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管理视域下的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3-11-09李竞超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

李竞超

【摘要】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教研能力是教师的核心能力。学校管理视域下,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以及学校的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学校管理为出发點,探究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策略极为重要。本文在分析推动中小学教师提升教研能力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学校教研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以及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提升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提出创新教研活动形式,搭建互动式合作教研平台等提升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的方法,以期通过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为学校管理及发展提供重要推力,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学校管理  中小学教师  教育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0-0031-03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与“研”具有同步共生的紧密关联[1]。教师是学校教育开展的主体,学校管理视域下,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对于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规范学校教学秩序,提升校园教学质量等均具有积极意义[2]。探究学校管理视域下中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升策略是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及强化学校管理效率的重要趋向。本文在明确推动中小学教师提升教研能力必要性的前提下,对推动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提升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搭建互动式合作教研平台,以“多向融通”方式助推教师教研能力等策略。力求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校园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进而推动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提升学校管理及发展质量的教育目标。

1.推动中小学教师提升教研能力的必要性

1.1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受传统教学模式及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教学科研工作是教育专家的专利[3]。此种理念下,部分教师因专注于课堂教学而脱离教研,周而复始教学中,难以积累教学经验,制约着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教师的专业能力对于学校管理具有直接影响,对于推进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推动中小学教师提升教研能力是学校管理视域下,教师专业能力得以发展提升的必然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教研活动是教师针对日常教学行为及教学方式进行深度反思的关键时机,学校管理视域下,学校通过整合教研资源等方式为教师提供教研保障,教师通过参与教研,汲取全新的教学观念,能够促进其不断深化学科知识、积累教学经验、更新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及提升空间。第二,提升教师教研能力能够推动教师持续学习及自我完善,有助于教师以更高的从业标准及良好的师德师风严格规范要求自身,促进师德师风的建设。第三,学校管理视域下,推动中小学教师提升个人教研能力,为教师持续提升自我价值、促进个人发展进步搭建了良好平台,有助于教师挖掘自身的教育潜力,拓展个人视野,对于教师终生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石作用。

1.2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内驱导向

增强学校管理水平的核心在于教学,而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在于教师。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益,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丰富学校的教育内涵均离不开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是推动学校实现持续发展的内驱导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学校管理视域下,教学管理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评估等多个环节。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教师可深入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及全新的教学技术,有助于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课程的设计及建设提供全新的思路及实践经验,以此推动课程教学设计及教学开展形式的全面革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提升教师教研能力能够促进学校教学研究,教师通过教研可充分收集并分析校园教学数据,便于教师基于现实情况对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作出针对性调整,以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校特色及校园知名度的提升。与此同时,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能够推动校园内部教师的交流及合作,为教师互通教学理念、交流教学经验提供平台,有助于提升教师团队的凝聚力,推动学校教育质量、教学管理质量及校园竞争力的同步提升。由此可见,若想推动学校持续发展,必须将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置于首位。

2.推动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

2.1教研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深度

教研活动不应该仅以简单的教学讨论及教学分享的形式进行,而是应该注重教研的深度及质量。当前,推动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困境之一在于部分学校的教研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深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教研活动的开展只聚焦于某个课程、某个教学方法或者某个年级的教学,缺乏全局性的视野和跨学科的思考,致使研讨的活动主题较为单一,难以形成系统化、完整的教学理念,容易使得教师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无法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第二,部分教研活动的开展只停留于教学的表面问题,例如某种教学方法的简单介绍、教学进度的共通等,缺乏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此种情况下,较难向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对于提升教师教研能力的意义较浅,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推动教师教研能力的不断提升具有一定限制。

2.2教师缺乏以教研为中心的交流机会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学校管理视域下,教师进行及时且具体的合作交流能够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作用,能够帮助教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师专业教研能力的提升。然而,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教师以教研为中心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机会较少,制约着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教研平台是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资源、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重要渠道。现阶段,部分学校缺乏教研室、专业教研平台等规范的教师交流的平台及教研资源,没有交流平台,教师们无法及时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资源,将使得教师们在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时缺乏灵感和参考。第二,教研平台的建设缺乏专业发展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学校提供技术辅助支持,若平台运行缺乏可持续性,教师就会缺乏参与教研的动力和机会,难以获取本校优秀教师或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案例等学习资源,将致使教师教研能力停滞不前。

