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历史综合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2023-11-07方能黄晶

高考·中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学启示应对策略

方能 黄晶

摘 要:长期以来,高考历史综合题因其分值高、难度大而备受关注,而其较高的丢分率也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高考历史综合题,教师有必要从时空分布、考查内容、设问指向等多方面对近些年的高考历史综合题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和教学启示。

关键词:高考历史综合题;应对策略;教学启示

一、2018—2023年高考历史综合题分析

(一)数据统计

1.时空分布

笔者通过对2018—2023年高考历史综合题对时空范围的考查频率统计得出,时间上,高考历史综合题注重考查古代和现代两个时段;空间上,侧重对中国历史的考查。时空结合上以中外关联和古今贯通两种方式考查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方面的能力,需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解读材料信息并整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极高的要求,这体现了历史综合题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的重视和考查,更彰显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业水平质量中的最高要求: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论述[1]。

2.考查内容

《课程标准》认为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通过对2018—2023年高考历史综合题的分析可以看到高考历史综合题往往会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需要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徐蓝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朱汉国教授认为,在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要原则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应多维度地创设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旨在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2]。另外,综合题中的材料通常以一个较为微观的历史事件作为切入口,考查学生能否通过微观的历史事件联系到宏观的历史背景和所学内容,需要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3.设问指向

通过对2018—2023年高考历史综合题中问题的提示语、求答项等信息的统计发现,在近6年的综合题设问中,比较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背景、特点、变化等方面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這对应了《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能够初步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建立多方面联系,以此解释历史,并能够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的能力要求。同时,这也引导教师在复习备考中必须有针对性给予学生指导,并开展一定的专项训练。

(二)试题特点

1.回应时代热点

相较于其他题型,高考历史综合题是材料内容最多的一道题目,这也给这道题在情境创设、填补教科书内容等方面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例如:2023年的新课标历史综合题考查中美处理同周边国家关系的原因、原则及区别就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回应,同时该题作答的角度也能够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获取思路和内容。

2.注重价值引领

高考历史试题关注社会现实,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如前文所述,高考历史综合题更能够通过材料的呈现以及巧妙的设问,引导学生对时代大主题和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展开思考,从而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

3.凸显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学习的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为着眼点,将评价贯穿于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高考历史综合题全面对标高考评价体系的课程标准,通过材料的呈现,情境的设置,多维度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微观切口,宏观立意

通过对高考历史综合题考查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到其呈现的材料内容多为具体的、相对微观的历史事件,但其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则是通过具体的、微观的历史事件看到更为宏观的历史大背景,可以说对学生的历史思维发散和对宏观历史格局的掌握有极高的要求。

5.联系教材,注重基础

虽然高考历史综合题往往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看似并非教材上所学的知识,但其实在设问上通常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也就是教材内容来回答。例如2023年全国甲卷历史综合题考查《塞尔登中国地图》流传到英国的背景,就需要学生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中的具体知识点来进行作答。

(三)解题方法——以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第42题为例

接下来本文将以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的综合题第4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的原因。(11分)”为例,探究高考历史综合题的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主要分为四步:审设问、对材料分层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组织答案。

第一步:审设问。高考历史综合题的问题主要包括答案来源、提示语、限定语、求答项和赋分值五个部分。答案来源提示考生所答内容需要紧扣试题材料或教材内容,明确答案来源;提示语阐明设问要求,指导学生按照要求作答;限定语确定范围,引导学生在一定历史时空内进行思考;求答项明确答题项目,要求学生按规范展开作答;赋分值体现要点数量,提示学生展示答题思维层次。例如: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4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的原因。(11分)”其中,答案来源为“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示语为“简析”,限定语为“美国宣称放弃‘门罗主义”,求答项为“原因”,赋分值为“11分”。

第二步:对材料分层提取信息。从“美国长期肆意干涉拉丁美洲事务,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武力入侵的同时,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1999年,美国政府推出‘新干涉主义,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当‘世界法官”提取信息得出“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逐渐通过推行‘民主化‘和平演变等美国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干预拉美事务”;从“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提取信息得出“两极格局瓦解后,拉美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下降”;从“同时,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提取信息得出“拉美国家通过联合提高自身解决地区事务的能力”。

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区域集团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国际政治民主化有所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中国的崛起推动美国逐渐调整战略重心”。

