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跨学科作业走进“墨宝农场”
——劳动实践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案例
2023-11-09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五小学
陈 晨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五小学
案例背景
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学科作业除了配套练习部分之外,主要还有预习、抄词、听写、背诵、阅读、习作等相关内容,其模式一般是“题型、套路、重复练习”。一些教师也长期受限于这样一种思维,认为作业就是本学科教材知识点的练习和拓展,甚至有些教师还会依靠作业布置来落实课堂训练任务、补偿课内教学不力与失误,窄化了作业的功能与价值。
实际上,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业应是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应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可持续性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以上思考,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五小学巧妙地将语文作业设计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墨宝农场”情境,实施“智趣劳动作业嘉年华”语文周项目,学生走出教室禁锢,将所学的多学科知识集中呈现在真实劳动情境下,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的形式,自主合作实现对语文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和深度理解。
案例呈现
一、以学科素养为靶心制定语文跨学科作业目标
本项目以语文素养为靶心,注重语文与生活、其他课程的联系,聚焦于农场实际情境,帮助学生发展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将语文知识是否被迁移运用为本项目作业的最终目标(见图1),引导学生从现实经验和水平出发,经历知识被发现、体验、验证、归纳的关键环节,最后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设计问题解决型作业。
图1
二、以核心问题为逻辑组织语文跨学科作业内容
零散的知识是没力量的,且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大量的问题解决不能仅仅依靠单学科的知识,因此本项目以核心问题和任务解决为主线设计了序列化的,适合一至五年级学生的跨学科作业(见图2)。作业需要在一周内完成,且作业内容具有一定梯度性和挑战性,力求学生处于悬而未决又力图解决的状态。
三、以实践项目为支架驱动语文跨学科作业实施
“做作业”也是需要“讲策略”的,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融入“经历感”和“探索感”,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尝试去跨越学科知识边界是本项目实施的基本思路。
项目一:(一年级)我是小画家——如果你是农作物宝宝,你能制作一个精美头饰介绍你自己吗?
拼音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纯拼音的教学是抽象、枯燥且易混淆的,生活化情境式的拼音教学会更易于学生接受。学生首先需要在“墨宝农场”寻找最喜欢的农作物,再运用美术学科的知识把它们画下来并做成精美的头饰,同时配上正确的拼音标注。随后语文教师会在班级召开一场“农作物展示会”,孩子们需要介绍自己是什么农作物,如何才能正确拼读自己头饰的拼音。
“农作物展示会”活动示例:
“p”和“b”是我们最容易混淆的声母啦,要注意哦,卜字的拼音是“bo”,而且我还要提醒大家,读的时候要“bo”轻声哦!我还要提醒大家,我是白菜宝宝,拼音是“bái”,我看到另一个同学的头饰做错了,他写成“pái”了!
学生通过“农作物展示会”活动环节,可以反复学习拼读拼音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易混淆的声母、韵母进行区分,提升拼音书写、认读的掌握率。有的学生还会应用硬笔书法拓展课程上的书写方法为作品配上娟秀的汉字,让识字、写字、拼音教学回归到生活中,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项目二:(二年级)我是小主播——如果你是农场小主播,你怎么向别人介绍班级的劳动过程呢?
二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看图写话,不少学生面对图片“无话可说”,并且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那我们何不就以学生最熟悉的、每个班级都有的一块“墨宝农场”去开启看图写话的教学呢?“墨宝农场”里播种、浇水、收获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们全员全程参与的,所以当听说要看着照片介绍班级农场过程时,他们个个都兴致盎然!学生们能自然而然地从农场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展开具体的思考。该活动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些学生、家长甚至到农场实地取景拍摄,诉说自己的见闻、体验、感受。一些平时“无话可说”的学生也能用连贯的话语来介绍班级农场的作物,还用上了“绿油油的菠菜”“水灵灵的大萝卜”等生动的语言;还有的学生用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来形容萝卜的妙用,这些都令教师们感到无比欣喜!后续如果将这些生动有趣的表达跃然纸上不就是一篇佳作了吗?作业完成之后,不少学生感叹“原来看图说话也可以这么有趣”。实现了劳动情绪、自然知识对学生语言表达与写作的迁移,不失为一次快乐且有效的“劳动作业”。
项目三:(三年级)我是小园长——如果你是小园长,你怎么向别人介绍农作物的种植生长过程呢?
