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体育素养内涵及培育路径研究

2023-11-03林伟淳李爱军王碧怡

体育风尚 2023年8期
关键词:体育素养培育路径新时代

林伟淳 李爱军 王碧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是一项需要长期反复坚持的事情。体育素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不可或缺性与日俱增。只有有效培育大学生的体育素养,才能提高高校大学生身心素质健康水平,才能真正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关键词:新时代、体育素养、培育路径

基金项目:南方医科大学2022年辅导员专项科研课题“新时代大学生体育素养内涵及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FDY2022Y14。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旨在2030年全民健康制度体系更完善,且基本实现健康公平。规划纲要中指出:“体育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激励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重视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变得尤为重要,体育素养的目标就是加强对大学生身心运动素养的培育工作,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在身心层面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体育素养主要是围绕人的身体而展开的,既要锻炼其身体、也要文明其精神、还要强壮其体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既是体育素养培育的出发点,也是培育的目的地。

一、界定体育素养的内涵及内容

体育素养是大学生日常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而形成的对身体素质和精神文化的双重追求的一种体育素质和体育修养。体育素养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威尔士体育局曾定义体育素养为:个体为了重视并承担终生参与身体活动的责任。并推出了两则公式,一是体育素养=身体技能+信心+动机+知识+理解;二是体育素养=身体技能+信心+动机+大量机会?。综上,体育素养是关系到人的身体、心理、思想和发展的总和,由此,培育大学生体育素养至关重要。

二、阐释体育素养的价值及功能

(一)体育素养的培育可以促进身体的成长

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反复持续练习某个动作而获得力量和速度,能够健硕骨骼、增加肌肉、增强体质,身体的核心部位的力量也逐渐增强,进而增进大学生的健康。强壮的体魄才能有健康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二)体育素养的培育可以提高德育的效果

大学生通过在体育活动中挥洒汗水、挑战自我,能够更加勇敢地直面挑战、克服困难,进而提高个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作为能力,同时也磨练了人的意志力,使得人的毅力更持久。体育运动往往离不开坚持、拼搏、成功等积极词汇,这些积极乐观的体验也会在日常生活中给我们正反馈,引导大学们们要进取和锲而不舍,也教会大学生们学会接纳和赞美。

(三)体育素养的培育可以提高运动技能

大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某项体育运动,个人的耐力、灵敏度、协调性、平衡性等指标都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当大学生学习新的体育项目时,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帮助大学生迅速掌握该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这种快速掌握运动技能的成就感、愉悦感便会促进大学生继续坚持体育锻炼,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大学生有浓厚的体育学习兴趣,那运动技能也能够有效习得并加以巩固。

(四)体育素养的培育可以促进人际交往的关系

大多数体育项目都是群体运动,离不开交流与协作。体育锻炼是增进友谊的有效方式之一,对于社交能力具有指导性的促进作用。中国外交史上,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事件,大力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这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也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下友好发展基础,由此可见,体育运动在促进国际外交和解决人际交往矛盾中能够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积极推进友谊发展。

(五)體育素养的培育可以调节情绪、舒缓压力,具有疗愈的功效

体育运动可以消除大学生的身心疲惫,并能产生幸福感、满足感和愉悦感。由于在运动之后会产生多巴胺,因此会让人具有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可以缓解大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的紧张心情,较好地调节情绪状态。

三、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现状

(一)缺乏应有体育锻炼

部分大学生在校园生活里极少自发参加体育锻炼,每天的学习、生活、学生组织工作、社团活动、兼职、泡图书馆等等已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导致每天时间都不够用,更别提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即使是大学体育课程,部分学生也选择能不动就尽量不动的原则,再加上体育课一般都有自主练习环节,或体育老师监管不严等因素,导致学生们对体育锻炼持懈怠态度,缺乏应有的体育锻炼。

(二)缺少科学训练方法

部分大学生还是能清楚的意识到体育运动、锻炼健身的重要性,也制定了每周不少于三次,且每次不低于半小时的体育锻炼,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以自己认为健康的方式方法进行长期锻炼,但这可能出现动作不规范、不标准,甚至是有不适动作存在,这也是大学生体育锻炼中较常见的现象之一,即缺少科学的训练方法和专业的指导。

(三)身体素质或有欠安

现代大学生体质健康呈逐年下滑的状况,国家也出台多个文件,要求全国高校每年要对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有的高校会将体测成绩与评优评先,以及毕业挂钩。部分大学生仅在体测前进行体育锻炼,大多数大学生在体测后很少会进行体育锻炼。基于以上各种要求,大学生以完成任务般的态度进行相应的锻炼,但是仍有少部分大学生没能通过体测,这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欠安,且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精神面貌偶有欠佳

当代大学生由于欠缺体育锻炼,大部分呈现出的精神面貌不佳,日常除了上课学习,下课就是遨游网络世界,缺乏应有的体育锻炼,身体器官机能和皮肤都无法达到新陈代谢的效果,自然而然导致出现萎靡不振,无精打采,脸色暗淡无光的状态,这也是我们常说道的精神面貌不佳。

