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性艺术治疗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23-11-05孙苗苗
孙苗苗
摘要:表达性艺术治疗有着较长的发展史,主要通过绘画、音乐、游戏、沙盘、舞蹈、戏剧等艺术载体,通过非言语的沟通方式表达出内心感受,帮助人自我认识,达成重新自我接纳,起到心理治疗的效果。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作为一种参与式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沉浸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的教学中来,帮助学生以视听的形式客观呈现内心,提高课堂心理辅导效果。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表达性艺术治疗;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课堂的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心理成长,表达性艺术治疗运用到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是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结合的融合课实践。
随着身心的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开始不愿直率地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再像小学阶段那样喜欢自我表现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要达成心理成长,觉察和表达自己的内心很重要。人类具有艺术创作的能力,艺术作品可以表现人类最原始的情感,透过情绪的内在经验将有助于带动认知和行为层次的改变。表达性艺术治疗能帮助人更好地觉察和与自我联结,进行自我表达,其治疗具有安静、深邃的特点,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需求。将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较少,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创造性地探索和实践适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与模式。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概述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发展历史
19世纪70年代早期,Shaun McNiff,Paolo Knill,Norma Canner等人在麻省莱斯利大学成立了表达性艺术治疗项目组。19世纪80年代后期,Paolo Knill在欧洲和北美开展跨学科跨专業整合的艺术治疗培训。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和心理学家Margaret Naumburg创建了通过艺术表达作为治疗的模式,运用各种艺术载体来干预个人内心的恐惧、矛盾等消极情绪。1994年国际表达性艺术治疗协会(IEATA)成立,协会注重将各个专业的艺术治疗整合[1]。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关注艺术治疗,并展现出了比较大的适应性。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概念
表达性艺术治疗是在支持性的环境里,使用游戏、音乐、沙盘、绘画、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载体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思绪﹑感受及经验(意识或潜意识的)﹐以促进心灵的成长和治愈的咨询方法。表达性艺术治疗以多种艺术活动作为载体,可以分为绘画、手工、书写、戏剧、摄影、音乐、舞蹈等几大类。绘画类包括绘画、拼贴画、曼陀罗、壁画等;手工类包括玩偶或木偶制作、雕塑、制陶、黏土、沙盘游戏等;书写类包括日记、写作和生命地图等;戏剧摄影类包括心理剧和摄影等。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教学的优势
一是表达性艺术治疗以多种艺术活动作为载体,参与性强。表达性艺术治疗关键特征是将多元的艺术方法整合进心理治疗的框架中,重新审视意识、唤醒无意识,起到洞悉心理问题、减少消极情绪、整合人格、呈现人际关系系统等心理治疗作用。把表达性艺术治疗融入教学中,参与性很强,以艺术为主题的心理辅导活动能够让学生成为活动主体,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表达性艺术治疗通过非言语的交流方式表达出内心感受。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通道进行自我表达,突破了年龄、语言、认知范围和艺术能力的限制,让一些不善于沟通甚至是存在语言障碍的学生也可以很好地融入课堂。
三是表达性艺术治疗强调在安全、自由的氛围下,让学生透过艺术作品表达内心。这种氛围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焦虑与抗拒,从而呈现出真实的自我,用艺术作品表达心灵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心理防御。因此,表达性艺术治疗非常适合于处理情绪困扰以及创伤体验,透过艺术表达引导学生使用安全的途径来呈现内心,释放负面的情绪,与自己和解,达成接纳和重建内心的心理成长。在教学“我的自画像”一课中,有一个学生画的是一个少年手里牵着一个很大的心形气球,气球上又画了很多小短线,他给自己的自画像起名字叫《把心格式化》,他对自己自画像的解读是,心里装满痛苦烦恼的时候,可以让自己静一静,像电脑一样把心格式化,重新写入开心,从中可以看到这名学生通过绘画的帮助在努力重建积极的内心。
四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创作过程本就是一个疗愈心灵的过程。学生通过摆放沙盘、自由绘画、尽情跳舞、写作、表演等方式探索内心世界的过程就是重新理解和体验自己的过程,它本身具备疗愈的功能[2]。
