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我国与俄合作开发远东地区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2023-11-04吴云勇刘玉娜

辽宁经济 2023年8期
关键词:经济合作远东地区对外开放

吴云勇 刘玉娜

〔内容提要〕2022年末俄罗斯宣布向中国开放远东地区,准备与中国合力打造亚洲最大的经济特区。毋庸置疑,中俄合作有着强大的发展潜力,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两国就远东地区开展合作是否可行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简要梳理了俄罗斯开放远东地区的动因,并分析了中俄在远东地区展开合作的必要性,紧接着进一步阐述了中俄合作存在的有利因素,如强烈的外交意愿、独有的优势互补、良好的地缘优势;同时阐述了双方合作的制约因素,如远东地区开发难度较大、外部因素干扰等,最后提出中俄在远东地区开展合作的建议。中俄在远东地区开展合作存在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若能成功开发远东地区,将有利于两国经济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中俄友好关系。

〔关键词〕远东地区;对外开放;经济合作

注:本文受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构建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路径研究”(项目编号:L22ZD058)资助。

一、引言

2022年末,俄罗斯《独立报》宣布俄罗斯将向中国全面开放远东地区,并且将大幅度向中国放开关键行业领域的投资,中方可直接参与投资79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600亿美元。

俄罗斯向中国开放远东,由中国负责对远东地区进行开发,两国是否能从此次合作中受益颇多呢?对俄罗斯而言,远东地区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但俄罗斯多次开发远东地区的效果都不太理想。借助中国力量开发远东地区不仅能够充分挖掘远东地区的价值,也有利于俄罗斯的长远发展。对中国而言,中俄开展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是极其有意义的,此次合作若能成功开展,则能够进一步扩大我国的经济圈,有利于奠定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西方国家对亚太地区国家的封锁,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全方位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更进一步地说,中俄双方达成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将有利于要素的有序流动、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也有助于加强中俄友好关系。但投资远东地区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我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经济合作的可行性仍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二、俄罗斯开发远东地区的动因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开发历程回顾

俄罗斯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苏联解体时走向崩溃,经济发展更是走向疲软,特别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本就极大地依靠国家财政支持,原本所执行的各种优惠政策陆续撤销后,远东地区的发展停滞不前。但远东地区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个资源宝库不仅是俄罗斯的生存储备,也是俄罗斯融入亚太经济的重要媒介,俄罗斯不可能轻易放弃对远东地区的开发。远东地区的成功开发与经济发展是俄罗斯进一步发展为世界强国的关键,如何开发远东地区也是俄罗斯一直在尝试解决的一大难题。

从2006年开始,俄罗斯政府便借鉴我国经验,投资上千亿卢布在全俄建立了33个经济特区,并计划在远东地区建设经济特区。但由于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人力资源匮乏,所得到的回报远远未达到俄罗斯的预期。俄罗斯政府看到经济特区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便又出台了自由港、优先发展项目和超前发展区等政策来吸引投资。自2015年开始,俄罗斯在远东地区先后设立了5个自由港和22个超前发展区,可政策效果依旧不尽如人意。紧随其后,在2016年,俄罗斯又推出了“远东一公顷”法案,俄罗斯公民只要提出申请,便可以免费获得远东的一公顷土地,并且经营5年后,若能成功开发便可以转为私人财产或继续租用。但俄罗斯公民并不买账,实施5年后,仅仅吸收了9万人,甚至远远弥补不了远东地区的流失人口数。尽管如此,俄罗斯政府也并未放弃,继续在2021年推出了“远东两公顷”法案,凡是成功运营的俄罗斯公民即可获得第二公顷的土地,但这次的尝试恐怕仍会以失败告终。

