之间的关联。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85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年龄51~88岁,平均年龄(71.45±6.51)岁,根据是否与MS合并,分为两组,BPH合并MS设为观察组,BPH未合并MS设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140例,根据病史、直肠指检、B超等检查,排除前列腺癌、使用非那雄胺(对PSA结果有影响)、空腹血糖>15mmol/L(不排除有偏倚)的患者,所有受试者均知晓本研究并签字同意,且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授权批准。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并对其进行血压(SBP、DBP)、体重、身高、体质量指数(BMI)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的测量和记录。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离心15min(离心速度:3000r/min;离心半径:15cm)后,提取血清,采用雅培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采用迈瑞6000i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采用尿动力学检测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测定最大尿流率(Qmax),采用彩超测量前列腺体积(PV),PV=(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0.52)mL。
2 诊断标准
2.1 MS诊断标准
MS诊断标准[3]:即代谢综合征以下4个组分中达到3个或3个以即可诊断,(1)肥胖:BMI>25kg/m2(2)高血压:血压≥140/90mmHg和(或)高血压已确诊;(3)FPG≥6.1mmol/L和(或)餐后2h血糖≥7.8mmol/L;(4)高脂血症:高水平TG≥1.7mol/L和(或)低水平HDL-C(男性<0.9mol/L)。
2.2 BPH诊断标准
BPH诊断标准[4]:具备下列指标中至少1项即可诊断,PV>20mL;IPSS≥8分;Qmax<15mL/s。
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6.0作为统计分析工具进行统计学处理,经正态性检验后,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BPH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结果显示,185例BPH患者中,其中有45例合并MS,占总例数的24.32%;140例未合并MS,占总例数的75.68%;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BMI、血压、FPC、TG、TC、LDL-C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
4.2 两组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指标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IPSS评分、PV均高于对照组,Qmax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指标比较(x±s)
4.3 良性前列腺增生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以BPH作为因变量,根据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如BMI、SBP、DBP、FPC、TG、TC、HDL-C、LDL-C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BMI、高血压、高FPC、高TG、高LDL-C均是BP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5 讨论
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MS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多个国家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它与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亦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BPH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中老年男性泌尿系统功能障碍,发病率逐年增高,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既往研究发现,以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为主要特征的MS是导致BPH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中MS中的脂质代谢紊乱或是引发BPH患者出现膀胱、前列腺缺血的根本原因,而持续的缺血则是BPH病情发展和临床症状加重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紊乱是MS的主要特点,其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BPH所致的下尿路症状(LUTS)程度亦与其密切相关[5]。此外,肥胖可引起体内激素失衡,并诱发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影响PV及LUTS,但任瑞民[6]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TC血症时,糖尿病患者BPH的发病风险是正常人的4倍,而PV总体水平却没有显著升高,因此,目前尚不能确定血脂异常是否为PV升高的单一因素,亦或是多方面的代谢异常所致。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BMI、血压、FPC、TG、TC、LDL-C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均P<0.05),这与刘冬梅[7]的观点一致,提示MS与BPH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MS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的疾病,其致病机理仍不清楚,但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MS与BPH发病密切相关,MS及其组分是BPH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并可促进BPH的临床发展[8]。王保祥[9]等的研究发现,有3种或更多种MS组分超标的男性,其发生LUTS的风险会显著提高。此外,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病史和低HDL-C与LUTS亦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王姊娟[10]等对359名中老年男子进行了研究,其中MS伴有BPH的有36例(10.03%),MS不伴有BPH的有20例(5.57%),结果显示,MS患者BPH的发生率更高,且发现MS对BPH的IPSS、PV、PSA亦有一定的影响,肥胖、高血脂和糖尿病是导致BPH发生的主要原因。王永兴[11]等按照有无合并MS,将149例BPH病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V、Qmax、IPSS、PSA与MS的各组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IPSS评分、PV均高于对照组,Qmax低于对照组(均P<0.05),既往研究表明,MS与前列腺向膀胱内突出的程度呈正相关,而前列腺向膀胱内突出程度、PV与MS组分HDL-C水平呈负相关,高血压、HDL-C和TG是PV≥40mL的独立预测因素[12-13]。有学者[14]在对患有MS的BPH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与单纯应用ɑ受体拮抗剂比较,在使用他汀类药物和ɑ受体拮抗剂治疗后,患者的Qmax、IPSS评分、PV明显降低,该研究亦从侧面证实了BPH的发生与脂代谢紊乱有关。本研究进一步发现,BMI、高血压、高FPC、高TG、高LDL-C均是BP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李晨[15]等的研究发现,低HDL-C、腹型肥胖、高TG、高FPC、高血压与BPH的发生关联度更高,且MS患者发生BPH的风险比非MS患者高1.60倍。因此,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摒弃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控制体重,保持血压、血糖、血脂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以此缓解氧化应激,降低血管炎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进而降低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与此同时,还可以改善前列腺的血流灌注,减少对其血管内皮的损伤,进而减轻和消除BPH的症状[16]。
综上所述,MS与BPH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亦对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前列腺体积和生存质量有很大影响。但本研究亦有不足之处,因为是回顾性研究,所以未能将全部研究对象进行血浆胰岛素水平的测定,所以对于BPH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队列研究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