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诗歌朗诵的情感调动

2023-11-04闫冬冬

新楚文化 2023年17期
关键词:诗歌朗诵

【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诗歌朗诵中情感调动的重要性和应用,以及情感调动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对诗歌朗诵的定义和艺术特点进行分析,我们认识到情感调动在诗歌朗诵中的重要性。情感调动不仅能够增强诗歌朗诵的艺术感染力,还能够引发观众的情绪共鸣。本文重点介绍了情感调动的一些常用技巧和方法,包括情景再现、外部表达技巧、副语言运用、情感外化与内化等,并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帮助初次接触朗诵的人了解情感调动的基本方法,进而提升诗歌朗诵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诗歌朗诵;情感调动;技巧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H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7-0053-04

一、诗歌朗诵的定义

诗歌朗诵是指将诗歌通过朗读、演绎等方式表达出来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将文字通过声音和表演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旨在通过声音的节奏、音调、抑扬顿挫以及表演的动作、语气等,使诗歌的情感、意义得到更直观的传输。诗歌朗诵通过朗诵者所表达的声音和行为,诠释了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以及诗歌背后的意义和形象。朗诵者通过对字句的处理、语音的把握,以及肢体动作的运用,使诗歌的情感在听众心中产生共鸣。

诗歌朗诵的概念界定包含了两个重要的方面。首先,它是对诗歌进行语音表达的方式,通过朗读诗歌的形式来传达作品的内容。其次,它通过表演技巧和艺术手段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以更好地把握和展示诗歌的情感内涵。在诗歌朗诵中,朗诵者需要通过声音、节奏、音调的变化,以及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运用,来呈现诗歌中的情感。

二、诗歌朗诵的艺术特点

诗歌不同于小说、戏剧,它不太依靠内容、情节、人物外化作者的认识、感悟和体验,主要依靠诗人个体情感的直接抒发,即有感而发,直抒胸臆。因此当我们在朗诵诗歌的时候,一定是情感为先、技巧辅助的。因而诗歌朗诵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一)节奏美

诗歌朗诵强调对诗歌的音律和节奏的把握。表演者通过声音的变化、语调的转折和节奏的掌控,使诗歌在朗诵过程中更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这样的运用让诗歌更加生动有力,引发观众的共鸣。

(二)视听美

诗歌朗诵不仅仅是声音的传达,还需要通过表演来丰富表达效果。表演者通过精妙的姿势、手势和面部表情,将诗歌中的情感更加贴切地传达给观众。这种融合了声音和表演的方式,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形象美

诗歌朗诵通过声音和表演来塑造诗歌中的形象,并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通过恰到好处的语音语调、生动的动作形象和细腻的表情表达,演员能够让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联想,使诗歌的意象更加丰满和生动。

(四)情感美

诗歌朗诵通过情感的调动,将诗歌中的情感通过声音和表演的方式进行凝聚和释放。演员通过音色的变化、语气的转换以及情感的表达,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这种情感的凝聚与释放,使得诗歌朗诵更能够打动人心。

三、诗歌朗诵中情感调动的意义

情感是诗歌朗诵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诗歌朗诵通过情感的表达和传递,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并与诗歌产生共鸣。情感调动是通过适当的表演技巧和艺术手段,引发观众的情感共振,使观众能够深入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通过音色、音调、语速、语气等方式的变化,诗歌朗诵者能够巧妙地呈现出诗歌中所包含的情感,使观众能够通过声音的变化来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此外,诗歌朗诵者的表情、姿态、眼神等身体语言的运用也能够有效地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通过肢体的动作和神态的变化,诗歌朗诵者能够将诗歌中的情感直观地传递给观众,使观众在视觉上也能够感知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情感调动还包括诗歌朗诵中的节奏与韵律的调整。通过掌握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变化,诗歌朗诵者能够在朗诵过程中准确掌握节奏的快慢和韵律的起伏,使诗歌朗诵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感。

情感调动还包括情感内化与外化的处理。在诗歌朗诵中,诗歌朗诵者需要将诗歌中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并通过表演的方式将这些情感外化出来,使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情感调动是诗歌朗诵中的关键环节,它能够帮助朗诵者在深刻理解诗人情感的基础上,准确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同时,还能够加深观众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使诗歌朗诵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四、情感调动的方法

情感具有非常强大的感染力,当诗歌表演者巧妙地运用情感调动的技巧和方法,将自身的情感与诗歌内容紧密联系,能够产生更为真实、深刻的情感共振,引发观众内心的共鸣。这种情感共鸣不仅可以加深观众对诗歌的理解与体验,也能够让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打动和感动更多的人。当我们研究情感调动的时候,既需要研究诗人自身的情感,还需要研究朗诵者自身的情感。