第四步:组织答案。根据上述分析、提取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组织本题的答案。

二、应对策略

(一)熟悉教材,夯实基础知识

高考历史真题给很多老师和学生呈现出的一种错觉是“所学非所考”,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其实是老师和学生对教材缺乏深度研究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缺失。在“三新”“双减”和全国教材统一的背景下,2023年的高考试题进一步加强了和教材的联系,进一步引导教学应注重教材,注重基础知识。这也就要求学生在高考复习备考中,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熟悉教材,夯实基础知识。

(二)注重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掌握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史实和发展脉络,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这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在高考历史综合题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综合题在时空关联上往往通过古今贯通或中外关联两种方式呈现,需要学生对历史知识中纵向的时间轴和横向的空间域都有整体上的认识,并且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这些知识进行提取和整合。这也就需要学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停留在课本知识层面,还需要有意识地去打破个体单元的时空限制,构建宏观、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开阔视野,关注时代热点

鉴于高考历史综合题往往会回应当年的时代热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还需要进一步开阔视野,有意识地关注时代热点,并且能够将时代热点和所学知识进行结合,做到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四)科学审题,深刻解读材料

学生在平时的练习及考试过程中,除了知识层面的问题会造成丢分以外,往往还会因为审题失误造成更严重的丢分。这一方面是因为平时缺乏规范性和针对性的训练,另外一方面是因为阅读能力的欠缺。这一方面需要学生具有长期阅读文本的素养积累,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保持不断思考。这样才能够避免因为审题失误而造成丢分,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刻地解读试题中呈现的材料。

(五)规范答题,注重语言表达

平时在阅卷的过程中发现大量的学生到了高三依然存在答题不规范的情况。这里的不规范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书写不规范,没有做到要点化、段落化和序号化,另一方面是语言表达故事化、口语化和套路化。这些存在的问题均需要从高一入学时就开始抓起,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教师指导、学生反思来解决。

(六)及时反思,扩展思维空间

以历史课为例,尽管教授的是过去的事实,但也不能只让学生背诵和记忆,课堂上不可缺少疑问和讨论。要让学生在情境和问题中感受历史,把学生置于已有的知识、能力、价值水平上,揭示矛盾的冲突,产生对历史的一种理性追问和体验,用探究、讨论等方式引导他们寻求符合科学规律的正确答案。这样的学习突破了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局限,开放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空间[4]。一本书的知识容量和一个人的思维广度都是有限的,扩充学生知识容量和思维广度的重要抓手除了教师上课的引导以外,还离不开学生间的交流、分享、讨论和反思。

三、教学启示

(一)研究顶层设计

鉴于高考历史综合题的特点,在高考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先把握住出题的方向,加强对高考顶层设计的研究。通过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研读,深刻領悟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研读,明确考试的性质、命题的主要原则、命题框架的研制和典型试题及说明。

(二)关注时代热点

历史综合题对时代热点的回应要求教师在高考复习备考中需要注意对时代热点的收集和整理,并将其与历史教材内容相结合,构建新情境、新视角和新知识体系,以此加强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扩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整合教材内容

《课程标准》强调以历史学科大概念为核心,运用深度教学等教学模式,对历史教材的顺序、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有跨度、更有深度的再整合,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鉴于高考历史综合题考查的时空维度,在平时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从时间的纵向和空间的横向两个方面去整合教材内容,打通学生的时空维度。

(四)准确把握学情

在历史综合题的复习备考过程中,因为没有在研究学情上下功夫,往往会出现在教学和考试中对学生要求过高的情况,从而造成老师很努力,学生很吃力的备考情况。笔者认为历史综合题的复习一定是以研究学情为前提,针对学情设计教学和选择练习,从而让学生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不是简单重复的学习,而是通过适当的挑战提升自我。

(五)优化教学策略

在“三新”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满堂灌”和“机械刷题”的备考模式也早已应对不了今天的高考。2023年版的《高考蓝皮书高考试题分析(历史)》认为我们应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策略,由“全面覆盖”转向“精简内容”,由“简单重复”转向“温故知新”,由“拘泥教材”转向“整合教材”,由“统一标准”转向“分层要求”,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5]。只有老师从高一开始就有意识地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才能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让学生在应对高考历史综合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考历史综合题的分析可知其具有回应时代热点、注重价值引领、凸显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微观切口、宏观立意、联系教材和注重基础等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应该以研究顶层设计为前提,注重关注时代热点,科学整合教材内容,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通过高效的常态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吴波,孙楠,郭燕红.高考命题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

[4]臧铁军.教育考试与评价[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1.

[5]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高考蓝皮书高考试题分析(历史)[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教学启示应对策略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口译大赛选手心理压力分析及教学启示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探究雅思口语测试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分析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尊重差异 别样人生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