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生成影响因素测度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分析
2023-11-06谢虔
谢 虔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一、研究背景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关注哲学社会科学,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着力于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对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生成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积极促进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提升高校整体科研水平,促进社科理论人才成长。
二、新时代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生成影响因素识别
本文在借鉴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生成受到个体特征因素、学校因素、环境因素3个一级指标影响。
(一)个体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高校社科理论人才把握时代脉搏,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创新,而个体性差异会影响社科理论人才的研究和创新。影响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生成的个体特征主要包括七个方面:性别、年龄、学历、学术能力、学科兴趣、自我效能、价值取向。
(二)学校
高校是培养社科理论人才的重要阵地,也是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支柱。影响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生成的学校因素主要有激励政策、岗位培训、创新氛围、团队引导。
(三)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性和感染性作用。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的生成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具体包括社会对社科理论人才的认同程度、需求程度以及有关主管部门对社科理论人才提供的扶持政策等。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著名学者、匹兹堡大学教授T L Saaty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该方法将复杂问题用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予以表示,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确定每一层次中不同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在递阶层次结构中得到决策因素相对于目标的重要性排序。该方法能统一处理决策中的定性与定量因素,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各领域。
(二)模型构建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生成因素进行分析,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将每个层次的影响因素进行两两对比分析,确定相对重要性程度并排序,以此为刚性基础来识别关键影响因素。根据层次分析法构建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三)构造判断矩阵
对指标进行比较判断,获得相对重要程度的定量化分值aij,构造n阶矩阵A=(aij)nⅹn,其中相对重要性采用1—9及其倒数进行标度,相对重要性标度的含义见表1。
表1 相对重要性标度的含义
根据以上相对重要性标度打分规则,对同一层次的因素进行两两判断和评估,获得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生成影响因素判断矩阵Do、个体特征矩阵Da、学校因素矩阵Db、外部环境矩阵Dc。
(四)一致性检验
对上述判断矩阵进行规一化处理后,计算出最大特征值,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权重排序。
步骤1:根据公式(1)和(2)对判断矩阵进行规一化处理,再对该矩阵各行求和得到一列向量,并用列数m求平均数得到各因素的权重wi。
(1)
(2)
其中i=1…n,j=1…m。
步骤2:根据公式(3)计算每个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λmax的值越接近n(判断矩阵的阶数),则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好。
(3)
步骤3:根据公式(4)计算一致性指标CI。当CI=0时,判断矩阵完全一致;CI数值越小,则判断矩阵越接近于完全一致;CI数值越大,则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程度越差。
CI=(λmax-n)/(n-1)
(4)
步骤4:对于n=3—10阶,经过计算,分别得出对应的RI,考虑到1、2阶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RI应为零,因此,得到1—10阶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如表2所示。
表2 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步骤5:根据公式(5)计算一致性比率CR,当CR<0.1时,判断矩阵具有可以接受的一致性。
(5)
经过以上步骤,并使用yaahp软件对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生成影响因素λmax=3.0092CR=0.0089<0.1、个体特征因素λmax=7.0654CR=0.0080<0.1、学校因素λmax=4.1452CR=0.0544<0.1、外部环境因素λmax=3.0037CR=0.0036<0.1
(五)层次分析法的综合权重确定和排序
通过一致性检验,各层次单排序判断矩阵均满足判断标准CR<0.1,借助yaahp软件计算各层次指标的综合权重,并按照权重大小进行排序,得到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生成影响因素各指标综合权重和排序,见表3。
表3 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生成影响因素各指标综合权重和排序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本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生成影响因素层次模型,对各层次影响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形成判断矩阵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到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权重。从目标层来看,影响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生成因素的3个一级指标按权重大小排序分别是学校(0.539 0)、外部环境(0.297 2)和个体特征(0.163 8)。可以看出,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生成过程中学校因素的作用最为关键,其次是外部环境因素,而个体特征因素的影响最弱。从指标层来看,将影响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生成因素的14个二级指标按综合权重大小进行排序,前六位分别是激励政策、扶持政策、创新氛围、需求程度、团队引导、自我效能,相对应的综合权重分别是0.304 3、0.172 8、0.105 3、0.091 9、0.089 6、0.0491,这些因素的综合权重总和高达0.813;排在最后两位的影响因素是性别和年龄,其相对应的综合权重分别是0.006 1和0.010 6,说明性别和年龄在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生成中的影响较弱。
(二)建议
1.政府层面:加大政策支撑力度,保障高校社科理论人才发展
第一,强化平台延伸,完善社科理论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设立高校社科理论人才工程项目、高校社科理论专项科研项目等,积极搭建培养和使用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的项目平台,为建立健全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生成机制提供功能性载体,为高校社科理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第二,注重实效提升,构建社科理论人才培养监督评估制度。组织社科理论专家负责跟踪检查高校社科理论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效果,验收评估获政府资助的项目成果,研讨和修正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升高校社科理论人才培养实效。第三,增强价值意识,创造外部环境对社科理论人才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高校社科理论人才成长的舆论导向;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社科理论人才建设资金投入机制,拓宽高校社科理论人才施展才华的渠道,促进社科理论人才生成及可持续发展。
2.高校层面:优化生态环境,提升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生成质量
首先,制定社科理论人才培养计划,设立社科理论人才专项科研基金,制定职称晋升中的倾斜政策,强化对社科理论人才生成的引导,充分调动社科理论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其次,营造创新氛围,整合更多的资源,搭建社科理论人才交流平台,树立校内社科理论人才标杆,建立规范的监督评估机制,从立项评审、过程监督、成果评价等环节加强监管,为社科理论人才营造自由开放、公正公平、鼓励创新的学术创新氛围。最后,组建社科理论人才团队,形成以社科领军人才为核心的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扎实、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社科理论人才梯队,优化人才生成的制度基础和组织机制,提升团队整体竞争力。
3.个体层面:强化自我效能,增强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生成内驱力
自我效能在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内在驱动作用,直接影响高校社科理论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社科理论人才要根据自身实际设定适宜的目标,通过自身努力完成目标会强化自我效能。同时,学校应该通过营造创新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团体感来强化社科理论人才的自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