(二)俄罗斯向中国开放远东的动因

俄罗斯为何会将远东地区这个资源宝库“拱手相让”呢?从俄罗斯开发远东的历程中便可以找到答案。面对资源如此丰富的远东地区,俄罗斯一直缺乏对其独立开发的能力,主要是人力和资金方面的匮乏所导致的。一方面,在人力方面上,俄罗斯推出的“远东一公顷”“远东两公顷”法案无法缓解远东地区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远东地区的人口仍在不断流失;另一方面,在资金方面,自由港和超前区的设立也并未使得远东地区的资金实力变得更雄厚,其政策效果甚微。此外,俄罗斯对远东地区多次开发,都以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告终,其主要原因除了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及资金实力薄弱等原因外,俄罗斯推出的前后政策相互摩擦,非常容易导致现有投资者的利益受到冲击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他国经济合作从未间断,而这次俄罗斯将整个远东地区向中国开放,其实是一个极其突然却又必然的选择。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爆发之后,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降至冰点,俄罗斯向西的经济合作通道更是被美国和欧洲大大限制。基于此种情况,俄罗斯的经济压力日益严峻,俄罗斯想要缓解当前的不利局面,就要找到新的突破口。开拓向东的经济合作通道必然是俄罗斯的最优选择,中国不仅有实力,而且秉承不结盟、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无疑是最好的合作伙伴。此外,俄罗斯向中国开放远东地区,不仅能够缓解俄乌战争所带来的经济压力,还可以吸引中国投资,从而有利于俄罗斯经济的长远发展。

三、中俄就远东地区进行合作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远东地区作为全俄人口密度最低的经济区,尽管其资源充足,但在地理位置、人力资源、经济实力等多方面的限制下,始终未能开发成功。我国本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对外政策,与俄罗斯之间一直有着经贸往来。中俄双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即将到期之际,又簽署了《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这非常有助于推动我国东北与俄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并且早在2012年普京也明确表达了发展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需要引入中国经济,中国对远东地区自然资源的需求是较大的,将是投资的主力军。但不可否认的是,俄罗斯部分民众对中国仍怀有戒心,他们怀疑中国劳动力的进入是想占领远东地区,更有部分媒体夸大在俄远东地区居住的中国人数,种种原因导致俄罗斯在之前与我国的合作中一直保持谨慎。俄罗斯政府一直清楚地明白要把握住中国这个合作伙伴,同时也要提防着中国的经济影响力。这次俄罗斯向我国全面开放远东将能够进一步深入挖掘两国经贸合作潜力,对双方而言,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尤其是我国东北地区也将从中受益颇多。

(一)新时代下中国东北地区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实践证明,某一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开放程度的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主力军,为随后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的GDP远高于南方沿海地区的几个省份,而现如今广东省GDP已是辽宁省的4—5倍。以2022年为例,广东省GDP为12.91万亿元,辽宁省GDP为2.9万亿元,吉林省GDP为1.31万亿元,黑龙江省GDP为1.59万亿元。2008年经济危机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经济平衡,导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变,东北地区的经济呈现出了下滑趋势,其中进出口贸易的减少对东北地区经济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打击。

对外贸易系数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彰显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表1数据显示,相比之前,近几年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系数总体而言是有所下降的。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沿边经济带,一直是与俄罗斯进行经济合作的重要窗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且在近些年出台的相关举措中,不止一次提到了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化升级,增强沿边经济贸易往来。

沿边地区需要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我国提高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加强东北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可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和全面全方位振兴。俄罗斯向我国开放远东地区,将进一步推进东北地区与远东地区这两个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加快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二)俄罗斯急需借助开发远东地区摆脱经济窘境

从以往开发远东的历史经验里,俄罗斯已清醒地意识到单凭自身很难开采和发挥这个资源宝库的最大潜能。若远东地区一直保持当下的境况,这个资源宝库将毫无用武之地,不仅对拉动俄罗斯经济增长毫无帮助,还会对全俄的经济发展形成一定的阻碍。此外,远东地區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哪怕坐拥着大量的自然资源,依旧阻止不了远东地区的人口流失,进而导致了远东地区始终未被真正地开发,其价值也远远低于俄罗斯的预估,经济愈发窘迫。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再加上俄罗斯对与中国经济合作存有顾虑等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干扰,俄罗斯之前主要采取“向西合作”战略,以欧洲为重心。尽管俄方口头强调要重视和加强与亚太地区的合作,却未付出真正的行动,且对中国一直加以防范,也始终不愿向我国真正地开放远东地区。

