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圈:项目课程中的园本研训新视角

2023-11-05朱婷婷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7期
关键词:园本研修驱动

朱婷婷

基于当前全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背景下的课程改革,让以项目化学习推进教与学的变革、改变儿童的学习方式成为一种共识与趋势,成为诸多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建设中的主流选择。自2017年课程改革以来,浙江省杭州市西园实验幼儿园积极尝试开展项目活动的园本化实践,支持儿童“面向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如今已形成独具园本特色的“小园子”项目课程(以下简称“项目课程”)。教师的儿童观、课程观不断更新,对课程的认同度非常高,也形成了“儿童为本”的教育主张。但如何将课程理念付诸教育行为,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学习圈是集教师自我发展、同伴互助发展、集体专业发展为一体的共生、共享、共进的研训模式。先以全园教师组成一个园级学习圈;再以年级组为单位,将两个园区的六个年级组拆解为六个微型学习圈,以小范围研修让研修更加聚焦;最后以班级为单位,每两位教师组成伙伴学习圈,以亲密的伙伴关系携手共研、共享、共进。学习圈研训活动以幼儿园项目课程推进中的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为目标,遵循“见(看见问题、解构理论)·解(思考设计、重构认知)·行(行动实施、建构实践)”三步一循环的研训思路,旨在让研训能够从教师最需要的支持、最想解决的困惑、最想被理解的地方出发,让研修成为黏合剂,将幼儿园的教研团队融合在一起,形成共同体,帮助教师解决课程实施中最切实的实践困惑,也让教师的课程理念和教育行为实现“知行合一”。

基于教师对驱动性问题的理解能力、设计能力及实施能力三个维度,围绕项目课程的驱动性问题,制定学习圈园本研修内容,提升教师的项目课程领导力。

园级引领式学习圈—“理解”驱动性问题 开展线上散点式的理论学习+线下集中式的圈谈活动,围绕“什么是驱动性问题”,在园级学习圈进行“理论解构”。一是线上直播间。通过直播自主学习驱动性问题的相关理论,初步了解驱动性问题的概念、体会其在项目活动中的作用、了解设计的三原则并模仿范例尝试设计。而是线下圆桌会。结合班本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案例,触发思考、分析研讨、学习深化,结合案例将理论直白化,引导全园教师明确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原则与要素。

微型跟进式学习圈—“设计”驱动性问题 强调参与研修主体(教师)的积极互动,要对学习圈负责,以年级组组成微型学习圈进行认知重构,小组人数的规模在6~7人。开展“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形成项目实施日志,并研讨、优化前期项目活动方案中预设的驱动性问题,对驱动性问题进行再调整、迭代优化,为下一步以驱动性问题进行项目化学习的深入推进做铺垫。

伙伴回溯式学习圈—“实施”驱动性问题 以班级内两位教师组成伙伴学习圈,通过回溯式研习,将“我的研修经验”和“你的研修经验”重合成为“我们的研修经验”。首先,两位教师共同设计一份基于驱动性问题的项目活动方案,并在班级里实施,解决驱动性问题。其次,为伙伴学习圈搭建展示平台,激励教师将围绕驱动性问题解决的项目活动撰写成课程故事进行分享,启发教师复盘、自省、内化为课程主张、教育机智。同时,进行自评和他评,验证园本研修的有效性,形成强烈的学习圈内生力,将研修落到每一位教师身上。

围绕“项目课程的驱动性问题”,有的放矢地在学习圈开展“三层级·三步走”实施路径。其中“三层级”,指园级引领式学习圈研修:认识驱动性问题;微型跟进式学习圈研修:驱动性问题设计;伙伴回溯式学习圈研修:实施驱动性问题。“三步走”,指通过“见·解·行”三步走,构成研修闭环结构,借助研修工具—研修问题单、研修讨论单和研修记录单,使得研修思考可视化,并将三步研修搭建成“研修链”,为教师搭建支架,引导教师针对项目化学习的驱动性问题,开展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研修,实现“增强教师的课程理解能力、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从而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目标,深化与拓展西园学习圈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

