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指标体系研究初探:战略机遇、系统性挑战与破局点

2023-11-08田丰李妤傅大煦

上海医药 2023年19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系统性指标体系

田丰 李妤 傅大煦

(1.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 上海 200125;2.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 上海 200237)

从顶层设计层面来看,政府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必然要通过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一系列指标进行现状研判、国际差距分析、国内地域间差异分析、描述各个细分产业领域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等辨识工作。

目前研究生物医药产业指标体系的众多文献[1-14],涵盖了国际创新能力、国际产业竞争能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宏观政策推动力、价值链要素、知识产权要素、人才要素等方面,是典型的单维度多因素分析,并且一些文献虽然包括了多维度、多因素分析,但是也暴露出以下不足:一是维度之间、因素之间的交联分析不足,波士顿矩阵的应用并未成体系,因此维度、因素的多重相互作用发现留有很多空白;二是维度、因素的分析深度不够,多为3 ~4 层指标体系,距离微观产业规律的10 层指标体系尚远;三是维度、因素的产业意义标识缺失,极个别文献[6]对三级指标的产业意义进行了简要描述,但是对于其内涵、关联要素相互作用及其产业意义等没有进行详细解析;四是缺乏全维度、全要素的统筹分析,并且未在此基础上建立完整的理论指标体系,用于分析和查找空白点、薄弱点、提升方向;五是没有建立细分产业领域个性指标体系;六是没有根据数据可及性等制约要素,建立产业实践指标体系,并由此间接反向推动我国统计学科发展、统计事业的进阶和大数据产业的新基建工作实施。

1 建立多维多因素生物医药评价指标体系可积极呼应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契机

生物医药产业关系着国计民生,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已逐渐发展成为当代最具潜力和活力的科技领域之一。

1.1 国家生物医药政策组合拳改善与提升产业发展环境

国家自2015 年7 月22 日以来,围绕医药制造业领域的研发端、生产端、应用端,医疗服务业领域的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促进社会办医,医疗保障领域体制、联动药品、联动医疗,医药流通领域的批发、销售等方面陆续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为生物医药产业进行“系统性修补与能级提升手术”,并将陆续在生物医药制造业各个细分领域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进一步完善与改进产业环境。这些政策的核心理念就是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升级、达到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1.2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宏观发展态势良好,积极配套升级政策,开展政策储备工作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经过发展行动计划、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于2021 年已经跃升为7 617 亿元(商业、制造、研发服务)左右的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1 712亿元,在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新型医疗技术、产业平台、生物医药基地建设、医药商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先行先试等方面取得诸多成绩。近年来,上海市陆续出台《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15]等各项政策,加之科创板的规则设置,利于生物医药创新型企业发展。

1.3 国际形势提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机遇期

2018 年美国对我国约122 项生物医药类产品加征关税,主要包括原料药、生物制品及医疗器械(32 项为药用化学物质、38 项为药品或生物制品、52 项医疗仪器);后来于6 月15 日取消部分制药和医疗产品加税,但是新增284 种征税产品,主要是高端医疗器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美国没有对我国仿制药与新药领域、产业链等诸多细分领域发动攻击,是因为这些领域还没有对美国相关产业形成挑战和威胁,所以从反面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我们的生物医药亟须改造、升级和发展,这是一个战略机遇期。

无论从国家、上海市还是国际环境来看,发展生命健康生物医药产业是毋庸置疑的,由此产生一个核心问题:我们现行的产业政策、产业环境、产业供应链、产业载体,以及对上述要素的产业评价体系及其指标是否能够满足政府对日益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的评估与评价、准确与精确扶持、负面限制与改善等方面的需要?

很显然,如何从产业竞争实力、产业创新能力两个大维度出发,建立能够体现产业内涵与产业要素互动的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指标体系就尤为必要,可以帮助政府、企业、院所、医疗等终端机构共同参与到高效率、高质量、全面性、系统性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体系中,提升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能级与应对风险的能力。

2 系统性微观思维应对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面临的系统性挑战

从中美贸易战中联想、中兴、华为不同的应对方式和结果来看,同理可得,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竞争与创新能力建设面临的是系统性挑战,而绝非局部关键技术、局部关键细分产业的挑战,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体系仍然存在着诸多薄弱点,特别是在最能体现产业指标体系顶层设计科学性的产业政策方面,存在着“系统偏差”。

2.1 国家与地方宏观政策、财政政策的系统性优势与薄弱点

以《4+7 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出台为例,极大地体现了政策系统性的优势,即相关改革举措是在医药制造业领域的研发端、生产端、应用端,医疗服务业领域的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促进社会办医,医疗保障领域体制、联动药品、联动医疗,医药流通领域的批发、销售等几十项一系列政策的基础上推出的,有了医药制造业、医疗服务业、医保、医药流通等领域的改进基础,才能以最大效力和最低不可预测产业危害性限度去保障“4+7”政策的有效性。

