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的数学作业设计探索
2023-11-03陈祥芳
陈祥芳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需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业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与布置,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升其综合素质以及促进个性发展。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因此,如何进行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双减”政策精神为指导,结合现代教育理论,构建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评一致性”作业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目前小学生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教育评价改革是新时期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文件,明确要求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优化学校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业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师导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显示平台。在此背景下,作业设计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优化作业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数学作业负担。
当前小学生数学作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重复性机械训练较多,创新意识不足;作业难度过大或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导致他们思维能力及创造力的下降。
因此,通过“教学评一致性”的方式来进行作业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谓“教学评一致性”即指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单向传递型课堂转变为师生互动探究型课堂,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及时反馈并激励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这样的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其内在潜能,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基于上述考虑,探讨如何运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开展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感和综合素质水平,成为我们不断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设计原则
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指导下,教师需要对学生完成作业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提出以下作业设计原则:
(一)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在布置课后作业之前,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本单元到本课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以此为依据来确定作业内容与形式。
如,在导学小学一年级“同数连加”时,我将练习分三个层次设计:
1.看图列算式,用相同加数的和来表示三角形的数量。 ▲▲ ▲▲ ▲▲ ▲▲
算式是:2+2+2+2=8
此题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表示“几个几”。
2.用加法算式表示这排的总数。
★★★ ★★★ ★★★ ★★★★ ★★
算式是:3+3+3+4+2=15
变式算式为:3+3+3+3+3=15
此题通过变式训练,学习加数不同时该如何列式。
3.将下列算式改成相同加数的和,保持结果不变。
(1)2+3+4 改成:3+3+3
(2)5+5+5+4+6 改成:5+5+5+5+5
此题建立起“同数连加”与“不同数相加”的联系。
针对教学中需要探讨某个知识点或者解决一个问题,可以针对这个知识点或问题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如果是巩固练习,则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以及如何去完成这些任务。
(二)多样化的作业类型
除了基本的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考虑采用口头表达、实验操作等多种不同形式的作业。
如,在导学“1~5的认识”中,设计如下作业:
通过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落实数感的培养。
(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纸笔测试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在导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布置了如下作业: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说,再抽学生汇报,其余学生倾听后进行评价,采用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回答进行指导性、激励性评价。采取学、评结合多种评价方式的策略,以便从不同角度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知识生成、目标达成情况。同时,将平时作业成绩纳入学期总成绩中,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和信心。
三、“教学评一致性”作业设计策略
(一)学练一致,激发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使其与所学内容相匹配,从而达到“学练一致”的效果。
如,在导学“小数乘法”时,可以布置这样一道思考题:
另外,为了避免机械重复地进行简单的抄写和计算,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开放性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如列竖式计算、寻找规律等,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二)知用合一,提升认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其能够真正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同时,这也是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之一。为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作业的设计和布置: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导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或学校寻找一些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然后测量它们的边长和周长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经过具体操作让学生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及它们的边的长度与周长之间的关系,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运算水平,也能够促进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
2.结合生活,强化理解。在导学“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如:15+74=、83-56=等,然后要求他们自己列竖式计算出得数并验算一遍,想一想计算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心算速度和准确性。
3.开放命题,拓展思维。在导学完某一章节后,可以给学生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鼓励他们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解决方案。例如:
(三)学评一致,保持动力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問题并加以改正。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让他们自由表达想法和感受的环境,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作业评价中来。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奖惩机制来激励学生认真对待作业评价,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当某位同学在作业中有了创新性的思考或独特的解题方法时,教师可以给予口头表扬或者小贴纸等形式的奖励;如果有些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去做或者做错了题目,则需要完成老师另外安排的任务。这些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责任感。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坚持以学习目标为指导方向,不断提升自己作业设计的能力,反思自己作业设计的一些细节,同时还要关注课程、教学、评价的结合,发挥教、学、评的一致性作用,力求做到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相统一。在作业内容和形式上,必须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多元性、层次性,以发挥数学作业导学、助学和评学的作用,将作业设计得更加科学、更加精效、更加有趣,真正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