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 多维 无恒
——谈于漪的课堂范式(下)

2023-11-09孙宗良上海市复旦中学

教育 2023年29期
关键词:于漪思维语文

孙宗良 上海市复旦中学

聚焦思维:教师是“教会学生思考的人”

“立体 多维 无恒”课堂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鲜明的实践性,它既包含着于漪老师自成一体的极具科学性的语文教学思想,又根植于整个语文教学实践的深厚土壤,因而,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具有强大实操性的语文教学策略。于漪老师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语言体悟与思维发展,由此,她提出了基于语言和思维的语文教学核心说。她强调,教师应当成为“教会学生思考的人”,而课堂则应成为学生“积极思考的王国”。并且,在思维发展方面,针对语文教学过于偏重理性思维的现状,她强调,语文学习应该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合二为一,应既重视逻辑建构,也重视审美体验。

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理念,于漪老师的课堂力求将理性与感性两种思维水乳交融在同一个学习过程中。她认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以抽象的且程序化的方式进行,必须在严谨的逻辑基础上,通过形象的语言来进行。在记叙性文本中有逻辑思维的渗透,在议论性文体中又要挖掘其中的情感和审美因素。因此,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两种思维能力培养相辅相成,同步实现。为此,她经过实践与探究,提炼出一系列相应的教学策略。

“面上开花”教学法 这主要运用在全体学生参与的快节奏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营造学生思维的紧迫感,因为思维的紧张状态能使人的思维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促成学生“急中生智”。其次,这种方法关注全体学生。例如某些学习困难学生的思维比较迟缓,“面上开花”的思维激发就是唤醒他们的思维潜能,促使他们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思考,把他们“从智力的惰性里挽救出来”,这一方法实际上又体现了她“学生第一”的教学思想。

“纵深发展”教学法 这种方法强调的是思维的深度展开,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地由浅入深和由表及里。因为学源自于思,思源自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而小进,大疑而大进,无疑则不进。这种方法要求抓住矛盾,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有了冲突就需要作出合理的判断,并在判断基础上进行选择,这一选择过程实际上是价值取向的过程。因此,她重视发掘课文外显或内蕴的矛盾,以冲突来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如她教都德的《最后一课》,起始就单刀直入形成冲突:“谁是《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发,于是,阅读、论辩、再阅读、再论辩,在读与辩的过程中,思维不断由浅入深,由表层阅读进入深度阅读,构成探究性学习,学生的思维力自然得到很好的提升。

“鼓励求异”教学法 于漪老师指出,由于社会环境、生活状况和所接受教育的影响,人的思维常常会出现固化现象。例如有不少教师做教学设计时,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逻辑来规范学生的思维,进而使全体学生经历同一思维过程,最后得出同一结论。这样学生成为教师思维的完善者,只是在填补教师有意留下的思维的“坑”,学生无法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思维过程。而求异思维,则是在探究同一问题时,作出不同处理,形成不同观点;选择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循着不同的路径去探究。因此,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冲破思维定式,跳出固化的束缚,进行非习惯性的逆向思维,并且,这一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维更富有灵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

上述这些策略,是有着扎实的理论支持的。于漪老师认为,人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心理需要,就是希望在学习中扮演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这样才能产生学习的获得感与成就感。所以优秀的教师总会让学生在具有挑战性、建构性的思维过程中,围绕处于核心地位的问题或者任务,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有效实现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成长。因此,于漪老师又倡导“活的教学法”,这同样是聚焦于学生思维的,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首先,课堂力求灵活多变,常变常新。她说,课堂要抓住学生,就要常教常新。因此,她的语文教学中,贯穿着一种求“变”的不懈追求,“变”才能出新,“变”才有活力,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和情绪不断进入兴奋状态。于漪老师曾这样描述她的课堂:常常用相同的教材和课时,但课堂容量要比一般课堂更加丰富,在这大容量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他们提升的就不只是识记能力和简单的理解能力,而是探究思维、独立思考和创造思维能力,学习中学生就不是浮光掠影,而是深究底里去洞悉事物的本质。

其次,不断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她经常强调,要把“兴趣”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关于课堂的导入语,她说,交响乐要有大气磅礴的序曲,戏要有动人心魄的序幕,文章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教学同样如此。阅读课的起始犹如交响乐的序曲、戏曲的序幕、文章的开头,要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专注起来,活跃起来,方能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就要根据文本的个性特点,不同体裁、不同风格和不同思想内涵,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创建不同的导入语:可以以充满抒情色彩的语言拨动学生的情弦,可以联系学生的已知形成已有基础上的推进,可以抓住文本的冲突使学生一开始就面临艰难的选择,还可以运用现代技术使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之中。总之,要激思和激趣。

最后,拓展语文的学习空间,从文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更加广阔的学习天地。她曾请演员、作家和记者等,从艺术、文学、新闻等角度给学生作朗读指导,谈文学创作,赏世界水准男高音音乐会,参观一流的美术展览……

