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高职美术教学模式探究
2023-11-03林培亮郑伟亮
林培亮 郑伟亮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不断变革,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当代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条件。当前,教育行业也在迅猛发展,将人工智能中的智能风格迁移算法、智能笔画生成算法、智能艺术阴影算法等应用在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随着教育行业发展步伐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价值与社会意义。而且,在教育行业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很好解决广大教师与学生的需求问题,并为我国全体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现如今我国各类型的高校都开设了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课程以供学生进行学习,甚至有些实力强的学校已经将其设为二级学科,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实力、高技术的人工智能新型人才为宗旨。结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趋向,人工智能迄今为止已经具备相当完善的一套理论与方法,它对于人们未来生活的影响只会越来越深入。而人工智能中涉及美术教学的智能技术,如智能阴影生成技术、智能背景渲染技术等则可以帮助教师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并丰富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学生也会因此爱上美术、欣赏美术,进而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与对美术学科的理解度。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并提出智能教育可以加快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也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因此,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高职美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研究我国教育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科学技术的向前发展不断推动着教育形态向前发展。从一开始只是单纯的“扫盲”,提高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到如今要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能够站在各行各业顶端的综合性人才,我国的教育目标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则能为教师提供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得美术知识以更直观、更具体的方式进行传播。人工智能技术在高职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智能风格迁移算法的应用
在利用传统教学手段的高职美术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感知不同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往往会搜集出大量的名画作品供学生欣赏与感悟,促使学生总结、归纳某些艺术家的艺术风格,这对于学生来讲,属于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的过程。而如何将各位艺术家的绘画风格消化并融合在自己的绘画过程中对学生来讲困难程度比较大,但一旦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创作风格,那么这将是极具教学成果的一项步骤。而运用智能迁移算法,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绘画完成的作品经过合成,迁移到某位艺术家的绘画风格中去,刺激学生的视觉,便于学生以直接的方式感悟艺术家绘画风格的表现手法。这样便可以达到让学生学会风格迁移的目标。同时,利用此种技术还有利于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的教学方案,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也同时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比如,针对美术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作品进行智能风格迁移操作,既可以完整地保留学生作品的主体内容,还可以使其作品更贴近艺术家的作品风格,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此种算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大大节省备课时间,使其拥有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究教学策略上,并且,它还可以缩短教师利用高职美术课堂中修改画作的时间,帮助学生直观地比较分析出不同作家的绘画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二)智能笔画生成算法的应用
在没有智能笔画生成技术的传统高职美术课堂中,教师需要提前对某一幅画作的创作过程进行录制,然后将视频呈现给学生,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备课时间,现场演示也同样耽误了学生的上课时间,使得上课效率降低。而利用此项技术,教师就可以将某幅画作或照片传入系统,此系统便可以向学生展示笔画的顺序、色彩、形状等。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作画流程,尤其是在开始阶段,会涉及作品主色调的确定、画面的整体观念等,教师可以在此阶段进行重复播放,重点讲解难点部分,方便教师针对性地解读与教授。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突破教師进行创作的局限性。
(三)智能艺术阴影算法的应用
在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高职美术课堂中,教师总是会向学生讲解如何为自己的线稿添加立体阴影。因为此步骤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画作的理解,所以,教师需要花费很多精力进行讲解,为学生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尤其是针对刚刚接触线稿的学生,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线稿提出指导意见。所以,学生需要不断地尝试与修改,不断调整艺术阴影表现形式才能找寻到正确的作画方式。而智能艺术阴影算法的应用则可以对输入的线稿进行不同光源的测试,进而形成最可靠的艺术阴影,不仅为学生做好示范,还能够帮助教师快速找到学生画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价值
