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改革与创新

2023-11-03马振茹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8期
关键词:资源建设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金融形式受到现实的冲击,金融市场正走向普惠时代。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之间紧密相关,因此许多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已将业务拓展到互联网金融领域,并将其视为重点发展方向。网上银行和网络金融产品销售等业务已经涉及其中。为紧随市场发展步伐,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纳入了培养金融专业素养和互联网运营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本文侧重于高校“互联网金融”课程的教学,分析当前课程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探讨课程教学资源改革创新的领域。希望本文能为相关专业课程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创新;资源建设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变革。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市场出现了多种新型金融模式,如网贷、网银、众筹等。这些模式进一步扩大了我国的金融体系,并对高校的育人工作产生了影响。因此,高校应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出发,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完善课程计划,优化课程体系,为培养复合型互联网金融人才做出努力。

一、“互联网金融”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改革的必要性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金融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这种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金融机构正积极与互联网行业进行深度融合,这成为当前金融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这种发展背景下,金融相关企业对新时代人才提出了新的期望,并相应调整了对人才的要求。新时代的金融人才不仅要深入了解国家在金融领域提出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还要在当前金融行业的“互联网+”新趋势下,具备全面且有效地控制风险的能力。在当前金融市场中,金融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银行网点类的基层岗位,如证券销售、保险代理等均需要非常强的金融专业知识。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成熟,这些岗位对员工的要求也更注重互联网应用能力。这些岗位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从产品设计、营销到管理,进行一系列的工作部署。因此,对人才的要求变得更为严格。他们不仅需要掌握金融常规理论和实践知识,还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风险管理意识。此外,互联网思维能力也成为新时代金融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新时代金融人才还需要具备处理和应用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二、高校“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传统线下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融合的一种新型金融业务模式。该模式将支付、投资、资金融通和信息中介服务集于一体,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了适应这一市场需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课程中增设了互联网金融方向。由于相关专业课程开设时间短,高校在这方面仍处于摸索阶段,可能会遇到一些课程设置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知识占比较少

目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成为时代发展的热门方向。这些技术已经积极融入各个领域和体系,金融行业也不例外。金融体系已经开始积极创新,全面推广这些新兴技术的使用。推动金融业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顶尖专家的设计,还需要大量高素质且具有实操性的金融从业人员。

在高校教学领域中,金融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争议。有人将其视为经济学的一部分,有人将其视为管理学的一部分。这种争议会影响到具体的课程设置,使得教学资源投入力度与教学需求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也导致在互联网金融课堂设置上,过于偏向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教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反映最新的金融动态。这就可能导致教学内容滞后,对专业人才的发展产生限制。

(二)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折损学生学习兴致

互联网金融已经摆脱了传统金融模式的束缚,削弱了金融机构在资金融通中的主导地位。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通过多样化的业务模式,如网络借贷、金融产品销售代理等新型平台,迅速抢占了金融市场,并努力通过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方式增加客户深度体验,以留住客户。因此,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应积极融入新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目前“互联网金融”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问题,部分教师还是喜欢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对互联网金融领域基础理论和业务模式的讲解。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兴趣。此外,理论知识过于繁多和枯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承受能力了解不够深入,无法开展针对性教学。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模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课程产生抵触情绪,使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此,就需要积极革新单一且传统的教学模式,摆脱机械式的理论灌输,并加大对教学资源和实践活动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对资源流和信息流具有扎实分析能力的优质人才。

(三)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学水准有待提高

当前,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迅猛,这使得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变得更加严苛。与传统金融学课程相比,“互联网金融”课程更注重多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为了满足人才发展需求,教师需要具备更全面的知识面、技能体系和教学經验。他们不仅要熟悉传统金融理论和知识,还需要具备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并具备强大的实践能力,以从专业角度为学生带来实用的行业信息和技能。

可是,目前高校“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师团队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许多教师缺乏综合素养,对知识面的涵盖不够广泛,同时在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方面也存在不足。因此,他们很难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互联网金融教学演示,这对专业人才的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

