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联动,交互推进”
2023-11-09叶武霞
叶武霞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互联网+”与“信息化”思维的渗透逐步成为实践热潮,这给语文教师开展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如何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这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探究的议题。文章以此为背景,从小学语文混合式教学的角度切入,重点分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背景,结合统编版教材相关案例,剖析了小学中年级语文学科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思路和策略,借此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学习能力 小学中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0-0193-03
近年来,“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行业的融合愈发显著,这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开展工作,已经成为决定教学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发展的样态,也给了教师更大的实践空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混合式模式的应用价值和功能,实现语文教学转型升级,已然成为教师的中心任务之一。据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升认识深度,增强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解和把握,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背景
从概念上看,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指的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毋庸讳言,传统的教学以线下的课堂、校园教学为主,而在线教学则借助互联网、网络技术、信息化平台展开,更具时代特色。二者的融合,体现了混合式特征,是对固有教学模式的改进和突破,将有效展现教育信息化特色。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这对于小学生增强学科能力具有显著意义。
尤其是在中年级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等于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了互联网、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要素,使得教学实践的形式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有利于学生吸收更多知识[1]。同样的,对语文教师而言,混合式教学拓宽了语文教学的视域,使得语文教学可用的技法、策略更為丰盈,使得课堂教学向课下的延伸更为顺畅,这无疑将推动教学工作走深走实。比如,在中年级的诗歌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制作演示PPT,对诗歌的描写内容和场景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现,帮助学生们将情绪拉入到诗歌刻画的场景中,形成积极的“共情意识”。在PPT的场景中,学生们的诗歌感知力得到加强,教师可以更顺畅地开展课堂授课,学生们的理解水平也会水涨船高。
所以,混合式教学不仅是传统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糅合,更代表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这将增加语文教学的“鲜活度”,也将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的勃发,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大有好处[2]。语文教师要切实把握语文教学的进度和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混合式教学方案和策略,提升教学发展质量,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不断提升。
2.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思路及策略
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关键在于教师要合理设计混合式教学方案,优化线上线下统筹举措,实现教学功能的不断扩充,以此增强小学生的语文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成长。
2.1设计信息化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要求,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尤其是运用信息化平台和技术开展教学,打造混合式教学样板和模块,能够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桎梏,将提升教学的质感和活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其中,语文教师通过对中年级学情的分析,可以通过信息化渠道和平台发布预习任务,比如制作“预习单”“自学任务”,让学生们提前2~3天开展预习,熟悉课文内容,形成个性化的认知和理解,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实际上,语文教师在中年级教学中可选的信息化工具还是非常丰富的,比如云班课、钉钉、微信任务群等。通过不同形式的信息化平台发布预习任务,等于教师给学生们抛去了“任务浮标”,这将增强学生自学的目的性,有利于预习效果的强化。
例如,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3天发布线上预习任务——让学生们围绕这篇文章的“写作内容、情感特色、我的探索与发现、草地的变化”等主题进行预习和自学。在线上任务发布后,学生们可以沿着老师给出的任务进行自学。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和细节,学生们可以在诵读、感受、分析中体会到作者的独特构思: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时“我”的发现,草地和蒲公英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而在回归课堂后,教师可以首先抛出几个问题,重点要求学生们对老师的预习任务和问题进行解答。之后,教师循着预习任务进行逐一剖析,让学生们诵读、感知、分析,形成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准确把握,在注入个人情感的过程中提升课堂学习能力。总之,通过有效的信息化预习任务的驱动,学生的自学意识得到启蒙,其自学、探索的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
2.2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功能,打造“第二课堂”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深度不断加强,以功能性教学为代表的理念日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为主流思潮,并对语文教师的工作产生了多元影响。从混合式教学的角度出发,语文教师要切实把握信息化趋向,合理扩充语文课堂范畴,打造“大语文课堂”概念,将“第二课堂”的功能不断释放出来,增强学生们的全天候学习意识,促进教学的渐进式发展。“第二课堂”集中表现为教师引导下的课下课堂,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与载体布置任务、打造项目,引导学生们开展课外学习、日常化探索,在立体式感知中增强语文知识体验,形成语文学习的惯性和能力[3]。
