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应如何上好中学思政课?

2023-11-05陈兰枝毛盼盼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思政教材教师

陈兰枝 毛盼盼

吴又存,湖北省武汉市解放中学副校长、思政课教师,“解放思政”教学主张首创者。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正高二级教师、全国政治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荆楚好老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教育部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编者。

【编者按】湖北省特级教师吴又存怀着“用一辈子上好一门思政课”的初心,牢记“三尺讲台,万里江山”,努力当好新时代学生的引路人,争做“大先生”,把全部身心投入思政课建设和发展上。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教材教法报告500余场,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20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两部。他曾参加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并发言。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人民教育》等媒体均报道了吴又存从事思政课教学的经验和教书育人的事迹。吴又存用真挚、热爱、信仰、情怀打造了一堂堂极具感染力的思政大课,帮助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也探索了极具启发性的学科育人方式,用智慧点亮课堂,以行动培根铸魂。本期人物访谈栏目带领大家走近学生心目中的思政“男神”吴又存,希望能增强广大中学思政课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和职业使命感。

教师教育论坛:很多人认为,在思政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比较空泛,且不切实际,对此,您怎么看?新课标背景下,教育要回归学校主阵地,您认为中学思政课堂教学要完成什么样的使命?

吴又存: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明确提出了这一课程目标,并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强调思政课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我看来,思政这个学科实际上是让莘莘学子学做人的课程,是培根铸魂的课程,上好思政课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认为广大中学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至少要完成以下使命:

一是要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现在的很多学生严重缺乏理想信念,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在培养考试的机器,正因为如此,所以出现了有些学生因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采取一些极端行为的现象,这个时候再通过心理专家或教师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中国革命当年在遇到重大挫折时,革命志士们没有说去走一条极端的道路,而是愈挫愈勇、愈挫愈坚,正是因为他们有宏大的理想信念。当前的思政课教学,一方面,我认为考试不可谓不重要,现如今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分数实际上是倒逼我们脚踏实地。另一方面,我觉得只有分数绝对没有明天,我们要为信念乃至信仰而教。不仅要脚踏实地,而且要仰望星空。我们的思政课堂要回归教育的本真,引导学生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让心灵从阴暗走向光明,从迷茫走向坚定。我始终觉得,那个能影响学生一辈子的最重要的东西,绝不是考试重点,而是有信念、有情怀、有文化的教育。

二是要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周恩来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近平总书记说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我们的思政课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会学生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不断厚植家国情怀,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教师教育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强调“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在中学,思政课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生硬说教式的尴尬境地,作为具有30多年教学经验的思政课教师,请您谈谈思政课教师应该如何上好思政课。

吴又存:首先,我认为作为思政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初心,当好学生的引路人。我曾经有机会下海经商、当公务员,我都拒绝了,我还是喜欢教书,所以30年来一直坚守三尺讲台,用一辈子上好一门思政课。30年来,社会在改变,但思政课培根铸魂的使命没有改变,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担负着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重要职责,要上出思政课的高度、温度和厚度,思政課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价值。

第二,思政课教师要优化教学话语的表达方式,讲出思政课应有的风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并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要向学生讲的“道理”比较多,思政课教师把握不好,很容易照本宣科,生硬说教。我给自己圈定了“三个不能做”,即不能做“贝多芬(背多分)”,不能做“赵先生(照本宣科)”,更不能做“吴先生(误人子弟)”。基于思政课“讲道理”的学科特性,我尤其注意通过优化教学语言,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讲一些战斗英雄的爱国情怀时,我的教学语言往往具有惊涛拍岸、气壮山河的声势,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激情;而在讲解法治知识时,我往往会将规范化、书面化的理论话语转化为直白易懂、简短灵活的语言,以引导中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培养其法治观念;对于有关道德涵养的道理,我则会用现场感强的家常话语或通俗话语让学生感觉仿佛置身于具体的场景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在平常的实践活动中,我更多地会用激励性、引导性的话语带领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切身感受和领悟思政课的道理。总之,我希望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践行,让思政课“活”起来,让我的思政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这就是我专业发展的最大动力。

