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下初中数学教学及评价思考

2023-11-03刘春辉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21期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

刘春辉

【摘要】随着“双减”工作的持续推进,初中数学教学体系亟待优化和改革.本文立足“双减”背景,重点剖析初中数学教学及评价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例,论述相对应的解决策略,旨在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准,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教学及评价

“双减”政策的出台和实行,其核心目标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技能,促使学生真正地回归课堂,进而改善校外培训的乱象,这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双减”背景下,现行的数学教学及评价模式暴露出一些问题,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和审视,明确阻碍教学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基于问题导向和“双减”的思想指导,对数学教学的手段、课堂评价的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与创新,从而打造高效课堂,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减负提质.

1 “双减”下初中数学教学及评价现状

1.1 教学手段的趣味性有待提升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动因,古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足以看出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双减”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就是增强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和创新性,点燃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确保他们在课堂上获取充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立足“双减”背景分析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问题是教学手段的趣味性有待提升,部分教师受到陈旧教学观念的桎梏,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和兴趣需求,还在沿用填鸭式、灌输型的教学手段,对新颖教学资源的应用力度不足,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概念性和抽象性,缺少趣味元素的融入,学生就会对数学课程建立枯燥乏味的印象,整体的学习行为和态度都比较被动,难以在课堂上学足学好,影响“双减”政策的贯彻实践.

1.2 学生缺乏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数学基础、思维能力、学习习惯和优势智能等,都客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每个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速度不同、擅长的领域不同,自然会产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双减”政策的思想指导,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缺乏充分的关注,还在沿用大班授课的模式,对教学内容“一手包办”,体现不出差异性和层次性,鲜少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导致学生缺少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只能在教师的安排下亦步亦趋,难以发挥个体的优势,从而降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效率,与新时期的“双减”工作背道而驰.

1.3 评价机制难以体现出过程性

评价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做好评价工作,能够指引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考方向,使其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养成自主反思和进取的学习品质.在“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学的评价体系,倡导的是“教学评”一体化,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全过程的,具有调节、导向、激励、诊断等功能,然而就数学教学现状而言,现有的教学评价机制,难以体现出过程性和发展性,教师通常采用终结性的评价手段,也就是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评价指标一般局限在知识和技能板块,缺少对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无法得到及时的监测和反馈,不仅有悖于“双减”工作的开展,也会削弱数学教学整体的实效性.

2 “双减”下初中数学教学及评价策略

2.1 创设多样化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基于“双减”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落实激趣工作是最为紧要的.数学是对现实事物的抽象概括,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重形象、轻抽象,所以在认知理解数学知识时比较吃力,很多学生都认为数学知识艰深难懂,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情境创设是一种富有新意和趣味的教学手段,既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也能满足他们求新、求趣、求奇的需求,能够使数学知识化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生动,教师应该根据数学课程内容,从激趣减负的角度出发,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比如积极地引入多媒体资源,用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抑或开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以生活为媒介,简化学生的知识理解难度,从而诱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探索兴趣.

例如 在教授“几何图形”一课中,教师在实施情境创设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和资源,为学生呈现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物品图片,包括水杯、铅笔、玻璃球、橙子、跳棋、冰激凌筒等等,熟悉的生活物品,迅速地唤醒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亲近感,教师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请大家认真地观察屏幕上的物品图片,能否为它们分一下类?学生观察并思考后回答:水杯、铅笔分为一类,玻璃球、橙子分为一类,跳棋、冰激凌筒分为一类.教师:大家分类时是否考虑到这些物品的颜色、材质、质量?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学生:没有考虑,分类标准是物品的形状特征.教师:那么这些物品中有哪些你认识的几何图形?学生:有圆柱、球和圆锥.教师追问:能否再列举几个相关的生活物品?学生交流后踊跃地反馈:圆柱有易拉罐、旗杆,球有足球、篮球,圆锥有漏斗、陀螺……这样在学习情境的带动下,学生的探索动机被充分地激活,同时建立几何图形与生活实物的对应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2.2 设计游戏化学习活动,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

针对“双减”下初中数学教学缺乏趣味性的问题,教师除了要创设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之外,还应该开设丰富的学习活动,改善灌输式教学的局面,力求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他们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之一,游戏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寓教于乐,促使学生在玩玩樂乐的活动氛围之下,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获得学习技能的发展.因此,在基于“双减”创新数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游戏化学习活动,把教学目标和要求寓于游戏之中,比如开展竞赛游戏、绘图游戏、问答游戏等等,全面解放学生的身心,增强数学教学的“玩味”,从而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畏难情绪.

