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创新策略
2023-11-05崔晓娜王潇
崔晓娜 王潇
摘 要 语文作业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检验语文教师教学实效性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着缺乏启发性、缺乏知识输出机制、缺乏实践性和拓展性以及缺乏明确的激励机制等问题。“双减”政策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总体而言,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遵循目标一致性原则、多样化原则、适度原则、创新性原则和评价有效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和具有启发性的作业任务、在作业中引入游戏元素、创新拓展作业任务内容,完善作业评价激励机制等方式优化作业设计。
关键词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思维能力;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04-0039-03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问题
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作业缺乏实效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首先,作业类型单一,缺乏启发性。在设计作业时,部分语文教师缺乏创新意识,要求学生通过大量重复性的练习,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一些语文教师习惯性地围绕课本内容布置作业,作业缺乏启发性和探究性,容易导致学生缺少思维和创新的空间和机会。[1]
其次,作业缺乏知识输出机制。部分语文教师布置作业多以机械性的抄写、背诵等任务为主,缺少有效的知识输出设计,导致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再次,作业缺乏实践性和拓展性。部分语文教师设计的作业缺少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课外拓展活动,如围绕某个话题开展调查研究、完成写作任务等,导致作业脱离实际情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作业缺乏明确的激励机制。在设计作业时,部分语文教师忽视了激励机制的作用,批改作业时没有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效或存在的问题,导致作业失去了评价导向功能,挫伤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自主性。[2]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是目标一致性原则。在设计作业时,语文教师应该将作业的设计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目标保持一致。[3]作业的设计应该是为了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巩固和拓展其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知识运用技巧和文化知识水平。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考虑到所设计的作业与教学目标具有整体关联性,使作业真正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发挥作业的最大效用,切实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二是多样化原则。作业设计要多样化,即在任务类型、内容、形式、难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设计,使作业变得更加有趣,更具吸引力,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热情。作业设计多元化,不仅能够优化学生完成作业的体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强化作业的实效性,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作业任务中,全面掌握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是适度原则。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基础水平,确保作业设计的难度适合学生。[4]同时,在面对难度偏高的开放性作业时,语文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如提供范文、阅读建议等,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引导,使学生“踮踮脚”就能向更高的目标“够一够”,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使学生能够“吃得好,吃得饱”。
四是创新性原则。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化需求,设计内容和形式多样化、趣味化的作业,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新性地完成作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语文教师要进行跨学科融合设计,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融入语文作业中,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全面性思维和关联性思维。
五是评价有效性原则。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导向与激励作用,同时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面镜子,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教学问题。作业评价的有效性是初中语文作业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明确评价标准,确保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合理利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借助正向评价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积极性;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动态化的监测与记录,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
三、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策略
基于“双减”政策和新课标要求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必须摒弃传统的“一刀切式”的读写模式,注重作业设计的实效性,即切实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同时提升作业任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与提升[5],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在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前提下,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优化作业设计:
(一)设计多样化的作业任务
作业多样化设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理解和遷移应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技巧。首先,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在作业清单中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的作业。这样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满足学生的学习个性化需求,同时,还能使学生对学习任务产生挑战欲,在学习中收获成就感。[6]其次,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作业任务。作业内容不必局限于教材,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喜好及特长,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话题,如生活常识、社会新闻、历史知识等,使学生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任务内容,扩大其知识面和视野,强化其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最后,作业形式要具有多样性。除了布置书面化的作业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布置实践性的作业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通过设计海报、制作PPT、写小说等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呈现和迁移运用,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设计具有启发性的作业任务
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认知能力,其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方法都具有积极的支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突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一是学会借助思维导图。学会阅读是学生顺利完成语文作业的前提和基础。在进行阅读练习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完成文章阅读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绘制思维导图,全面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关系,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的理解和记忆。二是学会设计开放性问题。在设计作业任务时,语文教师要多设计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更多发挥思维能动性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的文言文《桃花源记》时,语文教师可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组织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针对“我心目中的世外桃源”进行讨论交流,激活学生思维动力,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然后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200~300字对自己心目中的世外桃源进行描述,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条理性。
(三)在作业中引入游戏元素
教学游戏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法宝,其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优化课堂教学的体验感。同样地,在作业设计中引入游戏元素,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文百科知识问答游戏”“字谜和猜词游戏”“古文字识别游戏”“作文互评游戏”等,增加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其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内容时,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大复习时就可以设计具有游戏元素的作业任务。以游戏“语文百科知识问答”为例,教师在完成一轮复习后,就可以设计相关知识问答题,如(1)《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谁?(2)在古代著名的圣人中,书圣是王羲之,词圣是苏轼,武圣是谁?(3)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4)《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现实中的哪个省份?(5)“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是谁的住处?……将诸如此类的语文知识设计成快速问答的小游戏,既能够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文化知识,又能通过问答比赛的形式激起学生的挑战欲,增加语文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口头形式的作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学生完成作业的空间限制,让学生不再长久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从而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提升了作业练习的实效性,这样的作业也受学生的喜欢。
(四)创新拓展作业任务内容
学习创新是学生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及突出的创新研究能力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仅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要通过自己的示范引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积极创新拓展任务内容,丰富学生的作业体验,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面。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在作业设计中融入社会历史、科技前沿、文学艺术等多元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和理解深度,激勵学生探究、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语文教师也要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作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中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就可以布置一项绘画任务,即请学生将自己印象深刻的父亲的背影画下来,要求可辨识度高,如能够体现出父亲的身形、身材、仪态等。这种以艺术创作为出发点,利用诗歌、漫画、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展现教学内容,且具有创意性的作业,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好,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作业任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语文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
(五)完善作业评价激励机制
完善的作业评价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同时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及知识内化理解的程度,从而及时做出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调整。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先制订明确的评价标准。语文教师在设计与布置作业前要明确说明作业的完成标准,使学生了解作业完成的要求,并能清楚地知道如何才算是高质量地完成作业,这样有助于营造公正公平的作业评价环境。其次,语文教师要在班级内展示优秀的作业作品,表扬作业完成质量好的学生。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还能够借助榜样的力量对其他学生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再次,语文教师要及时反馈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获得及时的作业反馈和评价,能够帮助其了解自己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语文知识学习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其制定改进计划并弥补不足。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批改作业后,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反馈,并主动与学生交流改进方案。最后,语文教师要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了作业本上的书面评语外,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口头表扬、优秀作业展示等方式,反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此外,语文教师还要丰富作业审阅的主体。传统的教师评价难免存在主观性有余而客观性不足的问题,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及小组评价等形式,保证作业评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以此提升作业的实效性。
(崔晓娜 王潇,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山东 淄博255088)
参考文献:
[1] 孟令琴.“双减”视域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创新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3(9):28-30.
[2]王晓夏.“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3):32-35.
[3]古秋华.“双减”视域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探究[J].语文世界,2021(34):3-6.
[4]屈宸羽.中小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和方法[J].教师教育论坛,2022(2):91.
[5]马淑珍.“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优化作业设计之实践[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2(9):78-79.
[6]徐斌.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初中语文作业的实效性[J].语文教学之友,2022(6):25-26.
责任编辑:谢先成
读者热线: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