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3-11-03张思梅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学计划学习态度分层

张思梅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用于现在的教学,而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需要数学教师掌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数学难关。分层教学方式对每一位学生都投入了关注与耐心,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肯定,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充分激发每一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分层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

一、以学生现有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开展的前提是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分层,而每一位学生现有的学习情况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对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心理特征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进行随堂小测,通过学生测验的结果了解其学习掌握情况;还可以通过课后约谈和家庭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之后,就可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此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和特点后,给学生预留几分钟的时间,将单元练习题当作随堂测试,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随后通过批改对测试成绩较低的学生进行约谈,并向家长联系,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再综合进行评估分层。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具有较强理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优秀的学生可以分为A层;具有较好的理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良好的学生分为B层;理解、接受能力较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分为C层。

二、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计划分层

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较为简单,较易掌握,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却觉得知识点较为复杂,学起来较为吃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以便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学计划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教学计划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A层次的学生开展弹性教学,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任务,拓展延伸知识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针对B、C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知识点讲解和演示的机会,B层次的学生旨在要求掌握理论知识,并能简单地运用,C层次的学生旨在要求掌握基础知识,能初步运用。

如,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知识点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计划。A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十位数”“百位数”的加、减算法后,教师再提供课外延伸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更多的算法,锻炼其思维能力;B层次的学生在教师讲解课本上的“十位数”“百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时,要求全部掌握,并能做对课后练习;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着重讲解加、减“十位数”“百位数”的运算过程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確保能掌握简单的“十位数”“百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采用分层的教学计划,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其热爱学习,在往后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以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进行分层教学

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都不相同,在单位时间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相同,所以最终会导致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出现明显的优劣区分。分层教学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如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过程,是体现教学成果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实际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进行层次性地教学。对于A层次的学生采用少讲解、多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是通过多练习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会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对于B层次的学生采用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可以巩固知识点;C层次的学生应以讲解为主,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再结合少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如,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在讲解“口算乘法”“笔算乘法”等相关知识点后,让A层次学生思考更多计算方法,并将课本上的对应练习题做完,充分掌握所有知识点;教师应在讲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让B层次学生结合练习题进行理解,讲解完“口算乘法”的运算,就让学生练习相应的练习题,以此巩固理解;C层次的学生则需要教师在讲解“口算乘法”“笔算乘法”等相关知识点时,着重演示运算方法,多举例子进行演示,让学生能有充分地理解时间,最后再给予简单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四、以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因为良好的评价能鼓舞学生,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给予不同层次的评价,以往统一采用成绩作为标准进行评价,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难以获得肯定和鼓励。分层评价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给予适当的学习反馈,引导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如,教学“面积”时,学生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中,除了要学习“平方厘米”单位的计算方法,还要学习与“平方分米”“平方米”单位之间的进率计算方法,对于学习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混淆单位,计算出错。针对这类B、C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从一开始就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并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对比前后学习状态的变化,当B、C层次的学生能正确区分以上几种面积单位,并减少进率计算的错误次数后,教师应当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A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当更为严格,主要以批评式评价为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时刻保持高效的学习水准,实现数学成绩稳步提升。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开展分层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给予正确的学习反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提升数学学习水平。

猜你喜欢

教学计划学习态度分层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与家庭背景关系的实证调研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制订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