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背景下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2023-11-03李敬谭迪匡梨飞

体育风尚 2023年8期
关键词:竞技体操体教融合后备人才

李敬 谭迪 匡梨飞

摘要:体教融合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情况进行研究,了解当下湖南省竞技体操培养的基本情况,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理论的借鉴,为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体教融合;竞技体操;后备人才

基金项目:湖南师范大学教改课题《体教融合背景下高等师范体育院校体操普修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编号:202048JG18。

2020年4月2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同年,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文。《通知》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体育,被摆在了教育重要的位置上。我国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体操的发展,得益于举国体制模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观念的转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也应随着改变。体教融合是大势所趋,作为体操强省的湖南,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创新体教融合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湖南省竞技体操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的重要一环。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体教融合背景下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从中国知网、维普官网等数据库,检索与本研究有关的论文。

1.2.2实地考察法:

走访和考察具有代表性的体校、传统特色学校、基地校。

1.2.3专家访谈法:

向本领域专家、管理者进行咨询。

1.2.4逻辑分析法:

利用归纳、演绎、类比、分析的方式进行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2.1.1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体制

竞技体育发展总目标的实现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推进,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完善,它能够保证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获得长足可持续的发展。建国后至今,我国体育事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府管理体制。就湖南省而言,湖南省体育局就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直接受省政府领导和管辖,对全省的体育工作负责,进一步详细点来说,省竞技体育管理处主管全省的各项训练和比赛等事项。

2.1.2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为对竞技体育等具体事项进行专业有效的管理,湖南省于2002年成立了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负责湖南省体操运动项目的发展、体操竞赛活动的组织、体操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的建设、省体操队的管理、以及监管蹦床攀岩街舞项目等。

湖南省体操协会由湖南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进行直接管辖,通过组织规格不同的赛事来号召社会各界力量更多地支持和关注体操运动,不管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体操协会都欢迎其加入到所组织的培训和比赛当中从而扩大体操项目的影响力。

2.1.3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运作模式

体操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初见成效的项目,为更好地发挥不同机构在人才选拔和培养方面的功能,湖南省实行金字塔形的梯队管理网络,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是初级阶段,此阶段主要由各地区的体操幼儿园和其他业务体校组成,它们起着塔基的作用;其次由省体操学校对塔基选拔上来的体操运动员进行集中专业的培养和训练,发挥着塔身的作用,它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发掘运动员的潜力,训练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最后是作为塔尖的省体操对将逐级输送上来的优秀体操后备人才进行更为严格和残酷的训练和考验,通过带领他们参加各种比赛来提升能力。湖南省通过金字塔的模式充分发挥每个阶段的功能,从三线的打基础到二线的专项化训练到一线的出成绩阶段,每个阶段彼此衔接互相促进,形成了完整的系统。

2.2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2.1对体操价值认识不足

调查发现,湖南省竞技体操教练在学历、教龄方面较合理,有着比较大的优势,但部分教练员体操价值的认识还存在偏差,重金牌、轻运动员的发展,从而导致阻碍竞技体操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政策上倾斜程度不明显。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发了关于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之后,国内掀起了一阵发展竞技体育的热潮,各体操强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顺势而为,毫不犹豫地将竞技体操纳入了省级体教融合的文件中,提升了体操的地位,但此时的湖南省虽在奥运会竞技体操比赛中获得了最多的金牌,但没有顺势而上,没有借此将竞技体操提升到应有的高度,长远来看,这一动作对竞技体操的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另一方面,湖南省委省政府虽然相继出台了很多关于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决定政策,但整体来看,竞技体操的内容少之又少,侧面说明了体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最后是关于体操竞技运动的社会舆论环境不佳。在竞赛场上获得奖牌的体操运动员获得的是鲜花和掌声,但体操运动员平时听到的更多的是质疑和否定,社会舆论导向认为在训练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严重摔伤甚至残疾、危险系数太大,而且长久的高强度训练对青少年的身心发育有着不可逆转的影响,另一方面,能走到奥运赛场上的毕竟是极少数,更多的体操运动员除了当体操老师可能没有其他的出路等等,以上偏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操爱好者,有的家长极力阻止孩子参加,有的学生在充满偏见的社会舆论中对未来感到迷茫,从而放弃自己的爱好,这对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是重重的一击。

2.2.2管理体制活力缺乏

一是竞技体操平时的训练和管理体制都围绕着如何在奥运等大型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以拿到更多的金牌为最终目标,忽略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当前竞技体操的培养单位主要是体校,这就意味着其他社会各界力量没有发言权和参与管理权,很容易导致后备人才无法找到出路,最终导致越来越少的体操爱好者选择这条道路,从而造成竞技体操和大眾体操之间的不平衡。二是湖南省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政府管理体制,但长久的运行模式并未摆脱政府的行政职能,且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运营,一来导致财政压力过大,再者管理者无法进行高效的管理。

