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2016-12-13李晓如

对外经贸 2016年9期
关键词: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

摘 要:中俄是亚太地区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中俄两国地缘相近、资源禀赋互补,尤其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可上溯到18世纪,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中俄乃至亚太来说都意义非凡。进入21世纪,中俄先后提出了“振兴东北”和“开发远东”两大战略,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的出台,中俄区域合作正式上升为双方的国家发展战略。2015年国际局势突变,中俄双边经济合作受到严重的影响。为抑制本国经济持续下滑,俄罗斯远东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自由港正式启动,这为中俄再次带来巨大的经济合作机遇。以互利共赢为原则,加强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对中俄两国的地区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合作;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6)09-0007-05

[作者简介]李晓如(1990-),女,汉族,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苏联历史。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历程

(一)俄罗斯帝国时期

18—19世纪,随着俄罗斯帝国的不断扩张,远东地区的开发在其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作用有所提升。接受政府指令和资助的考察队日益频繁地到远东地区进行探险、考察,以及传教士们汇集的资料,加深了俄国政府对远东地区政治经济状况的了解,引起了俄国对这一地区的关注,从这一时期开始远东地区逐渐成为俄国亚洲政策新的焦点和核心。

通过远东地区,俄国与东北亚地区的交往和联系逐渐加强。中俄之间的贸易逐步发展,同时,两国都把对方视为对本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对象。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和控制,沙皇政权和中国清政府,分别实行了向远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移民政策。移民推进了两国交界地区的开发,对两国国内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二)20世纪后半期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东北地区对俄边境口岸经济合作进入历史新时期,至20世纪末大致可分为起步阶段、恶化及停滞阶段、复苏及发展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军事包围、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等一系列政策,再加上国内问题和矛盾的错综复杂,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异常严峻。鉴于当时国内外形势,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对外战略方针。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有效期为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及《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这些条约的缔结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百废待兴的经济建设,包括远东局势的稳定和经贸关系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①。与此同时,苏联政府向中国提供的财政与技术帮助,很多项目落地东北,奠定了中国现代工业建设的基础,对中国东北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②。随着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稳步发展,两国贸易关系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1957年黑龙江省首先与苏联开展边境贸易,并由起初边民自发组织的临时互市贸易逐步转变为由政府组织有计划的贸易形式,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但随着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中苏因在一些原则问题上持不同意见而展开了内部争论,矛盾初露端倪。1959年9月中印边界冲突爆发,苏联公开偏袒印度的举动使中苏分歧公之于众。1960年7月苏联政府片面决定立即召回在华援助建设的全部苏联专家和顾问,撕毁了中苏两国政府及其他部门签署的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各项协议,导致中国经济建设重新面临巨大困难。1966年苏共召开二十三大,中共中央拒绝派代表团出席,从此中苏两党关系中断。此后中苏不断向两国边境增兵以加强边境防御,让已出现僵持状态的中苏关系完全陷入对抗状态③。这场中苏对抗持续了长达二十余年,最终导致了中苏同盟关系的彻底破裂。随之双方在经济、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也相继停止。1967年中苏边境贸易中断。

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展现出和平发展趋势。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1985年执政的新一届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对外政策方面开展了“新思维外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恢复了破裂二十余年的苏中关系;次年4月,中苏签署了有关在两国边境地区相互缩减武装力量和增进军事领域信任措施的原则协定,边界地区互信问题得到解决。中苏贸易合作水平也随两国政治关系步入正常化而逐步回升:1982年中国黑龙江省恢复了因历史原因于1967年与苏联远东地区中断的边境贸易;1985年正式恢复绥芬河口岸的边贸;1985年7月10日中苏首次签订长期贸易协定——《贸易和支付协定(1986—1990年)》;1988年下发《关于黑龙江省对苏联边境易货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问题的批复》,制定了八条对俄经贸优惠政策。该时期的贸易规模虽小,但正由此开启了中苏边境贸易发展,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1年苏联解体,中苏关系实现了向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两国政治水平升级为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年《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一系列扶持边境贸易与边境地区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政策措施进行调整和完善,我国对俄贸易正式步入了规范化发展阶段。199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5076亿美元;1996年和1997年达60亿美元以上;到2000年首次突破了80亿美元④。

(三)21世纪开始至今

2001年7月16日中俄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有效期为20年,其中第十六条指出为促进两国边境和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发展,缔约双方将在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开展经贸、军事、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并根据本国法律为此创造必要的良好条件⑤。中俄经贸合作自此正式得到了国家政治外交层面的体制保障,成为双边战略协作的重要领域之一。2003年中国提出振兴东北战略决策,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2007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东北地区振兴规划》,首次提出东北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了振兴东北经济政策。同年俄罗斯出台“东部大开发”战略。2009年中俄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并于同年9月共同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涉及口岸及边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合作园区、劳务、旅游、人文、环保等领域共200多项重点项目。以上文件对振兴两国边界地区经济合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其陆续签署标志着中俄区域合作已经上升为双方的国家发展战略。

