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3-11-09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

教育 2023年29期
关键词:习作课文作文

刘 玲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更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生活认知水平的综合训练的检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写作教学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段话着眼于内容和语言两大要素,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指明了习作教学的方向。

遵循新课标作文教学要求的新理念,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实现作文过程的完整性,而不仅仅重视“写”这个环节,更要面向学生真实广阔的生活,引导孩子乐于写作,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激发其强烈的表达欲望。

一、了解学生的真实成长需求,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多角度地深入孩子的生存世界,读懂每一个孩子成长时期的兴趣点与关注点,才能有效设计适合孩子的习作内容,吸引、引导孩子在生活世界中探寻积累素材。

(一)贴合学生年龄特点,从想象作文入手

通过前期的问卷调研,可以看到孩子们最爱写的是想象类作文,占51.25%。三年级孩子喜欢想象,什么东西都可以在头脑里画出来,清晰的、色彩鲜艳的、天马行空的……需要从孩子们喜欢的点入手,培养他们对习作的兴趣。教师在讲习作《我走进了动物王国》中,提前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爱好,准备素材。引领孩子创编句子,进入想象世界,在此基础上表演、创编童话故事。“心之所依,行之所动,效之所生”,习作课自然收获精彩,获得实效。

(二)分析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周记为抓手

通过前期的问卷调研,可以看到孩子们除想象类作文之外,喜欢写“自由作文(日记、诗歌、小散文、童话等)”的孩子占44.51%。对写周记或作文时的困难情况调研显示,“不知道该怎么写”的孩子占比68.59%,“觉得作文很难”的占比37.19%,这两大数据充分说明孩子在习作上有畏写心理,同时不知道该如何写。

于是,笔者从孩子兴趣点出发,周末布置孩子写周记,而周记的题材不限,诗歌、散文、童话等都可以;周记的内容没有任何规定,只需要孩子写自己一周中印象深刻、有趣、开心的事,写自己看到的景、物,还可以把不敢和老师或家长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并要求家长不要干涉孩子周记本的内容,孩子想写什么便写什么。教师通过和孩子探讨话题,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习作方法。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写作的劲头更足了,也明白了作文怎样写才能生动、吸引人。

这学期开始,班级里不少孩子居然开始写连载的小故事。如《梦幻小说》系列、《狗狗历险记》系列等。家长说,孩子们每周练笔所花的时间不多,而且特别愿意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孩子不畏写,同时对写作有兴趣,愿意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这就是作文教学的目的。

二、让孩子自然融入生活元素,丰富学生习作内容

新课标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在作文练笔内容上狠下功夫,通过选取如抓文本对话的空白点、周记、即兴发生的事等“接地气”的练笔形式帮助孩子积累素材,拓宽作文思路,激发对习作的兴趣。

(一)习作课上巧妙引导孩子观察、记录生活

前期笔者从对孩子们不喜欢写作文的原因调研中了解到,有些孩子觉得写作时没有素材,不知道写什么。因而教师可以在习作课上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中人、事特点来进行习作。

(二)以课文文本为习作依据,寻找习作练笔机会

1.依托文本,寻找对话空白点练笔

补白练习是依据教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的一种再创造。课文的某些情节跳跃较大或写得相当简单,甚至不写,这样就为读者留下了“空白”。在阅读时,将课文中的某一点加以具体化,增添必要的想象情节,既可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依托文本,结尾补白练笔

有些课文的结尾写得比较含蓄,让学生有许多猜测、想象的空间。对于这样的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结尾,通过合理想象,把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

例如,《陶罐和铁罐》学习完后,让孩子补白:铁罐听了陶罐的话后会说些什么呢?可能会做些什么呢?类似这样的练笔内容,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写起来就会轻松许多。

3.依托文本,结合时事,拓展延伸练笔

有些课文可以挖掘文本的内容,结合时事进行拓展延伸。这样不仅帮助孩子练笔,更教会孩子一种观察思维方法,学会“心与心的交流”。

例如,在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故事的时候,恰逢闵行博物馆有《汉无极——长沙马王堆文物精品展》。于是我建议孩子们利用空余时间去博物馆参观,用心体验、用心感受精美的文物,之后模仿《陶罐和铁罐》的写法,用自己喜欢的作文形式来一场与文物间的交流对话。通过实践,很多孩子都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三)抓住生活中即兴发生的事物,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生活中,要善于利用偶发事件捕捉习作训练内容,积累素材,引导孩子学会用笔记录生活,让习作变得有趣。

1.随时发现孩子的兴趣点、观察点,积累素材,启发练笔

例如,利用孩子们对我剪短发颇感兴趣的情况,借机布置写作主题“将老师今天的变化写一写,还可以写写同学们和你自己见到老师发型时的反应”,且不限格式和字数。第二天,一篇篇有生活气息的文章出现了,这些文章没有作任何修改。而孩子们能写得这样生动、有趣源于他们的兴趣。以下是一则学生练笔——

今天中午,我正在看书。突然从门口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我抬起头,四处张望,看见门口站着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我原以为是来找某个同学的,就继续埋头看书了。直到有人喊了声“刘老师”,我才反应过来。正在批作业的张老师扭过头来,见了刘老师,笑着说:“你剪头发了!”虽然张老师语气很平静,但还是看得出,当张老师第一眼看到刘老师时,还是被小小地震撼到了。我拍了拍旁边陈景雨的肩膀,悄悄地问道:“喂,你觉得刘老师新发型怎么样?”“还不错,但我更喜欢长发的刘老师!你呢?”她用手捂着嘴,贴着我的耳朵说。我点点头,说:“Me too!”

