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慢教学脚步 让知识丰盈扎实

2023-11-02周少平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交换律木桩圆锥

文| 周少平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是慢艺术,因为它是一个通过心灵沟通去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遵循“慢”的原则和要求,然而当前许多数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追求自以为高效的课堂,出现了一些操之过急的现象。有些教师急于提问,忽视了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有些教师急于演示,剥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有些教师急于点拨,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步伐;有些教师急于告知,压缩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有些教师急于评价,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采取的策略

1.学会“放手”,放慢教学的脚步

教师应有组织、有安排、有目的地去放,从而达到收放自如,把数学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在执教《圆柱和圆锥的复习》课时,先出示图形:

师:从这个木桩你可以联想到我们所学的什么立体图形?

生:圆柱和圆锥。

师:根据这个木桩,你可以求什么?

预设:(1)木桩的底面积;

(2)木桩的侧面积;

(3)木桩的表面积;

(4)木桩的体积;

(5)木桩削成圆锥的体积。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整理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

师:老师给木桩写上数据,你会计算吗?

(学生利用公式计算出木桩的表面积和体积。还有部分学生计算出圆锥的体积)

师:你能利用“刷”“切”“削”等方法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预设:(1)要给这个木桩的侧面涂上颜色,涂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如果给整个木桩涂上颜色呢?这个木桩的体积是多少?

(2)把这个木桩切成相等的两段,表面积会增加多少?如果沿直径切成相等的两半呢?

(3)把这个木桩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放手让学生根据一个木桩联系到圆柱和圆锥的面积和体积,在小组讨论交流,回顾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面积和体积公式,避免了传统的师生问答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散,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有条理、有系统地整理单元知识要点。让学生根据“刷”“切”“削”等方法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学生的数学思维再次得到了发散,提升了对圆柱和圆锥的认知。

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只有“放手”才能给学生创造出自学、探索、发现知识的机会,提供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动手操作,放慢教学的脚步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动手操作活动正是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能更好地解决数学课堂中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数学公式的推导,而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数学教研组在指导设计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设计的动手操作内容:

(1)请同学们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打开老师给大家提供的信封,拿出里面的格子纸、尺子、剪刀、平行四边形,利用手中的学具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能不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验证过程。

①数格子的方法。

生:用数格子的方法。学生边在投影上演示边介绍,左边这里多出了三个半格刚好可以移到右边,和右边的三个半格拼起来。

②剪拼的方法。

生: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先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然后沿着高剪下,把剪下的三角形移到右边这样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③根据方法填表格。

师: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

生2:我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生3: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

教师配合教具演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

观察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再次剪拼验证。

在这节课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或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动手操作,找出多种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能把学生以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成主动去探索研究,改变学生的消极被动局面,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3.适时点拨,放慢教学的脚步

教师要正确地把握点拨时机,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叩开求知大门。

在执教五年级《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一下 “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在本子上写了一些3 的倍数数字,根据几个数字特征就概括出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再引导举例验证各种猜想是否正确。当学生一一否决了各类猜想,陷入一筹莫展的时候,我并没有急于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而是板书一些数字6、15、24、33、51、42、123 等,再点拨思考:“这些数能被3 整除吗?观察下这些数字有什么相同点?”此时,学生便会追本溯源,发现原来这些数能被3 整除源于各数数位上的和都是6。我让学生说说6和3 是什么关系,学生说出是倍数关系时,我再让学生说说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 于是能被3 整除的特征是什么,为何如此也就了然在胸了。

点拨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适时点拨可以改变课堂尴尬的局面,学生能够从迷惑中顿时醒悟过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运用质疑,放慢教学的脚步

合理的质疑可以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求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引向理性认识。

在执教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的时候,在学习加法交换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或者疑惑想和同学们交流吗?”给学生创设了相互质疑的机会,收获了很多精彩。有一位学生立即提出心中的困惑:“加法交换律适用于三个数相加或者四个数相加吗?”另一位学生随即给以释疑:“无论几个数相加,凡是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就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乘法有交换律吗?” 又有学生质疑道。“当然有。以前我们不是经常用交换两个因数,积不变来验算乘法吗?这就是根据乘法交换律啊!”一位学生振振有词。“减法、除法有交换律吗?”还有学生提出“加法交换律适合小数和分数吗?”真有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感觉。

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螺虫乙酯烯醇(B-enol)、螺虫乙酯羟基(B-mono)、螺虫乙酯醇酮(B-keto)、螺虫乙酯烯醇糖苷(B-glu)标准品,均购自德国Dr.E公司;PSA,北京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乙腈、甲醇(均为HPLC级),购自美国Fisher公司;乙酸(分析纯),莱阳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甲酸(HPLC级),德国CNW公司;氨水(分析纯),开封开化(集团)有限公司,实验用水为屈臣氏蒸馏水。

教师应巧妙设障质疑,把学生置身于研究数学问题的氛围中,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去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丰富素材,放慢教学的脚步

教学素材指数学课本上的文本、图片等物体及其数量等一切可以利用来为教学服务的材料,都是静态的、客观的、尚未形成数学思维的材料。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需要对数学素材进行合理选择,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根据提供的素材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中学有所思、学有所悟。

在执教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中“探究新知”部分:

(1)讨论探索方法,明确操作要求。

想一想: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哪些图形?用怎样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呢?

明确操作要求:

①利用学具袋里的各种图形,两人一组讨论确定用什么方法来研究。

②通过拼一拼、剪一剪或折一折等方法转化为所学过的图形。

③进行观察,三角形面积和所拼成的图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2)同桌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反馈,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4)介绍拼法,并粘贴展示在黑板上。预设:

议一议:

①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才能拼成已学过的图形?

②任意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这些图形吗?

(5)汇报讨论,发现图形间的内在联系。

①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所拼成图形面积的多少?说明理由。

②选择一个图形,标出计算面积所需的条件,如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用字母公式表示:S=ah÷2。

议一议: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吗?

在学生探究环节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数学素材,有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这五种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利用动手操作拼接,明确不管怎样的三角形,只要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正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6.学会倾听,放慢教学的脚步

教师应扮演好真诚的倾听者的角色,学会耐心等待,完整听完学生的回答后再给予导向性、激励性的评价。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课堂结构,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维和实践。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不要急于呈现知识结果,要把思维的权利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促使学生自主发展。

猜你喜欢

交换律木桩圆锥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移动木桩
高远处立意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高观点立意 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苏教版四下《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纪实与反思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运算律,无论在哪里都适用吗?