五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实施方便有效,对材料和操作条件要求不高。它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环境,具有灵活多样的形式,可以单独或集体进行。表达性艺术治疗以学生作为活动对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有趣,改变了以往课程中的沉闷气氛。
三、表达性艺术疗法在高中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具体应用
(一)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具体运用如下:
1.暖身阶段
课程开始阶段,学生还没有足够的情绪和心理准备,班级内还未形成互动、交流、分享的氛围。暖身活动能够消除学生的焦虑和防御,营造一种开放、轻松、接纳的氛围,同时还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活动中来[3]。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心理活动课首要阶段即为暖身,此阶段的教学重点是“情绪接纳”。在课堂中,教师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做动态或静态的暖身。动态的暖身可以采用趣味性较强的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舞动心灵”“情绪传递”等。而静态的暖身可以在课堂初始,渲染情绪氛围,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引导学生在教学设计的暖身活动中体验当下的感受[4]。例如“音乐冥想”,教师播放轻缓的轻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放松身心认真地聆听,跟随教师的指导语展开想象,使学生渐渐安静下来,投入课堂的氛围中。
2.体验阶段
“体验”是心理活动课的主体部分。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营造安心、舒服的氛围,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倾听着轻柔缓慢的音乐,全身心地投入创作。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活动课形式多样,单独或集体进行均可。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往往倾向于在活动后让学生回到自己的个人体验中,先不进行任何交流和分享,留给学生一段时间感受自己,等确认了这部分感受后再用艺术性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在“按下冲动暂停键”一课中,教师播放柔缓的轻音乐,学生跟着指导语进行想象,每个学生将自己想象的冲动小怪兽的形象用画笔在纸上呈现出来。学生在不自觉、没有预期的情境中将无法直观呈现的情绪体验变成可以视听感觉的外在形式,来实现表达的目的。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心理活动课也可以采用集体创作的方式。集体艺术创作能够发挥团体的力量,促进协作,让学生在集体的研讨互动中,感受自己和同伴的支持与反馈,从而激发成长。集体创作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可以设置主题,也可以是无主题的。例如:在“‘绘聚一堂”活动中,教师并不提前设置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的方式现场创作。小组成员按顺时针的顺序在纸上轮流作画,每次只能添加一笔,不可中途抬笔。绘画的过程中不可涂掉其他人的画作,最终形成一幅有意义的作品。在这样的集体创作中,有赞许、有理解、有碰撞,每位成员都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3.分享阶段
表达性艺术治疗发挥作用的重要一步是作品完成后,创作者对其产生的联想、解释和赋予的意义。如学生绘制完“冲动小怪兽”之后,教师让学生用几句话描绘一下它的特点,记录一下学生与“冲动小怪兽”之间的情感、发生的故事或者是你想对它说的话。学生通过与自己绘制的“冲动小怪兽”进行对话,意识到负面情绪是如何影响到自己的,提升情绪觉察的能力,看到自己从中发展出来的应对方法或策略,进一步摆脱冲动的情绪困境。在充分观察和感悟自己与同伴的作品后,同组的学生进行小组体悟分享,说一说自己创作的想法,别人的作品对自己的启发等。小组分享完,邀请部分同学将作品在全班范围分享。交流与讨论的环节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也是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
4.结束阶段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自由联想、释义并听过他人的感受分享后,会对自己的作品有新感受,内心的变化会让其产生更进一步的自我认识,从而获得成长。这一階段可以让学生对作品进行修改与重建。例如,在教学“我的生命之树”一课中,讨论环节有位学生说自己画的是一棵辣椒树,树上长了许多辣椒,树的周围寸草不生,树旁的小鸟也不断远离,没有人敢靠近。经过交流后,这位学生感受到了其他同学的关爱和认可,于是擦掉了一些辣椒,决心改掉自己暴躁易怒的缺点,同时在树上画下了两只正在唱歌的小鸟,让孤单的辣椒树也有了朋友的陪伴。由此,学生通过绘画活动呈现出的画面来认识到自己现有的认知模式,再通过大家的分享交流,触发其思考并评估自身这种模式的利弊,意识到问题,尝试调整,达成了激发认知成长的目的。
(二)经验介绍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根据心理活动课的主题、课程时长、场地、人数以及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工具,例如:绘画、音乐、剪贴画、舞动、雕塑、沙盘、心理剧等。
在实践中,最好操作且活动效果最佳的艺术工具是绘画。绘画所用的材料可以是简单的,只有中性笔和白纸即可,这是学生每天都用的基本文具;也可以用到简单的色彩用具,如,马克笔、彩铅笔、油画棒(蜡笔)等;还可以是专业美术用具,如,西方画用具中的素描铅笔、油画笔、油画板、油画颜料或者丙烯颜料;国画用具中的毛笔、宣纸、团扇;剪贴画用具中的花、树叶、树皮等植物标本、彩色卡纸等。
