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2023-11-09王丽萍
王丽萍
【摘要】英语学习活动观是由学习理解、实践应用以及迁移创新三个层次构成的教育教学新样态,切合语言认知规律,突出了习得过程,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助于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形成丰富的阅读感悟,极具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基于此,现深入分析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明确对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积极意义,并紧扣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探究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期构建有深度、有态度的阅读课堂,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 英语学习活动观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0-0070-03
为了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与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教育部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内涵,突出课程培根铸魂的底层逻辑,标志着基础教育正式步入素养立意新阶段,引发关于教学模式的深度思考與实践探究。小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语言类课程,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载体,在新课程改革中首当其冲。阅读教学可谓是小学英语的半壁江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常谈常新的话题。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为小学英语阅读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阐释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做出了诠释:“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逐步从基础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确保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建构和学会学习的成长过程。”明确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其一是学习理解类活动,以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为中心活动。其二是应用实践类活动,以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为主的深度探究。其三是迁移创新类活动,以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为载体的认知再构。总体而言,英语学习活动观秉持先学、后用、再创造的基本逻辑,呈现出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的特点,注重语言技能的整合、真实语境的创设以及学生认知体系的搭建。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小学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意义
英语学习活动观以学为中心,在小学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展现出鲜明的优势,其实践意义不容忽视。具体而言,第一,提升阅读教学深度。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将学习活动观引入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促使教师重新审视阅读教学定位,改变刻板的依参而教,围绕阅读主题,整合可以服务于阅读理解的教学素材,让英语阅读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第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学习活动观注重语言学习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强调学生初读感悟以及深入解读过程体验。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启发性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主题语境下完成文本解构与重塑,凝练阅读方法与技巧,体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与价值取向,对于发展多元思维、培养文化意识、形成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
1.以情境为载体的读前激趣
小学生以感性认知为主导,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展现出极大的热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篇学习理解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通过创设生动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的阅读情绪。以Our animal friends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教学为例,本单元以描述动物外貌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使用“They have”“It has”来描述动物朋友的外观。首先,教师围绕阅读主要内容设计情境游戏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阅读核心议题,激活阅读思维。例如,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动物不同部位的图片,如兔子的耳朵、小狗的尾巴、小猫的四肢、小猪的鼻子等等,让学生根据图片提示猜动物,并尝试说出动物名称英语单词。通过主题相关的趣味游戏将学生代入阅读情境,与此同时,唤醒固有知识记忆,为阅读探究活动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围绕文本内容创设感官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含义。例如,在网络搜集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动物视频素材,并在其中标注身体部位的单词,如eyes,body,leg,arm,foot等,展示指出各部位名称所运用的句式,带领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提炼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标注出情境中出现的英语知识点,并结合具体影像推测含义,实现感官刺激与理性认知的融合。在多样化情境的支持下,做好读前的铺垫,形成语篇解读的学习支架,减缓阅读理解难度,提升阅读兴趣。
2.以问题为导向的解构文本
教师需要改变以讲代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阅读内容的解构,深化阅读理解。问题是最为直接、有效的促思载体,教师通过设计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搭建阅读思维延展的脚手架。以Seeing the doctor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教学为例,以人与社会为主题,讲述了Su Hai和Mike看牙医的两段对话。内容贴合生活实际,且极具画面感。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全身心沉浸于阅读语境。首先,围绕图文信息提问,Who are not at school? Whats wrong with them?引导学生观察图文内容,捕捉关键信息,立足整体视角感知文本,明确who以及what两个要素。其次,关联学生的生活经历,推进问题情境,How should they find the doctors office?借助问题引发学生的合理想象,激活阅读思维的同时,点明should这一核心词汇,明确目标知识,进入文本细节探究环节。再次,预留充足的自主阅读空间,让学生精读文本并回答问题。教师设置如下问题链条,What is the doctors advice to Su Hai?Whats wrong with Mikes tooth? Why does Mike have toothache?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梳理重要信息,结合情境理解语句含义,概括对话的中心思想。最后,教师结合具体的语句带领学生总结should的用法,并根据Su Hai和Mike的症状给出更多的建议,能够运用should进行自由表达。在问题的支持下,带领学生感知文本、获取核心知识、整合碎片化信息,帮助学生更为精准地理解语篇主要内容与蕴含的意义。同时,掌握解读英语阅读材料的方法或规律,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二)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
