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经典弘扬传统 尊重个性以生为本

2023-11-07李芸

高考·中 2023年9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中音乐

李芸

摘 要:培养审美教育是高中音乐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有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应当结合教学改革的需求明确教学思路,注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素养,进而达到激发崇高人文道德情感的教学宗旨,提升音乐教学水平。不过就目前阶段而言,音乐课堂的审美教育持续深入实施,促使高中音乐课堂的原有教学实践方案已经产生了显著的转变,积极推动审美教育全面贯穿在音乐课堂的教学开展过程中。因此,本文探讨了审美教育在高中音乐课程中的教学开展思路要点,尊重高中生的个性特征,突显以生为本、扎根经典以及弘扬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审美教育目标,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音乐;审美教育;开展措施要点

高中音乐的课程教学应当融入更多的经典音乐元素,确保音乐课堂能够扎根于经典音乐文化的土壤,对于包含人文情感以及地域文化气息的经典音乐进行弘扬、传承。与此同时,音乐课程教学还需要建立在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保障的前提下,音乐教师对高中生的个性特征应当给予更大程度的尊重。由此可见,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在客观上起到促进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优化提高效果。高中生欣赏优秀经典的音乐乐曲节奏,能够唤醒高中生内心的人文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高中音乐审美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一)促进高中生的审美素养提高

高中生良好的音乐审美素质应当得到持续的提高,采取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开展途径与方式。音乐审美教育能够起到培养优良人文道德情感的实践效果,并且还能促进高中生准确了解把握音乐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现阶段的音乐教育实施思路应当能够集中体现在人文道德素养的促进提高,如此才能发挥出音乐审美素养的提升目标。音乐审美素养属于高中生不可缺少的综合素养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欣赏优美的音乐歌曲,能够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因素[1]。通过进行以上的综合分析,可见音乐审美教育必须要在音乐课堂中得到深入的融合。

(二)培养高中生的崇高人文道德情感

充满地域民族文化气息的优美音乐能够直接抵达学生的思想情感,体现了音乐欣赏课程对于培养人文道德素养的重要价值。高中生处于形成道德情感以及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成长阶段,学生在音乐课上能否获得正确的思想情感引导,在根本上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情感价值取向树立。音乐审美教育融合了音乐课程的基础知识教学以及人文情感的培养过程,从而保证音乐教学的全面实施过程能够渗透道德情感的重要元素,促使学生的内心情感得到净化。因此,审美教育的深入推行实施将会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显著提高。

(三)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兴趣

在目前的情况下,高中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过程普遍感到乏味。学生无法感受到音乐知识的自主探究乐趣,那么就会增加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厌倦兴趣。审美教育的思维理念只有融入贯穿在音乐课堂的完整实施过程,学生才会体验到音乐自主学习的快乐[2]。审美教育涉及的音乐课程素材存在广泛性,教师应当能够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的音乐课程素材资源采集,运用多元化的实践思路来激发学生的良好学习热情。音乐审美教育突破了音乐学科的僵化学习思维模式,能够达到启发学生思路以及活跃课堂氛围的目标宗旨。学生与教师通过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共享,学生就会发自内心喜爱音乐课程,而不再感到音乐课堂的枯燥[3]。

二、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的目前实施状况

首先是音乐审美教育的素材资源较为匮乏。音乐审美教育现有的具体实现思路较为单调,造成很多学生感觉到音乐审美教育的整体课堂环境枯燥,学生无法调动对于音乐学习探索的良好兴趣热情[4]。音乐审美教育只有建立在课程教学素材的合理选择设计基础上,人文情感教育以及审美素质培养的音乐课堂目标才会得以更加充分的实现。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音乐课堂的审美教育资源未能得到更加广泛的选择,导致音乐教学的课堂设计方案无法保证良好的新颖性。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教学思路必须要得到不斷拓展,丰富审美教育的音乐课堂实践资源。