(一)作者的情感

当我们表达诗歌的时候,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了解诗人,而后再了解作品。我们需要了解清楚诗人的生平、性格、喜好等等,只有走近诗人自身,我们才能设身处地地感受诗人试图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而后需要进一步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故事背景,同时还需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情感来源”,即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绪灵感”支配下创作的诗歌。如果有条件的话,甚至可以请教诗人本身,在创作诗歌的时候是何种情境及情感,这样便于我们在二度创作的时候,找准情感依据,更好地进行情感传递。

(二)朗诵者的情感

1.情景再现

在《播音主持创作基础》一书当中,对于情景再现的定义是这样的: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等在朗诵者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这与戏剧表演当中强调的“真听、真看、真感受”是非常相似的。情景再现的定义中有三个关键点:感受、想象、表達。感受是基础,想象是桥梁,表达是实现。我们要掌握情景再现这一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需要获得三种力:感受力、想象力、表达力。因此,当我们拿到一首诗歌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三种力的练习来达到比较好的情景再现效果。

女:无数次,在天空和大地之间的一棵棵橄榄树旁,我伸开手掌放飞一对年轻的洁白的鸽子。

男:无数次,在太阳被地平线颤抖地举起又颤抖地沉入的一个个早晨和黄昏,我向着遥远的南方,唱一支深情的无词的歌。

女:就在亚热带丛林中那片不知名的小草上,他最后一次站起身,向祖国致敬。红色的生命之泉奔涌着,再也没有停歇。于是,那天的晚霞很红很红。

男:就这样,他在那片小草上献出最后一次脉搏,最后一次呼吸,献出二十二岁的年龄。就这样,他在青春里永恒,他的生命永远年轻。

女:于是,他的生命永远年轻。

……

以《永生的和平鸽》这一诗歌为例,通过标题和内容以及诗歌创作的背景可以了解到这是一首写给奔赴前线士兵的诗篇,是给军人的赞歌,是对生命的讴歌、对和平的呐喊、对英雄的颂歌。

因此,在表达时可以通过观看战争相关的纪录片、影视剧片段等唤起内心的情绪感受,通过情绪感受调动自己的内心情感的转变。同时,在脑海中想象一位亲密的朋友,构想这位朋友置身战火喧嚣的战场上,目睹他倒在血泊中,面带微笑,挥手告别的场景画面,由此通过想象力练习来调动自己的内心情感。由于这篇稿件是两人合作的稿件,因此可以在朗诵之初,进行剧本化创作,将相关的内容创作成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场景剧,并由朗诵者双方进行演绎,由此进行角色代入,通过“我就是”“我就在”练习,让朗诵者充分感受诗歌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由此在朗诵过程中,催生出情感真挚饱满的、极具画面感的诗歌朗诵表达。

2.外部表达技巧

通过正确的语音表达技巧,朗诵者能够更好地将情感传达给听众。首先,要注意语速和语调的变化。在朗诵中,语速可以根据诗歌的节奏和情感需要进行调整。快速的语速可以表达紧张、急促的情绪,激发听众的紧张感;慢速的语速则可以营造悠扬、沉稳的氛围,引发听众内心的宁静和思索。同时,语调也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进行变化。可以通过音高的升降、声音的轻重来传递情感的起伏和变化。在描绘欢乐、悲伤、愤怒、爱情等不同情感时,语调的变化可以带给听众强烈的情感冲击。其次,要注重发声的准确性和清晰度。朗诵者需要通过正确的发声方式,使每个字词都能清晰地传达给听众。发声时要注意掌握正确的咬字、发音和重音。只有将诗歌中的每个音节发挥到位,才能让听众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此外,要注意音量的掌控。适当的音量变化可以增强情感的感染力,让听众更能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起伏和张力。当表达心情激动、情感高涨时,可以稍微提高音量,让声音充满力量和激情;而在诗歌柔情婉约、诗意绵长的部分,可以适度降低音量,使声音充满柔美和温暖。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 在无意中闪;

细雨 点洒在花前。

……

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为例,这首诗歌是林徽因写给自己刚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的,因此整首诗歌充满着“爱与希望”,是一位温柔的母亲面对新生命到来后的喜悦与祝福。因此,在表达的时候,整体是柔和的、充满爱意的,语速是偏慢的,语调是时而舒缓倾诉、时而上扬赞叹的,声音可适当偏虚,喉咙放松,用相对多的气息去支撑情感的表达。