例如 在教授“平移”一课中,教师就可以设计动手绘图游戏:同学们,请大家同桌合作,先在方格纸的中间画一个正方形,再分别画出正方形向左、向右平移两个方格单位之后的图形,一人画一个,画完之后互相检查.具有操作性的游戏活动一经发布,就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尝试欲望,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参与绘图游戏,并按照要求很快地完成了作品.教师追加一项竞赛游戏:同学们,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请大家观察作好的图,找出平移的特征,比一比谁的发现最准确、最全面!学生启动思维开始抢答:平移前后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图形对应点之间的线段互相平行且相等,都是两个方格单位……教师小结:大家的眼力真棒!没错,平移的特征,就是对应角和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点之间的线段距离等于平移距离.这样通过设计开展游戏活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就实现协同运作,透彻地掌握了平移知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3 开展小组式任务探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初中生的个性思想非常活跃,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渴望与同伴互动,渴望施展才能、表现自己.在“双减”视域下,高质量的数学教学,应该做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课堂成为学生彰显优势和潜能的“舞台”.小组式任务探究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尊重学生的個体差异,在此模式中,学生能够尽情地集思广益、互教互学,利用自己擅长的工具和办法,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路径.因此,教师应该着重开展小组式任务探究,从整体学情出发,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地划分数学探究小组,至于任务的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数学课程的重难点,设计研讨型的问题任务,或者是实践型的操作任务,鼓励学生协作配合、各显本领,合力完成任务,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 在教学“角”一课中,在学生初步了解角的定义之后,教师设计合作研讨型的问题任务:同学们,对于角的定义,老师这里有四种说法:(1)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2)角度的大小靠边长决定;(3)在角一边的延长线上取一点;(4)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请大家4-5人为一组,合作探究以上说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说明理由.各小组立即展开互动讨论,不同学生也纷纷采用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有的查阅教材概念,有的则亲手在纸上作图验证,几分钟后,各组汇报任务探究的结论:只有说法(4)是正确的,说法(1)中只提到两条射线,忽略了公共端点,错误;说法(2),角的边是射线,没有长短之分,且角的大小由开口大小决定,错误;说法(3),角的边没有延长线一说,也是错误的.这样通过开展小组式任务探究,学生不仅获得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强化,也能实现个性和优势的互补,同时对角的定义知识学以致用,从而收获丰硕的课堂教学成果.

2.4 构建即时性评价机制,调节学生的学习进程

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评价必须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之内,才能真正地起到调控、激励等效用.即时评价是实现形成性评价的主要方法,能够覆盖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精准地获取和反馈学习信息.因此,针对“双减”下的数学教学评价,无法体现过程性的问题,教师应该重点构建即时性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技能的习得情况,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给予即时、灵活的点评,注重在评语中融入激励、引导、矫正的因素,调节学生的学习进程、强化探究信心,从而推动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深度转变,体现数学教学对“双减”政策的积极回应.

例如 在教学“不等式”一课中,教师就可以把即时评价,贯穿到随堂练习中,学生通过基础学习,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号,教师设计一道练习检测题:x的4倍大于-7,同学们,如何用不等式表示这个数量关系?学生思考后反馈:4x>-7.教师即时评价:表示得非常正确!能否详细地阐述这道题的解题关键?请大家围绕着不等式的概念来谈.学生研讨后回答:不等式是用>、<、≥、≤、≠连接而成的式子,这道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找出表示数量关系的关键词,同时选准不等号,其中体现数量关系的关键词是“大于”,对应的不等号就是“>”,列式为4x>-7.教师继续点评:大家解释得十分到位,在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时,正确地找出关键词、选用不等号是至关重要的,千万不要被复杂的题设所迷惑.这样通过实施即时性评价,学生的学习信心就获得激励,并扎实地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运用方法,从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避免学生陷入认知误区.

3 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下初中数学教学及评价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手段的趣味性有待提升,学生缺乏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评价机制难以体现出过程性.教师应该深化“双减”政策的内涵,针对数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设计游戏化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化解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畏难和抵触情绪,开展小组式任务探究,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个性发展,同时构建即时性评价机制,调节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实现“双减”下初中数学教学及评价体系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于晓楠.“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应用“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7):52-54.

[2]陈毅群,王奇南.“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与评价路径探索[J].中学数学,2022(24):9-10+18.

[3]陈宇丽.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2(17):93-95.

[4]王丽.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9(36):101.

[5]李延章.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提升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J].才智,2020(05):198.

猜你喜欢

双减初中数学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