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关联效应演变分析
——以广州市为例
2023-11-06余妍希
余妍希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0 引言
会展业作为我国三大新经济产业之一,已经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体,会展业对其他产业有强大的关联效应,能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而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产业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产业融合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会展业在产业关联效应的演变中如何实现产业融合视角下的转型升级,对会展业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1 文献回顾
近年来,有不少针对会展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胡平和杨杰[1]、储祥银[2]分别以上海和北京为例,研究会展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效应。杨勇[3]对会展经济效应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辨析,为客观分析会展经济的作用提供了一般性分析框架。罗秋菊等[4]和叶前林等[5]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分别分析了大型活动对举办地的经济影响以及我国会展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及演化特征。
目前,会展业的产业融合发展仍是研究热点。陈正康和邸嘉禹[6]对会展业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进行了深入阐述。易闻昱和杨倩[7]深入分析了体育与会展产业融合发展的特征,并为未来产业的深入融合提供业态参考。
同时,会展业数字化转型是重要的改革和创新方向,宗祖盼和王惠冰[8]对会展业的数字化转型展开研究。李铁成等[9]则从元宇宙会展的角度,宏观思考未来会展业战略布局。黄洁等[10]通过梳理我国会展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提出现代会展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本文通过已有文献的回顾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会展经济已经做了一定的研究,但大多处于定性分析阶段,定量研究较少。有关会展产业关联效应演变的文章较少,基于这一现状,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分析会展业关联效应的演变,并为今后会展业发展提出建议。
2 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选择
广州市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珠三角腹地,在我国的经济贸易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中国第一展”中国进出口商贸交易会(广交会)的举办地,广州在中国会展城市中拥有独特的历史地位。进入21 世纪以来,广州积极谋划会展业发展,计划在未来成为亚洲会展中心城市甚至是世界会展中心城市。近年来,广州还积极引入一些国内外大型展览,为广州会展业发展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2.2 研究方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一个分支,可以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和现象从整体出发进行综合评价[11]。传统的数理统计方法一般需要较多数据,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样本量需求较少,对样本分布规律也没有特定的要求,目前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由于会展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能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较少,不适宜做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需要较大样本容量的分析方法。故采用可以分析“小样本、贫信息”的灰色关联分析法。
3 研究内容
3.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基于产业划分标准,选取广州市2016—2021 年会展业展览面积(万平方米),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作为分析对象。同时为了深入分析会展业与相关行业之间的关系,选取第一产业中的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中的高技术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产业和石化产业)、工业、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交通邮政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旅游业、住宿餐饮业(各数据均为产业增加值,单位为亿元)进行灰色关联分析。
通过查阅2016—2021 年的统计年鉴和中国展览统计数据报告,可以得到原始数据。由于不同指标的原始数据有不同的度量单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本文采用均值法将原始数据无量纲化,消除量纲对指标的影响。
3.2 产业关联研究过程
3.2.1 产业关联度计算方法
在计算灰色关联度前,首先需要确定母序列和子序列。根据研究需要,将会展业(X0)设定为母序列,将生产总值(X1)、第一产业(X2)、第二产业(X3)和第三产业(X4)设定为子序列。接着,逐个计算每个子序列与母序列对应元素的绝对值差,即(i=1,2,3,4),之后确定两级最小差和两级最大差,计算公式分别为:
在计算完两级最小差和两级最大差后,就可计算关联系数,关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ρ为分辨系数,取值范围在(0,1)之间。越小,区分能力越强,通常取0.5,在本文中取0.5 计算关联系数。计算关联系数后,通过求均值的方式即可得出计算年份内会展业与各产业的关联度。
3.2.2 产业关联度计算过程
通过对比原始数据可知,2020 广州市会展业展览面积骤降。如果直接研究2016—2021 年的会展业关联度,结果可能会受到2020 年数据的影响而缺乏动态性。因此,本文首先计算2016—2019 年的会展业关联系数,再计算分析2018—2021 年会展业的关联系数,动态分析会展业关联度的变化。
首先计算2016—2019 年会展业与生产总值,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关联系数。通过上述计算方法以及SPSS27.0 软件,可得表1。