2.抓即时即景,即时即练

春天,学校、公园、小区等地的白玉兰花开得尤其美丽。于是我借机引导孩子将美好用文字记录、表达出来。让孩子从颜色、形状、香味等方面去观察城市每个角落的白玉兰,之后将自己看到的、感悟到的写下来,可以模仿学习的课文《荷花》,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孩子们的练笔让人看了赏心悦目。以下是一则学生练笔——

这些白玉兰各有各的美,它们的花大又圆,挨挨挤挤的,像几个聚在一起窃窃私语的小朋友一样。要是把白玉兰当作一个相貌非凡的小姑娘,那它肯定会是亭亭玉立的。它那迷人的芳香,减一分太寡淡,多一分太浓郁,淡雅得恰到好处。

白玉兰花开在早春,没有蝴蝶来飞舞,没有蜜蜂来唱歌,与其他花儿不一样。它也没有绿叶陪伴着,但是它并不孤独,它拥有不畏严寒、依然绽放为人们报春的高尚品质,它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呢!

(四)有效运用积累本,养成阅读积累的学习习惯

习作要“具有真实的内容”,这就要搜集、积累大量的素材。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语、句子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自己要说的话来。上学期孩子们手上有一本语文积累本,下学期孩子们手上有一本《书香小港湾》,如何借助上学期语文积累本在下学期发挥《书香小港湾》最大积累价值?一方面要求孩子尽量保证30 分钟的阅读时间,在阅读后将自己看到的好词好句记下来,并记录一周收获;另一方面鼓励家庭同读共记,分享观点。

三年的坚持,让笔者发现孩子们的摘抄、记录、小结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些积累和情感自然而然体现在孩子的练笔中。有的孩子这样写道:“《柳林风声》中有很多描写环境的美好句子,还有许多描写性格、心情的四字词语。其中有很多令人振奋的词语,也有蟾蜍在逃出后风餐露宿、想尽各种办法回到家乡的一段奇遇;有在家园争夺战中各种小动物的勇敢表现,以及皆大欢喜的结局。”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是:“看来你不但找到了文中的珍珠,还用思考的丝线将这些珍珠串起来,并发现其中最闪亮的一串。”

有孩子这样写道:“这周积累的句子是一些描写景物的拟人、比喻的句子,摘抄出的都是表现春风、春雨的柔和、欢乐。”家长回应孩子:“上周是春雨,这周是春风,都是描写春天的。加油,多读书,读好书。”

还有家长对孩子的阅读积累做这样的评价:“你很幸运,读到的是杨静远奶奶一生翻译中最难的也是最大的一部书。她在翻译时为了找到合适的词语,会想一整天。每次读时,我也被这些词语深深地吸引。读书,读好书!你已经感受到了,你真棒!”

家长和孩子间的互动,家长对孩子摘抄的巧点拨,极大地提高了孩子摘抄的积极性;家长对文章的巧交流,极大地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在这些兴趣之上,孩子逐渐积累了丰富的词语,学习了用词、用句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孩子自然就愿意写,有东西可写了。

三、开展多元生动的评价活动,培育学生习作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重视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学会习作。”由此可见,重视习作的评价与修改,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而激发学生评改兴趣,增加学生习作评改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评改能力,既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学生自改、互评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真正经历一次次语言加工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经历发现与吸收、鉴赏与提高的过程!

在前期对“孩子们喜欢的作文批改方式”的问卷调研中,从数据统计来看,喜欢“同学之间互相批改后,老师再批改”方式的占46.05%,喜欢“老师直接批改全改”方式的占26.97%。

(一)改变教师评价方式

从调查数据来看,在批改作文方面,喜欢“老师直接批改全改”方式的孩子只占26.97%。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老师直接批改的方式还是要有的,但应该满足孩子需求,改变已有的作文评价方式,于是设计了量表式评价(见表1),这样眉批加量表式的评价方法能更清晰地让孩子们看到自己作文中的优势与不足。

表1 习作评价表

(二)满足学生评价需求

从调查数据来看,在批改作文方面,喜欢“同学之间互相批改后,老师再批改”方式的占46.05%。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评价方式,于是教师指导孩子们先同桌之间互相读文,按照自己修改要求去评改习作中的明显错误,比如错别字、标点、语句不通等;再进行眉批并说明理由;最后互相读读对方作文,可互相取长补短,在自己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学生互相评价后,教师再给孩子们进行评价。

(三)鼓励家长参与评价

为了让评价方式更多元,笔者在班级中开展了“我与家长共读一本书”的阅读活动,在此项活动中有孩子的认识感悟,有家长的评价鼓励。孩子和家长共读一本好书不仅提高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帮助孩子写作积累了不少的好词好句。通过老师的批改,不仅让孩子找到自己习作的不足之处,还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习作被认可的成功感,逐步找到自信。学生不害怕写作,往往就会事半功倍。

作为语文老师,要让习作课美丽和有趣起来,不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机智的应变能力,更需要有一颗宽容友善的心和发现问题的眼睛。在新课标视域下,在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习作教学需始终坚守学生立场,激发其习作兴趣;需融入生活使其更“接地气”,培养孩子习作兴趣;需帮助孩子积累素材,引导其合理运用到写作中;需运用多元评价方式,让孩子从平时的练笔和习作中找到自信。

可以让孩子在习作课中有收获,别样的习作课,演绎别样的精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带着收获、欣赏、愉悦的心境走近学生,一定能收获充满智慧、飘逸清香的果实,一定能让习作课变成爱的港湾、情的乐园,从而焕发习作课的光彩!

猜你喜欢

习作课文作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