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创新研究
2023-11-07李英
李英
摘 要: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应发挥出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优势,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既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为学生有效运用数学知识学习其他学科提供必要的帮助,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尽量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要让学生尽可能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和魅力。面对上述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本文将对新课标视角下如何落实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展开讨论,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创新
近些年来,教育领域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新课标在内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推出,使得包括高中数学在内的各个学段学科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师面对越来越高的教学质量要求,必须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创新。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有明白新课标的要求到底是什么,以及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当前的教学工作存在哪些不足,然后才能明确新一轮教学创新改革应该坚持的原则和需要采取的策略。也就是说,高中数学教学创新并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简单修补,而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
一、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是比较复杂的,但总的来看可以归结于两个方面。首先,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积极正确的学习观念。其次,要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有机会展开自主和充分的思考,包括思考数学知识和数学学科的价值,让学生明白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直接影响着其未来的人生发展。两方面要求的落实,将赋予学生持续自主成长的动力与能力,高中数学教育的效果和价值将一直陪伴学生,让学生受益无穷[1]。
二、高中数学教学的现存不足
从新课标的视角来看,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是存在明显不足的,尚且无法达到上述要求。有些高中数学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为保证教学进度而努力,往往只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一刀切”和极为被动的学习模式使得学生很难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而在这一前提下,学生的思维模式也会变得比较死板,缺少创新能力,很少对数学知识、数学学科的价值,以及个人今后能够从数学领域获得的益处进行深入的自主思考,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而受到极大
限制[2]。
三、新课标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创新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学生主体
基于以上讨论可以发现,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与新课标的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亟须展开深入全面的教学创新改革。而在确定具体的创新策略前,则要根据目前存在的主要不足,制订教学创新的基本原则,师生双方在原则的指导下行动,以节省宝贵的时间,争取少走弯路。教师应该坚持学生主体,打破固有思维的束缚和局限,关注和理解學生,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在学生需要时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结构。
而且,在这一原则之下,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成绩的提升,还要把握学生在学习中所体现出的情感,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比如:引入数学游戏或数学故事等途径保持学生在学习中健康愉快的状态。对于学生学习的难点,要避免采取“题海战术”,而是尽可能联系现实生活,带领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实践应用,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自主突破学习难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挖掘出学生自身的潜力。通过坚持学生主体,让学生走上核心素养自主成长的快车道[3]。
(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另一项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由很多不同部分共同组成。首先,高中生很难在数学领域都达到较高的核心素养水平,数学是部分学生的主要短板。其次,即使是整体能力水平比较相近的学生,他们在核心素养具体组成部分中的表现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差别。高中数学教师要尽量推动全体学生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领域的全面发展,但教育工作不是工厂的流水线生产,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与个性化需求,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在学习有关集合的知识时,有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有些则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向后者提供相对更多的学习资源,而且要联系现实生活,帮助他们理解集合的概念,在现实情境下展开知识实践。对于前者,则要给出比较复杂的问题,推动他们的进一步成长,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只有如此,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每个人又能保持和发展自身的个性,为他们今后在不同的具体领域有效应用数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4]。
四、新课标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教师应提出高中数学教学创新的具体策略。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策略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高中生经过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于较为被动的学习状态,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了等待,缺少主动性。对于这种情况,只是由教师给予学生较为广阔的自主空间是不够的,学生可能得不到较好的学习感受,反而会无所适从。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逐步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敢于且善于表达自身的学习需求。
以“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为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展开自主预习,提醒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主动通过网络收集相关资料信息,联系之前学到过的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清楚地记录下来,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进行分享。教师在教学伊始,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于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加以肯定,请他们分享自主预习的方法、经验和技巧等。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逐渐培养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适时组织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相比初中和小学,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有了巨大的提升,任何一名学生都很难保证可以独立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师生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不能将之浪费在长时间的苦思冥想中。小组合作就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好方法。更加重要的是,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有机会与同学进行交流,可以满足学生内心深处对于人际交流的需要,还能实现彼此之间的取长补短、携手进步,可谓一举多得,是坚持学生主体的重要体现。