那么相关宏观政策、财政政策的系统性薄弱点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是细分领域点状政策与产业系统的对冲,例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从医保费用优化结构角度而发布《关于做好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却可能对中药产业造成伤害;二是注重产业(产品)政策,相对忽视产业链政策;三是财政支持与市场化决策之间的断层;四是强调监管型政策、市场化政策的两极游走,容易忽略人性化引导政策,以及监管与市场平衡态政策,且在一些产业领域有一味用市场化手段替代监管型与人性化引导型政策的趋势,容易引发资源浪费、腐败等问题;五是重视研发前端政策,相对轻视产业化后端政策;六是“撒手型”低门槛充分自由竞争政策比例较高,忽视“分层市场准入+促成相对高市场集中度对外”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七是政策落地服务体系执行存在偏差,对项目遴选、评估、考核的支持性政策未分层处置,造成“线性税收标杆亩产论”,相对忽视“产业土壤”与“产业规模”“产业高精尖”的均衡和一体化发展客观规律;八是区域内互动“互挖墙角化”,而非双向滋补、各取优势、利益综合平衡、国税地税增量无过多损耗。

2.2 技术与产品层面的系统性挑战

一是对高精尖创新与“微创新+高精尖创新组合创新”扶持的不平衡性;二是对“买办型组装式自主创新”和“完全自主创新”的甄别、分层区别扶持的不平衡性;三是对“捡现成”和“新产品示范应用基地+迭代”的产业支持立足点的偏差性;四是对终端产品和“产业链上游中游终端布局(域内+域外布局)”重视程度的不平衡性,忽略“工业毛细血管网”的域内外布局缺失、唯环保论一刀切等损害;五是重视产品本体,未充分重视和引导数字产业对产品内在的升级和深挖,最终形成多重商业模式和商业壁垒;六是对产品智造和数据智造的理解与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偏差错位,对于工业4.0 的前置基础、分层分级实施认识不足。

2.3 产业载体层面的系统性挑战

一是“官办招商体系”与“市场化+数字化招商体系”的融合度存在问题;二是对“官办科技服务业”与“民办科技服务业”向“官办数据层+市场化应用层科技服务业”进阶的重视程度、建设性机制设计与实施存在空白点;三是“官办产业园区等载体”与“引导型市场化产业园区等载体”的运营效率能级差;四是“国资投资主体”与“国资主导关键核心产业+多元市场化投资机制”接轨的不到位;五是“寡元素线性孵化模式”走向“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孵化(循环孵化+企业风险投资孵化+链条孵化)”的困难和堵点;六是第三方机构“低门槛引进”与“高门槛引进”的定位偏差;七是“区域引进”和“区域+飞地引进”模式的能效差;八是对“面上基础服务”与“产业链供应链综合服务”能级的引导不到位。

2.4 人才层面的系统性挑战

一是“人才头衔定位”与“人才+团队+项目定位”的错位;二是“主角光环考核机制”与“弱主角光环+强团队考核机制”的错位;三是“高精尖人才”与“因地制宜分类分级高精尖人才+生产/研发/管理/营销一线岗位骨干人才+多产业链复合型人才”扶持政策的错位;四是人才组织机制在“多产业链复合型人才+多产业链人才的复合组织机制”方面的缺失;五是人才“生长与聚集”方式在“外部引进+内生培养+组团+‘谋事80%+谋身20%’”方面的不足。

根据上述政策系统性薄弱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产业竞争力、产业创新能力的评估要素不局限于以往常用的经济数据、知识产权等表观指标。如果单纯应用表观指标进行评估,一定会发生“点状改善、系统反弹”的现象,甚至出现“政策实效难以为继的假象”,因为可能不是这项政策本身的问题,而是配套政策未能跟进或者其他产业政策负面对冲影响的原因。所以,产业的健康发展更应该从微观入手进行系统性评估,需要用系统性微观思维来建立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3 宏观与微观双层级方式探究生物医药创新、生物医药产业要素间的互动

在数据分析方法论中,经常会出现宏观数据指标与微观数据指标所展示趋势相冲突的“辛普森悖论”,表观指标只能反馈宏观情况和部分微观细节,因此,如果要准备评估一个体系的真实运行规律与状态,必须将微观指标纳入评估系统,并且,要建立相关指标之间相互影响的衍生指标,才能构成相对闭环的系统性评估体系。

综上所述,无论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契机还是已经在面临的系统性问题的挑战,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指标体系帮助我们站在战略高度、战术细节看清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一般规律和个性规律是迫在眉睫。而在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指标体系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产业实力、发展潜力、政策环境、创新投入、创新网络、创新成效等要素,从宏观指标、微观指标两个属性维度入手,分别对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创新能力两个质量维度的影响要素指标、影响要素间相互影响衍生指标进行逐层剖析,并设定一票否决指标、核心指标、次核心指标、外围指标等各类等级标签。

建立上述一个综合指标体系,形成清晰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逻辑,以达到为企业决策者指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个性化规律,引导其制定企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战术方略的目的,同时也达到为政府建立精准的引导政策,改善产业环境,推动产业创新与产业规模双强融合的有机发展提供助力的目标。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系统性指标体系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