其次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实现思路单一。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思路必须要得到创新发展,通过采取音乐课程的创新教学思路来优化音乐课堂的总体教学效果。现阶段的音乐教学具体设计方案较为单一,没有采取生动的音乐课堂表现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审美素养实现提高。音乐课堂局限在审美教育的大纲实施方案,忽视了准确把握学生的音乐探索学习兴趣点。音乐课堂教学由于存在以上的审美教育实施误区,就会降低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效果,同时也会导致学生陷入压抑与沉闷的音乐课堂环境。

第三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氛围僵化。高中生希望能够与音乐教师展开深入的情感沟通探讨,但是目前音乐课堂的氛围仍然是较为僵化的[5]。现阶段的高中音乐课普遍局限在音乐教材中的乐曲赏析、音乐视唱与课堂测试等环节,高中音乐课堂缺少新颖的教学开展形式。教师对于音乐课堂涉及的审美教育元素没有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导致忽视了采取审美教育引导的实践措施来开展音乐课堂的实践教学。因此,高中生就会容易感觉到音乐学习的过程比较乏味,没有达到调动音乐赏析兴趣与热情的目标。

此外,音乐审美教育的现有教学素材亟待得到必要的完善创新。审美教育的音乐教学素材只有得到正确的选择与采用,那么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的融合效果才会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目前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素材缺少新颖性以及生动性,没有合理选择贴近高中生真实体验以及生活场景的审美教育素材。高中音乐学科的安排课时方案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学生很难充分接触到审美教育的实践素材。教师只有实现了音乐教学的原有思路调整,那么音乐课堂的预期教学实施成效才会获得更大程度的实现。

三、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的完善路径要点

(一)创新音乐审美教育的教学设计方案

音乐审美教育的现有表现形式需要得到持续的丰富,采取创新优化的总体实施思路来构建音乐课堂的设计方案[6]。音乐审美教育目前仍然存在教学方案设计的某些层面缺陷,教师必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音乐教学设计规划思路。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内涵具有广泛性的显著特征,对于音乐学科的审美教育路径应当采取综合创新的思维方式。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必须要采取鼓励性的师生沟通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形成对于音乐课堂的喜爱情感。

创新音乐审美教学的现有实施形式,应当体现在音乐课程的设计方案创新,并且还要落实在课程实施的表现形式丰富。高中音乐教学的实施形式只有不断地完善丰富,音乐课堂才能够带给高中生更加良好的审美教育效果。教师对于有助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热爱自然界以及尊重生命等崇高道德情感的音乐教育素材应当进行重点的选取,进而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生活体验来理解音乐课堂内涵。对于包含生活体验情境的音乐教学素材应当重点加以选取,借助音乐教学素材来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审美教育在音乐授课中的融入形式也要得到丰富与创新,转变音乐教学的实施途径方法。

例如:对于《飘逸的南国风》在进行音乐课程的创新教学设计实践中,教师有必要采取融媒体的智能技术方法来构建立体化的音乐鉴赏情境,吸引高中生融入有趣的音乐鉴赏情境。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歌曲的生动场景,应当能够准确把握与理解音乐蕴含的地域文化元素。通过采取以上的音乐课程优化教学模式,音乐课堂的良好预期效果就会得到更为完整的体现,确保高中生能够调动音乐学习中的自主思维方式。对于目前音乐教育的开展形式应当进行必要的创新,促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教育与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进而对于音乐课堂中的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予以培养。

(二)合理选择音乐审美教育的素材资源

音乐审美教育的现有教学资源需要得到合理的选择组合,既要保证能够吻合高中生的心理情感特征,并且还要突出审美教育的课堂实施导向。音乐教师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课程知识讲解模式应当进行必要的转变,通过实施全方位的调整优化方案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自主参与兴趣[7]。音乐课堂的现有教学资源应当得到更大程度的分享,确保进行音乐教学资源的合理选择。音乐审美教育的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应当得到重点的选择,鼓励学生通过进行自主的网络素材资源收集来实现独立探究的目标。师生对于网络信息化的音乐审美教育资源应当进行更加深入的互动分享,进而创新了音乐课程现有的审美教育开展实施模式。对于音乐教学有关的创作背景资料应当要求学生进行准确了解把握,培养学生形成更加良好的音乐审美素养。