2013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处处打压,俄罗斯向西的经济合作通道受到闭塞,迫切需要加大对远东地区的开发,加快向东合作的步伐,通过融入亚太地区开展经济合作来稳定内部局势。2022年,俄乌战争的爆发更是加速了俄罗斯向东看战略的实施。显而易见,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而言,并非威胁而是助力。加强远东地区与沿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对俄罗斯而言大有裨益,而与中国经济合作便是解决俄罗斯问题的最优解。换句话说,加快推进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对外开放平台的对接,推进两地区的经贸合作,借助中国的经济发展潜力,有利于俄罗斯缓解现在经济窘境,实现远东地区的经济崛起。

总体而言,这次中俄合作开发远东地区虽有诸多困难需要克服,但不可否认这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把握得当将实现中俄双赢。首先,俄罗斯远东地区丰富的资源正是我国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重要生产要素,中俄合作既可以促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又可帮助俄罗斯进一步挖掘和发挥远东地区的真正价值;其次,俄罗斯一些先进的技术和高端人才的引进可促进东北产业升级,同时远东地区成功开发也能吸引到更多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最后,我国参与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可以为东北地区和远东地区提供更多的对外经贸往来,中俄边境口岸城市将获得更多机遇。

四、我国与俄合作开发远东地区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目前来看,俄罗斯向中国开放远东是其最优的选择,而对于我国而言,开发远东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若能实现东北新一轮振兴战略的实施与远东地区开放战略同频共振,将有助于两地的经济发展,但经济合作所面临的阻碍和挑战也不容小觑。

(一)中俄针对远东地区展开经济合作的有利因素

第一,双方强烈的外交意愿。早在2009年,梅德韦杰夫就表示远东地区的发展要与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所制定的战略、规划相适应,主动吸引中国的投资。2015年,俄罗斯在滨海边疆区创建了超前发展区和自由港,这极大地便利了远东地区与我国吉林省的经济合作。中国也在同年提出非常期待两国之间的合作,愿意在“一区一港”进行投资,并十分乐意与俄罗斯政府一起合力打造多个合作示范区。2020年,俄外交官奥谢普科夫表示正在与俄罗斯政府商议在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跨境生产链的建立和能源资源的联合加工,并且若中国企业愿意在远东超前发展区以外的地区进行投资,那么俄罗斯政府甚至愿意在中国所要求的位置上建立超前发展区。从俄罗斯政府之前的一系列举措来看,其十分欢迎中国企业在“一区一港”进行投资,而中国也积极响应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在新时代,中国要振兴东北地区,俄罗斯要开发远东地区,其合作潜能可以深入挖掘。中俄两国也非常重视对外开放平台的对接,这不仅有助于加强中俄友好伙伴关系,也有利于解决两国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促进经济合作的展开。两国强烈的外交意愿无疑大大助推了远东地区经济合作的开展。

第二,要素禀赋的优势互补。不同国家受到占地面积、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资源禀赋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也是各国之间进行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从自然资源来看,早些年前,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也极为丰富,但经历了几十年的开发,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消耗殆尽,以此为生的城市经济也受到了极大影响。据统计,2022年全国原油产量2.05亿吨,同比增长3%,东北地区的原油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辽宁省同比下降6.6%,吉林省同比增长1.4%,黑龙江省同比增长0.9%。东北地区为了维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需要依托国际贸易往来,通过进口来满足自身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相反,俄罗斯远东地区石油、天然气等大多尚未开采,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储备。再从人力资源方面来看,俄罗斯远东地区气候恶劣,大部分地区并不适合居住,极低的人口密度严重阻碍着远东地区的开发。相较于远东地区而言,东北地区的人力资源的供给远超于远东地区。由此可见,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在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方面各自存在着独有的优势,二者恰好优势互补,更有利于实现双方的经济合作。