第三,思政课教师要特别注意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提升教学效果。俗话说“文史哲不分家”。我们要向学生讲述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我们首先就应该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思政课教师要带头弘扬红色文化,若我们自身对中国近现代史都不怎么了解,又怎么能用红色文化感染、激励学生呢?我曾将学生带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跟学生深情讲述抗日英雄陈怀民的战斗故事,并激情朗诵我写的一首诗:“日寇群狼来势汹,中华男儿展雄风,惊天一撞玉石焚,甘洒碧血映长空”。学生对抗日英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有些学生当场落泪。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我经常在课堂上使用诗词吟诵教育法,尽量把教学内容通过诗词这一载体表现出来,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我有个习惯,每天晚上散步,边慢跑边背诵,这样一方面能够锻炼身体,另一方面能够积淀一定的人文素养,还可以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转化为一种课程资源,使之与思政课相融合,让思政课“变活”。

第四,思政教师要挖掘自身经历中蕴含的教学资源,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自身的经验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教师相对学生而言,多少有些神秘感或距离,特别是有些年纪较大的思政教师,觉得很难跟学生亲近,有一定的代沟,那么教师多讲述自身的经历,学生会觉得很亲切,才会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自然就缩短了。所以,教师自身经历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往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而能够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最后,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切忌空洞说教。比如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时,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父母的爱你感受到了吗?请每位同学敞开心扉来一段真情告白,让我们共同分享父母给予我们的爱,看哪位同学感受到父母的爱最多、最真挚、最感人。我还在屏幕上呈现一幅幅父母关爱子女的照片,很多照片都是我自己拍摄的,用以勾起学生对父母爱的回忆。在课堂的最后,我还设置了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去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形式不限,一幅画、一首歌、一首诗、几句话均可,这些表达形式的背后承载的是学生的一种情感。通过这样的情境来打动学生,而不是空洞的说教。空洞的说教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我们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去感悟。

教师教育论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中包括政治认同素养,在您看来,中学思政课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吴又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名称中,虽没有“政治”二字,但政治性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非常强调政治性,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政治方向,还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要”的要求,其中,“政治要强”居于首位。

思政课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思政课绝不能搞“去意识形态化”“去政治化”,要强化学科的政治功能。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夯实自身政治定力。

我曾在某外国语学校讲课时就提及此方面问题,因为外国语学校大多数学生可能会出国求学,所以我对他们说吴老师不反对你们出国,出国后能够学习到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还可以增强国际视野,这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但吴老师希望你们学成以后要回国,进一步振兴中国、复兴中华。无论你身在何方,飞得多高,走得多远,你脚下这片土地是你永远的根和魂。当时我还朗诵了一首诗——《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棕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的眼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我有著大地般黄色的皮肤。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黄土高原是我的胸脯,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血液,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我当时很激情地朗诵了这首诗,也收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很激动。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而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要靠我们每个老师来解决的。我们为谁培养人呢?我们很多的学校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是为了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输送人才的。我们不能培养“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我们培养的一定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是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也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会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树立信仰,坚定立场,这实际上就是政治性。

在当代,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是高度统一的。对于当前的中小学生,党可能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何引导学生去认同我们的党、爱我们的党呢?我认为还是要结合一些事例来讲,契合学生的具体认知与实际,切忌空洞。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讲述西安事变中中国共产党的处世态度来印证中国共产党的高站位、大格局,我们共产党深明大义、以德报怨,始终为整个中华民族利益、为人民幸福着想,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胸襟、气魄和格局,这样一个英明伟大的党,我们怎么能不爱呢?从近处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不放弃任何的病患,承担全部的救助及34亿剂次的疫苗费用。当生命遭受摧残时,我们每个人都深切地感受并懂得中国到底有多好。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我们每位同学都在党的庇护下自由快乐地成长。我们思政课教师要找那种典型的具有说服力的案例,从而让学生拥有更深切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教育论坛: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教育问题。新课标中提出思政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您认为中学思政课教师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应如何作为?

