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2023-11-07蒋思佳
蒋思佳
(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06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发展,彰显出新时代新征程在工农城乡关系布局上的深远谋划,为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战略的意见》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业农村发展总要求,并强调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反映出,激发乡村社区中蕴藏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卓越的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风文明、促进产业兴旺、提高治理效能的关键支持和保障,同时也是建立乡村文化多元共享体系的重要路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体育文化承载着传统农耕文化的情感纽带,依附于乡村民俗的象征,展示着传统礼仪习俗,表征着民族的道德秩序。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探索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价值。
1、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
1.1、铸魂:传统体育文化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习近平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是代代相传的记忆,也反映了人们共同追求的精神价值。这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象征,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应该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在我国乡村社会中仍存在着邻里关系不和谐以及乡村价值观缺失等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这都反映了乡村文化建设的滞后,导致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乡风文明代表了乡村社会的道德风貌和农民的精神风采的进步。文化引领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卓越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通过传承传统体育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满足其文化精神需求,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持。
1.2、强基:传统体育文化推动产业兴旺发展
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中处于核心地位,对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村发展品质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构建农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交通、旅游、电子商务和文化等在农村地区的共同发展,不仅有助于农村产业的兴旺,还能塑造乡村创新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体育作为一种高度融合性的幸福产业、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具备与旅游业、农业、文化产业等形成协同融合的潜力。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农耕文明的文化遗产,在农村地区具有深厚的基础和丰富的资源类型,呈现独特的文化特色。传统体育文化的转化与发展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涵盖资源开发、项目建设、人才培养、文化挖掘和生态治理等多个方面,这个过程可以在与各个领域融合的基础上加速乡村经济的增长,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1.3、聚力:传统体育文化促进治理有效共创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传统体育文化在增强乡村社区凝聚力方面的作用表现得尤为显著。一方面,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情感,使得乡村居民在参与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来源于对同一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的共享,使得乡村居民在相互交流和合作过程中,更易形成对共同价值观和目标的追求。在此基础上,乡村社区成员间的凝聚力得以加强,为乡村治理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传统体育文化活动通过组织各类赛事和集体活动,增进了乡村居民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这些活动往往需要群众团结协作,共同参与,从而培养了乡村居民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此过程中,乡村居民之间的信任感逐渐建立,有利于解决乡村治理中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和矛盾问题。
2、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
2.1、传统体育文化地域特色变味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部分传统体育文化的地域特色逐渐变味,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体育文化的内质。比如,少林拳、峨眉拳、太极拳等传统武术在中国各地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然而,随着商业化的推进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武术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地域特色,转向追求表演性和娱乐性,这导致了许多武术学派的技艺流失和精神内涵的削弱。此外,民间体育项目,如踢毽、搬石锁、划龙舟等,也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地域特色。这些项目在地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现了各地民族风俗和习惯。然而,现今很多传统民间体育项目为了迎合市场和商业需求,讲究娱乐性和观赏性,而忽视了其原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一部分乡村体育场所也在现代社会中出现了地域特色的变味现象。传统乡村体育场所往往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如村庙、戏楼等,承载着乡村社会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传承。但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许多乡村体育场为迎合现代生活需求进行改建,失去了原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村庙曾是乡村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如今许多村庙被拆除或改建为其他用途,导致传统体育项目在乡村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上述这一系列现象不仅改变了传统体育文化的内质,影响了乡村社会的文化建设和传承,还可能导致民族文化的同质化和流失。
2.2、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失位
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在乡村发展中失位的现象表现为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体育文化产业逐渐被边缘化,失去了其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重要地位。首先,很多地方忽视了传统体育文化的商业价值。传统体育文化往往被认为与现代社会发展脱节,其商业价值被低估。然而,许多地区的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很高的民间艺术价值和民俗价值,如果开发利用得当,可以带动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发展;其次,在农村,由于现代体育运动的兴起,传统体育运动日渐式微。由于现代体育项目在媒体、广告和资金方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很多乡村地区开始放弃传统体育项目,转向现代体育项目。这导致了乡村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减少,影响了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后,在乡村发展中,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往往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相比于其他产业,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这导致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在乡村发展中逐渐失位,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
2.3、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主体缺位
传统体育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智慧与精神内涵。然而,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主体却日渐减少,面临着严重的缺位现象。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乡村人口外流、生活节奏加快、现代科技影响等。首先,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增加以及为追求更优越的生活资源,大量乡村青年涌向城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城市化率达到63.89%,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36.11%。根据2018 年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游艺杂技类传承人名单,年龄在50 岁以下的传承人仅有6 人,而大部分传承人的年龄集中在60-80 岁之间。乡村人口外流导致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缺乏年轻一代的参与,给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了代际失衡的困境。以华南地区的舞龙舞狮运动队为例,队员年龄层次分布不均、传统技艺后继乏人,舞龙舞狮运动队面临着难以为继的现象;其次,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主体的缺位现象愈发严重。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个人时间紧张,很多年轻人无暇关注和参与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普及面临巨大的压力;最后,现代科技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随着科技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年轻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相较于传统体育文化,现代科技给年轻人带来的娱乐方式更具吸引力,导致传统体育文化逐渐被年轻人忽视。