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9课的三首现代诗《繁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混合式教学方案,借助线上线下资源,引导学生们充分感受冰心创作的风格,在比较、分析、体验中生发出多元的认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对三首诗的内容进行细致分析,让学生们走入诗歌情境。在课下,教师可以通过云班课、微信群等方式,为学生们布置“课外阅读+探索研究”的小任务,即让学生们利用互联网平台与开放图书馆等载体,搜寻冰心的现代诗作品,将其与课本中的“繁星三首”进行对比阅读,进一步感受冰心创作的特色,形成立体的认识与理解。如此一来,教师等于运用混合式渠道开辟了“第二课堂”,可以驱动学生们开展主动阅读和思考,这对于展现信息化牵引功能意义重大,也将有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2.3运用“微课”简化教学流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教师发挥着十分关键的行动者作用。教师是否具备信息化素养,是否具备混合式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工作的发展质量。从语文课堂教学的需求入手,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微课”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在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教学效能。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通常可以在5~10分钟的时间内对教学核心知识点进行展示,能够以视频、音乐、图片、文字等形式进行知识解剖,有利于学生形象感受知识内核,形成对重要内容的多维度认识。尤其是对中年级学生而言,微课的引入可以简化学习流程,对于学生理解水平的深化十分有益。
如,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就搜集有关西沙群岛的相关视频和图文资料,制作8分钟左右的教学微课,使之成为新课导引的素材。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循着微课的线索和关键点进行课文的讲述,比如重点展示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丰富的海洋资源与地方特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微课展示西沙群岛风景和产品资源,通过在线信息和视觉形象展示,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人物描写特色,形成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微课的形象化展示,学生们加深了课文的理解,感受到西沙群岛的鱼远不止这些,比如正如人们所说——鱼有很多种——(数不胜数),就像他们说的,“西沙群岛的海是半水半鱼”。在此处,教师可以暂停微课,重点对“半水半鱼”进行解读,带着学生们剖析西沙群岛的独特性,形成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2.4有效联系生活化元素,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从来是不能脱离的,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底层逻辑[4]。从生活化的视角对语文教学进行研究,教师要认识到混合式教学其实就是信息化技術与生活化教学的统一。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教学做合一”“生活即课堂”才是教学的根本走向。语文教师要保持对生活的深切热爱,将混合式教学融入到生活实践中,以此提升学生的生活感知和应用能力,确保学生们所学的语文知识在现实应用中展现价值。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预留伏笔”“设计任务”,让学生们在课外进行探究、研讨,使之带着问题、怀揣疑惑开展课外探索,这样可以延续语文课堂的影响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锻炼应用技能,在生活中形成语文素养。
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运用互联网资源对这篇文章的内容、主题进行展示,引入“腾讯课堂”“钉钉”等直播平台,系统展示课文的脉络和特色;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信息化渠道入手,为学生们安排课外实践任务——对牛、鹅进行观察和记录,将课文中的描写与自己的实际观察进行对比,形成心得体会。通过直播平台的展示,教师能够从《牛和鹅》的课文描写角度进行透视,解析重点字词句,促进学生的“消化吸收”。而在生活中,学生们带着老师的任务开展观察,可以深入牛和鹅出现的场合进行观察、记录,形成个人的思考。在加入个人的生活体验后,混合式教学真正展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优势,能够引导学生养成实践应用的习惯,这对于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大有好处。
2.5多渠道开展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自省意识发育
从小学语文中年级教学的需求进行分析,语文教师可以发现全过程的教学控制十分重要。换言之,教学除了线上线下有机统筹之外,还必须加强评价和反馈,这样利于师生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对于教学策略的改进和完善十分重要。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推进的情况,运用信息化模式打造多维度、多渠道、多主体的评价方式,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可信[5]。比如,教师运用云班课进行线上教学的评价,坚持“师评+自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在测试、线上学习完成后立刻开展评价,由教师汇总结果并进行最终反馈。
另外,教师也要加强线上线下评价的融合,比如在线上评价完成后,教师可以开展课堂交互评价,重点在于学生们的彼此评价和互动。借助有效的交互评价,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信息化工具和课堂互动举措,能够增强学生们的评价与反馈积极性,对于教学中问题的排查和优化也会起到促进作用。总之,通过混合式评价方式的落实,语文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们“回头看”,对“教与学”两个层面的问题进行透视,在归纳、总结、调整中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技巧。语文教师要立足混合式教学现况,科学设计多渠道、多主体的评价策略,增强评价与反馈的协同能力,激发学生的自省意识,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良性发育。
3.结语
综上所言,伴随着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融入信息化元素,打造混合式教学样板和模式,已然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要实践目标。基于此,教师要把握“内外联动,交互推进”的基本理念,有效融入信息技术和数字元素,增强语文教学的动能与活力,提升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融合水平,实现高质量的语文线上线下协同教学。唯有此,学生才能更好地吸收知识营养,才能在调动语文兴趣的同时增长语文知识素养与应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也才能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波.“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23):173-174.
[2]陈云宇.“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四学式”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7):111-115,128.
[3]卢碧红.线上教学,打破空间障碍——小学语文线上教学方法探析[J].新课程.2020(38):100.
[4]吴惠玲.混合式教学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1(8):40-41.
[5]吉妍.“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与“互联网+”融合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2(10):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