2.2.3社会力量参与有限资源配置不均

一是协会和体操管理中心两者之间没能很好地配合,发挥各自应有的职能。现行运行体制下,湖南体操管理中心有着绝对的管理权,主要负责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参赛等一系列关键工作,基本上是全权负责各个环节的竞技体操人才工作,而协会则只能在教练员、裁判员和主要由群众参与的非正规赛事中做些组织、培训之类的工作,长此以往,协会的存在形同虚设,完全失去了建立时的初衷,而代表政府工作的体操管理中心牢牢把握竞技体操的重大事项决策权,渐渐失去了协会所代表的社会其他力量的支持和滋养,违背了国家在竞技体育方面的社会化目标。二是在资源调度上无法做到专业体操队伍和业务体操队伍之间公平对待。在奥运、金牌和全运战略目标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向专业队伍倾斜,甚至慢慢撤销了对业余体操队伍在财力物力上的支持,这使得为业务体操队伍服务的学校和社会团体无法获得发展。

2.2.4体教融合程度较低育人效果较差

湖南省目前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训练模式,存在着越来越突出的弊端,首先是选拔人才的端口过于单一,体操选拔只着眼于专业运动员,忽视了一些因家庭、个人或其他原因没能进入专业队伍但在体操方面极感兴趣又有天赋的学生,这不得不说是一大损失。其次体操队员的培养模式有待更新,只对标金牌,把文化课等内容置之度外,这对体操运动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最后体教关系不和谐,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本应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施行过程中,体育系统以培养运动员获取金牌为最终目标且占据学生90%以上的时间,使得教育系统处于附属位置,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以上弊端的存在使体操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收到了严重影响。

2.3体教融合背景下湖南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策略

2.3.1提升对体操价值的认同

首先,加大力度培养专业教练人员。湖南省当前专业体校教练员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学生队伍,无法对体操运动员的提升提出针对性专业性的意见,因此一方面需要吸收新鲜血液,引进更多体操专业的毕业生和有经验的已退役体操运动员,通过提升待遇以及其他方式把他们留到学校,为竞技体操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需要对现役教练员进行更为先进专业的培训,使他们学以致用,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新形势下的训练方式应用到平时的训练过程当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不断地吸收更新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提高整体水平。

其次大力引进竞技体操教练员。根据当前湖南省的体操运动员人员数量并不需要配备太多的教练员,但现任教练员存在着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加之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确定是否会一辈子奉献给竞技体操等,以上情况就需要湖南省建立人才蓄水池,把优秀的运动员和高水平的教练员以及历届竞技体操中获得过奖牌的运动员都吸引过来,必然对体操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优秀力量,即退役的体操运动员,从个人角度考虑,他们中的不少人都面临着就业压力,在生存压力下他们不得不放弃自身优势而屈就于社会,这是竞技体操的一大损失,而通过政策上的倾斜和吸引,能把这部分师资力量引进校园,将直接为湖南省的体操发展储备更多的后备人才。

最后,现任学校竞技体操老师的经济水平有待提升。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来自体操学校的储备,而体操老师就起着关键作用,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能否跟上最新的发展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经济水平,因此应加强体育教师在竞技体操训练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2.3.2完善竞技体操管理体制

随着政治经济实力的发展,我国正由体育大国向着体育强国迈进,在此過程中,之前由政府主导管理的模式已无法适应目前我国体育方面的发展战略,因此需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建立学校、社会、政府之间的多元发展途径,畅通人才引进渠道,为竞技体操的后备人才培养注入一针强心剂。

2.3.4加强体教融合探究新培养模式

湖南省综合院校有着自身优势,通借助体育院校的资源,二者联合培养竞技体操的后备人才,形成“队校型”模式,这样既能拥有高水平的训练场地和高质量的科研资源,又能打通人才输送渠道,同时还解决了经费方面的问题,综合来看,能对训练场所、师资力量和后勤、医学等各方面的资源达到高效综合利用,能够为后备人才在专业训练和综合知识方面提供完整的支持。

3结论

3.1“体教融合”的先进观念为湖南省竞技体操关于后备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提供了三点思路:

一务必关注体操运动员的全面协调发展,注重文化课对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最终培养目标;二是吸引社会各方面的优秀体操运动员、教练员为竞技体操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颁发有吸引力的政策和经济措施,留住更多的人才;三是加快湖南省建设竞技体操强省的进程,通过管理体制的转型为体操的发展创建更好的环境。

3.2基于湖南省在培养竞技体操人才方面的状况,有三点策略:

一提升群众对竞技体操的认同,改善舆论环境,使有此方面特长的学生敢于坚持自己的爱好,在竞技体操领域生根发芽;二是弱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将更多的权利交于市场,为竞技体操的发展提供和谐有力的市场环境;三是把教育系统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发挥其基础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红波. 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研究—“后奥运期”培养系统理性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9.

[2]冯俊彦.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结构特征与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03):266-269.

[3]刘智丽,刘青.我国竞技体操面临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02):98-102.

[4]黄旭. 我国竞技体操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

[5]杨国庆,彭国强.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的战略使命与创新路径研究[J].体育科学,2018,38(09):3-14+46.[8]

猜你喜欢

竞技体操体教融合后备人才
东京奥运会女子竞技体操发展态势研究
青少年竞技体操的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竞技体操在我国学校开展的策略研究
四川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制约因素及对策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