3、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实践路径
3.1、科学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要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性发展。首先,要深入挖掘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一是对传统体育的历史背景进行梳理,从不同方面探索传统体育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与当地历史、地理、民族等因素的关系,以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其形成与演化的认识;二是对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精神内涵进行了分析。传统体育文化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价值。通过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核进行剖析,可以揭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为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提供明确指导;三是对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的实践智慧进行发掘。传统体育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深入研究这些实践智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传统体育文化的实际价值,为其创造性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其次,要加大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力度。为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性发展,需要提高其在社会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接触并喜爱传统体育文化。一是借助传统媒体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力宣传和推广传统体育文化。通过制作纪录片、专题报道、专栏等形式,将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和传承者的故事展现出来,让大众更加了解和重视传统体育文化;二是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三是举办展览和演出活动。通过组织各类传统体育文化展览和演出活动,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传统体育项目的风采和技艺。此外,还可以邀请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亲自示范和讲解,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和技艺;
最后,是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现代化表达。要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前提下,实现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一是创新传统体育项目的表现形式。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艺术表现手法,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创新和演绎;二是融合现代生活方式。将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使其更具时代感和亲和力;三是跨界融合推广传统体育文化。通过与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打破传统体育文化的界限,实现创新发展。将传统体育元素融入各类产品和服务中,提升传统体育文化的市场价值和传播力。
3.2、积极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产业良性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为传统体育文化产给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要抓住发展机遇,以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为基础,推动产业链延伸和升级。首先,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各地应结合自身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特点,挖掘和利用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例如,山东省淄博市以当地的杨家拳为特色,创建传统武术文化小镇,打造武术课堂、研究、展示、体验、旅游等多功能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此外,还可以开展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如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组织各类比赛等,增强人民群众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并积极参与其中;
其次,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文化衍生产品的创新。以传统体育项目为载体,设计和生产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文化产品,包括服饰、体育用品、旅游商品等。这些文化衍生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还能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此外,运用现代技术提供全面服务。借助现代数字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统体育文化产业链。在线上,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直播、短视频等手段进行产品销售和宣传;在线下,可以组织各类体验活动、文化交流等。例如,贵州省铜仁市苗族踩鼓舞的发展,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传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当地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最后,加强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政府应出台一系列针对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土地资源供应等,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加大对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各类媒体、活动等途径,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3.3、充分构建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共创局面
文化的生态综合体决定了文化生成的走向与发展的方向。在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做到以政府主导、村民为主体、社会组织协同配合的发展共创新局面。首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在推动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精细化服务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一是要加强对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例如,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县,政府投入资金修建了水上操场,推动当地水上龙舟比赛的发展。通过举办龙舟比赛等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地区知名度;二是要根据地区和村落特点,有针对性地推广和发展具有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政府发挥地方传统秧歌舞项目的优势,将其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三是要提高乡村体育设施水平,为村民提供更好的体育活动场所。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政府投入资金改善农村体育设施,新建了多个村民活动广场和运动场,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
其次,强化村民的主体作用。村民是乡村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只有让村民真正担当起主体角色,才能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一是要增强文化自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当引导村民了解并认同本地的传统体育文化,提高村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在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中,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到当地进行讲座交流,通过传授和交流有关民族体育的文化知识,师当地的村民可以更深入理解本民族文化;二是提高文化素养。加强对村民的文化提升,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通过举办各类讲座,教授村民传统体育文化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具备传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的能力;三是要创建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传统体育比赛、民间艺术表演等,让村民更加关注传统体育文化,从而激发他们对文化传承的热情;
最后,优化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社会组织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和资源整合能力”,能够弥补政府和村民在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不足,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各方参与者的积极性。优化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应从建立合作平台、扶持专业机构、推进产业融合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建立合作平台。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农村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基金或者其它的合作平台,来鼓励社会的组织机构参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二是要扶持专业机构。可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合作等方式,支持专业的文化传承机构和民间团体参与乡村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三是要推进产业融合。社会组织在通过与其他产业领域深度合作过程中,需要做到将传统的体育文化与旅游、康养等产业相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例如,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的民间团体“溧水龙舟”与当地旅游企业合作,举办龙舟旅游节,吸引游客参与体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