高中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兴趣必须要得到长期性的培养,确保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个性给予必要的尊重。培养音乐学习中的良好兴趣就是要突显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征,避免音乐教师由于过度重视音乐课程的学习成绩提升,进而导致压抑高中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以及设计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应当突显个性化以及差异化的音乐教学创新实施理念,选择适宜高中生进行探索的音乐课程素材。

例如:对于《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在进行音乐课堂的实践教学中,应当为高中生展示各个民族的传统民间乐器,并且鼓励学生运用自主猜测的方式来判断民间乐器的作用及演奏方法。教师对于民间器乐相关的课程背景知识资料应当鼓励高中生进行自主的收集,启发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民间器乐演奏方式以及外形结构特征。高中生通过融入参与音乐学科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探索学习过程就会形成全新的印象,有益于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得到持续的提升。学生能够自觉融入有趣并且丰富的民族器乐演奏情境,从而形成热爱民族乐器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道德情感。

(三)构建师生共享与沟通的音乐课堂氛围

师生如果能够共享音乐课程的实践教学资源,音乐审美教育的总体实施目标就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实现。音乐教师对于充满乐趣的师生共享氛围应当进行完善的建立,采取新颖与生动的音乐课堂表现形式来突显审美教育目标。因此,音乐教师要突破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实施方法,确保将学生视为音乐课堂的探索实践主体。教师对于音乐学科的宝贵教学资源能够与学生进行深入分享,重视学生对于音乐课堂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建议[8]。

师生共享音乐教学的宝贵课程资源,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联想思维。教师应当启发学生拓展音乐课堂中的联想实践思维,鼓励学生探索得到更多的音乐知识。审美教育融入音乐课堂的资源素材必须要得到正确选择,确保经过选择的音乐课堂素材能够吻合高中生的心理年龄阶段。学生在有趣与生动的音乐课堂实施氛围下,高中生的良好道德情感就会得到必要的激活,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审美教育的本质。音乐教师对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单调实施形式应当进行必要的转变,确保采取师生自主交流以及音乐短剧扮演等多样化的措施方法来活跃音乐教育氛围。音乐教师应当与高中生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构建师生密切沟通的音乐课堂实施环境。高中音乐教学课堂应当充满鲜活生动的气息,进而保证学生进入到音乐课堂的自主探索过程。

例如:对于《非洲歌舞音乐》在完善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侧重于建立音乐课堂的师生融洽交流氛围。教师对于高中生应当鼓励其参与到音乐经典歌曲的探讨学习环节,并且通过音乐角色扮演以及短剧表演等方式来吸引学生融入生动的音乐课堂环境中。师生共同分享有趣与生动的音乐课堂情境,能够转变高中生对于音乐学习的枯燥印象,促进学生形成音乐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长期推行、实施音乐学科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高中音乐的审美教育总体实施目标就要落实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热爱音乐课程的价值取向上。目前,音乐课程教学中的个性化以及传统文化元素仍需得到必要的融入,通过采取创新音乐课堂模式的途径思路来提升音乐课程的总体教学效果。应当将以生为本的音乐教學转型思路全面渗透于音乐课堂过程,促进高中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激发学生对于优美音乐以及美好事物的热爱向往情感。

参考文献

[1]张银芝.探析高中审美教育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技巧[J].学周刊,2022(29):178-180.

[2]黄文倩.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微[J].艺术评鉴,2021(7):162-164.

[3]黄元熳.高中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及运行策略探讨[J].北方音乐,2020(13):210-211.

[4]张灵灵.个性化教育在高中音乐审美教育中的运用思考[J].北方音乐,2022,37(24):186.

[5]韩菁菁.基于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分析[J].戏剧之家,2022(8):216.

[6]黄宇红.审美教育中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技巧探析[J].艺术评鉴,2022(02):132-133+151.

[7]蔡洁.音乐审美,完美融合:浅谈高中音乐中的审美教育[J].音乐时空,2022(13):163.

[8]陶虹.扎根经典弘扬传统尊重个性以生为本: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的点滴感悟[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6):120.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高中音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情感体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析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育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审美教育有效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浅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社会艺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