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用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2023-11-07张永萍
张永萍
摘 要:教育体制改革的辐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延展和扩大。在“新课程改革”全新目标的指引之下,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不仅需要遵循“高考”这一根“指挥棒”的引导,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化学素养的不断提升,关注学生化学实践能力的优化。但是就当前的现状来分析,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过度赶进度,甚至让学生在“题海战术”中难以脱身,对于化学用语等基础要点的讲述时间比较少等,这些都影响到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为此,本文专门针对高中化学用语的核心内容进行了解读和梳理,之后针对高中化学用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节节攀升提出了一些个性化的观点和主张。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实验教学
一、研究必要性分析
对于高中化学教师而言,核心素养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核心素养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基础的扎实、分数的提升,同时还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化学学科是和高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个基础学科,化学用语当中的很多元素内容都是学生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因此将核心素养的背景环境融入高中化学用语的教学活动当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考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教师对于学生成绩的关注也是相当高的。很多教师将课堂时间过度挤压让学生进行大量习题、真题的练习,而学生利用实验去探索化学元素魅力、在课堂当中彰显化学用语主体学习地位的机会是非常少的。鉴于当前的这种状况,本文针对高中化学用语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细致化的梳理和总结,基于趣味教学的开展、实验记忆的强化以及差异化教学活动的实施等三个维度提出了一些个性化的观点和主张。以期可以借助这些策略提升化学用语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和灵动性,让学生对于化学用语的表面以及本质都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化学知识的海洋中
遨游[1]。
二、高中化学用语的主要内容介绍
高中化学用语在高中化学教学体系架构当中扮演着无可取代的关键角色。高中化学用语可以被看成是基础的知识内容。学生要想更好地解决化学试卷当中的问题、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对于高中化学用语知识的理解把握、消化吸收是最核心的任务。具体来说,高中化学用语的内容主要包含有如下几个核心要点:
第一,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只有纯净物才有固定的化学式,混合物不存在化学式。比如:氧化钠Na2O、硫酸铵NH4SO4、二氧化硅SiO2等。这些化学式在高中化学练习试卷当中、在高考试题当中占据的比重是相当高的。如果不能理解化学式的内容要点将会影响到习题的准确率。
第二,分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纯净物分子的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化学组成式。只有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才有分子式,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及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没有分子式。比如:乙烯C2H4、氨氣NH3。
第三,最简式(实验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比。最简式是确定分子式的基础。比如:单烯烃的最简式CH2、乙醛的最简式CH2O等。
第四,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叉或小点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包括原子的电子式、离子的电子式和化合物的电子式等。
第五,结构式:用元素符号和短线表示纯净物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方式的化学用语。短线表示共价键。
第六,结构简式:是结构式的简单表达式。一般表示有机物,通常把熟悉的碳氢单键、碳碳单键简化不写,而碳碳双键和三键不能省略。比如乙醇的结构简式CH3CH2OH。
如上所提到的这些内容在化学学习当中扮演着“根基”的角色。只有充分把握这些关键要点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化学难题,才能够让很多的练习题目不攻自破。可以说,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书写必须统一规范,体现化学意义。化学用语作为“基础当中的基础”更是需要提起教师的高度重视。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需要将化学用语这一个关键知识要点的学习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化学用语知识的掌握更为扎实,让学生问题处理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2]。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用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通过趣味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很多有经验的化学教师更习惯于将化学学科看成是一个“文理综合”的学科类型,究其原因就在于化学学科当中有很多的知识要点是要像历史、政治等文科学科那样进行记忆和背诵的。例如“元素周期表”等,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死记硬背下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习题的练习活动。很多学生在刚刚接触化学知识的时候就会出现知识要点不能够透彻理解、化学用语经常会混淆等不良倾向。既然作为一门部分知识要点需要记忆的学科,教师就要发挥“趣味记忆”的刺激作用,在这种新型方式的支撑和影响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用语、更好地记忆背诵化学用语,这也是学习化学的一个窍门和手段。将化学用语转化成为富有趣味性和色彩性的内容,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学习化学的激情被“点燃”,让学生的内驱力得到全面激发。一旦学生对于化学用语学习处于一种精神亢奋的良好状态,他们在后续的学习活动当中就会更加具有冲劲、更加具有热情,并且将这种记忆和背诵的习惯长期保持下去。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枯燥的、晦涩难懂的化学用语,教师更是要学会并且善于去进行趣味性的转化,这样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轻松、容易。而一旦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他们学习的劲头就会更足。举例来说,在“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知识要点的讲述过程中,需要学生区别并且牢记一些日常生活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其中不同的金属活动状态的排序可以整理为:钾、钙、钠、镁、铝、锡、铁、锌、铅、氢、铜、汞、银、铂、金。其中“铁”等金属是学生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但是以“汞”等为代表的金属学生的接触机会比较少,记忆起来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化学用语,就会导致一些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但是如果可以编一个化学用语的顺口溜,这项学习任务就会变得十分简单了。例如“嫁给那美女,新铁衣千斤,统共一百斤”。这就是用谐音的方式让学生的化学用语的学习变得更为有趣、更为轻松、更为灵动。这种学习方式的规划和引入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于“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板块的内容学习提起强烈兴趣,同时也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在后续的化学用语的学习过程当中学会举一反三,学会变动,进而就可以提升化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3]。
