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剂型人工饲料饲养家蚕的比较试验
2023-11-03舒启龙王元飞赵永刚陈俊骥张升祥徐浩东
舒启龙,王元飞,赵永刚,陈俊骥,张 明,杨 斌,张升祥,徐浩东,鲁 斌,李 兵*
(1. 苏州大学 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2. 东台市蚕桑技术指导管理中心,江苏 盐城 224200;3. 山东农业大学 林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4. 江苏民星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 224200)
家蚕(Bombyx mori)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其蚕丝是重要的绢纺原料。蚕桑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饲养过程中使用新鲜桑叶,采桑和饲喂过程机械化程度低,增加了生产成本,成为蚕桑产业发展的受阻主要因素之一。1960年,日本福田纪文和伊藤智夫实现了家蚕全龄人工饲料育[1],打破了几千年来传统桑叶养蚕的认知,被认为是蚕桑业发展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技术改革。日本从1977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普及率逐年上升[2]。我国蚕桑业虽然历史悠久,但人工饲料的发展较晚,20 世纪70 年代开始研发饲料配方,在1974 年试验完成家蚕全龄人工饲料育[3],但因技术难度大,成本较高等问题,并未得到大面积推广。
近年来,养蚕过程人工成本过高、生产效率过低、人员老龄化、气候的极端以及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都制约着蚕桑业的发展[4-6]。人工饲料育是蚕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目前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桑叶育是生产上常采取的模式,也是未来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7]。人工饲料育也是实现省力化养蚕的有效途径,简化桑叶采收和切桑饲养的步骤,缓解劳动力紧缺、实现工厂化养殖、降低人工成本、不受季节和气候的限制,此外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降低家蚕农药中毒[8-11]。
人工饲料配方根据家蚕的食性特点、营养需求、成本价格、运输贮存等需要而配成[12],其原料主要由桑叶粉、脱脂大豆粉、玉米粉、纤维素、成型剂、防腐剂和无机盐等成分按不同比例组成[13],其中成型剂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从最开始的琼脂转变为卡拉胶[14],再到目前普遍采用的玉米粉[15]。
粉体饲料和颗粒饲料的物理性状存在差异,加工调制工艺过程、给饵操作和贮存运输均不一样[16],为了研究两种剂型饲料的应用效果,本实验通过1~2 龄饲料育,3~5 龄桑叶育的饲养模式,调查了粉体饲料和颗粒饲料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人工饲料的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家蚕品种:‘优食一号’,由山东广通蚕种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家蚕人工饲料:粉体饲料由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提供,颗粒饲料由山东农业大学张升祥老师提供。
桑树品种:‘育71-1’,树龄10年,拳式低干树型养成,由东台市唐洋佳源蚕茧养殖家庭农场提供。
1.2 饲养处理与调查
试验在2022 年秋蚕期进行,试验组1~2 龄分别采用粉体饲料育、颗粒饲料育,采用专门蚕匾进行半封闭饲养。粉体饲料与水的配比为1∶1.7,颗粒饲料与水的配比为1∶1.8,粉体饲料需搅拌均匀、高温灭菌、切饵等操作。试验组在收蚁前和2 龄起蚕分别给饵一次,在3龄起蚕采用为桑叶育;对照组桑叶育家蚕进行全龄桑叶育,按常规桑叶育饲养。3 龄起将饲料育和对照桑叶组放在同一共育室内,每日给桑3 次,4~5 龄在同一大棚内采用地蚕育,每日给桑2 次,饲养过程中饲料育和桑叶育的温湿度和技术措施一致。5龄熟蚕后,添食蜕皮激素,采用方格蔟室内结茧。
饲养过程中调查家蚕的24 h 疏毛率、龄期经过、眠蚕体质量、全茧量、公斤茧粒数、茧丝质量等指标,茧丝质量委托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进行检测。
1.3 数据处理
试验所得数据用Excel 2021 和SPSS 26.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疏毛率和体质量调查
分别调查了试验组和对照组收蚁24 h 疏毛率和眠蚕体质量,结果如表1所示,家蚕对两种剂型的饲料摄食性均表现良好,粉体饲料和颗粒饲料收蚁24 h疏毛率分别为97.00%和96.80%,略低于桑叶的99.40%。小蚕期粉体饲料育和颗粒饲料育眠蚕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蚕期粉体饲料育和颗粒饲料育眠蚕体质量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两种剂型饲料每个龄期的眠蚕体质量与桑叶育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1)。
2.2 龄期发育经过
分别调查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龄期经过,结果如表2所示。从1龄到5龄熟蚕,粉体饲料育全龄时间约为23:23(d:h),颗粒饲料育约为24:03(d:h),桑叶育约为23:08(d:h),饲料育小蚕龄期(1~3 龄)经过时间大于桑叶育,饲料育大蚕期龄期(4~5 龄)经过时间小于桑叶育,且颗粒饲料育时间最短,共12:12(d:h)。
表2 龄期经过调查表Table 2 Age course questionnaire
2.3 茧丝质量
调查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茧丝质量,结果如表3 所示。5 龄熟蚕上蔟结茧后,统计每公斤茧粒数,粉体饲料育数量最多,为598粒,颗粒饲料育和桑叶育组较为接近,分别为574粒和576粒。烘干后,各取500粒干茧送于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抽样检测丝质成绩。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的茧丝长和解数率比桑叶育低,茧丝纤度比桑叶育细,粉体饲料育的上车率、解舒光折比颗粒饲料和桑叶育高,颗粒饲料育的洁净、万米吊糙高于粉体饲料育和桑叶育。
3 讨论
本试验采用1~2龄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饲养模式。结果表明,饲料育家蚕全龄时间长于桑叶育;粉体饲料育的家蚕发育整齐,与对照组全龄桑叶育的差距不大,但颗粒饲料育发育整齐度较差;在茧丝质量方面,饲料育与桑叶育两者差距不大,粉体饲料的公斤茧粒数、上车率等方面优于桑叶育,颗粒饲料的洁净是最高的,表明该饲养模式在生产上推广具有可行性。
在试验过程中,1~2龄饲料育家蚕转桑后在4~5龄期经过时间短于全龄桑叶育对照组,粉体饲料为12:12(d:h),颗粒饲料为12:21(d:h),桑叶育为13:11(d:h),表明1~2龄饲料育的家蚕后期发育快于全龄桑叶育。对比两种不同剂型饲料,发现颗粒饲料相比粉体饲料具有以下优点:不需要进一步调制、包装、蒸煮、切饵等工序,更便于贮存和运输,更利于保存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在生产上更利于推广,但颗粒饲料小蚕体质量、蚕体大小和龄期经过略低于粉体饲料,这也是颗粒饲料需改进的方面。
通过研究发现,饲料+桑叶的饲养模式可以实现全龄人工饲养,但人工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家蚕摄食性等方面仍有改进和提高的空间,饲料配方的完善、制作工艺的优化和适应性蚕种的选育是我们仍需研究的方向。
综上所述,推广小蚕期饲料育和大蚕期桑叶育是完全可行的,因此未来家蚕人工饲料在规模化、工厂化、高效化的蚕桑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