(一)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其应用的广泛程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在高职美术教学领域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教学带来更高效、更高质量水平的效果,同时也为教学带来了光明前景。如上文所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各艺术家的画作风格进行解析与应用,有助于学生自行开展自主教学活动,即使教师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学生也能在此项技术的支撑下自觉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所以,将高职美术课堂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帮助教师同时开展多样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策略的应用效果最大化,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大数据、智能算法等技术,在线教育模式可以根据高职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较灵活的资源推送方式,通过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个人特征的掌握,建立个性化学习路径,从而满足不同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备课是每个教师在教授新教学内容之前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学习最基础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而这都需要教师在课前搜集大量的名家作品,并利用PPT或视频的方式来呈现。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学生不用受到任何物质条件的限制地去学习美术,可以不局限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地点和有限的工具中,所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教学实践后,教师就可以省去这些整理材料的时间,帮助教师思考新的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提高教学效率。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对教师而言,一方面为其提供备课过程中的解决方案,使其为高职学生构建更具时代感和人文情怀的美术教育;另一方面也为其提供冲破时空限制的“自我升级”的机会,能够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扩充一定的知识储备。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不一样,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大量的新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联系紧密。所以,当教师还是用老一套的教学手段时,学生的积极性便不会再被提高。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就可以轻易地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使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自己的作画风格特点进行自主创作,留给学生很大的空间与自由度,使学生能实现人与智能的交流,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
三、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还未接受相关的教育
当前的高职院校美术教师还未熟练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由于此项技术属于新兴技术且其还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阶段,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所以教师还未来得及接受相关系统的教育。目前还有很多教师处于边自学边教学的状态,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另外,还有些从事教学活动时间较长的美术教师不愿意做出改变,认为学习一项新技术很困难,往往采取逃避与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不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这些原因都会导致人工智能无法普及到美术教学中,甚至会影响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他行业的应用。
(二)教师教学模式比较陈旧
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響,大多数教师虽然认识到人工智能的社会价值与教学价值,但他们往往习惯于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知识的讲解,而很少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的机会少之又少,即使是在欣赏艺术家的画作时,教师也总是在讲解,忽略了学生感悟能力的锻炼,使得人工智能的使用时间被大大缩减。
(三)教师、学生、人工智能未形成一个整体
结合当前情况来看,很多一线美术教师虽然刻意地延长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时间,但他们的知识依然停留在课堂时间的应用,而忽视了课前与课后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锻炼资料整合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学习新技术的能力,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教师、人工智能被割裂开来,不能形成一个整体,不利于人工智能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四、人工智能技术与高职美术教学整合策略
(一)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美术教学相结合的现状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来自于教师没有转变自身教学理念,无法将现代新型技术与实际教学融合在一起,仍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人工智能技术无法与美术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所以,改变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提升其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就学校层面来讲,学校可以尽可能多为美术教师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让一些新兴技术观念薄弱的教师向那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获得不错教学成果的教师积累相关经验,提高教师的信心;同时,学校也可以专门邀请名校中人工智能专业的著名教授或教育行业的专家开展讲座,向教师传递人工智能技术与美术教学相结合重要性的观念,并对有疑惑、有问题的教师进行专业解答与专业指导;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相关主题的研讨会,让美术学科的教师共同讨论,交流经验,了解整个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断提高教师自我专业素养增长的意识,将人工智能技术贯彻到高职美术教学中去。
其次,就教师自身层面来讲,教师要充分学习互联网知识,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加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技能;学习人工智能可以利用在哪些教学环节,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体验;教师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二)创新教学模式
1.搭建模拟教室
因为美术属于一项视觉艺术,所以美术学科更强调让学生真听、真看、真感受,只有学生获得了最真实的感受与体悟,才能获得灵感,创作出更好的绘画作品。所以,教师必须要让学生仔细地观察艺术品,在观察中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与美的感悟。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搭建模拟教室的手段来让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美,利用VR技术、全息投影等为学生提供一场全新的视觉盛宴。
比如,在欣赏世界名画——《向日葵》时,教室就可以借助搭建的模拟教室供学生进行欣赏与学习。以《向日葵》为基础进行渲染与合成,让学生通过观察《向日葵》的画面,学习此幅画作艺术细节,感受梵高对生命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感恩、坦诚之心。
2.开展小组协作学习
