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孪生技术赋能下的传媒新业态

2023-11-03刘妍

传播与版权 2023年20期
关键词:数字孪生新闻生产

刘妍

[摘要]数字孪生指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数字孪生技术因其全生命周期、准实时、双向的特点在工业应用领域展现价值特色,在新闻传播领域也逐步被应用在新闻生产各个流程中,从而推动整体传媒生态的更新优化。其主要表现为:连接模式的新形态、新闻生产新形态、媒介形态的新想象。

[关键词]数字孪生;传媒业态;新闻生产;媒介形态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因此,各行各业要重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对产业的数字化改造与升级。数字孪生实际上就是在基于实体考察的基础之上,借助历史运行数据和物理模型等制造出实体的数字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观测与监控实现对实体的优化与调整。Michael Grieves教授于2002年率先提出类似数字孪生的相关概念—信息镜像模型。随着数字孪生技术的价值逐渐显现,其在智能制造领域成为热门话题之一。

目前,数字孪生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制造、交通管理、智慧医疗等诸多领域,得益于数字模型对物理实体的高效分析、诊断、仿真与控制,各领域生产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在新闻传播领域,数字孪生技术展现其独特的应用价值,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应用实例—数字孪生主播、虚拟演播厅、数字孪生场景。传统的研究认为,媒介具有时空和感官操纵能力,记录型媒介跨越时间,传输型媒介跨越空间[1]。媒介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更加追求其对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把控,数字孪生技术为媒介的沉浸式与交互性发展提供了基础架构。

一、数字孪生重塑人际连接关系

有关媒介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层面的解释。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著名观点。施拉姆认为媒介是传播和扩散信息的重要工具。从以上两种观点中能够得出:媒介既是传输工具,又是符號环境。媒介在社会信息的传输过程中起到扩大信息覆盖面与影响力的基础作用,同时又通过物质、观念、能量的传递重新塑造人、媒介与环境之间的连接关系。而媒介进化过程中媒介形态的不断变化影响着这种连接关系的形式。数字孪生技术为这种连接关系提供技术性改造因素,互动性和中介性为其显著特征。

(一)技术改变人际连接模式

传统的研究认为在人、媒介与环境三者的关系之中,人处于中心点,肯定了人的主体性地位。而在数字孪生技术的影响下,这种主体性得到了意义的扩充与发展。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新的技术身体可以帮助真人实现替代式在场。因此,技术身体与人共同构成了传播主体,共同存在于新闻生产场域之中,技术身体与人的双向连接成为全新形态。

目前,在新闻传播领域,数字孪生主播因其智能性、全时性、可塑性等特征得到了基础性的应用。例如,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联合小冰公司推出的虚拟主播“冯小殊”,通过AI技术对冯殊的容貌、口型、声音等数据进行复刻,以冯殊绿幕前播报天气状况素材为视频制作基础,实现全时性内容展播与交互。主播个人有着丰富的社会角色与身份,在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同时,又能通过数字孪生的形象替代完成直播任务,离场不再代表离身,数字孪生体与主播之间的互动是双向的,数字孪生主播对前台主播形象的塑造与展示都直接关联真人的影响力。而主播本人的动作、思考方式、表达技巧等是虚拟主播的数据来源与学习对象,因而“前台”与“后台”的互动共同构成了主播整体媒介形象的塑造,处于连接关系中的个人与媒介、环境之间的关系由于技术身体的介入突破了连接的唯一性特征,展示出更多的发展空间与互动性可能。

(二)技术介入人际连接过程

人际传播指人与人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社会行为。其离不开对个人的身体研究,从身体必须在场的面对面交流到大众传播时代追求的“缺席的在场,在场的缺席”,再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蓬勃发展时代的具身传播,人际传播中对身体的作用性认知伴随技术的介入而不断发生变化—逐渐偏向具身传播。

