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政审批环节的作用及完善措施探讨
2023-11-06邓立倩
邓立倩
摘 要:食品安全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关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国家文明富强。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行政审批环节作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入市场的第一道关口,提高了市场主体的食品安全主体意识,为保障食品安全发挥了奠基石作用。为满足消费者和企业的需求,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食品行政审批环节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强化完善。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行政审批环节的作用及其完善措施。
关键词:行政审批;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管
Discussion on the Func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Food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DENG Liqian
(Changchun Shuangyang District Market Supervision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Brigade, Undergraduate Course, Changchun 130600, China)
Abstract: Food safe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safety, and is related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prosperity of national civilization.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delegating powers, regulating powers, and improv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the administrative approval process serves as the first gateway for food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entities to enter the market, enhancing the awareness of market entities regarding food safety, and playing a cornerstone role in ensuring food safety.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consumers and enterprises and ensure peoples food safety, the food administrative approval process needs to be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and improved in practice.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unction of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nd its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words: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food safety;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行政審批是指行政机关(包括有行政审批权的其他组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过依法审查,采取“批准”“同意”“年检”发放证照等方式,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确认特定民事关系或者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1]。行政审批作为市场主体准入的第一道关口,兼顾了营业执照办理和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四个最严”要求,以更加优质、透明、信息化的新形象为企业群众服务。
1 食品行政审批环节的作用
1.1 “一网打尽”,为服务企业提效能
通过创新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方式,推行审批不见面,提升办事效率。企业在申请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时,可通过相应的网络平台和小程序自行申请,既能“网上办”,也能“掌上办”,全程网上完成市场主体申报、受理、审核、发证照、公示等工作,全面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公布,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2]。整个审批过程高效、便捷、无烦琐手续,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审批,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此外,审批结果以短信实时告知,资料全过程电子化归档。企业可通过网络随时下载企业许可以及相关档案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既保证了材料保存的安全性,又提高了调取档案的便捷性。办事部门的官网和政务大厅公布办公电话,对于企业遇到的疑难问题,提供精准的“问需平台”,积极响应、答疑解惑,提高企业办证效率。对于符合审批条件的企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办理,并按规定时限办结审批事项。申报后如申报材料存在不齐全或错误的情况,工作人员将在线上明确标注修改意见,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方便申请人进行修改。申请人可通过申报平台在第一时间掌握申报进度,在办理完成后可选择邮寄证照。申请人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移动终端下载和使用电子证照。信息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跨部门间问题的方法,使得各个主体之间进行业务协同[3]。在证照办理完毕后,平台会自动将企业信息推送至银行、税务、烟草等部门,方便企业群众到各部门办理业务。
1.2 简化申报流程,提高企业开办便利性
简化申报流程,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①“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和“审核合一、一人通办”制度的实施,通过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申报材料、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数据共享核验、取消证明等方式,解决了登记流程烦琐、等待时间长、群众往返跑等问题。②压缩审批时长,营业执照办理一日办结,立等即办,当场办结。③食品经营许可证8个工作日办结;食品生产许可证7个工作日办结。④简化申报材料,对不影响食品安全的环节实行一次性告知、容缺受理。⑤补办食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群众,取消在报纸上刊登遗失公告材料,改为申请人提交遗失声明。⑥食品经营准入由申请人所在辖区市场监管所负责现场核查,不再设立其他审核环节;对符合“食品摊贩和小餐饮”管理要求的,申报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包含婴幼儿配方乳粉、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其他婴幼儿配方食品)经营范围的申请人,均由所属辖区的市场监督管理所办理备案登记,实现就近办,进一步简化办事环节,减轻群众和企业负担。
1.3 创新服务模式,降低食品企业投资成本