第三,双方良好的地缘优势。中俄边境线约4300公里,且绝大部分位于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其边境线长度在与中国接壤的15个邻国中仅次于中蒙边境,这种地缘优势为中俄经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黑龙江省与远东地区的边境线长达3045公里,约占中俄边境线总长的70%,并拥有10多对边境口岸,十分有利于贸易往来。吉林省与俄远东地区边境线全长232.7公里,珲春市至符拉迪沃斯托克这条跨境高速铁路也让两地的往来变得更为频繁,便捷的出行条件必将推进吉林省与远东地区经济合作的展开。辽宁省尽管并未与远东地区接壤,但其拥有着东北地区唯一的陆海双通道以及东北地区最大的航空运输基地,在与远东地区的经济合作中仍极具比较优势。如此良好的地缘优势早就已经为中俄合作埋下了种子。俄罗斯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必经之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更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衔接点。“一带一路”在远东地区的推进将吸引大量中国企业和人才,也将进一步为中俄双方开辟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此外,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环北极国家,而中国是陆上最接近北极圈的国家之一,双方均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都高度关注着北极地区的发展。中俄两国充分利用良好的地缘优势,共同倡导推动“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极大地有利于提升两国在北极和亚欧地区的影响力,推动中俄关系迈上新的台阶。可见,中俄边境接壤面积如此之大为两国的贸易往来提供了天然便利的合作前提条件,中俄双方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

(二)中俄针对远东地区展开经济合作的不利因素

如上述分析,中俄合作存在着许多有利因素,但是我们考虑问题并不能止步于此,更应该去正视并重视制约中俄合作的诸多不利因素。

第一,中国开发商存有顾虑。俄罗斯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时也曾宣布要与中国合作开发远东,这吸引了一大批中国開发商的投资。但俄罗斯当时所受到的西方制裁并不足以撼动其经济,俄罗斯几乎未受到什么影响,向中国开放远东地区之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很多中国投资商也因此投资受损。所以,这次俄罗斯公布向中国全面开放远东地区,中国开发商对俄罗斯的后续举措仍然是存在顾虑的。这次中俄合作是否能够吸引到大批的中国企业进行投资,2023年9月第八届东方经济论坛俄方所拿出的诚意是关键。

第二,远东地区开发难度较大。远东地区人力资源短缺且基础设施体系并不完善,想要成功开发远东必然需要解决这两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从人力资源来看,俄远东地区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及天气条件影响,现如今人口约有620万,仅占俄罗斯人口总数的5%。人口迁出远超过人口迁入,且迁出群体中不乏高学历青年,这在人口数量和质量方面对俄远东地区经济开发都造成了一定的负向影响,也必将进一步加大远东地区的开发难度。从设施体系来看,俄远东地区物流体系不完善,公路状况相对糟糕,物流成本及公路运输的成本大大增加,铁路运行路线较少。远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极大地限制了其开发。

第三,外部因素的干扰。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战争现如今仍在发酵,俄乌冲突的爆发不仅加快了世界格局的演变、延缓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更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飞涨等。再加上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对俄罗斯发起了多轮制裁,猛烈打击了俄罗斯的经济,对中俄国际贸易合作也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此外,日本、韩国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主要投资国,随着中俄合作的达成,极易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中、日、韩在俄远东地区的市场竞争也将进一步激化。中韩关系、中日关系可能会受到新的挑战,这极有可能进一步影响亚太地区的经济稳定发展。但若从积极的角度考虑,一些不利因素也可转化成有利因素。如,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一系列制裁将导致西方国家很多企业撤出俄罗斯市场,这为中国开发远东和中国企业投资入驻提供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再如,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封锁其高新技术,科技经费的匮乏及人才交流的阻断将使得俄罗斯的科研合作转向中国,这有利于中俄之间技术的交流及各种资源的流动。