(五)运动思想时有缺位

新时代的网络技术发达、电子产品丰富、媒体资源过剩、信息资讯传播飞快等都使得大学生离不开网络和电子产品,久而久之对其形成了依赖,很难摆脱;除了娱乐方面的,学习和生活也占据每日大部分时间,加上种种享乐主义等因导致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思想随之渐渐出现了滑坡,甚至是缺位的现象。

四、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一)学业压力,缺少锻炼时间

新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越发全能,足够胜任某些简单且重复的工作;又因新冠疫情、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对经济造成一定的打击;由此产生出一种“就业难”的现象,此现象引发了大学生们更努力学习,为考研或就业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大学生的学业压力也在无形中增大,导致无暇顾及身体锻炼。

(二)懒惰成性,缺少兴趣吸引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主意识更强,他们只愿意把时间付诸于感兴趣的事物上,诸如上网打游戏、手机刷抖音、电脑追影视剧等等,以上兴趣项目皆可以选择舒适的姿势坐着躺着进行,而体育锻炼则需要动起来、走起来、跑起来,这让不爱运动的学生几乎提不起一丁点兴趣。

(三)盲目练习,缺少专业指导

部分大学生有时候也会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进行相应的练习,但是自发性的自主练习缺乏专业性的指导,而这将会出现个别动作或多个动作错误,继而进行重复的练习,只会导致错误动作不断被深化、强化,最终导致形体形态发生不良变化,甚至导致轻微或者严重的受伤,这就是缺乏专业指导所导致的大学生体育锻炼不佳现状之一。

(四)条件限制,缺少器材设备

部分喜爱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在学校进行体育锻炼时可能也会因出现缺少相应体育运动器材设备、器械设施、场地场馆而导致无法进行相应锻炼或者锻炼效果大打折扣,这极大打击部分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也是导致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五)自由散漫,缺少体育思想

大部分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的意识淡薄,即使是学校的体育课,也是呈现出自由散漫的状态,没有认真进行锻炼,更没能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体育课上的锻炼也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达到标准,很少长期积极坚持锻炼?,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缺少终身体育思想,这也是导致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堪忧的原因之一。

五、探赜提升大学生体育素养多维培育路径。

提升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育路径需不断拓宽,从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进行多维思考、分析和研究,继而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诸如重视体育运动、培养体育健康意识、传播体育文化内涵、营造运动环境氛围、兴办体育运动赛事、丰富校园体育活动、创新体育教育教学、增加运动趣味元素、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等等。

(一)营造良好课堂环境,打造体育金课

高校的体育教育主要承载着引导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使命与责任。高校要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通过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与各类体育竞赛,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不以自由散漫的态度成为体育课的常态,打造体育金课,吸引更多学生自发地参加体育锻炼,最终达到全员参与体育活动的目标。

(二)增添运动趣味元素,推动学生参与

吸引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要适当增添趣味元素。高校应提供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和多元的体育活动,如在举办趣味运动会、学院运会、班级团建活动、体育类社团活动,校园彩跑和定向越野等各种校园活动中,可增添“两人三足”、接力往返跑、花式跳绳等多人协作的运动项目。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其中就包含了推进传统体育等进校园,传统体育包含舞狮舞龙、武术套路、划龙舟、八段锦等,其也具备很多吸引大学生参与的趣味元素在其中,一来是提高大学生们的参与率,二来促进大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精神,三来也起到促进交流和增进感情的作用。

(三)提高教师技能素养,改善体育效果

改善体育运动效果还需教师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技能。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持久深遠且潜移默化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心理模仿的范本,所以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技能素养,积极参加各种职业培训提升自我,这也符合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第四章“加强健康教育”中指出的:“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体育教师要将体育精神、体育技能、体育育人的效果教授给到每一位学生,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程上得到全身心锻炼,到达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效果。

(四)增加资金投入支持,提供场地设备

高校要为大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创造条件。目前国内部分高校由于不太重视体育运动和身体健康的原因,导致学校的运动场地破旧不堪,设施设备年久失修等、甚至还存在运动场地少,设施设备缺位等情况,因此高校要加大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提供足够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场所场地,购买缺乏的设备设施、定期对其进行维护保养,以致于让更多大学们能充分开展体育运动。

(五)树立终身体育思想,重视身心健康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各种智能设备设施让人类逐渐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人类的体力活动量快速下降,多数人的身体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社会进步了。人类的身体却退化了。健康的心理和健壮的体魄是我们保证良好学习状态和工作状态的重要前提。终身体育思想是指一个人终身接受体育教育、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理念,这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心理愉悦具有很大的决定作用。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就树立终生体育的思想,那么他们的体育素养也会与日提升。

六、结论

新时代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育路径不断拓宽,我们既要做到与时俱进,创造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型体育教育教学,又要坚守培育“全人”的初心,保留传统体育运动和增添趣味性元素等特点相结合,在培育过程中既要重视身体健康,也要关注心理健康,还要注重全方位均衡发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为目标。

参考文献

[1]孟涵,尹志华,田恒行等.体育素养构成体系、测评与培养:威尔士的经验与启示[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2,36(05):69-76.

[2]翟芳,黄欢欢,黄蓓蓓等.全人教育对大学生体育素养培育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2,26(05):113-118.

[3]翟一飞.提升大学生体育素养与运动技能的路径分析——评《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J].中国学校卫生,2023,44(03):487.

猜你喜欢

体育素养培育路径新时代
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活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90后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活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