2009年4月21日我国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它是中俄边境线上唯一的综合保税区,也是全国第六个综合保税区,现已成为中国目前开放程度最高、功能最齐全、政策最优惠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东北地区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合作的战略支点。此外,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建立了一系列边境对应口岸,为进一步深化中俄边贸合作创造了条件。截至2013年底,黑龙江省共有15个中俄边境口岸,吉林省2个,内蒙古自治区6个⑥。同时,两国边境地区现已先后建立了60多对省(市)友好城市关系,包括友好省州和姊妹城市。中俄两国边境区域经贸合作已形成很好的对接关系,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互补性为中俄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良好条件。

中国东北地区是对俄经贸合作的主要区域,且主要同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投资合作。自21世纪以来,截至2014年中俄双边经贸合作规模逐年扩大,结构也得到优化,传统的单一易货贸易逐渐被现汇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转口贸易等形式所取代,货物贸易也得到了发展并逐步涉入到服务、经济、金融、旅游、人文合作、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和技术合作等多领域。东北地区对俄进出口总额逐年递增,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统计,2000年,东北三省对俄进出口贸易额为13893亿美元, 2014年东北三省对俄进出口贸易额达181850亿美元。能源合作主要由政府及国家大型企业主导进行,而中国对俄劳务合作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建筑、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制衣、医疗及其他服务行业,地点集中在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情况

俄远东地区由9个联邦主体组成,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是俄罗斯向亚太地区拓展的前沿地带。长期以来,鉴于远东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原苏联和俄罗斯一直都在筹划对其进行开发,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顺利实现开发目标,远东地区经济依旧处于长期停滞之中。普京总统上任后,特别重视俄远东地区的发展,为彻底改变其经济发展落后、缓慢的局面,俄联邦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期使远东地区经济状况实现扭转:2007年出台《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13年前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规划》;2010年出台《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同时,俄政府为加大远东的开发力度以发展亚太地区经济采取了一系列行动:2012年5月俄政府正式设立远东发展部;同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举行,体现出俄联邦发展远东地区的决心以及实施亚太战略的意图;2014年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设立远东发展部分部;2015年启动俄远东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以及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自由港。

2013年,俄联邦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首次公开提出在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建立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他说:“国家和民营企业的资源应该去开发、达到战略目标。例如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复苏。这是我国在整个21世纪中的优先事项。我们要完成的任务,规模上是前所未有的,这意味着我们所采取的步骤应该是非常规的。……我建议在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建立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网络,这些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具有进行包括出口在内的非原料生产的特殊条件⑦。”并提出了对区内新建企业的特殊优惠政策:“对于在超前经济发展区内建立的新企业应该规定——免五年的利得税、矿产开采税(除石油和天然气外,这是盈利产业)、地税和财产税,以及对于高新技术生产而言非常重要的——保险费优惠税率……在这里将创造与亚太地区关键商业中心具有竞争力的营商条件,包括建设许可、连通电网、通关的手续。为解决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内基础设施问题,我们要积极利用远东发展基金会的能力⑦。”

联邦法律草案《关于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和其他支持远东地区的国家措施》的目标是建设支持远东地区发展的国家法律基础。在“超前发展区”内实行特殊法律制度,包括土地使用特殊制度;制定租金优惠税率;税率优惠和保险费优惠;国家监督特殊制度以及市政监督;区内提供国家服务;采用自由海关区的海关手续;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门中最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卫生规程;吸引外国专业人员到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进行劳务活动的可能性;技术调节,在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内的技术调节⑧。此外,对入驻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的企业实行一系列政策优惠,在亚太地区国家经济特区中该区在利润所得税、运输及物流费用、能源费用、工资所得税、办理建筑许可证的时间、接通供电系统的时间、支持出口措施、保护知识产权、员工收益率、供货单位收益率等方面都享有最优惠条件。例如超前发展区内企业需缴纳的利润所得税同亚太各经济特区中利润所得税最低的国家韩国相同,仅为10%,而在办理建筑许可证时间方面,超前发展区同新加坡一样只需26天。

在联邦法率草案《关于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和其他支持远东地区的国家措施》框架下,自2015年起远东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启动。2015年9月3—5日,俄罗斯首届“东方经济论坛”在滨海边疆区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参崴)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了开幕式,并会见了应邀出席的我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该论坛通过对远东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尤其是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自由港的推介,旨在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参与远东地区开发。目前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堪察加边疆区、雅库特共和国、楚科奇自治州共计9个超前发展区已经设立,其中,滨海边疆区共2个——米哈伊洛夫斯基和纳杰日金斯基超前发展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共2个——哈巴罗夫斯克和共青城超前发展区;阿穆尔州共2个——别洛戈尔斯克和阿穆尔沿岸超前发展区;堪察加边疆区1个——堪察加超前发展区,分3个地块:海港、南方、帕拉通卡;萨哈共和国(雅库特)1个——“坎加拉瑟”工业园超前发展区;楚科奇自治州1个——白令戈夫斯基超前发展区。这些超前发展区在招商引资上面也各有侧重,包括物流、能源、工业、农业、休闲等,如滨海边疆区超前发展区主要侧重于物流和工业生产领域。同时,在规划中还有6个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亟待建设,目前处于待批状态。此外,2015年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被批准开放为俄罗斯首个自由港。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前景展望