在三年级的语文习作学习中,教师要求孩子们把最近观察的一种事物或者一处场景写下来。但是孩子们在书写的时候,难以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把事物的变化说清楚。于是,“墨宝农场”农作物种植观察日记的作业应运而生。
观察记录示例:
这天,我观察到土豆已经长了90 多厘米了,这几棵茎的叶子已经长得特别茂密了,绿油油的,就像一把遮阳伞。我还发现茎的最顶端又开出了许多土豆花,土豆花花托是嫩绿色的,花蕊是金黄色的,花瓣的边缘是淡紫色的,越往中间颜色就越淡,最中间就成了白色的,像一个五角形的小喇叭。
孩子们需要使用到自然学科中植物生长规律的知识,去科学地观察植物根、茎、叶、果实的变化,并结合美术学科的知识技能,将观察到的农作物生长形态画下来,最后将农作物不同时间段的生长变化情况描写得细腻可感,整个过程让语文习作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自主高效。
项目四:(四年级)我是小当家——如果你是小厨师,你怎么向别人完整介绍一道美食的烹饪过程?
四年级语文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记录一件事时很容易陷入“流水账”式的简单直白陈述,内容枯燥无味,缺乏逻辑。如何才能让学生把一件事记录清楚呢?那一定是要有体验。学生们需要经历选材、切洗、烹饪等一系列复杂程序,还需要掌握各种调味品的使用方法,这些具体的体验、感受,都是素材的具体来源,这份特殊的“烧菜作业”,就是对陶行知先生“做中学”生活教育理念的最好诠释。当然,这份实践性的作业还实现了跨学科融合,绘制双语菜单、电子菜单、美食菜谱等创意作品层出不穷。
项目五:(五年级)我是小记者——如果你是小记者,如何向校外的观众朋友介绍我校的“墨宝农场”?
结合五年级习作单元《介绍一种事物》《____即景》,我们让学生做起了小记者,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带上发现美的眼睛,去采访、介绍“墨宝农场”。在采访介绍过程中,既需要考虑从哪些角度、方面介绍农场,突出农场特点,又要发现农场的美景并生动展现,锻炼了学生说明事物的方法,磨炼了学生观察事物、表达观点的能力。
要想顺利完成此项作业,学生需要咨询自然学科的老师,了解清楚农场作物的特点;还要询问数学老师,如何用准确的数据将农场介绍清楚;更要用上语文知识,用恰当的、生动优美的语言表达;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和体会农场生态的维护法则,实现了跨学科融合。最后组内成员根据自身能力和特长,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分工,如热爱表达的学生负责出镜采访,擅长写作的学生负责撰写采访脚本,数学特长的学生负责收集农场的数据,爱好自然的学生负责农作物的信息收集,擅长信息技术的学生负责录制视频,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分层合作。
项目六:(四、五年级)我是书画家——如果你是小小书画家,请你选择一种农作物创作一幅国画并题字。
书法品质是语文素养形成之机,九亭五小始终将书法作为学校办学特色,在中高年级中全面普及软笔书法的教学,但有时候语文与书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融合,语文教学中对书法内容一带而过,书法教学中又脱离了学生回味语文知识的环节,所以我们设计了“小小书画家”的活动,学生们通过书法用笔的技法进行国画创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表现出蔬菜的根茎细节与造型特征,再为自己的作品题字,也可以配上充满意境的古诗词,将语文知识灵活运用于心境表达中。
四、以深度学习为指标落实语文跨学科作业评价
由于本项目的作业设计不仅包括语文知识点,还结合了多门学科以实践项目的形式共同开展,因此对学生的完成情况需要在多方面、多标准进行形式多样的综合性评价(见图3),以检测学生是否以深度学习为核心指标进行评价、跟进、反馈工作。
图3
尤其是在评价过程中,学校邀请家长协同进行项目评价,并采用信息化的评价手段,对学生参与语文跨学科作业的全过程进行积分赋分,实时反馈和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学校加强监督、指挥,引导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对学生展开过程性指导,并通过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的方式,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学生真正深度经历实践项目全过程。
案例反思
一、减负提质目的视角看智趣语文跨学科作业
(一)植入有趣话题要素,激发学科知识使用内驱力