伴随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在元宇宙场景下,人际传播将回归到全感官化的时代。数字孪生体在元宇宙场景下的人际传播与真人线下传播存在双线并行且相互延伸转换的关系。线上场域中信息与感情的交流以个人的拟真实体验为基础,身体的缺席得到了技术性补偿,全感官的体验实现个人在虚拟时空中的“真实交流”,人际传播因技术的介入呈现符号化、真实化、双向化的特征。此外,媒介技术的变革使人际关系中掺杂了越来越多刻意加工、刺激诱导成分,逐渐违背了自愿、本性的原始传播动机[2]。新技术的介入使得人际传播中出现更多诱导性因素,尤其聚焦线上场景中,传播不再只是出于自我意愿的选择,虚拟场景中的群体暗示、群体感染成为重要的干扰机制影响着具体的人际交往。因此,虚拟场景中的人际传播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安全隐患。互联网普及以来,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匿名性等因素导致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事件的频发,也使得国家对网络空间的管理愈发严格,相关法律文件与社会制度不断出台。在虚拟性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中,人际关系更加模糊,网络空间中的负面事件会因为虚拟性的发展而不断迭代升级。

二、数字孪生改造新闻生产形态

随着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不断被应用到新闻生产中,新闻形态逐渐突破固定模式,实现智能化、精准化、虚拟化内容生产,数字孪生技术对新闻形态的改造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新闻生产打破时间界限

传统的新闻生产以专业新闻工作者为创作主体,以确定报道主题、搜集新闻素材、制作新闻内容、新闻分发和传播为主要流程。新闻生产各个流程紧密相连,从简单的素材到完整的新闻作品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因此新闻生产必然存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在媒介技术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成为贯穿新闻生产实践流程的新变量,在新闻生产的多个环节中被广泛应用,使新闻生产的时间跨度逐渐缩小。

2022年,《每日经济新闻》栏目数字孪生主播N小黑和搭档N小白共同实现了无间断直播70天,直播内容主要为输出每日重要经济新闻,提供高价值参考信息。数字孪生技术被应用于新闻生产,使新闻制作的周期大幅缩短,虚拟主播的诞生实现了新闻的即时全时段传播。在AI智能化生成内容的基础之上,基于虚拟渲染引擎、色键器和绿幕、后期剪辑技术的应用,虚拟主播前台自动化播报,真正实现新闻生产的全流程化无人操作。数字孪生技术作为助力智能化新闻生产的关键技术,对媒体来说有助于实现新闻制作的高阶跨步,对受众来说更加节省获取信息的时间与精力。

(二)数字驱动新闻形态更新

在当代社会,新闻业不仅被进一步图像化,而且迎来了全新的人机关系和视觉再造[3]。数字孪生技术在新闻业的应用驱动新闻形态实现数字化升级与再造,主要演变倾向为网络驱动、智能生产、云端储存。基础的数字形态新闻产品强调形式的数字化、互动化、智能化,在数字孪生技术与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VR/AR技术的组合加持下,数字化的新闻形态在强调基础特征的前提下,推动新闻形态的“真实化”—尽最大可能采用虚拟手段还愿社会真实,打破现实与虚拟的界限,营造身临其境感。此外,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信息环境,信息的传播更多地存在于沉浸式情景,用户的感官将与智能设备深度联结,通过全方位体验与触达实现有效信息的获取。因此,新闻业在重视虚拟场景叙事的基础之上,应遵循受众的多感官体验与感觉互通,实现文本内容与受众感官的有效性联结,创造符合复线性叙事结构的数字形态新闻产品。

三、数字孪生推动媒介形态进化

媒介即讯息,在拟态环境中媒介是人获取信息、感知环境的重要渠道,媒介能够塑造个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因此,新闻传播离不开对媒介形态的研究。美国学者费德勒提出媒介进化存在共同演进与共同生存的原则,即在媒介进化的过程中,新的媒介出现,旧的媒介消亡是自然变化的过程,两者并没有明确的先后顺序,而是并行发展、共同演进。在目前的演进过程中,充满无限可能的当属以数字孪生、VR/AR和区块链为核心技术支撑的元宇宙构想。

(一)媒介进化满足人類需求

保罗莱文森认为,媒介技术在演进过程中表现了一种越来越符合人类需求和方便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倾向。媒介进化以人的主体需求为出发点,最终服务人类的社会需求。从媒介演进的实际过程中不难看出这一点,媒介技术的进化始终致力于满足人类的需求与选择,朝着高度复制人类环境的方向发展[4]。