3.学校管理视域下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路径

3.1创新教研活动形式,推动基础与创新的双向互通

学校管理视域下,创新教研活动形式是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及学生需求。学校管理者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线课堂等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多元化的教研形式,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具体体现方式为除设定常规的教研组会议外,学校组建跨学科、跨年级的教研合作小组,通过开展教研分享会、课题研究会、教学观摩会、教育技术应用分享会等多元化的教研形式,帮助教师在多种场景下进行教研活动,以联合互通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以此提高教师的教育敏感度和学科素养,提升教师群体的教研水平,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例如,学校组建教研合作小组,开展教研活动。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研会环节。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听课、评课的教学方式,以教研会的方式组织校内优秀教师分享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学生评价等方面的教学心得和教学方法,并引导其他教师讨论和交流。第二阶段为微课堂环节,在此环节中,各年级教师组成小组,每组选取一节自己的优秀课程进行展示。其他教师进行观摩、点评和讨论。此阶段的重点在于通过实际案例的呈现和交流,让教师们深入了解和掌握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教研会+微课堂”模式为主的教研活动形式,既有交流分享,也有实际操作,推动着校园教研活动实现了基础教研与创新形式的双向互通。可以接触到各种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策略,从中吸取营养,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讨论和点评中,教师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从而形成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共同体。此外,教研活动提倡教师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新形式的教研活动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理解和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助于教师持续提升自身教研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及学校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3.2搭建互动式合作教研平台,以“多向融通”方式助推教师教研能力

学校管理视域下,搭建互动式教师合作教研平台是推动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首先,人们的知识和观念是通过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建构而成的,教师教研平台是一个共同体,共同体是由一群人共同目标而形成的。因此,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知识的建构和分享,提高教学质量和教研能力。且协作学习强调个体和集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作,认为学习过程需要个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中小学教师通过教研平台,以合作、协商、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间的共同学习及教研能力的协同提升。

搭建互动式合作教研平台,以“多向融通”方式推动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具体方式如下:首先,校园管理者及教师依据学校教育教学需求等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可追踪的教研目标,确定目标的可行性和可度量性。其次,借助教育信息化技术搭建具有在线交流、在线研讨、教学资源共享功能的互动式合作教研平台,根据学科或者年级进行分类,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交流机会。教师可通过此平台实现校内教研及异地多校间的教研交流,有助于以“多向融通”方式助推教师教研能力。同时学校需向平台提供维护、更新等技术帮扶,确保平台运行的稳定性及可持续发展。以平台为媒介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师的教研能力。

3.3完善教师教研评价机制,将教师评价转化为教研内驱力

教师的教研评价机制对于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学校管理视域下,完善教师教研评价机制的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以教学能力、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教育研究、课程建设等方面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教学指标细化为教学设计和评价、课堂管理、学生参与度、师生互动等,以确保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同时,注重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同作用,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第二,实现多元化的教研评价方法。除了传统的教学观察、听课评价和学生评价的方式外,通过组织教师互相观摩、交流教学经验实现同行評教,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的教学质量和不足之处,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进步;以组织学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方式实现学生评教,增加教学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以鼓励教师进行自我教学反思和提高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估。例如,组织教师团队进行同行互评,引导教师相互学习借鉴,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研教学水平。第三,建立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以此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改革和教研创新。例如,设立教研经费、优秀教学奖、学科带头人等激励机制,对于教研成果显著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设立“教学违规”等违规惩罚机制,以此严格要求教师遵守教学规范和纪律。

该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了多个方面的指标,全面、科学地评价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使教师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客观。评价方法多样、灵活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严格、明确,能够促进教学改革和教研创新的同时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是学校管理视域下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直接推力,实际教学中,学校管理者应立足实际情况,持续探索,明确提升教师教研能力的必要性,以新的教研活动形式,搭建互动式合作教研平台,完善教师教研评价机制等方式应对提升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面临的困境,实现提升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的目的,以教研促进教师教学、以教研推动学校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伟.教师的新教研思想从哪里来[J].华夏教师,2020(4):83-84.

[2]葛晖.通过教研活动有效提升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2,44(4):17-20.

[3]刘春艳,罗德建.从“学问”到“文化”:未来教研组建设的新取向[J].中小学管理,2022(3):40-42.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促进专业发展需要幼儿园和教师的双重努力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意义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国内有关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