1.布置递进式探究任务
应用实践是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第二层次,旨在培养学生的阐述、分析及应用能力。教师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促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内化阅读感悟,搭建认知结构。以Helping our parents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教学为例,以家务劳动这一日常人文话题展开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现在进行时句型以及有关劳动的词汇,引导学生学会自理、自立,关心帮助父母。首先,教师围绕阅读要点设计探究任务,任务一,运用表格梳理一家人在早上和中午分别在做些什么,促使学生理清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主要事件,运用精简的语言描述出来。任务二,借助具体的行为表现分析人物性格,简单评价几位同学的表现。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表征含义的基础上对其中反映出的情感意义进行分析与判断。任务三,思考除了文中提到的家务,我们还能够为父母做哪些事情。由文本引申出学生主体,进一步拓展关于家务的英语知识边界,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其次,在明确任务之后,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共学,相互分享自我观点,形成认知与思维的碰撞,促使学生学会多角度阐述、分析文本。最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阐述阅读理解与阅读感悟,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与针对性的指导,在尊重学生主观阅读感受的基础上,围绕核心知识进行讲解。例如,现在进行时语法结构以及应用语境,修正学生的表述错误,提升阅读理解的准确性与深刻性。
2.设计深刻性中心议题
议题式教学是推动阅读走向深刻的有效手段,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紧扣文本内涵抽象出核心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探讨,促使学生跳脱符号化的肤浅理解,体会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以The lion and the mouse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教学为例,本单元以童话故事为载体展开英语学习,情节生动,对于小学生极具吸引力。文本内容理解难度不大,如何让学生体会故事寓意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可以设计“Helping others is helping ourselves”以及“Dont look down upon the weak”为议题,组织学生结合故事內容展开探讨。首先,教师以老鼠的情感变化为主线,分析其中情感关系的变化,形成引导学生感受中心议题的切入点。最初老鼠在森林里自由自在地生活,此时的心情为free。遇到狮子之后,面对庞然大物的压迫感,老鼠的情绪变为afraid。但是为了求生勇敢地和狮子斡旋,展现出calm and clever的特性。最后当看到狮子遇到危险时义无反顾地帮助,此时映射出helpful and kind的品质。带领学生以图表的方式将上述信息整理出来,形成内涵递进的主线。在此基础上,加入狮子的前后变化,由轻视到质疑再到感恩,实现文本情感变化的可视化。其次,由阅读文本向生活场景转变,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用精简的英语谈一谈自己的阅读体会,说一说是如何理解“Helping others is helping ourselves”以及“Dont look down upon the weak”的,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以怎样的态度与他人相处,推动阅读感悟的升华。
(三)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
1.鼓励个性解读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本就是一项见仁见智的认知活动,促使学生对阅读文本形成个性化解读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落脚点。因此,教师突出阅读指导的思辨性,改变学生的拿来主义思想,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与评判,积极表达内心真实想法。以Our dreams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教学为例,以梦想为话题,通过Miss Li和同学们的对话展示了不同的理想追求。虽然六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完善,形成了人生理想的雏形,但是学生对梦想的理解仍然较为肤浅、狭窄,所提出看似远大的追求或是以自我喜好为出发点,但是怎样的梦想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学生的思考并不够深入。教师捕捉这一冲突点,引发学生的思辨与探讨,对梦想这一话题形成个性化的解读。例如,提出思考问题,Students have different dream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dreams?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between good and bad dreams?引导学生去评价阅读素材中提到的各种梦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教师以Miss Li的梦想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其中含义。由此引申出Dont let dreams be just dreams的核心理念,并让学生针对如何脚踏实地地实现梦想展开交流。通过鼓励自由地阐述与表达,将阅读的关注点由字面意思转变为内涵思想,促成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获得超越语篇的阅读理解与体会。
2.引导大胆创造
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倡学创结合,将阅读所得转化为学生的自身素养,应用于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因此,坚持做中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大胆创造,提升迁移应用能力。以Chinese festivals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教学为例,本单元的阅读故事围绕中国传统节日展开,教学应注重社会交往与文化渗透。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一系列的拓展活动,带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唤醒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首先,以Featured China为关键词,带领学生展开头脑风暴,搜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人、事、物,如festival,food,city,animal,sport等等,运用思维导图激活学生的联想,尽可能多地罗列中国特色。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形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英语知识体系,为后续的阅读创造活动奠定基础。其次,教师设计Great country—China海报设计创意活动,让学生整合阅读材料内容以及思维导图收集的信息,明确海报的构成要素,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介绍中国文化,促使学生将所学英语知识进行整合与重塑,作为表达内心情感的载体,涵养家国情怀,树立国际视野,增强文化认同感。通过设计多元化的迁移创新活动,引导学生跳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思维,在活动中体验、实践与创造,赋予英语阅读无限生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新课标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阅读素养深度发展的有力举措。教师需要深入解读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要求,根据教学定位与学生需求,将客观理论转化为教学策略,提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效性,丰富学生的阅读过程体验,增强阅读思维的延展性,提升阅读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倪丽芹.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策略研究[J].上海教育,2022(12):67-68.
[2]刘佳琦,齐聪.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2(10):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