①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设立之初,审批部门提前就企业网上申报、书面材料、图纸绘制等方面进行专题辅导,一次性解决该企业手续“怎么办、找谁办、什么时候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②深入企业了解其需求,根据企业需求,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准入做到“一企一策”,对企业“证前指导”一对一服务,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准入审批提质增速。③帮助餐饮服务经营者合理选址、设计经营区域布局,避免出现盲目选址、盲目装修,导致装修后的经营场所不符合审查规范的基本要求的现象;专门开通绿色通道,帮助食品生产企业尽快投工投产。④在生产企业车间布局、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制度建立、产品标准执行以及许可审批方案方面,提供全方位的精准帮扶,确保各项软硬件条件达标,避免重复建设,帮助企业缩短工期,为企业投产铺平道路,降低企业成本。⑤采取电话回访、上门服务、政策宣传等多种方式,审批部门定期回访,主动上门征求意见建议,接受群众评价。
1.4 扎实推进“四个最严”制度,筑牢食品安全“第一关”
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要转变政府职能,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事中事后监管上,拖动“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的转变[4]。行政审批能促进风险把控力度的提升,将潜在风险反馈给一线监管人员,为实地核查提供材料支撑[5]。在营业执照办理时,规范申请人的名称、经营范围等,尤其对于网络经营食品的申请人,需要提供相应的入驻材料,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及合法权益。在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时,申请人需要完成食品安全知识答卷,并由审批人员为其讲解验收审批流程的关键点,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现场核查过程中,由审批工作人员和监管人员联合审查。审批人员合理安排审查时间,最大程度上缩短审批时长,保障审批监管依法履行、无缝衔接,避免出现监管空白期。在日常监管工作中,监管人员发现行政相对人存在未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承诺的情况时,要求其限期整改并责令其停止从事准予的相关活动。对于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或逾期的行政相对人,监管部门应当立即将监管结果反馈给审批机关。针对监管部门建议撤销行政相对人办理结果的情况,监管部门需及时向审批部门正式行文说明意见,审批部门组织人员对撤销理由进行核实。符合撤销情形的,由审批机关依法撤销办理结果,并将失信行为录入政务服务诚信档案黑名单,开展联合惩戒;不符合撤销情形的,以书面形式向监管部门说明情况,实现审管联动无缝衔接。通过监管信息双向反馈机制,及时共享,确保审批和日常监管无缝衔接,形成常态化“审批+监管”良性互動、闭环运行。审批部门会同监管部门定期会商,梳理总结审管联动情况,及时查找审管联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审管联动工作记录,对本阶段审管联动工作进行梳理总结。
2 完善食品行政审批环节的措施
2.1 加强业务培训以及人员服务能力
审批人员的服务意识关系到审批过程中的服务质量。为切实提高审批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热情,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服务课程学习,引导审批人员向榜样学习,树立良好形象。此外,加强业务能力的提升,是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的服务团队的必要条件。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审批人员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相关部门内部可通过制定学习方案,定期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等,督促工作人员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老带新的方式或开展业务交流会,使工作人员相互交流工作方法,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
2.2 完善行政审批环节的考核工作
①制定政务审批服务评价制度,将“政府自评”变成“群众点评”,从而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建设,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②在各个服务窗口设置窗口设置评价器或在官网设置评价意见栏,使消费者能够现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办事内容、服务效率、服务态度、办事流程等进行评价,且系统自动上传统计结果。③通过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大厅集中评价器、市长留言板、电话投诉等多种评价渠道,及时将差评事项转交相关科室,督促其限期整改。④采取出台政务服务效能评价的方式,对审批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综合效能评价。⑤完善考核机制,将评价结果与日常绩效考核相结合。对考核优秀的审批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其继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而调动整个团队的服务积极性。
2.3 完善电子化审批平台
①通过优化改造审批网上办事大厅,升级系统服务便利度,进一步规范电子审批系统申报功能和界面,更好地支撑审批部门的业务需求和工作特点。②引入智能引导、智能咨询、报件辅导等功能模块,为企业群众提供“情景式”的智能引导、申报辅导、智能咨询等服务,打造线上线下并联审批服务模式。③优化系统审批流程,提高审批咨询、指导服务水平,为企业群众提供精准的咨询、指导服务。通过便捷的服务界面,申请人可以查询事项审批流程、办件进度、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审批详情及资料下载,还可在办件统计专栏查看当月受理、当月办结、累计受理、累计办结等事项统计数据。④升级“逾期审批”提醒功能,对临期事项和已逾期事项分别实行黄灯和红灯预警,审批人员须对逾期情况进行反馈说明。⑤完善与相关业务平台联通性,建成“审批协同平台”,实现国家、自治区、市三级审批管理系统互联互通,跨层级、跨部门审批协同联动,审批主管部门均可通过平台进行审批协同,同步出具意见。⑥提高行政审批网上办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充分考虑架构设置、权限设置、流程设置、办事日志、应急预警和数据运维管理的安全性,适度提高容错能力。⑦强化网络安全保障,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定期组织开展漏洞扫描、漏洞修复和人工渗透测试。
3 结语
审批环节是食品生产经营市场准入的第一道关口,既要坚持“严”字当头,又要落实“放管服”制度,解决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食品审批与监管的信息双相推送机制,确保了食品安全信息的精准对接,对保障食品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不断完善行政审批的各个环节,将“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提高了服务质量,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1]吴良会.行政审批服务的标准化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4):180-181.
[2]林秉钦.科技部门行政审批服务优化探究:以福州市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21,34(11):99-103.
[3]朴文静.延吉市政务大厅食品经营许可审批跨部门协同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22.
[4]王佳.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路径研究:以江西省A市为例[J].改革与开放,2021(21):28-34.
[5]郑璐.行政审批环节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作用探讨[J].技术与市场,2023(4):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