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时代同行,听我们的育人故事

2023-11-03洪文娜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姑姑奶奶学校

洪文娜

今年的教师节,一大早,家庭群里就热闹起来,大家纷纷祝贺群里的几位人民教师节日快乐——说起来,我们家里,从奶奶辈,到姑姑辈婶婶辈,再到我这一辈,有好几位教师。大家趁着教师节闲聊起来,没想到这一聊,就是近几十年教师发展的缩影。

奶奶的故事

奶奶今年八十几岁,初中学历,年轻的时候却是村子里那唯一一所小学的骨干。

“我年轻的时候啊,长得好,歌唱得好,舞跳得也好,那个时候村里的小學很缺教师,我一个人包揽了数学、音乐、美术、舞蹈几科。”

听到这里 ,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听着大家七嘴八舌聊起来,我才知道原委:几十年前的广东边远山村里,资讯不发达,生活条件落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小村子后,乡村里就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乘坐十多个小时的汽车往外跑,颠簸的山路带来的是身体的疲倦,但这疲倦跟对未来的憧憬一对比,就显得可以忽略。

年轻人不断往外走,村里面就缺少教师,所以在那个年代,山村里一名教师身兼几职的情况并不罕见。

奶奶身为小学教师,并没有给家庭带来多少经济情况的改善,但她坚持让几个孩子求学的意识却很强:当时家里几乎家徒四壁,她和爷爷还是让几个孩子上了大学,甚至姑姑和叔叔还读到了研究生。这在村里还惹来不少闲话:“养儿防老养儿防老,你们倒好,孩子全放出去读书,有什么用?还不是顾不上你们俩。”特别是农忙时节,姑姑叔叔几个都在外读书,爷爷奶奶硬是两个人扛起家里的农务,坚持让几个孩子把书读完。事实证明,奶奶这种教育家的意识,给家里几个孩子挣出了一个山村孩子所能看到的最好的未来。特别是当姑姑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

姑姑的故事

姑姑从小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小孩”,她是家里的老大,为人温婉质朴,很聪明,且勤奋好学,在奶奶的支持下,她成为那个时代不多见的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在华园任教三十年。在华工2021届学生的毕业典礼上,她作为校友代表发言,讲述了她与学生们的故事。

如果说奶奶的“多才多艺”与对教育的“不放弃”是她身为教师的特点,那么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姑姑的故事则切实地体现了大学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和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特点。姑姑从教的三十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教育发展的三十年,也是中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三十年。姑姑教学工作之余,与先生共同创办了电气企业,成立了上市公司,公司目前是国内主流客车企业的电气产品配套商,经过20多年的深耕细作,公司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细分领域已超过30%,在业内具有较好的品牌认可度。

姑姑是老师,也是企业家,这两种身份使她非常清楚企业需要的是怎么样的学生,怎样的学生能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她常说,她希望不仅能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们知识,同时也更希望他们走出华园后,能够将课堂所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她经常会跟学生们强调,必须清楚一个好的工程师究竟应该好在哪里,所做产品的技术含量在哪里,用到了哪些理论知识,以及在过程中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实际,她的公司每年都会接受来自华工的学生进行实习,公司内已有50余位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优秀校友任职,主要从事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工作。

2019年姑姑从教师岗位上退休了,但她仍是无数学生心中永远的“陈老师”,回顾她三十年的教学生涯,她说自己始终坚持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唤醒,对人内在潜能的开发和拓展的重要性,这就是她对教育的理解。虽然已从华南理工大学退休,但她始终心系母校发展,心系学生成长。年过五十,她仍然在企业家的岗位上为广大学子创造条件学习发展,为祖国的前沿科技阵地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

我的故事

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毕业后的我也进入了教师行列,机缘巧合中来到一所中职学校任教。我对职业教育的理解,起源于那次新教师培训的开班仪式。我至今还记得,在那年的新教师培训开班仪式上,一位白发苍苍但身姿挺拔、精神矍铄的老人——学校的退休老校长,为我们新教师们讲述了孖树岗上的故事,他分享了自己在这个职业学校38年的难忘故事,这是一位老教师对教育初心的讲述,对教育情怀的阐释,更是对我们这些后来者的期望。在老校长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一所学校在过去半个世纪中的发展,凝聚着多少人的智慧与努力。

老校长告诉我们,一座城市的公共交通的开端,往往跟它拆城墙、开马路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广州跟国内大部分城市一样,走过这样的历程。而广州交校近60年的建校史,也与广州、中国的交通史有着无法切割的联系。看改革开放四十年,读羊城交通史,每一个变化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学校、专业的发展与祖国的脉搏同律动、共成长。

一转眼,我来到学校已满十年了,这十年间我在学生科、校团委、工会、办公室都待过,但不管在哪一个岗位,我始终坚持在一线上课,始终坚持与学生待在一起,也不断在思考,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怎样的老师?这个问题,我在学校的孖树岗上找到了答案。

学校有一个小山岗,绿油油的草地上栽种着两棵树,旁边一块旧旧的石碑,写着“孖树岗”三个字。老校长告诉我们,这里是学校的起源地,58年前,第一辈交校人在这里,自力更生挖渠引水,开山辟岭修建校园。这“孖树”成了一代代交校人之间的精神纽带,每个初入校园的老师,校长都会给他们讲发生在这孖树岗上的故事,就是希望在每一位老师心里种下“修德砺技”的种子:我们所教授的学生,未来要以技术安身立命,身为老师,不断地修德、砺技,再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我们的学生,做一个“德技并修”的新时代交通运输人才,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中国的交通发展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当中凝聚了无数交通人的心血,他们用工匠精神打造出了如今的优质公共交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职业教育者中的一员,我们当用自己的专业,为这座城市的交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千万个我们,就能凝聚推动交通运输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共筑交通梦,共筑中国梦!

从奶奶,到姑姑,再到我这一代人,有小学教师、大学教授,也有职业教育教师,我们有着属于各自的教育故事,有着属于各自的教育使命,我们的身上有时代的烙印,千千万万个我们也描绘出了时代教育的色彩。在二十大报告中,第一次把教育、科技、人才合为一个部分进行论述,更加突出了科教兴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了教育、科技和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我也与千千万万的教师一样,以教育为纽带,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新的征程呼唤新担当,新得使命激励新作为,在全面投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征程中,我们的教育故事定然更加纷繁精彩。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姑姑奶奶学校
爱漂亮的姑姑
给奶奶按摩
春姑姑走啦
奶奶喊你吃饭啦
奶奶驾到
第二章 姑姑,你咋这么美啊(5)
第二章 姑姑,你咋这么美啊(2)
学校推介
奇妙学校
我家也有奶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