3.副语言技巧

副语言指的是除了语言本身之外的表达方式,如身体动作、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等,是情感调动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副语言的运用,朗诵者能够更充分地展现诗歌中的情感。身体姿势的选择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如挺胸、抬头可以展示自信、豪迈的情感,低头、弯腰则可以表达悲伤、抑郁的情感。此外,手势的运用也能够增强情感的表达。通过合理的手势,朗诵者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出诗歌中特定的情感色彩,如用手画圈可以表达温暖、包容的情感,用手指向天空可以表达渴望、向往的情感。总之,身体语言的灵活运用可以增加朗诵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情感更加丰润、生动。此外,朗诵者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来传达不同的情绪。例如,微笑可以表达快乐、满足,皱眉可以表达愤怒、困惑,流泪可以表达悲伤、痛苦等。每一次朗诵都是一次情感的展示,身体语言的运用能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并感受到朗诵者所表达的情感。尤其是在没有文字辅助的情况下,身体语言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朗诵者可以通过仔细选择和控制自己的身体语言,与观众建立更加直接、真实的情感连接。通过肢体动作的精准配合、自然流畅的动作设计,朗诵者可以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因此,身体语言运用是诗歌朗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使朗诵更具艺术感、更具感染力。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以舒婷创作的《母亲》为例,在表达最后两句时,眼前要有足够的画面感,可以缓缓向前伸出双手,手指微微弯曲,想象此刻手中正托着一条柔软的、有母亲味道的围巾,甚至还可以将“想象中的围巾”置于胸口,以此表达对母亲的思念。通过副语言的传递,观众也能够跟随朗诵者一同进入诗歌的世界里,仿佛能够看到那条鲜红的围巾。

4.情感内化与外化

情感内化与外化是诗歌朗诵中的两种不同表现方式。情感内化是指将情感融入自身内心的体验中,通过朗诵者自身的情感表达来传递给听众。在情感内化中,朗诵者需要通过自身体验和情感共鸣,将诗歌中的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使听众能够感受到内心的情感共鸣。朗誦者可以通过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挖掘诗歌背后的情感内核,以及通过自身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技巧,将诗歌中的情感内化到自己的体验中。这种情感内化的方式让朗诵更加真实、生动,能够让听众更好地体验到诗歌的情感内涵。

情感外化则是指通过声音和形体等手段将情感直接表达给听众。在情感外化中,朗诵者通过声音的高低、音量的变化以及身体语言的运用等,将诗歌中的情感直接传递给听众,增强情感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朗诵者可以通过调整语调、速度和音量等声音的细节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利用身体的姿势、动作和面部表情来增强情感的视觉效果。这种情感外化的方式使诗歌朗诵更加生动、表现力更强,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情感内化与外化的处理是根据不同的诗歌和情感需要进行灵活运用的。在朗诵过程中,朗诵者需根据诗歌内容的特点和情感表达的需求,灵活地选择情感内化或外化的方式。

五、结语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融入了民族、地域、时代的情感和思想,而诗歌朗诵作为其体现形式之一,通过发音、表情、肢体语言等方式,将这些情感直观地传递给观众。观众在接触和感受到这些情感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和体验相关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情感调动在艺术传播中具有感染力和共鸣性。诗歌朗诵通过情感的表达和调动,能够触动观众的情绪和共鸣,使之与诗歌内容产生情感上的联结。观众在这种情感共鸣的作用下,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诗歌的内涵,提升艺术的审美效果。此外,情感调动还能够加强观众与表演者、诗歌之间的情感沟通,增强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艺术传播过程中,情感调动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使观众与艺术家和作品之间建立起一种情感上的联系和共鸣,从而更好地传达和感知艺术的魅力。因此,情感调动在文化传承和艺术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传递文化情感,引發观众共鸣,提升艺术体验,进一步推动文化的传承与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颂.朗读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陆澄.诗歌朗诵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苗阳.把握气质 形成风格——浅探播音主持教学中口语表达风格形成与气质的关系[J].新闻知识,2012(01):76-78.

[4]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419.

[5]冯久亮.探析电视新闻播音中情感的把握与运用[J].传媒论坛,2020,3(09):48.

[6]杨娜娜.诗歌舞台朗诵的情感表达[J].视听,2019(07):154-155.

作者简介:

闫冬冬(1993.10-),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职于郑州工商学院,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诗歌朗诵
“文艺元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诗歌朗诵在普通话语音发声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朗诵经验浅谈
诗歌朗诵在初中音乐课堂的融入分析
浅析高职生诗歌朗诵水平提升途径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诗歌朗诵会举行
Migrant Worker Poets Recite Works in Hangzhou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中韩诗人诗歌朗诵会
多看一眼
巧用修辞 生动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