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警实用英语”课程思政探析

2023-11-07郭清泉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0期
关键词:实用英语海警钓鱼岛

郭清泉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学院 基础部,浙江 宁波 315801)

引言

课程思政致力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日常的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教学活动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挥育人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倡导“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一概念。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国家的大力倡议和支持下,课程思政已经成为各高校开展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新着力点。

一、“海警实用英语”课程性质

“海警实用英语”作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学院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立可以说与中国海警机构的使命职责息息相关,是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法》的颁布实行而生的。2018年6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就海警队伍整体划归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领导指挥后的职权决定如下:(1)中国海警局履行海上维权执法职责,包括执行打击海上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海上治安和安全保卫、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渔业管理、海上缉私等方面的执法任务,以及协调指导地方海上执法工作。(2)中国海警局执行打击海上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海上治安和安全保卫等任务,行使法律规定的公安机关相应执法职权;执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渔业管理、海上缉私等方面的执法任务,行使法律规定的有关行政机关相应执法职权。中国海警局与公安机关、有关行政机关建立执法协作机制[2]。

2021年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法》第一章第五条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海警海上维权执法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开展海上安全保卫,维护海上治安秩序,打击海上走私、偷渡,在职责范围内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渔业生产作业等活动进行监督检查,预防、制止和惩治海上违法犯罪活动。

遂行海上维权执法任务面临的形势严峻,环境和对象复杂,有很强的涉外性。鉴于此,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学院针对上述海警的基本职责,围绕各国海警概况、海域划分、海上维权、打击海上违法犯罪、渔业管理、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海上通信、海警舰艇、国家交流以及相关国际公约和组织等10个方面的内容开设“海警实用英语”课程,进一步夯实学员的通用英语基础,发挥好语言的交流和交际功能,拓宽学员的国际视野,提高学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的壁垒,为学员将来遂行海上维权执法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英语属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EGP),即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掌握语言应用中的语法词汇,训练语言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强调以语言学习为核心,学习内容实质上服务于语言技能的掌握。“海警实用英语”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一部分,开设在第四学期,确保学员已经学完了三个学期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课后,比较好地掌握了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基本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能综合应用所学,遂行海上维权执法工作的基本任务,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熟悉相关专业词汇,掌握维权执法中的语言表述,针对海上维权执法实战进行情景模拟,熟练应用其中常用的表述。从这一角度讲,海警实用英语更倾向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即让学员熟悉专业词汇特点、句法结构和语篇特征,为他们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做好语言和内容上的准备。但是,海警实用英语的内容涉及海警各专业,适合于各专业开设,因此,可以说“海警实用英语”是具有专门用途英语特点的通识课程。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海警实用英语”作为培养一线队伍遂行海上维权执法任务服务的课程,毫无疑问是天然的课程思政主战场[3]。将课程思政与“海警实用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领会,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贯彻,更是将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落地。

二、“海警实用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探析

(一)体现课程思政的实战化BOPPPS教学模式

BOPPPS 模 式(Bridge-in,Objectives,Pre-assessment,Participatory Learning,Post-assessment,Summay)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依据,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有效教学为导向,是外语课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教学途径之一[4]。而海警实用英语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来看,都注重于实战。如每一章节的内容均是以一定的背景知识作为热身,以相关的视听说训练作为导入,以实用篇章为储备,辅以一定数量、包含多个实战场景的表述,加持以源自一线的实战情景模拟练习,让学员在练中学、学中练,提升学员的实战意识,锻炼学员的实战思维和本领。将实战化融入学生主导的BOPPPS教学模式,是贯穿思想价值引领的主线,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评价和改革全过程,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教学任务的可操作性过程[5]。

如在海域划分的学习中,学员首先要学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关于不同海域划分的原则和一些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的专门术语,如领海基点、领海基线、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等专有名称的英文表述作为热身(Bridge-in),思考本章内容在遂行海上维权执法任务的体现(Objectives),教员引导学员进一步探讨我国领海海域相应表述,评估学员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Pre-assessment);其次,以一段日本对钓鱼岛的非法声明视频资料为载体,导入下一部分内容,即我国在钓鱼岛、南海海域的领土主张和相关立法,为下一步的实战模拟练习做好知识储备;再次,是中国海警在钓鱼岛巡航中常用表述的学习和积累;最后,结合巡航中可能出现的情境进行模拟演练(Participatory Learning),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员解决一些关键性概念的疑问,明确表述的实际应用,并加以辅助练习巩固所学(Post-assessment+Summary)。在学习过程中将本章节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完美结合,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坚定学员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进一步激发学员的爱国热情。