玩是形式,学是目标。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源于一些特定的话题驱动,吸引学生打开“听、说、读、写”的“阀门”。故而,我们在设计语文跨学科作业项目时,就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学生感兴趣的场所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渗透自主学习,从心理层面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从而真正实现减负提质。
(二)变革传统作业模式,重构作业质量升级样态
智趣劳动语文作业周并不是一课一活动的点状传统作业模式,而是根据内容结构进行跨学科关联的整体安排。其摒弃了传统语文作业默写、抄写、背诵等练习模式,在基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自制拼音头饰、绘制美食菜谱、观察种植日记、农场记者主播等创新的跨学科作业形式与实施样态,综合运用自然、美术、书法、英语、信息科技等学科知识,以恰当的任务驱动组织方式促进学生自觉成长,是减负提质背景下作业质量的应有之义。
(三)创新评价诊断指标,实现作业质量可控可测
本项目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以恰当的评价方式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着重以表现性评价的方式考量学生在活动中的深度学习情况,而不是仅仅将终结性评价作为甄别和选拔优秀作业的手段。同时积极参考家长、学生的个体评价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作业设计与实施,并在过程中采用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收集、积累反映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的资料,记录学生作业项目参与的全过程,并对学生发放相应的积分和奖状,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减负提质。
二、学习方式转型视角看智趣语文跨学科作业
(一)建立学科逻辑联系,优化问题解决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的运用体现在个体生活、学习、工作的各种领域,如果语文教学仅局限于课堂中,那当学生面临各种情境的语言文字运用考验时,就会茫然无措。所以我们在设计和实施作业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利用学生身边的跨学科学习资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在不同学科内容、方法、技能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逐步构建知识逻辑网络,提升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注生活逻辑意识,培养融合创新思维模式
语文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协作、口语交际、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是离不开前期的生活经验与后期的生活体验的。学校结合学生的实际劳动生活体验开展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既实现了语文的学习目标,又在烹饪体验、农耕种植、农场播报等实际生活任务中,亲历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全过程,在教师作为指导者、学生作为实践主体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的创新融合思维模式,提高了学生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与应对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促进终身可持续发展学习。
三、五育并举发展视角看智趣语文跨学科作业
学校在既有劳动教育的基础优势上,尝试开展了“智趣劳动作业嘉年华”活动,将跨学科作业融入农场真实情境,突破了作业仅作为检测单门学科知识是否掌握的片面作用,在五育并举视角下,以劳动实践为切口,创新了语文跨学科作业的顶层架构,指引教师们从机械操练单一知识技能的单学科作业的设计思路调整至以注重作业实践性的视角去设计和实施跨学科作业。学生通过作业项目实践,可以从学生的身份视角切换到“小厨师、小农夫、小记者、小主播、小小植物家、小小书画家”等,赋予作业新的现实价值意义,让作业变得有用、有意义、有价值,将作业的实践效应延续至学生的真实生活中。
“墨宝农场”带来了果蔬大丰收的同时,打通了书本、教室与真实世界的连接,学生在丰富的劳动实践与任务驱动中,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学习。未来学校还将不断探索、拓宽作业设计与实施的优化路径,将智趣劳动作业的模式辐射至其他学科作业实践中去,不断迭代升级,实现“双减”下孩子们的畅快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