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小学科学学科育人的内涵表达

2023-11-05安东来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学科育人科学精神小学科学

安东来

摘要:学科育人基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以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为载体和路径,突出科学学科特质,发掘其学科育人内涵及价值。“格物”中以“呵护”“独立”“求是”“合作”立德,“致知”中以“史”“情”“境”厚德,实践活动中健全人格。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厚植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精神;学科育人

为更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育人主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经过实践探索,不断积累并逐步形成了具有小学科学学科特点的育人思路,即: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育科学精神;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培植人文精神;以实践活动为拓展———健全人格。努力挖掘学科的德育内涵和人格养成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科学学科探究活动中培植立德,在获得知识中积累厚德。

一、课堂教学中培育科学精神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科教学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渠道,也是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学科具体化,即“格物立德”的过程。

(一)呵护好奇心和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呵护好奇心体现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轻视,不回避。“小蝌蚪的妈妈怎么会是青蛙呢?长得一点都不一样”“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这些“奇妙”的科学问题,在教师的呵护下如雨后春笋般地“钻”出来。教师要在保护求知欲的同时,和学生一起做研究、辨真伪。当教师和学生一起剥开鸡蛋壳研究“卵的结构”,学生了解到没有受精的鸡蛋是不能孵出小鸡的,得到了“先有鸡后有蛋”的结论。当天性得到保护,问题意识不断增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收获到的不只是答案,更重要的是自信。

(二)鼓励批判质疑的独立精神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中指出,批判质疑要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2]。科学能够不断前进,批判质疑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培育批判质疑的科学独立精神,要留给学生话语权,勇敢地将麦克风递给学生,鼓励学生质疑。当教学民主真正在课堂发生时,思维的碰撞会擦出奇妙的火花。

教学“蚯蚓”一课“蚯蚓蠕动爬行是靠肌肉伸缩和刚毛配合运动”这个知识点时,在观察活动中面对学生提出“蚯蚓的身体表面湿润光滑,用手触摸没有感觉到刚毛”的质疑,教师要改变教学计划,和学生一起寻找“刚毛”。当学生用手指按住蚯蚓的一头,蚯蚓的身体就会伸长变细,借助放大镜观察到刚毛时,学生兴奋极了!他们还将蚯蚓放在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纸板做对比试验,验证了刚毛的存在和辅助爬行的作用。收获远不止这些,课后学生对隐形的“足”进行了专题研究,蛇的鳞片、水蛭的吸盘、蜗牛的腹足都成为了研究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主动思辨的科学独立精神也“破土而出”。

(三)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学习是用已有科学知识和正确的科学方法,寻找科学證据,获得科学事实,形成科学结论的过程[3]。让学生亲身经历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究历程,需要在日积月累中培养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实事求是”,更是塑造人格的必备品质。

教学“蚂蚁”一课时,教学内容是先观察蚂蚁,然后画出蚂蚁的身体结构。教师在巡视中发现有几组学生画的蚂蚁“与众不同”。有的学生将蚂蚁的足画到了腹部上;有的学生画了两对足,身上还居然背个米粒;还有学生画的蚂蚁手拿标枪掐腰站立。这显然是学生“想当然”“凭印象”来画的,与“蚂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科学事实不符。教师没有直接评判对错,通过彼此的展示交流,引导学生明白了科学记录的“画图”与美术课的“图画”不同,科学记录要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不能追求美观而凭空想象,更不能为获得正确科学结论而去捏造“伪数据”。

(四)发扬积极向上的合作精神

科学是合作,不是竞争。教师要让学生知道科学发展越来越多地依靠合作和分享。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整组捆绑评价方式组织教学。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实验操作、演示汇报相互补台,人人有事做,人人都重要,在彼此欣赏中实现合作共赢。

二、学科知识中培植人文精神

挖掘隐形育人资源,在教材中、活动中、校园环境中,培育科学传承、人文情怀、科学精神、终身学习态度。

(一)以“史”育人,培育科学传承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科学史、科学故事,以“史”育人。可每周开展一次课前“科学故事会”,让学生来介绍科学家生平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科学故事。讲科学故事,传递科学精神。每一项科学成就和每一位百折不挠的科学家都是一部动人的史话,学生在听“故事”中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树立热爱科学、不畏艰险、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

(二)以“情”育人,培育人文情怀

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浸润到科学活动中。“蚯蚓的选择”“蜗牛”“蚕的一生”等内容都要用生物实体观察,在观察动物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轻声交流不影响小动物、轻拿轻放不伤害小动物,课程全部结束后“送小动物回家”。学校先后开展“送蚯蚓回家”“送蜗牛回家”“送松鼠回家”“送蚂蚁回家”等活动。学生为不幸夭折的蜗牛伤心流泪并举行“葬礼”,将观察完的树叶制成标本珍藏等。此时学生眼中的花草树木、飞鸟鱼虫都是有鲜活生命的个体,同样需要尊重。

(三)以“境”育人,培育终身学习态度

学校努力营造浓郁的环境氛围,让育人因素与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在学校一楼阳光大厅显著的位置悬挂中国科学家的群像图,感召学生像科学前辈们那样,克服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学校左边的墙壁上画了西方八十八个星座图,右边墙壁张贴了中国古代对日月星辰的描述,中西文明相得益彰。“格致厅”是学校开展科学活动的一方天地,色彩主基调是蓝色,顶灯是八大行星造型,站立厅中,如同置身于蓝天、大地、海洋之中。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到“格致厅”来体验科学实验器具,在这里,课间休息也变得特别有科学味儿。

三、实践活动中健全学生人格

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开办“校园农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学校开办“校园农场”,学生以竞标的方式“竞投”菜地当“农场主”。各班写标书,最终“QQ农场”“蔬香农场”脱颖而出“中标”。学校在全校大会上为农场主们颁发带有农场LOGO的草帽。在种植活动中,学生亲身经历松土、播种、除草、施肥的劳作全过程,观察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历程。学生担心皮球砸到苗儿,在菜地周围用竹片木条搭了篱笆架;瓢泼大雨中学生给苗儿打伞;自己栽种的蔬菜苗“得病”枯死了,擦干泪水寻找病因;把蔬菜采摘后拿回家烹饪,拿到班级与同学一起享用。积极的心理品质、坚韧乐观的精神、抗挫折能力在实践活动中逐渐生成。

(二)打造“校园影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开办“塞恩斯影城”。影城开办三年多,已经播放了15部经典科幻电影,以及10余部科学纪录片。“塞恩斯影城”从经理、售票员、放映员、检票员、保安、场务、美工全部由学生自主申报并通过竞聘产生。选片、播放、组织排队、检票、安排座位,全部由小职员们组织完成。实践活动中体验和培养与人和谐相处、化解冲突、组织协调、情绪管理等能力。

“格物立德致知厚德”是古老而常新的命题,“格物”“致知”既有独立的育人功能,又有交织融合的整体育人功效,二者相辅相成。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的进程中,立德树人这条线将散落在科学教育中的育人因素穿珠成串,在提升科学素质中可感受到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金萍.开发更丰富的科学课学习场所和学习资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

[2] 杨琪.“生活与哲学”课堂教学中的科学精神培育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22.

[3] 首新.小学生的科学高阶思维[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见习编辑/张婷婷

猜你喜欢

学科育人科学精神小学科学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