例如:在“三角函数的应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此前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确保各小组整体的能力素养间比较平衡,小组内部的成员则有一定的差异性,有足够的空间彼此交流、互相帮助。完成分组后,请各组展开自主学习,探究三角函数的应用。探究完成后,各组要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探索提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然后各组之间互相交換、解决。最后各组分享解决的过程与结果,探讨其中是否存在错误,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学生不仅是在小组中展开合作,而且通过小组实现了班级的整体协作。
(三)创设问题探究情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是驱动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时,教师要通过难度适中且有较强自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在组织小组合作时,教师也需要为小组提出合适的问题,帮助小组完成高效的合作学习。而在很多时候,教师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同时也通过情境向学生示范他们将来可能会遇到哪些现实中应用数学知识技能的需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数学学科的重视。
比如:针对“事件的相互独立性”,教师可以从学科育人的角度出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有一位消费者,在某次商家组织的购物活动中参与抽奖,结果总是抽不到大奖。这位消费者认为既然已经失败了这么多次,那么下次中奖的概率一定很大,所以一直参与下去,浪费了很多金钱,买到了很多本来不需要的商品。大家想一想,他的想法正确吗?他下一次中奖的概率是多少?为什么?然后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数据,请学生自主解决,有需要可以主动和同学交流讨论。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这位消费者每一次抽中大奖的概率其实都是一样的。无论他之间参与了多少次抽奖,这次抽中大奖的成功率也不会因此而提升。这种问题情境既有趣味,又有育人作用,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理解理性消费的必要性[5]。
(四)有效应用翻转课堂
在新课标背景下,翻转课堂已经成为各个学段学科教学中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构建翻转课堂,教师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在课前环节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制作多媒体学习资源,分享到微信群或微课平台,由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完成自主预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是独立完成预习,还是同学相互合作。在课堂上,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预习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仍然存在的各种疑问,提升自主学习的最终效果。
以“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学习为例,教师应该提前制作微课视频,视频内容要有平面直角坐标系等与平面向量有关,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种知识内容,要提醒学生在自主学习平面向量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软件工具绘制思维导图,建立起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在旧知的基础上实现较好的理解,降低学习难度。而无论是独立还是合作的自主学习,存在的疑问要及时通过微信等途径告知教师,教师根据这些疑问准备课堂教学资料,实现课堂内外、学生自主与教师教学的密切配合,满足新课标在教学效率及学生自主性等方面提出的要求。
(五)重视现代教学技术
在上文论述中,多次出现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师生双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都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运用。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依靠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技术将知识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学生则能借助现代教学技术提升自主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而且在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要增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要。所以,教师应充分重视现代教学技术,还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师生双方共同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以“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例。教师可以使用希沃白板或Flash动画制作多媒体资源,使得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地观察空间点、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向学生渗透相关软件的简单应用方法,向学生提供软件的下载链接,请同学们回去之后自主尝试对相关软件的应用,通过自主绘制和展示立体图形的方式完成作业并交给教师。学生能够因这种新颖的方式而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对他们今后使用软件进行绘图有很大的帮助。
(六)不断完善知识框架
高中数学知识学习难度大,比较复杂难懂,而且建立在先前阶段大量的数学知识基础之上,因此很多高中生觉得数学学科难学,知识内容太多,很难实现真正灵活有效的知识应用。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对知识必要的掌握和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针对具体问题能够展开有效思考的保障。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完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清晰的思路,保证学习效果。
比如:学习《函数概念与性质》一课时,从课前预习到课后复习,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要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还要通过希沃白板等软件演示函数图像丰富多彩的变化与函数变量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动力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在后续对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的学习中,都要注意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不断加深印象,拓展思维导图的涉及范围,向学生提出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情境供学生思考。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学科需要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紧密结合新课标的特点和要求,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进行变革和创新,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学主体,随时思考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速度,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真正提升,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季峰.基于新课标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082(35):87-88.
[2]王新,徐瑞霖,赵恩佳.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J].新课程,2021,605(49):108-109.
[3]赵程程.关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J].高考,2021,418(32):105-106.
[4]何发科.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1):89-91.
[5]鹿阳.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新智慧,2021(2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