俄方高度重视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的建设,当在远东的经验得到确认后,将在俄罗斯联邦其他地区内普及。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的设立时间为70年,进驻企业享受免税、行政审批便利等优惠条件。中国黑龙江省的天狼星控股集团是第一个享受超前发展区政策的中国企业,该集团之前在阿穆尔州超前发展区投资石化行业,年产60万吨水泥厂已经投产,并在未来计划成为远东超前发展区的管理公司。对于中方企业来说,在中国政府支持参加远东开发的同时,需要充分做好预评估,以规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同时,若能发挥我国产能优势,实质性扩大中俄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将有利于深化中俄互利合作,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步入“新常态”;俄罗斯经济下滑严重,面临着巨大困难。中俄经贸受到严重影响,双方贸易额大幅下滑,没有实现预期1000亿美元的目标。面对国际局势的骤然变化,俄罗斯更加明确了“向东看”的战略目标,积极寻找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发展的新思路,努力解决经济发展中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瓶颈问题,以改善远东投资环境、克服本国经济下滑状态。

对俄罗斯而言,当前加大力度同东北亚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合作变得尤为重要。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的同步实施,为中俄毗邻地区经济的互动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参与俄远东地区的开发有利于东北地区的振兴,同时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俄罗斯远东大开发来说也是一次历史性重大机遇。中俄两国应借助地缘、资源禀赋互补等优势,借俄远东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的建设之机,实质性地推动中俄边境地区经济合作。

[注释]

①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53页。

②彭敏主编:《当代中国的基本建设》(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14-15页。

③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第165-167页;夏义善:《中俄关系55年的发展及前景》,《欧亚社会发展研究》2004年总第10期。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5年),中国统计局出版社。

⑤新华网:《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7月16日,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8/21/content_532202.htm。

⑥中国口岸协会主编:《中国口岸年鉴》(2014年版),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第161-169页。

⑦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 “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Ф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 2013.12.13.,http://www.rg.ru/2013/12/12/poslanie.html.

⑧Пояснительная записка к проекту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закона “О территориях опережающего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и иных мерах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поддержки регионов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⑨俄远东发展部副部长马克西姆·列昂尼多维奇·舍列伊金在“第六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暨中俄投资合作论坛”上关于《俄罗斯联邦超前经济发展区》的报告,2014年10月24日。

[参考文献]

[1]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Премьерные планы-Москва и Пекин определили новые проекты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EB/OL].2014-10-14.http://www.rg.ru/2014/10/13/vstrecha-site.html.

[2]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Ф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 2013.12.13.http://www.rg.ru/2013/12/12/poslanie.html.

[3]Пояснительная записка к проекту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закона?О территориях опережающего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и иных мерах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поддержки регионов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4]马克西姆·列昂尼多维奇·舍列伊金.俄罗斯联邦超前经济发展区[R].第六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暨中俄投资合作论坛,2014.

[5]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3、165-167.

[6]彭敏.当代中国的基本建设(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14-15.

[7]刁秀华.俄罗斯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进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151-159.

[8]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5年)[M].北京:中国统计局出版社.

[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8—2013年)[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

[10]中国口岸协会.中国口岸年鉴(2014年版)[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161-169.

[11]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8/21/content_532202.htm.

[12]中俄经贸合作简况(2014年1—10月)[EB/OL].http://ru.mofcom.gov.cn/article/zxhz/tjsj/201412/20141200822830.shtml.

Abstract: China and Russia are important participants and active promoters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al cooperation. China and Russia are not only close geographically, but also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access to natural resources, especially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Russian Far East regions;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us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18th centur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Sino-Russian border area has had a great meaning both for China and Russia, and for the whole Asia-Pacific region.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China and Russia have put forward the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r East” strategies; along with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Program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Far Eastern and Eastern Siberian Regions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9-2018)”,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has officially developed into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wo countries. In 2015 the bilateral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was seriously affected by the sudden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o suppress the slowdown of Russias national economy, Adv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s in the Far East and the Vladivostok Free Port have officially started functioning, that has brought more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Sino-Russian economic cooperation. Strengthening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Russian Far East, based on principles of mutual benefit, is significant for Sino-Russian regional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Key words: the Russian Far East; Northeast China; economic cooperation; advance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责任编辑:张彤彤)

猜你喜欢

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
实现中俄东北—远东地区开放合作的新突破
延边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文化交流现状调查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文化贸易发展展望
对外经济合作发展现状及策略
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投资企业绩效管理特点
中缅经济合作前景分析
黑龙江省对俄沿边开发开放战略升级研究
中国与南海周边5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俄罗斯远东大开发带给辽宁的新机遇
俄罗斯远东对外贸易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