任何一个课程的学习都是需要有目标作为支撑的,化学用语的教学活动也是如此。明确前进目标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但是一旦目标不够明确,学生在探索的过程当中就会产生偏差,这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学生要想更好地把握化学用语的精髓,就要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之下一路前行。在化学用语的学习当中,口诀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组成要素。通过口诀可以将所有的知识要点融入其中,而且口诀也成为教学目标当中的一个关键分子。举例来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化学学习当中的一个关键,同时也可以将其看成是化学用语的一种延伸和实践应用。在教学活动当中为了让学生可以清晰地记忆每一个化学用语、清晰地记忆每一个反应流程,便可以进行如下口诀的编撰:“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对化学式,系数来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写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标明”。通过这个口诀,学生便可以一眼看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进行化学反应式的学习和书写;在牢记了口诀之后将自己写出的方程式、自己使用的化学用语和口诀进行比对,这样也可以做到“查缺补漏”。对于化学用语掌握扎实的学生而言,他们完全可以自行评判练习题目或者是考试题目的准确性。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高度重视化学用语的工具性作用,充分地利用好这个工具才能够让化学学习的效率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二)借助实验教学强化学生记忆
在化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实验教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化学用语。化学用语和化学实验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关联性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化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性更为强烈,教师就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学习心态,借助实验现象的方式来对化学用语之间产生的关联性进行解读和分析。课题组的教师成员在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中还专门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实情况进行了旁听、走访、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总结,了解现状。举例来说,在高中化学的实验体系当中有如下一个实验设计: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直接接触会产生十分强烈的七氧化二锰,同时也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七氧化二锰可以分解出一定数量的氧气,由于氧气的总量有限导致产生的火花比较少。之后选取一个稍大一些的试管,试管当中放入两层完全不同的物质,下面为浓硫酸、上面为酒精。之后将高锰酸钾慢慢地放入到试管当中,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生的变化。整个实验过程是相当有趣的,不同学生放入的物质浓度不同、数量不同,产生的火花效果也是各有差异的。整个实验是由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的,在实验进行的过程当中学生面对着不同的实验结果不仅会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究,同时也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环节的化学步骤,了解不同物质的化学用语等。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不同的化学用语进行串联组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的過程进行描述。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实验的操作流程,同时也清晰地理解了化学用语当中所蕴含的深意。这种教学方式将“实验教学”和“化学用语教学”进行了融合,这也是提升学生化学素养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的路径[4]。
(三)明确重点难点为个性化教学夯实基础
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目标要求: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当中的“主人”。原来由教师主导的大环境一去不复返了,要将学生摆在主要位置之上,关注学生诉求的满足。如此一来就需要发挥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的优势作用,在化学用语的教学活动当中也需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情、满足不同学生的诉求,这样的教学才是事半功倍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不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化学用语教学的质量自然就得不到本质性的提升。
在本课题的调研过程当中,笔者以及课题组的研究成员也专门针对高中化学用语的教学现状进行了一些跟踪整理,得到了当前的一些现状:由于日常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师在课堂当中往往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情以及认知表现进行化学用语教学的规划,一些教师看来比较简单的、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的化学用语便不会再重复地讲解。实际上这种现状对于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共同提升是十分不利的。不同学生的化学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各异,因此教师要积极采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对化学用语有所理解。由于化学用语属于化学教学体系当中比较基础性的内容,因此需要教师多花费一些时间去帮助学生巩固提升。而且教师也可以采取由学生质疑、答疑的方式,这样教师就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学生究竟对哪些化学用语的掌握不扎实、应用不顺畅,进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有问题的化学用语上[5]。
结束语
无论高中化学教学的方法如何创新,无论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如何推进,化学用语始终都会成为高中化学体系架构当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组成元素。高中化学用语可以被看成是化学学习的“根基”所在。一旦学生对于化学用语的掌握不够扎实就会导致他们后期的实践问题、实验问题的解决面临着重重困境。化学用语是一个需要学生记忆背诵的知识要点,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都感受到了一定的枯燥性。本文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化学用语教学活动进行了思考和探究,并且基于如下三个维度提出了一些方法和举措:首先,要通过趣味记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要借助实验教学强化学生记忆;最后,要明确重点难点为个性化教学夯实基础。当然,高中化学用语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并不仅仅局限于此,教师还需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根据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基本学情进行方式方法的变革和转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才能够为学生化学素养的节节攀升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范海燕.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化学用语的落实:谈化学方程式的教学突破策略探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9,26(15):58-60.
[2]石丽华.浅谈化学用语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界,2020(39):61-62.
[3]崔燕.关注细节提升素养:高中化学教学中规范化学用语的探索[J].新课程(下),2017(11):202.
[4]苏怡.化学用语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69-170.
[5]黄啸.概念图在高中化学用语复习中的应用[J].高中数理化,202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