新时代的课堂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高职美术课堂又极其强调学生的主观体验,所以,教师更不能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从作品中体会到不一样的感受,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教师可以在高职美术课堂上安排小组学习,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提升审美能力。
比如,在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由《奔马图》演化出来的其他不同风格的作品,然后将《奔马图》与AI合成的《奔马图》共同呈现给学生,并小组讨论这两幅图的区别与创作手法有何不同,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增长经验,互相补充想法与思维。
3.多學科整合开展教学
美术鉴赏课是美术教学中常涉及的一类课程,这要求鉴赏者需要有一定的美术知识与鉴赏能力,在鉴赏时,学生要能够将知识从头脑中提取出来,丰富自身的鉴赏体验。所以,美术鉴赏课也离不开其他课程的辅助,只有鉴赏者全方位了解作品,才能给予最中肯的评价,最大程度提升鉴赏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整合技术,将一幅作品的作者简介、所处历史朝代、当时的创作流派、衍生作品、颜料质地等信息进行整合,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了解作品创作的来龙去脉。
4.搭建智能学习平台
教师不仅要关注高职美术课堂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要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课前、课后联系起来,加强新兴技术与学生、美术课程之间的联系。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教师也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感知美、体验美,将智能学习平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比如,教师可以将好的美术作品上传到学习平台上,并允许学生们对作品进行评价,并利用智能技术对作品进行修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成绩、作业完成度等上传到平台上,使其自动生成属于学生自己的数据,教师可以依据数据对学生提出针对性意见,并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自己的名家临摹作品进行训练。同时,此平台还可以对学生的作画笔法、布局结构等进行分析,便于学生纠正与修改等等。总之,智能学习平台应用广泛,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拓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学生、人工智能形成一个整体
可以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在一旁予以指引,分配好学生课前、课堂及课后人工智能技术运用的时间,自然而然就可以锻炼学生资料整合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学习新技术能力,帮助学生构建适应自身学习的知识体系,拓展智能学习空间与学习资源,从而使教师、学生、人工智能三者之间形成一个整体,有利于人工智能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学而言,美术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学科,人工智能教育在科学归纳思想中去解决问题的同时,美术学科具有培养学生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发散思维的作用。当然,美术学科对学生的鉴赏能力、艺术天分与实践能力要求也较高。它不像数学学科,掌握数学公式定理只是可以做一些基础题目,也不像语文科目,需要对文章进行记忆,它更强调的是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体验。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美术基础知识、相关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等有深刻的理解与良好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美术教师不单单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还要提升文化素养,学会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明确教育理论的各种应用途径,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教育目标,将学生培养成拥有较高艺术水准、具有高尚情操与审美能力、具有创新意识与动手操作能力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教育行业迎来一片光明的发展前景,而人工智能技术则在提供教师教学效率的各种方法中脱颖而出。通过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此项技术就可以轻易地找到艺术创作的方法,减轻教师压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为他们提供一套适合于他们的教与学模式。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美术教师来说,我们应该积极探究人工智能技术与美术教学进行有机融合的新思路,无限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会价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斐斐,徐燕.人工智能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美术教育研2021(16):3.
[2]陈博林.美术教学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探究[J].河北画报,2022(16):3.
[3]杨聪兵.应用人工智能打造生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的路径探究[J].学周刊,2020(26):2.
[4]熊媛,盛群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问题的思考及建议[J].教学与管理,2020(15):21-24.
[5]任友群.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解读之一[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6):27-28,60.
[6]钱初熹.与大数据时代同行的美术学习方式变革[J].中国美术教育,2016(1):10-12.
[7]邢晓静.“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美术教学——评《新编美术教学论》[J].高教探索,2019(7):139.
[8]韩昭良,韩凯辉 .人工智能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机遇、挑战及路径[J].技术经济,2019(9):85.
[9]谢志远,刘燕楠.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技术革命——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人才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3):103.
[10]王瑛.关于大数据技术在人工智能中应用的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1,11(4):95- 96.
[11]张海生.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逻辑、困境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21(2):57-65.
[12]李少敏.大数据技术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0,38(10):59-61.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2 年度高等教育研究一般课题“人工智能嵌入高职院校美术课教学改革方法及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GYB152)。]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