五、我国与俄远东地区展开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

以上针对中俄合力开发远东地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中俄双方合作除了有诸多有利因素加持外,制约因素的干扰也不能忽略,故针对中俄就远东地区展开合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是中俄两国开展合作所面临的最基层阻碍,而基础设施是两国进行贸易互动的重要纽带。中俄边境口岸大多设立在较为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边境公路、桥梁、口岸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相对落后,无法满足中俄进一步开展经济合作的需求,许多合作项目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突破了地域限制,拉动了中俄双边贸易增长,但中俄跨境电商合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物流运输的束缚,必须大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加强公路、海运、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减轻运输压力和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其次,筹建物流中心建设有利于减少运输、通关时间成本,提高跨境物流效率,也有利于提高我国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的物流能力,更好地促进中俄进行贸易往来。

基础设施的明显落后严重阻碍着俄远东地区的发展,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成功开发远东地区的关键。中俄在远东地区开展经济合作必须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直接影响着中俄贸易往来的发展水平。

(二)推进人文交流合作

中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文化冲突是双方合作所面临的深层阻碍。一些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存在着消极甚至是负面的认知,在之前我国与远东地区的合作中也可以看出,俄罗斯政府对中国怀有一定的戒心,这彰显着俄罗斯人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认知存在误区。因此,积极开展人文交流合作极为重要,这有利于实现文化互补、促进两国民众相互了解,进而促进中俄贸易往来。

首先,积极推进跨境旅游业的合作及创新。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为中俄出入境旅游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接壤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跨境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加外汇收入,也能够促进两国民众的交流,积极推进跨境旅游业是非常有必要的。除此之外,中俄双方还要致力于旅游产品及项目的创新、整顿中俄边境旅游市场、加强边境口岸城市的建设、简化签证入境政策等。

其次,积极推进远东地区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立。自2006年以来,俄远东地区开设了多家孔子学院,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也是最受中国大学生喜爱的学校之一,这为中俄教育合作提供了强大推力,中俄教育合作方面仍存在巨大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现如今中国未在远东地区设立高等教育机构,俄罗斯政府应当积极响应,出台相关政策,借助中俄此次合作,弥补该方面的缺失。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立涉及人员、资源、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其不仅可以培养一些复合型人才,也能增强对彼此文化的了解,进而促进中俄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缓解文化认知差异所带来的冲突。

(三)推进对外平台及走廊对接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都积极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为了扩大对外开放力度,东北地区设立了两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东北地区的深度参与势必能够为俄远东地区的建设提供强大助力。俄远东地区“一区一港”的建设提高了俄远东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也将成为促进中俄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快推进东北两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俄远东地区“一区一港”建设对接合作,有利于中俄两国实施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的流通,也能够进一步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俄的全方位合作。

此外,要加快推进国际交通运输走廊的对接,畅通多式联运通道。一方面,中俄两国要充分利用好中蒙俄经济走廊,其中的东北通道将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赤塔联通,通过赤塔向东便可抵达俄远東地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且这条通道途径国家较少,通关成本较低。另一方面,加快与“滨海1号”“滨海2号”的对接,这两条国际交通运输走廊贯通了黑龙江省、吉林省与俄远东滨海边疆区的海港,能够有效地缩短运输距离,提高运输效率。

加快推进中俄对外开放平台及国际走廊的对接,将有利于中国东北振兴和俄远东地区的加速开发,同时也将进一步深化中俄关系。

六、小结

综上而言,俄罗斯承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其发起的多轮制裁,俄罗斯在西方的市场逐渐萎缩,急需通过开发远东地区来缓解经济压力,也急需另谋出路。向东看战略必将是俄罗斯破解僵局的最优道路,因此俄罗斯向中国开放远东地区是一个必然且最优的选择。但中俄双方合作中除了强烈的外交意愿、要素资源的互补优势、良好的地缘优势等有利因素外,必然也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现阶段的关键是如何利用有利因素以及如何实现制约因素的合理转化来提高中俄在远东地区开展经济合作的可行性。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经济合作远东地区对外开放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高校体育资源互补性合作可行性研究
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俄罗斯远东林业产业集群:俄中合作的现实与潜力
当代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俄汉洋泾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