“活的教学法”的这些做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于漪老师说,语文课堂真正要出成效,一是课堂要有新鲜感和陌生感;二是课堂要不断激发思维和情趣;三是课要由语文走向生活、社会和世界;四是语文学习要有时代的活水。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才是有趣的、丰富的、深刻的、完整的,才是学生喜欢的。

上述可见,在20 世纪,于漪老师的课堂已远远走在当时语文教学的前列,她的思想理念和教学实践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直到今天,我们重读于漪老师当年的课堂教学实录和《于漪全集》中的相关叙述,仍然能够看到其中斑斓的色彩、淋漓的水汽与课堂所涌现的鲜活的深邃的思想光芒。

教师要求:用生命歌唱

“立体 多维 无恒”的课堂追求与于漪老师关于学生主体的课堂定位,还决定了课堂是教师理想信念、学识修养的综合体现,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于漪老师强调,教语文,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对语文有感情,有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而这些,是需要教师有大视野,有高境界,有丰富的情感,有广博的学识修养,有高超的教学能力,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精心细致地引导而形成的。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在语文素养提升、培养民族感情和道德情操、整体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方面实现语文的独特作用和育人目标。

她说,教师要用美好的事物、优美的语言、崇高的形象去感染学生,要引导他们去发现生活和语文中的美好与崇高,去体会和领悟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去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热爱语文,热爱语文教学,要高度投入,要深入研究,简而言之,课堂应该是教师用生命在歌唱。

例如,于漪老师认为,语文课堂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而审美凭借的是直觉,是从形象到形象,从心灵到心灵。因此,教师应注重创设学习情景,营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不只是“身临其境”,更有“身历其境”之感,让学生在学习中悟情,审美,激趣,明理,从而真正进入作品的境界。这就是她的“情境说”,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课堂策略——

巧引 巧引不是文牍主义式的旁征博引,以显示课堂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也不是喧宾夺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于漪老师说,巧引要更多诉诸学生的情感,要多用形象的表达与建构。因为,巧引的目的是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想象和联系,建立起阅读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上,深入底里,实现文本的深度阅读。

美读 课堂上于漪老师经常采用带表情朗读的方式。读可以促进学生感知文本的内涵,体会语言的气势,领会语言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美读”能让人入境、入情、入心。她经常抓住优秀作品,用美读的方式来营造阅读情境。如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时,于漪老师用“四读”构建起整堂课的骨架:一读,体会感情基调;二读,理解人物形象;三读,把握韵律节奏;四读,总体领悟思想。这四读,引导学生从诗的感情色彩到具体形象,再到诗歌韵味,构成阅读的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再现美的过程。

情讲 情讲强调课堂上教师要有感染力,要能打动人,教师要有饱满的情绪、充沛的感情、绘声绘色文采飞扬地讲述,引发学生的共情。她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诗人和艺术家。她的许多课堂也正是这样努力实践着,学习《春》,似乎春天降临到课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和教师同样一种深深的同情充塞心间;学习《孔乙己》,大家都把辛酸的眼泪往肚里咽;学习《过零丁洋》,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在胸臆间油然而生……情讲讲出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讲出了一泻千里的情感气势,讲出了感人肺腑的思想情操。

趣溢 于漪老师说道,生活中常有像魔方这样的事物,如果只是一块块色彩单一的小木块单独地存在时,不会引发人们的注意,但它们一旦组合成魔方时,变幻无穷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就呈现出来了。汉字也是如此,它们变化多端组合成文章时,就产生了情趣、意趣、理趣等情味。有些文章的“趣”在表象,学生易于感知,容易产生共情;有些文章“趣”在深层,学生不容易品尝到这“趣”,也就难以进入文本特定情境,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加入与引领。如学习《清平乐·村居》,城市学生缺乏农村生活经历,对征收诗中那种自然宁静真实的农家生活画面不易形成合理的认知与对这种生活情趣的把握,于漪老师就让学生以画面的方式把诗人的文字白描变成线条白描,再现翁媪的音容笑貌和孩子的动作情态。于是,生活的情趣、乡村的野趣、“小儿”的童趣一下子从纸上溢出来,诗的意境充分呈现并进入学生的心灵。可见,用生命歌唱的课堂,才能无愧于国家对教师的重托。这样一种教育情怀,成为于漪老师建构她课堂范式的精神底色。

总之,于漪老师的课堂教学,从来不走别人走过的路。从于漪老师的课堂,我们可以看到,课堂范式远远不只是一种外显的课堂形态,其背后有自己的教学价值追求,有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有自己的课堂策略的探索,还有作为教师应有的精神追求。也因此,于漪老师是独特的、他人难以仿效的。然而,她创建的这些宝贵财富,不仅是于漪的,也是我们大家的,是我们共同的财富,我们应该去努力学习并以此指引自己的实践。

猜你喜欢

于漪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人民教育家”于漪:坚守三尺讲台,胸怀江河世界
教出说明文的“立体感”——从于漪老师《晋祠》一课的经典性与现实意义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