园级引领式学习圈,“理解”驱动性问题—见:“什么是驱动性问题” 为了让理论学习从“高深莫测”到“通俗易懂”,我们借助线上直播间和线下圆桌会,引导教师解读理论、分析研讨、学习深化,使全园教师明确驱动性问题概念、设计原则与要素。一是线上直播间:通过自主研修,实现理论认同。学习圈研修组织者收集优质云资源(讲座、文章)在学习圈推送,解决“缺少选择”的研修困局,强调个人自主研习,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自主研修,在泛化学习中聆听,初步建构自己关于驱动性问题的理论认知,形成理论认同感。二是线下圆桌会:通过圈谈研修,实现理论内化。策略一:利用问题单,直击问题点。班级教师将针对驱动性问题产生困惑制作成问题单上传到钉钉群,再由研修负责人与课程小组研讨确认具有研修价值的问题单,并发布研修公告。策略二:依据研判题,还原理论点。围绕“理解力提升—项目化学习之什么是驱动性问题”开展线下圆桌会,通过研判题引发思考、录播视频还原理论,帮助教师将理论实踐化,进行理论蓄力。策略三:梳理思维图,厘清概念点。围绕在录播视频中以案例直观剖析驱动性问题与核心问题的区别,研修主持人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大家进一步厘清驱动性问题的具体概念区别。策略四:优化思考单,解答问题点结合具体案例,再次进行驱动性问题理论研讨,建构属于教师个人的“理论”,形成研修思考单。

微型跟进式学习圈,“设计”驱动性问题—解:“如何设计驱动性问题” 为了让设计研修从“无从下手”到“有依有据”,微型学习圈通过小范围研修,围绕“项目活动实施现场”,依据项目日志,对驱动性问题进行设计、研讨、思考、再调整。具体实施策略如下:一是畅所欲言,困惑表达。教师共同思考“如何设计驱动性问题”,在微信学习圈研修中以班本项目活动的驱动性问题为载体,通过设计递进问题引发并推动教师借助驱动性问题深入思考,实现思维碰撞;二是识别亮点,优化设计。基于驱动性问题的设计要点,聚焦实际操作层面,以六个微型学习圈为小组,利用研修讨论单,根据项目实施框架,关注“驱动性问题”和“驱动性问题下的子问题”设计的适宜性,思考问题的探究空间、是否需要再调整,并分享研讨结果。

伙伴回溯式学习圈,“实施”驱动性问题—行:“怎样解决驱动性问题” 为了让实施研修从“手足无措”到“深入扎实”,在开展伙伴学习圈时支持教师将驱动性问题的实施与解决落实到具体课程实施中,并为教师提供自我反思的平台,请他们分享自己的实施经验。具体实施策略如下:一是实施“链”。在班级中进行项目实施,以驱动性问题的推进为载体,支持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有效推进驱动性问题在项目活动中的解决。二是视频“录”。将实施过程拍摄成视频,回放与追踪视频中幼儿围绕驱动性问题开展的探究,定位关键因素,梳理教师围绕驱动性问题解决的实施脉络,优化提炼策略与调整思路。三是文本“记”。围绕“驱动性问题引发了儿童怎样的主动学习与积极思考”开展课程故事专场,通过个体分享、全员反思、互相点评的方式,聚焦解决方式和实施要素。同时,针对教师的支持语言、行为介入、跟进策略、调整措施等进行实践检验和探索尝试,进行记录反思。四是导图“理”。教师将课程故事记录在研修记录单上,再对其进行思维导图的呈现,体现出围绕驱动性问题,儿童连续性活动、经验积累和教师反思之间的关系。

总之,强调情境性、关注“对话”的学习圈已成为我园教师专业学习的一部分,有效突破了传统的被动灌输式研修,教师理论素养明显提升,教科研成果丰硕。而且这种基于学习圈组建的小组合作实操性研修,使教师开始关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想法、情绪、状态,逐渐掌握课程设计要素,善用资源为儿童的学习构筑智慧的通道。同时,注重实践的研修突破了“走新而不走心”的局面,将理念与行为联结,教师已能自如地应对复杂的课程情境。这样的研修,以创新思维丰富了园本研修的内涵,拓展了园本研修的空间和资源,优化了项目课程质量,为课程改革在幼儿园的深入推进迈开实质性的步伐,促进了教师、儿童和园所的全方面发展。

猜你喜欢

园本研修驱动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