表1 2016—2019 年会展业产业关联系数
表2 2018—2021 年会展业产业关联系数
同理,可计算2018—2021 年会展业与生产总值,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关联系数。
再通过求均值的方式,可得2016—2019 年、2018—2021 年会展业与各产业的灰色关联度,如表3 所示。
表3 2016—2019 年、2018—2021 年会展业产业关联度
3.3 部分行业关联研究过程
3.3.1 部分行业关联度计算方法
计算部分行业关联度的方法与计算产业关联度的方法相同,首先需要确定母序列和子序列。据研究需要,将会展业(X0)设定为母序列,将农林牧渔业(X5),第二产业中的高技术制造业(X6)、三大支柱产业(X7)、工业(X8)、建筑业(X9)以及第三产业中的交通邮政仓储业(X10)、批发和零售业(X11)、旅游业(X12)、住宿餐饮业(X13)设定为子序列。之后确定两级最小差和两级最大差,计算关联系数,再求均值即可得出计算年份内会展业与部分行业的关联度。
3.3.2 部分行业关联度计算过程
首先计算2016—2019 年会展业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部分行业的关联系数。通过上述计算方法以及SPSS27.0 软件,可得表4。
表4 2016—2019 年会展业与部分行业关联系数
同理,可计算2018—2021 年会展业与第一、第 二、第三产业中部分行业的关联系数,如表5 所示。
表5 2018—2021 年会展业与部分行业关联系数
再通过求均值的方式,可得2016—2019 年、2018— 2021 年会展业与部分行业的灰色关联度,如表6 所示。
表6 2016—2019 年、2018—2021 年会展业与部分行业关联度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会展业与产业关联度分析
从表3 可知,会展业与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关联度较高,与第三产业关联度其次,与第一产业关联度最低。2016—2019 年会展业发展与生产总值关联度最高,为0.791,说明会展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有强大的关联性,基本与经济发展趋势保持一致,会展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会展业与第二产业的关联度较高,为0.732,说明城市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带动了会展业基础设施的完善。2018—2021 年会展业与产业关联度排序变化不大,但从数据上来看,会展业与生产总值和第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均在0.8 以上,说明会展业与各大产业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4.2 会展业与部分行业关联度分析
会展活动的开展能够带动当地多个相关行业的经营活动,诸如旅游、酒店、餐饮、零售、交通等等。从表6 可知,2016—2019 年,会展业与第二产业中的三大支柱产业和工业关联度最高,均在0.8 以上。三大支柱产业和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会展业的基础设施完善。同时,汽车工业展、机器人展等与三大支柱产业相关展会的举办,也推动了会展业的产业联动发展。其次,会展业与第三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住宿餐饮业的关联度较高,也均在0.8 以上。广州市家具博览会、陶瓷展、家庭用品展等批发和零售业类展会的举办,不仅增加了相关商品的消费,还帮助商品宣传,促进了广州市批发和零售业的发展。除此之外,住宿餐饮业也与会展业有很高的关联度,住宿餐饮业的发展为会展活动的举办提供了便利;同时酒品餐饮博览会、烘焙展览会、华南酒店业博览会等相关展会的举办同样促进了住宿餐饮业的发展。
2018—2021 年广州会展业与部分行业的关联度相比2016—2019 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旅游业和交通邮政仓储业与会展业的关联度增高,取代三大支柱产业和工业排名第一和第二。可见,会展业与旅游业和交通邮政仓储业联系更加紧密,旅游和交通的便利才可促进一些会展活动的举办。除此之外,住宿餐饮业、高技术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关联度排名变化不大。从数据上看,2018—2021 年广州市会展业与部分行业的关联度有所下降,除了旅游业和交通邮政仓储业的产业关联度提高,其他七个行业与会展业的关联度均有所下降。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从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来看,会展业与生产总值以及第一、二、三产业均有较强的关联,且与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关联度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再通过灰色关联法分析会展业与三次产业内部相关行业的关联度可知,2018—2021 年会展业与相关行业的关联度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2016—2019 年会展业与三大支柱产业、工业和批发零售业关联度较高,2018—2021 年会展业与旅游业、交通邮政仓储业的关联度提高,其他行业的关联度均有所下降。
5.2 建议
5.2.1 会展业主管部门完善职能
(1)完善展览业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会展业主管部门引导本地会展品牌建立,加强展会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品牌认证体系;制定会展活动规范化制度,推动行业专项资金有效落实。
(2)加速政府职能转化。主管部门平衡对会展行业的干预与束缚,有效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对一些纯商业性展会,政府可让市场充分竞争;创新工作机制,加强会展产业链上各行业的有机融合,促进会展业发展与本地重点产业有机衔接[12]。
5.2.2 会展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
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发展模式推动了会展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在展会停办、会展产业链停摆的情况下,数字化成为会展企业提质增效的必经之路。
①进行数字化精准营销,通过数据方式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并建立客户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②积极寻求展会“线下”和“线上”的有机融合,通过挖掘需求,提升客户体验的方式探索新型展览模式。③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在企业组织、企业文化等各方面给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