在课堂中最为实用的是使用简单的绘画材料,用到最多的是中性笔和白纸,简单的色彩用具马克笔、彩铅笔用到的相对较多,这些用具足够满足课堂活动的需要。使用这些简单的绘画用具可以开展很多表达性艺术的心理体验活动,在实践中效果比较好的活动有自画像、房树人绘画、禅绕画、秘密花园涂色、魔法壶四格心理漫画、彩绘曼陀罗、结合心理咨询工具OH卡牌设计的意向绘画等。
专业的美术用具材料非常丰富,但丰富且大量的材料会给教师带来负担,学生在普通教室里面操作起来空间也很局促,所以不建议在课堂中使用。但专业的美术用具呈现出的作品效果非常好,对身心的积极影响更大,可以考虑用在开设表达性艺术沙龙的心理社团的活动中,实践效果非常好,材料的丰富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活动的动机,完成的作品让学生体验到更多的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看到对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很好的效果。
开展绘画这一形式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心理课堂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明确,这不是艺术课,艺术只是工具,重要的是学生投入地体验和思考感悟的过程,所以要向学生明确“有没有绘画基础都不重要,随着自己的内心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只要画就可以了”,明确地告知学生这些,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会明显增加。
绘画心理活动一定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绘画和沉思的时间。在教学“魔法壶四格心理漫画”一课时,考虑到只是简笔画的形式,最初两个班级,每格漫画留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分享画面故事的时候,效果并不好,学生表达时间短,不够思考,后面的班级每格漫画调整为5分钟,有了充足的活动体验和沉思的时间,学生在分享的环节呈现出非常精彩的故事,画面也有很多巧思。
音乐这一艺术工具在实践运用中会受到很多限制,比如要求教师有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器材不好操作、不好进行创作等。但是音乐是非常好的艺术工具,声音是最能直接触动情绪打动人心的载体,在实践中配合其他活动,渲染氛围,调动情绪,会起到非常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舞动是非常能激发积极情绪体验的活动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桌边舞”非常适合在教室内开展,很受学生欢迎。
雕塑、沙盘艺术形式更适合用于小型团体心理辅导或社团活动。心理剧以大赛的形式开展非常受学生欢迎,可以分为心理剧写作和表演两个环节。
四、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注意事项
(一)提高教师素养
表达性艺术治疗作为一种体验参与式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喜欢,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展现出很好的效果,但是其专业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教师有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也要懂得多种艺术的知识。由于国内的专业培训较为欠缺,教师要有意识地自主学习。另外,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技巧看起来很简单,却需要教师有更强的掌控和引导力,尤其是当学生的作品要被展示和分享的时候,教师要把握好作品展示的目的和效果,还要兼顾到对学生的保护,这要求教师在平时要积极进行积累和操练。
(二)尊重学生感受
虽然表达性艺术治疗是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更多地进行表达,但在过程中也会出现学生不愿意参加活动或在过程中感受到不适的阻抗现象,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尊重。表达是手段、途径,为的是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更多,而不是为了表达而表达。学生的作品中投射出的潜意识信息是丰富多元的,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学生讲述自己的作品和想法,而不是分析作品。因此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心理活动课要更注重学生的体验以及创造过程本身的疗愈效果。
综上所述,表达性艺术治疗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学生接受度高,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有广泛的运用空间。将表达性艺术治疗运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能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有趣、有效的氛围中完善人格、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章学云.表达性艺术治疗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8(2).
[2] 孟杰,孙巍,高艳玲.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
[3] 徐秋红.浅谈情感教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施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8).
[4] 戴敏燕.“三心两身”:高中表达性艺术疗法心理课型设计[J]. 江苏教育,2020(24).
见习编辑/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