三、加强“互联网金融”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改革与创新的有效举措

(一)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客户的体验和服务变得更加重要。因此,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需要将“注重客户服务体验”的观念融入实际教学中。为了给学生更多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新时代的高校互联网金融教学需要提升实践课程的比重,并积极搭建开放式的教学平台,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响应互联网开放和互动式教学的一种体现。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善于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自身的教学技巧,在实践课堂中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呈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建立实务操作模拟平台,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该模拟平台应包含多种金融产品的仿真交易,涵盖金融电商、众筹、第三方支付等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以及传统的银行、证券、基金等基础业务。此外,还应建立金融监管模拟平台,让学生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操作,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其更符合就业市场的需求。同时,利用多媒体资源平台创建线上实验室和线上授课等方式,结合就业导向的内容,避免学生在就业方向上迷茫。在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势头下,通过模拟平台的搭建和与行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就业前景,并让学生在更实际的就业环境中学习,提升认知分析能力和解决互联网金融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变得非常紧迫。市场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求旺盛,高校应做出相应改革,积极利用教育资源为金融类人才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为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求,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中“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思想。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纠正,积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金融市场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教师的思想和知识认知如果不能跟上,将制约人才的培养。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先进的金融知识,不过度依赖课本知识。作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人才教育要面向社会和未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拓展教材之外的知识,通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成为被市场所认可的优质人才。 其次,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性和强烈的渗透性,自主学习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最佳方式。高校互联网金融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实践体验分享、专业培训、公司实习等形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思维方式。最后,技术的不断更新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因此在高校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改革中,需要优化具体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纳现代教学技术,改变原有单一且效率低下的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互联网金融”课堂知识学习的专注程度。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各种网络教学资源,提升专业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

(三)融入思政教学,增强价值引导

有部分学生在经历了高中的考试压力进入到大学后,面对高校相对轻松的环境,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出现逃课、缺课、上课玩手机等不良行为。为了改变这种现象,需要加强学生自身的素养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应将思政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在当前高校教学中,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在具体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也要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整个改革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的新兴产业,在快速发展和渗透阶段,难免会遇到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例如违规展业、逃避监管、欺诈跑路等违法行为。“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中应渗透思政教育,在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环节中充分纳入思政教育内容。同时,积极结合本专业知识和行业实际案例,对学生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操守方面进行正向引导。

(四)强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素养

高校师资队伍的质量对课堂改革的质量至关重要。为了培养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高校需要从优化教师队伍入手,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相关知识。新时代的高校互联网金融教师队伍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和丰富的跨专业技能,以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为此,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培训来强化教师的专业建设,帮助教师改正错误思维,并引导他们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和人才需求,以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专业实践技能上的提升。学校还可以派遣优秀教师到金融行业和互联网企业兼职,发展双师型金融教学团队。通过深入合作和交流,了解市场动态,更新教学内容,提升实务水准,拓宽教学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此外,还要增加对教学改革的资金投入,以确保“互联网金融”课程的开展和教学资源的更新。学校需要明确科研与教改的预算经费,并给予支持,避免资金浪费,确保每一笔经费都用在刀刃上。此外,还需要完善相关教育资源的设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备安置,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最后,建立负责到人的管理体系,约束经费使用者的权力,动态配置学校资源,以确保资金使用和资源配置的优化状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应与时俱进,及时关注和更新行业发展动态,优化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以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作者单位:马振茹 三亚学院

参  考  文  献

[1]刘康文.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类专业”教学资源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20):233-235.

[2]崔靖.“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6):211-212.

[3]冯锐,陈孝明,李旭峰.互联网金融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改革与创新[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9,22(04):29-33.

[4]胡舒予,黄明.互联网金融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No.205(01):5-6+22.

本文系三亚学院2022-2023学年秋季学期教育教学课程考核改革试点项目《互联网金融》(立项批准号:SYJGKH2022028)。

马振茹(1997.04-),女,汉族,河南,硕士研究生,三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经济与金融。

猜你喜欢

资源建设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