(二)蕴含课程思政专有名词的探究过程

海警实用英语因行业关联度高,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涉及诸多专有名词,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与我国领土主权主张息息相关。学员之前未必具备这种意识,对很多专有名词概念模糊,中文名称可能没有多大问题,但对相应的英语名称可能一知半解,遇到时判断似是而非,因此,稍有不慎或因认知或因粗心而犯下错误。有些错误无伤大雅,可以一笑而过,但涉及领土主权及领土完整的表述错误便是政治错误,不可轻视,甚至要零容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这些英文表述的学习,教员要刻意点明,着重加以澄清、明确。如在学习各海域专有名称的过程中,很多学员会犯一些错误,认为内水的英文名称是inner waters而非internal waters,认为公海是public seas,在教学中必须要向学员澄清,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公海一般叫作high seas,此外也有open seas或者 international seas 的叫法,但是没有public seas 这种叫法。这些错误可以算在语言应用范畴内,无关原则,可以原谅。但是,有些错误必须引起重视,必须零容忍。如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中国的官方英文表述为“Diaoyu Dao and its affiliated Islands”或者“Diaoyu Islands”,但是日本以及很多国外媒体一直称之为 “Senkanku Islands”即尖阁诸岛,这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名称就代表立场,代表一国的领土主张,倘若学员因为此前没有掌握这一信息,简单以为“Senkanku Islands”不过是钓鱼岛的另一英文名称,甚至在应用过程中不小心用了“Senkanku Islands”来表述钓鱼岛,那就是无意识中站错了立场,犯了政治错误。因此,在教学中很有必要澄清钓鱼岛这一名称的历史由来。通过学习,让学员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进行海洋渔业生产活动的实践中,最早发现了钓鱼岛并予以命名。钓鱼岛又称钓鱼屿、钓鱼台、钓鱼山,在成书于1403年(明永乐元年)的《顺风相送》可以看到最早关于钓鱼岛、赤尾屿等地名的记载。而尖阁诸岛的表述起源于19世纪中期,由英语“Pinnacle Island”演变而来,显然“钓鱼岛”这一表述远远早于所谓的“尖阁诸岛”,因此,钓鱼岛的英文名称只能用中国主张的“Diaoyu Dao and its affiliated Islands”或者“Diaoyu Islands”来表述,这代表的是我国对钓鱼岛不可争辩的主权,不容更改。类似的例子还有黄岩岛、永暑礁、美济礁、仁爱礁、弹丸礁、南子岛等一系列岛礁的英文名称,在日常使用中都必须以我国官方公布的英文表述为准,切忌因粗心而犯大错误。

由此可以看出,这些专有名词的学习体现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的斗争,毫不夸张地说,这也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这些名称的学习既是语言的学习,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领会,我们必须时刻警醒,既要获得知识技能,也要坚定地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渗透课程思政的背景知识拓展

英语作为文化的载体,它的学习超越了语言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了解语言背后的意义,这一点已经是共识。海上维权执法任务涉外性强,执行任务环境复杂,对象敏感,这就导致海警实用英语内容覆盖面广,诸多内容远远超出语言学习范畴,就这一点而言,每一章节进行相应背景知识的介绍尤为重要。可以说,背景知识的储备是否足够可以决定学生在学习中能否对政治正确性进行绝对把握。其中,很容易忽视的是在一些视听资料中类似的表达。英语作为非母语学习,视听资料很多时候会取材于外媒,旨在通过原汁原味的视听训练,给学生提供沉浸式语言学习环境,提高第二语言习得效果。但是,海警实用英语因其内容特殊性,有些不可避免会涉及敏感话题,教学中一定要明确利害,确保学生不会因此犯不必要的错误。如在了解各国海警概况这部分中,其中的视听部分练习涉及西菲律宾海“West Philippine Sea”这一说法,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支撑,就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而简单接受,那么就会出现认知错误。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介绍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到相关说法的由来。2012年菲律宾国家测绘和资源信息局根据其总统阿基诺三世签署的第29号总统行政令,绘制和出版新的涵盖所谓“西菲律宾海”的官方地图,正式把菲律宾群岛西侧的南中国海海域命名为“西菲律宾海”。菲律宾意图通过这一做法强化菲律宾对我国南海相关岛礁和海域的主权声索。我国对此坚决反对,其所谓的“West Philippine Sea”是不被国际法及中国政府所承认的、非法的表述。所以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明确相关区域合法英文表述就是“South China Sea”。

结语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海警实用英语”课程既是为学生储备专业相关学识和技能,遂行海上维权执法任务打好基础的前提,也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展人才目标的载体,最重要的是,课程思政走进“海警实用英语”课堂能铸就具有明辨是非能力且政治上更加坚定、文化上更加自信的一线海上维权执法人员。

猜你喜欢

实用英语海警钓鱼岛
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学英语教育对实用英语学习的影响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高职实用英语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第十届口语大赛在沪举行
钓鱼岛问题溯源
钓鱼岛主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