吴又存:对当代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不是思政课独有的使命,但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将健全人格的培养作为思政课的一个课程目标,我想这也是我们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在我看来,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还是要落脚到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培养上。我们思政课教师要首当其冲,自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思政教材本身含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如自立自强、情绪情感、抗挫能力、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等。思政课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疏通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当然,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精气神也很重要,思政课教师首先得是个自信的人、健康的人,面对挫折时,你要让学生看到你是个勇敢无畏的人。我每天早上有个习惯,洗漱完后,我会照一照镜子,面带微笑,要露出8颗牙齿,要伸个大拇指,豪迈地说一声“我是最棒的,我健康,我快乐”,这叫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还教学生这样做,其实这也是对学生积极乐观情绪的一种培养。微笑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时刻散发着芬芳,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能够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我觉得能够对着镜子微笑的人,一定能对全世界都微笑。所以我每天早上这样做,养成了一个习惯,我整个心态也改变了,我从不抱怨,我感恩生命中的每一天,我也用这种心态来激励自己。我非常欣赏一句话,白发是资本,皱纹也俊俏,只要皱纹不长在心里,我们永远风华正茂!

教师教育论坛: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作为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编者,您对一线教师用好教材有何建议?

吴又存: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也是核心的教学材料,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和主要蓝本。道德与法治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实施“铸魂工程”的基本依托,在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要尊重教材,认真研读、挖掘教材,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开发利用好教材资源,真正“吃透”教材,但我们不能迷信教材,不能把教材当作学生的整个世界,而要把学生的整个世界当作教材。在教材之外,我们眼中要有“大江大河”,合理使用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这才是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当然,我们也不能认为教材是个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想用就用,想不用就不用,那肯定也是不对的。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经大量专家研讨编制而成,它是教学最重要的载体、最重要的素材。教材上有大量的理论知识需要学生去掌握,因为知识是能力形成的载体,载体没有了,能力又怎么形成呢?

怎么把教材用活用好呢?我们知道实践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性质和重要特征。我觉得该让学生讨论就让学生讨论,该让学生课后践行就让学生去践行,这是很有必要的。就如我参与编制的“崇尚法治精神”这一单元,思政课教师在讲解关于公平正义这一内容时,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去当地的人民法院旁听一下审判的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这样,学生对公平正义的理解或许会更深刻。不可否认的是,教材有其自身的局限,即滞后性,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我们的教材其实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在进行不断地改版和更新,而我们思政课教师在教材使用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合理利用好教材内容,减少过于抽象的概念性知识的灌输,通過情境模拟、诵读宪法条款、角色扮演、讨论辨析、小记者采访等实践活动“活化”教材。

教师教育论坛: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课程,为了让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思政课教师能够更好地在这一课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您对他们有何寄语或期盼呢?

吴又存:作为思政课教师,一定要不断提升自我认同感,热爱这一职业,并坚定地将这条路走下去,这是关系到能否教好思政课的重要问题。“我骄傲,我是思政课教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前,党中央十分重视思政课,不仅专门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还相继颁布多个关于思政课的文件,以促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问题的落实。一系列的举动,让思政课教师真正感觉到职业的幸福感,一种光荣感,一种使命感。作为湖北省人大代表,年前我还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提出要完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改革激励机制,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教师要“政治立场鲜明。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立场,对错误的社会思潮旗帜鲜明地加以批判”。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真信真懂,信仰只有首先在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思政课教师应责无旁贷地用心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直气壮传播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两个确立”这个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此外,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多看一些有意义的书籍。我自身就是一个勤奋且热爱读书的人,我还一边读书一遍做笔记,我有个习惯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选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国演义》《红岩》《红星照耀中国》《活着》……很多历史书籍、文学书籍都是我很喜欢的。教师只有多读书、多思考,才能做到润物无声、细水长流地将育人价值巧妙融进学生的思想体系。

责任编辑:毛盼盼

读者热线:027-67863517

猜你喜欢

思政教材教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最美教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师如何说课
思政课“需求侧”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