数字孪生技术作为元宇宙社会的底层技术,对数字孪生城市的建设起着关键性作用。目前,数字孪生技术已经被应用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在元宇宙的构想中,城市的现实数据是其数字孪生体的信息来源,数字孪生城市不仅能够有效复制与映射现实城市,两者之间还将逐渐交融,最终成为一个承载人类物质世界、社会活动和集体心智的无限场域。数字孪生城市在模拟、复制真实城市形象的基础上,通过虚拟技术还原现实,实现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直观感知,从而模糊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真正回归人类生存的知觉起点,再进一步进化出新型规则、形态与制度。在此过程中,人的主体性需求处于媒介进化的起始点,数字孪生技术需要满足人类对生存与体验的全方位需求才能真正找到虚拟与现实环境交融的切入点。

(二)媒介进化提供开放选择

在元宇宙构想中,数字孪生技术对真实城市与人物进行模拟、复制,同时不断进化出新的形态与规则。根据列斐伏尔关于空间的理论构想,物质空间、精神空间与社会空间共同构成了“三位一体”的空间格局。社会空间即所谓的“他者”。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所创造的“他者”空间并不简单等同于物质空间或者精神空间,抑或是两者的简单相加,其对两类空间形态的综合与还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元宇宙构建的社会空间既是基于现实空间,又是对想象中的空间的还原,对两者进行重构,形成全新的社会空间。在此空间中,新的规则与制度亟待建立,现实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要素在元宇宙空间中将以何种形态展示,同时,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如何变化,都有待进一步探索。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充满不确定的“他者”空间中,受众身份的认同、自我价值的实现,甚至经济实力的重塑等多方面都面临新的选择,现实空间的空虚、倦怠感很有可能在“他者”空间中得到释放与消解。事实上,任何一种新型媒介形态的出现都会改变现有的媒介环境,影响着人们认知和理解世界的能力,数字孪生技术作为构建元宇宙空间的基础技术,为受众提供开放性选择以实现其对媒介环境的关键性影响。

四、结语

在数字孪生技术的逐步应用过程中,其对传媒业的价值愈发明显。新型媒介技术的进步也不断推动着传媒业的更新优化。文章从连接模式、新闻生产、媒介形态三方面分析数字孪生技术对传媒生态的积极性改造。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的虚拟主播与真实主播,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实时连接与数据交换关系。由于虚拟性的加深,为人际传播蒙上了一层面纱,更多刺激性因素影响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活动,新的社交模型与形态有待更新。数字孪生技术也极大影响了传统新闻生产,推动其智能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虚拟现实与现实之间的边界会随着技术的应用不断模糊,而高度虚拟化的媒介环境最终目标却是无限地接近真实世界。因为在媒介进化的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始终是其出发点与落脚点,新的媒介形态充满着未知,但人的感受、体验是传播的终极考虑因素。

此外,任何一种媒介技术都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言:“任何一种技术,既是恩赐,又是包袱。”利与弊总是彼此交织,最终作用在其发挥作用的社会场域。因此,对数字孪生技术人们既要看到其应用价值,又要在应用过程中分析其背后的隐忧。最后,技术能够推动媒介生态的变化,但究其根本,人的主体性存在仍然处于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邓建国.元元媒介与数字孪生:元宇宙的媒介理论透视[J].新闻大学,2022(06):35-48,120.

[2]李俊苇.社交手游中的人际传播研究:以《摩尔庄园》手游为例[J].采写编,2023(04):124-126.

[3]秦红雨,杨毅恒.“鸟瞰式”新闻的视觉生产与新闻形态再造[J].青年记者,2023(05):61-63.

[4]艾岚,赵双阁.技术逻辑下保罗·莱文森媒介进化论中的“人本主义”建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3):140-147.

猜你喜欢

数字孪生新闻生产
环境偶双极的数字孪生及其应用
“数字孪生”很美,但风险被低估了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工厂数据平台架构设计与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的机械设计发展趋势
“数字孪生”改变行业规则的顶尖技术
图书馆未来的技术应用与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
网络新闻生产中的道德绑架现象与规避
新闻传播语境中道德绑架的内涵与规避
今天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有了哪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